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74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盘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蒸汽轮机等的涡轮转子旋转的盘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发电设备等所使用的蒸汽轮机等的运转停止中,当在保持高温且不使涡轮转子旋转的状态下进行放置时,存在如下情况:由于涡轮转子的自重、因伴随着涡轮内部的蒸汽或燃气的温度降低而在涡轮机室内产生的温度差使涡轮转子产生的热应变,使涡轮转子发生弯曲。对此,为了避免蒸汽轮机的涡轮转子发生弯曲,在蒸汽轮机的运转停止时以及蒸汽轮机起动前,需要进行使涡轮转子在规定时间内以低速度旋转的盘车。为了进行这样的盘车,广泛使用通过电动机的动力使涡轮转子旋转的盘车装置。

在这样的盘车装置中,通过使驱动齿轮与设于涡轮转子的轮式齿轮啮合,并利用电动机使驱动齿轮旋转,由此进行涡轮转子的盘车。在此,当蒸汽轮机的起动完成时,解除盘车装置的驱动齿轮与涡轮转子的轮式齿轮的啮合,结束盘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轮式齿轮旋转得比基于盘车装置的盘车快时,轮式齿轮顶出驱动齿轮而解除轮式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与驱动齿轮连结的液压缸向与轮式齿轮分离的方向倾转,从而解除轮式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91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2017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蒸汽轮机一旦开始运转后,持续长时间运转。因此,在蒸汽轮机的运转中,到下一次停止蒸汽轮机的运转为止,盘车装置持续长时间停止的状态。当盘车装置保持长时间停止时,在盘车装置的驱动齿轮、使驱动齿轮向轮式齿轮移动的操纵杆上等附着的润滑油因周边的热量的影响而发生碳化等,可能使该驱动齿轮、操纵杆等粘着。由此,在停止蒸汽轮机的运转而使盘车装置运行时,有可能产生盘车装置的动作延迟或无法盘车等的影响。因此,在盘车装置的驱动齿轮、操纵杆等粘着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该驱动齿轮、操纵杆等的清洗、更换等,盘车装置的修理所耗费的工时、费用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盘车装置具备:电动机;移动齿轮,其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能够将该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转子,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是彼此不同的位置,且不能将该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转子;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退避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使所述移动齿轮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并且基于防粘着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使所述移动齿轮在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盘车停止而驱动转子时,控制装置基于退避信号使移动齿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避免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转子。在此,当长时间持续使移动齿轮停止到第二位置的状态时,附着物粘着于移动齿轮、移动机构等,在下一次进行盘车时,有可能产生盘车装置的动作延迟等的影响。对此,在本发明中,在盘车停止中,控制装置基于防粘着信号使移动齿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由此,能够避免长时间持续移动齿轮以及移动机构的停止状态。即,在盘车停止中也使移动齿轮以及移动机构动作,能够抑制附着物粘着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移动齿轮在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范围内移动。因此,每当使移动齿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无需扩大移动齿轮的移动范围。因此,能够采用不变更盘车装置的大小而使移动齿轮向第三位置移动的结构。由此,能够将具备该结构的盘车装置应用于现有的蒸汽轮机等,能够抑制盘车装置的改造等所需的费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盘车装置,能够在盘车停止中抑制移动齿轮、移动机构等粘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车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移动齿轮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车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移动齿轮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车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移动齿轮配置于第三位置时的状态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盘车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车装置30进行说明。

盘车装置30例如是用于使蒸汽轮机(未图示)的涡轮转子11以低速进行旋转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涡轮转子11的一端具备:与涡轮转子11的外周一体安装的轮式齿轮12、以及测量涡轮转子11的转速的转速测量器13。

如图1所示,盘车装置30具备壳体31、动力部40、以及动力传递部50。盘车装置30配置在涡轮转子11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涡轮转子11的轴向称为轴向。

动力部40具备:电动机41;传递电动机41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轴43;以及将从输出轴43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以规定的速度比(减速比)减速的减速机42。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部40配置在壳体31的上表面。

动力传递部50具备输出齿轮51、连结齿轮52、以及移动齿轮53。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部50配置在壳体31的内部。

输出齿轮51与减速机42之间架设有未图示的传送带,由此传递旋转驱动力。

连结齿轮52配置为在输出齿轮51的下方与输出齿轮51啮合。当输出齿轮51利用来自动力部40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时,连结齿轮52也一起进行旋转。

