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705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中的齿轮组,壳体包括腔壳、左气道壳及右气道壳,左气道壳和右气道壳分别设置于腔壳的左右两侧,腔壳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左气道壳和右气道壳中设置有进气道和出气道,进气道和出气道分别与腔壳的中部腔体相通,腔壳、左气道壳及右气道壳为一体结构,齿轮组包括两个相啮合的齿轮,两个齿轮的轴通过轴承与腔壳上下端面形成转动配合,在壳体中腔壳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长条形排气孔,一般为了提高气动马达的功率,会在气道改进上考虑,该长条形排气孔的设计克服了本领域人员的技术偏见,在壳体上做了改进,没有增大马达的体积和重量,而且还提高了马达的功率。
【专利说明】_种齿轮式气动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

【背景技术】
[0002]煤矿生产中常用到手持式钻机,手持式钻机所使用的动力源设备一般是齿轮式气动马达,该马达可以通过压缩气体驱动齿轮旋转,当钻机工作时需要马达正转并且需要有足够的功率来提供足够的转矩,但有时马达的功率太小导致钻机转矩不足,需要增大功率,如果通过增大进气道和出气道的方式来增大马达的功率,将导致马达的体积和重量随之增大,矿井中运输和使用大体积和大重量的设备极为不便,同时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对生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不增加马达的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增加马达的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该马达在体积和重量上都没有增加,运输和使用极为方便,同时增大了马达的功率,大大消减了钻机出现转矩不足的情况。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内部的齿轮组,壳体包括腔壳、左气道壳及右气道壳,左气道壳和右气道壳分别设置于腔壳的左右两侧,腔壳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左气道壳和右气道壳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呈L型的出气道和进气道,出气道和进气道之间不相通且分别与腔壳的中部腔体相通,腔壳、左气道壳及右气道壳为一体结构,齿轮组包括两个相啮合的齿轮,腔壳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两个轴孔,两个齿轮的轴通过轴承与轴孔形成转动配合,关键点是,在壳体中腔壳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长条形排气孔,长条形排气孔的设置方向与齿轮的轴的设置方向一致,长条形排气孔的设置位置靠近左气道壳。
[0006]所述的长条形排气孔的宽度为8?10mm。
[0007]所述的长条形排气孔两端所处位置均不超过齿轮在轴向方向的两端,长条形排气孔的两端与齿轮上所对应一端的距离均为5?6mm。
[0008]所述的左气道壳外侧端面上在与出气道和进气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阀孔,两个阀孔分别与左气道壳的出气道和进气道相通;后气道壳外侧端面上在与出气道和进气道均设置有阀孔,两个阀孔分别与右气道壳的出气道和进气道相通。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式气动马达在壳体的腔壳上下两侧面增加设置了长条形排气孔,使得钻机正转工作时马达的出气在原有排气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排气面积,能够增大马达工作时的功率,并且马达的重量和体积没有增加,这个长条形排气孔的设计属于反向思维,一般为了提高气动马达的功率和扭矩,都会考虑在气道上做改进,但本实用新型却在壳体上做出了有效的改进,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偏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2]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0013]图4是图3中D-D的剖视图。
[0014]附图中,1、腔壳,2、左气道壳,3、右气道壳,4、进气道,5、出气道,6、齿轮,7、长条形排气孔,8、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内部的齿轮组,壳体包括腔壳1、左气道壳2及右气道壳3,左气道壳2和右气道壳3分别设置于腔壳I的上下两侧,腔壳I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左气道壳2和右气道壳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呈L型的出气道5和进气道4,出气道5和进气道4之间不相通且分别与腔壳I的中部腔体相通,腔壳1、左气道壳2及右气道壳3为一体结构,齿轮组包括两个相啮合的齿轮6,腔壳I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两个轴孔,两个齿轮6的轴通过轴承与轴孔形成转动配合,在壳体中腔壳I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长条形排气孔7,长条形排气孔7的设置方向与齿轮6的轴的设置方向一致,长条形排气孔7的设置位置靠近左气道壳2。
