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916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与气缸之间的气体管路。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成本低、适用于高温及振动场合的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包括金属软管(3)和橡胶软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5),所述橡胶软管(7)的一端连接接头(5),所述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金属软管(3),所述金属软管(3)能够在摄氏500度的高温下正常工作,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气缸(2)的气口,所述接头(5)和控制气缸(2)有距离。
【专利说明】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与气缸之间的气体管路。【背景技术】
[0002]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用于连接气源与排气制动蝶阀控制气缸,通过气路压力来控制气缸活塞的伸缩,从而控制排气制动蝶阀阀片的开启和关闭,由于控制气缸活塞动作时,管路也会随之移动,因此国内外在该控制管路的设计上均采用柔性连接,比较常用的是橡胶软管和金属软管,但由于排气制动蝶阀常布置在靠近发动机排气法兰一侧,周边温度高达摄氏500度,橡胶软管无法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工作,金属软管则价格昂贵,性价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适用于高温及振动场合的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包括金属软管和橡胶软管,其中还包括接头,所述橡胶软管的一端连接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端连接金属软管。所述金属软管能够在摄氏500度的高温下正常工作。金属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气缸的气口。所述接头和控制气缸有距离。
[0005]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其中金属软管折弯成“Z”形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其中所述接头通过接头支架固定在发动机的安装孔上。
[0007]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通过控制气缸连接金属软管,金属软管通过接头连接橡胶软管,取代了全部由金属软管连接的整条管路,使管路在保证高温作业和振动作业的条件下,降低管路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
[0008]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中,金属软管折弯成“Z”字型。当控制气缸的活塞动作时,与之刚性连接的控制管路也会随之移动。钢管的“Z”形构造可以适应这种移动。同时有效缓解来自发动机和排气制动蝶阀控制气缸之间的振动。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包括金属软管和接头两部分,结构简单。接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的安装孔上,也可减少发动机与排气制动蝶阀控制气缸之间的振动,增强稳定性。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1]实施例1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包括接头5和金属软管3。所述金属软管3能够在摄氏500度的高温下正常工作。金属软管3的直径和所述接头5的型号根据使发动机排气制动蝶阀动作的具体压力来选取。接头5通过接头支架6固定安装在发动机的安装孔上。接头5—端连接橡胶软管7,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气缸2的气口。所述排气制动蝶阀I与控制气缸2为刚性连接。金属软管3折弯成“Z”形结构。所述接头5和控制气缸2有距离。
[0013]工作时,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总成连接控制气缸2和橡胶软管7。当接受到排气制动蝶阀开启的指令后,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总成和控制气缸2的腔体迅速充满0.8Mpa的气压,气体推动气缸上的活塞伸出,带动制动蝶阀I内阀片的关闭,从而实现发动机4排气制动。当控制气缸2的活塞动作时,与之刚性连接的控制管路也会随之移动,金属软管3的“Z”形构造可以适应这种移动,同时有效缓解来自发动机4和排气制动蝶阀控制气缸2之间的振动。
[0014]实施例2
[0015]根据排气制动蝶阀控制气缸尾部的转动行程控制管路可被折弯成其他合适的形状,优化钢管结构。
[001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包括金属软管(3)和橡胶软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5),所述橡胶软管(7)的一端连接接头(5),所述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金属软管(3),所述金属软管(3)能够在摄氏500度的高温下正常工作,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气缸(2 )的气口,所述接头(5 )和控制气缸(2 )有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软管(3)折弯成“Z”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制动蝶阀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5)通过接头支架(6)固定在发动机(4)的安装孔上。
【文档编号】F02D9/06GK203614237SQ20132063900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丁丹, 黄彦文, 赵永涛, 张斌, 闫慧东 申请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