移动齿轮53配置为在连结齿轮52的下方与连结齿轮52啮合。移动齿轮53伴随着连结齿轮52的旋转而旋转。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移动齿轮53构成为,通过后述的移动机构60能够在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第一位置P1是与轮式齿轮12啮合的位置(在图2以及图3中由虚线示出的位置)。第二位置P2是解除与轮式齿轮12的啮合且从轮式齿轮12朝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在图2中由实线示出的位置)。第三位置P3是解除与轮式齿轮12的啮合且从轮式齿轮12朝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在图3中由实线示出的位置)。

移动齿轮53在位于第一位置P1时,与涡轮转子11的轮式齿轮12啮合,通过从动力部40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使轮式齿轮12旋转。盘车装置30通过使轮式齿轮12旋转而使涡轮转子11旋转。另外,移动齿轮53在位于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时,与涡轮转子11的轮式齿轮12的啮合被解除,因此,不会将从动力部40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向轮式齿轮12传递。

如图1所示,移动机构60具备控制装置61、气缸62、操纵杆64、移动杆66以及支架6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62具备接近开关69。接近开关69具有: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第一接近开关69a(第一位置检测);以及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的第二接近开关69b(第二位置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1进行气缸62的控制,以使得移动齿轮53向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移动。

在进行盘车时,控制装置61接收接近信号,并控制在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的供排管(未图示)中设置的电磁阀(未图示)。由此,控制装置61控制气缸62,使得移动齿轮53从第二位置P2(图2中的实线的位置)向第一位置P1(图2中的虚线的位置)移动。此时,利用第一接近开关69a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将第一接近开关69a设为接通。当该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接通时,盘车装置30使电动机41动作。由此,盘车装置30开始盘车。

控制装置61在蒸汽轮机的起动时,通过涡轮转子的驱动力将移动齿轮53向涡轮转子11的径向外侧推出,由此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断开。由于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断开,因此控制装置61判断为盘车完成而停止盘车。在停止盘车时,控制装置61接收退避信号,并控制在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的供排管(未图示)中设置的电磁阀(未图示)。由此,控制装置61控制气缸62,使得移动齿轮53从第一位置P1(图2中的虚线的位置)向第二位置P2(图2中的实线的位置)移动。

此时,利用第二接近开关69b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第二接近开关69b将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的情况向控制装置61反馈。

另外,在盘车停止中,控制装置61接收防粘着信号,并控制在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的供排管(未图示)中设置的电磁阀(未图示)。由此,控制装置61控制气缸62,使得移动齿轮53从第二位置P2(图3中的虚线的位置)向第三位置P3(图3中的实线的位置)移动。

气缸62是根据控制装置61的控制而用于使移动齿轮53向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中的任一位置移动的动力源。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62设置在壳体31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外侧面。

气缸62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活塞杆62a;以及收纳活塞杆62a的气缸外壳62b。从供排管(未图示)经由电磁阀(未图示)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气缸62构成为,利用电磁阀改变驱动空气的供排量,由此使活塞杆62a的上下方向的行程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62构成为,在用于使移动齿轮53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的行程、以及用于使移动齿轮53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的行程这两个行程中进行驱动。

活塞杆62a的上端部延伸至比壳体31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且与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操纵杆64的第一端64a侧连接。另外,在气缸外壳62b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沿上下方向形成有供操纵杆64穿过的狭缝。

操纵杆64的第二端64b被设于壳体31的上表面的支承部65支承为能够倾转。因此,通过使气缸62的活塞杆62a沿上下方向滑动,以支承于支承部65的操纵杆64的第二端64b为支点,使与活塞杆62a连结的操纵杆64的第一端64a沿上下方向移动。

移动杆66沿上下方向延伸,上端66a在比壳体31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处,以能够倾转的方式连结在操纵杆64和活塞杆62a相连结的位置与操纵杆64的第二端64b之间。另外,移动杆66的下端66b侧插入到壳体31的内部。通过使操纵杆64伴随着气缸的活塞杆62a的滑动移动进行倾转,移动杆66连动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支架67是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板状构件。支架67的第一端67a以能够倾转的方式与移动杆66的下端66b连结。另外,支架67的第二端67b与移动齿轮53的中心轴连结,中间部67c与连结齿轮52的中心轴连结。因此,伴随移动杆66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动,支架67以中间部67c为支点,第一端67a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二端67b沿轮式齿轮12的径向移动。