[0016]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左气道壳2外侧端面上在与出气道和进气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阀孔8,两个阀孔8分别与左气道壳2的出气道5和进气道4相通,右气道壳3外侧端面上在与出气道和进气道均设置有阀孔8,两个阀孔8分别与后气道壳3的出气道5和进气道4相通,所有阀孔8中均设置有阀,阀关闭时,相应的气道会随之关闭,阀开启时,相应的气道会随之开启。
[0017]当钻机需要正转工作时,关闭右气道壳3的出气道5和左气道壳2的进气道4,开启右气道壳3的进气道4和左气道壳2的出气道5,压缩空气通过右气道壳3的进气道4进入腔壳I中的腔体部位,如图3中所示,左边的齿轮6逆时针旋转,右边的齿轮6顺时针旋转,压缩空气被两个齿轮6的齿和两侧腔体包裹,当压缩空气被齿轮6运送到长条形排气孔7时,大部分的压缩空气做功后马上排出,这样可以增大齿轮6的转矩,剩余少量压缩空气被运送至左气道壳2的出气道5处被排出,长条形排气孔7的宽度为8?10_,如果宽度小于8_,长条形排气孔7的排气量过小,改善转矩的效果不明显,如果宽度大于8_,将会影响马达反转做功和壳体的强度,长条形排气孔7两端所处位置均不超出齿轮6在轴向方向的两端,长条形排气孔7的每一端距离齿轮6上所对应一端在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5?6_,如果小于5_,会减弱壳体的强度,如果大于6_,长条形排气孔的排气量偏小,改善转矩的效果不明显。
[0018]当钻机需要反转时,开启右气道壳3的出气道5和左气道壳2的进气道4,关闭右气道壳3的进气道4和左气道壳2的出气道5,压缩空气通过左气道壳2的进气道4进入腔壳I中的腔体部位,左边的齿轮6顺时针旋转,右边的齿轮6逆时针旋转,压缩空气被两个齿轮6的齿和两侧腔体包裹,虽然长条形排气孔7靠近左气道壳2的进气道4,压缩空气在做功时有些损失,但是由于开长条形排气孔7后,马达整体功率增大,此时的反转转矩没有正转转矩大,但和原有的马达比反转转矩没有减小,钻机反转时不需要与正转的转矩一样,只是需要反转将钻头拔出即可。
[0019]本实用新型没有增加马达体积和重量,方便于钻机设备在矿井中的搬运和工作人员的手持操作,长条形排气孔的设置增大了马达的功率,使得钻机在工作过程中连续性更强,加快了钻机的工作效率,该长条形排气孔的设计属于反向思维,一般为了提高气动马达的功率和扭矩,都会考虑在气道上做改进,但本实用新型却在壳体上做出了改进,克服了本领域工作人员的技术偏见。
【权利要求】
1.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内部的齿轮组,壳体包括腔壳(I)、左气道壳(2)及右气道壳(3),左气道壳(2)和右气道壳(3)分别设置于腔壳(I)的左右两侦牝腔壳(I)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左气道壳(2)和右气道壳(3)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呈L型的出气道(5)和进气道(4),出气道(5)和进气道(4)之间不相通且分别与腔壳(I)的中部腔体相通,腔壳(I)、左气道壳(2)及右气道壳(3)为一体结构,齿轮组包括两个相嗤合的齿轮(6),腔壳(I)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两个轴孔,两个齿轮¢)的轴通过轴承与轴孔形成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中腔壳(I)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长条形排气孔(7),长条形排气孔(7)的设置方向与齿轮¢)的轴的设置方向一致,长条形排气孔(7)的设置位置靠近左气道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条形排气孔(7)的宽度为8?1mm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条形排气孔(7)两端所处位置均不超出齿轮(6)在轴向方向的两端,长条形排气孔(7)的每一端距离齿轮(6)上所对应一端在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5?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式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气道壳(2)外侧端面上在与出气道和进气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阀孔(8),两个阀孔(8)分别与左气道壳(2)的出气道(5)和进气道(4)相通;右气道壳(3)外侧端面上在与出气道和进气道均设置有阀孔(8),两个阀孔⑶分别与右气道壳(3)的出气道(5)和进气道⑷相通。
【文档编号】F01C1/18GK204238985SQ201420718896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薛茹, 宋瑞亨, 赵慧新, 张亚楠 申请人:石家庄赛恩特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