例如,如图2所示,在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时,控制装置61在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断开且接收退避信号时,控制装置61控制电磁阀(未图示),以使气缸62的活塞杆62a朝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供排驱动空气。活塞杆62a使移动杆66与操纵杆64一并朝下方向移动。当移动杆66朝下方向移动时,以支架67的中间部67c为支点,支架67的第一端67a朝下方向移动,支架67的第二端67b朝向轮式齿轮12的径向外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架67的第二端67b与移动齿轮53的中心轴连结,因此,移动齿轮53也朝向轮式齿轮12的径向外侧(第二位置P2)移动。此时,利用第二接近开关69b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第二接近开关69b将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的情况向控制装置61反馈。

另外,如图2所示,在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时控制装置61接收接近信号后,控制装置61控制电磁阀(未图示),以使气缸62的活塞杆62a朝上方向移动的方式供排驱动空气。活塞杆62a使移动杆66与操纵杆64一并朝上方向移动。当移动杆66朝上方向移动时,以支架67的中间部67c为支点,支架67的第一端67a朝上方向移动,支架67的第二端67b朝向轮式齿轮12的径向内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架67的第二端67b与移动齿轮53的中心轴连结,因此,移动齿轮53也朝向轮式齿轮12的径向内侧(第二位置P2)移动。

此外,如图3所示,当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时,控制装置61接收防粘着信号并控制电磁阀(未图示),以使气缸62的活塞杆62a朝上方向移动的方式供排驱动空气。活塞杆62a使移动杆66与操纵杆64一并朝上方向移动。当移动杆66朝上方向移动时,以支架67的中间部67c为支点,支架67的第一端67a朝上方向移动,支架67的第二端67b朝向轮式齿轮12的径向内侧移动。此时,由于支架67的第二端67b与移动齿轮53的中心轴连结,因此,移动齿轮53也朝向轮式齿轮12的径向内侧(第三位置P3)移动。此时,通过使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的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断开,第二接近开关69b将移动齿轮53远离第二位置P2的位置的情况向控制装置61反馈。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对盘车装置3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盘车开始前的状态下,移动齿轮53配置在第二位置P2(图2中的实线的位置)。当为了使蒸汽轮机运行而开始盘车时,控制装置61接收接近信号而控制电磁阀(未图示),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由此,气缸62推起操纵杆64使其倾转,从而压下移动杆66以及支架67。这样,与支架67的第二端67b连结的移动齿轮53从第二位置P2(图2中的实线的位置)向第一位置P1(图2中的虚线的位置)移动。此时,利用第一接近开关69a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将第一接近开关69a设为接通。当该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接通时,盘车装置30对电动机41进行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61也可以在开始盘车时生成接近信号,并向控制装置61自身发送该接近信号。另外,也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外部向控制装置61发送接近信号。

在盘车中,控制装置61每隔规定的间隔获取由转速测量器13测量出的涡轮转子11的转速。电动机4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输出轴43传递至减速机42,在减速机42中以规定的速度比(减速比)减少转速。这样,动力部40向动力传递部50的输出齿轮51输出旋转驱动力。

输出齿轮51通过从减速机42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开始旋转,从而使与输出齿轮51啮合的连结齿轮52旋转。由此,与连结齿轮52啮合的移动齿轮53也开始旋转。

此时,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接通。换句话说,移动齿轮53与涡轮转子11的轮式齿轮12啮合。因此,通过使移动齿轮53旋转,涡轮转子11也与轮式齿轮12一并开始旋转。

接下来,控制装置61在蒸汽轮机的起动时,将移动齿轮53向涡轮转子11的径向外侧推出,当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断开时,接收退避信号。接收到退避信号的控制装置61控制电磁阀(未图示),向气缸供排驱动空气。由此,如图2所示,气缸62按下操纵杆64和移动杆66并使支架67倾转。这样,使与支架67的第二端67b连结的移动齿轮53从第一位置P1(图2中的虚线的位置)向第二位置P2(图2中的实线的位置)移动。当第二接近开关69b检测到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时,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61基于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一位置P1的第一接近开关69a的状态、或者由转速测量器13测量的涡轮转子11的转速,判断盘车是否完成。例如,控制装置61也可以在检测出第一接近开关69a成为断开的情况下,判断为盘车完成。另外,控制装置61也可以在涡轮转子11的转速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盘车完成。

另外,也可以在判断为盘车完成时,控制装置61生成退避信号,并向控制装置61自身发送该退避信号。另外,也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外部向控制装置61发送退避信号。

在使移动齿轮53向第二位置P2移动之后,盘车装置30使电动机41的旋转停止,从而停止盘车。

在盘车停止中,控制装置61接收防粘着信号并控制电磁阀(未图示),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由此,如图3所示,气缸62推起操纵杆64和移动杆66并使支架67倾转。这样,使与支架67的第二端67b连结的移动齿轮53从第二位置P2(图3中的虚线的位置)向第三位置P3(图3中的实线的位置)移动。此时,通过检测移动齿轮53位于第二位置P2的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断开,第二接近开关69b将移动齿轮53远离第二位置P2的位置的情况向控制装置61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61也可以在利用计时器(未图示)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生成防粘着信号,并向控制装置61自身发送该防粘着信号。此时,控制装置61也可以判断是否从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另外,控制装置61也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外部向控制装置61发送防粘着信号。

在移动齿轮53到达第三位置P3之后,控制装置61接收退避信号并控制电磁阀(未图示),以便气缸62使移动齿轮53再次向第二位置P2移动。此时,在构成为控制装置61生成退避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可以在移动齿轮53到达第三位置P3之后立即生成退避信号,也可以在利用计时器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生成退避信号。另外,也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外部向控制装置61发送退避信号。当移动齿轮53到达第二位置P2时,第二接近开关69b成为接通。

在为了使蒸汽轮机停止而再次开始盘车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控制装置61接收接近信号并控制电磁阀(未图示),向气缸62供排驱动空气。由此,气缸62推起操纵杆64并使其倾转,从而按下移动杆66以及支架67。这样,与支架67的第二端67b连结的移动齿轮53从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向第一位置P1移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盘车装置30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上述的盘车装置30,在盘车停止中,控制装置61在接收到防粘着信号时,控制移动齿轮53而使其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换句话说,通过使移动齿轮53与用于使移动齿轮53移动的移动机构60动作,从而能够避免在盘车停止中长时间持续移动齿轮53与移动机构60停止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在盘车停止中附着物粘着在移动齿轮53和移动机构60上。

根据上述的盘车装置30,控制装置61在接收到防粘着信号时,控制移动齿轮53而使其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因此,即便盘车停止中的期间持续较长,由于控制装置61基于防粘着信号使移动齿轮53移动,因此也能够避免长时间持续移动齿轮53与移动机构60停止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在盘车停止中附着物粘着在移动齿轮53与移动机构60上。另外,在构成为控制装置61利用计时器(未图示)每经过规定时间就接收防粘着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操作者进行操作的工时。

根据上述的盘车装置30,由于第三位置P3位于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因此,移动齿轮53在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的范围内移动。因此,每当使移动齿轮53向第三位置P3移动时,无需扩大移动齿轮53的移动范围。因此,能够采用不改变盘车装置30的大小就可以使移动齿轮53向第三位置P3移动的结构。由此,能够将具备该结构的盘车装置30应用于现有的蒸汽轮机等,能够抑制盘车装置30的改造等所需的费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盘车装置30进行说明。

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气缸62具有机械限位器6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为了抑制移动齿轮53与轮式齿轮12、壳体31的内壁发生碰撞,在气缸外壳62b的狭缝中设置有限制操纵杆64在上下方向上的倾转的机械限位器68。机械限位器68具有:限制操纵杆64朝上方向的倾转的第一机械限位器68a;以及限制操纵杆64朝下方向的倾转的第二机械限位器68b。第一机械限位器68a设置在与移动齿轮53的第一位置P1对应的位置,第二机械限位器68b设置在与移动齿轮53的第二位置P2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械限位器68还具有在第一机械限位器68a与第二机械限位器68b之间设置的第三机械限位器68c。第三机械限位器68c设置在与移动齿轮53的第三位置P3对应的位置。

第三机械限位器68c由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板状构件形成,当移动齿轮53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时,第三机械限位器68c从气缸外壳62b的狭缝朝轴向一方侧且是不堵塞该狭缝的位置退避,以免限制操纵杆6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当移动齿轮53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时,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另一方侧滑动,从而沿轴向堵塞(跨越)气缸外壳62b的狭缝,以限制操纵杆64朝下方向的移动。

在开始以及停止盘车时,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成为朝轴向一方侧退避的状态,以免堵塞气缸外壳62b的狭缝。

在盘车停止中,当控制装置61接收到防粘着信号时,使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另一方侧滑动移动。由此,第三机械限位器68c配置为在轴向上堵塞气缸外壳62b的狭缝。这样,对操纵杆64进行限制,以免操纵杆64朝比规定位置、换句话说与移动齿轮53的第三位置P3对应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移动。

在第三机械限位器68c堵塞气缸外壳62b的狭缝之后,控制装置6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气缸62进行控制,以使移动齿轮53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

当移动齿轮53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的移动完成后,控制装置61使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一方侧滑动而使其从气缸外壳62b的狭缝上退避。

根据上述的盘车装置30,机械限位器68(68a、68b、68c)设置在气缸外壳62b的狭缝上。由此,限制了操纵杆64朝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移动齿轮53超过第一位置P1而朝轮式齿轮12的径向内侧移动,或者超过第二位置P2而朝轮式齿轮12的径向外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移动齿轮53与轮式齿轮12、壳体31的内壁发生碰撞。

根据上述的盘车装置30,在盘车停止中,控制装置61在接收到防粘着信号时,使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另一方侧滑动移动。由此,第三机械限位器68c配置为在轴向上堵塞气缸外壳62b的狭缝。因此,通过限制操纵杆64朝下方向的移动,能够对移动齿轮53进行限制,以免移动齿轮53朝比第三位置P3靠轮式齿轮12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移动。通过如此构成,能够抑制移动齿轮53在盘车停止中移动至第一位置P1,能够在盘车停止中使移动齿轮53安全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控制装置61在接收到防粘着信号时使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另一方侧滑动移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控制装置61在接收到退避信号时使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另一方侧滑动移动,控制装置61在接收到接近信号时使第三机械限位器68c朝轴向一方侧滑动移动。另外,也可以由操作者手动地变更第三机械限位器68c的位置。

此外,第三机械限位器68c只要能够限制操纵杆64的移动即可,可以是任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楔形键插入到气缸外壳62b的狭缝中。

即便采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则不限于这些方式,也能够进行若干设计变更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一个气缸6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两个气缸62,并以使各个活塞杆62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此时,一方的气缸62的活塞杆62a被设定为能够在与移动齿轮53的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移动范围对应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另外,另一方的气缸62的活塞杆62a被设定为能够在与移动齿轮53的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的移动范围对应的范围内上下移动。通过如此构成,在盘车的开始和停止中,能够仅使一方的气缸62运行,使移动齿轮53仅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另外,在盘车停止中,能够仅使另一方的气缸运行,使移动齿轮53仅在第二位置P2与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具体来说,在接收到退避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控制一方的气缸62,使移动齿轮53向第一位置P1移动。另外,在接收到接近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控制一方的气缸62,使移动齿轮53向第二位置P2移动。此外,在该例子中,防粘着信号具有第一防粘着信号和第二防粘着信号。在接收到第一防粘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控制另一方的气缸62,使移动齿轮53向第三位置P3移动。另外,在接收到第二防粘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1控制另一方的气缸62,使移动齿轮53向第二位置P2移动。

通过如此构成,控制装置61控制与各个信号对应的气缸62即可,与改变气缸62的行程相比,能够使控制简单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利用驱动空气来驱动的气缸6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气缸而具备液压缸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上述的盘车装置,能够在盘车装置的停止中抑制附着物粘着于移动齿轮、移动机构等。由此,能够减少因附着物的粘着而导致的盘车装置的清洗、部件更换的频率,因此,能够抑制盘车装置的维护所需的工时、费用的增加。

附图标记说明:

11 涡轮转子(转子)

12 轮式齿轮

13 转速测量器

30 盘车装置

31 壳体

40 动力部

41 电动机

42 减速机

43 输出轴

50 动力传递部

51 输出齿轮

52 连结齿轮

53 移动齿轮

60 移动机构

61 控制装置

62 气缸

62a 活塞杆

62b 气缸外壳

64 操纵杆

65 支承部

66 移动杆

67 支架

68 机械限位器

68a 第一机械限位器(机械限位器)

68b 第二机械限位器(机械限位器)

68c 第三机械限位器(机械限位器)

69 接近开关

69a 第一接近开关(第一位置检测)

69b 第二接近开关(第二位置检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