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041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作为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逐渐取代其他交通工具,导致其每天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开车外出旅游或出差,使汽车长距离行驶,这将导致汽车发动机温度过热,易引起冷却液沸腾及发动机温度过高等问题,如遇这种情况车主就需要停车,待发动机冷却后再继续行车,如果车主处在紧急状态,这将会造成损失。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其发动机的冷却主要采用水冷系统进行冷却,该系统是通过使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多余热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因此对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散热速度直接关系到发动机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以提高对吸热后冷却液的散热速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包括:冷却主体、散热片和散热器,所述冷却主体内设有用于放置发动机的容纳腔;冷却主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轴心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环形插槽;

散热片的一侧插入环形插槽内;

冷却主体上且位于容纳腔外周由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向远离容纳腔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与 散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的出液口与第二流道的进液口连接;

第二流道的出液口与散热器的进口连接,第二流道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热片,各导热片上均设有供介质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经过温控阀与散热器的进口连接;温控阀为二通阀,第二流道的出液口还经过温控阀和旁通管与第一流道的进液口连接。

优选地,第一流道包括绕容纳腔环形布置且均分别平行于容纳腔轴心线的多个平直部、以及用于使各平直部首尾依次相连的弯曲部。

优选地,第二流道包括绕容纳腔环形布置且均分别平行于容纳腔轴心线的多个平直部、以及用于使各平直部首尾依次相连的弯曲部。

优选地,冷却主体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本发明中,冷却主体内设有容纳腔,通过容纳腔将发动机固定;本发明中,冷却主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轴心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环形插槽并在环形插槽内插入散热片,且冷却主体上位于容纳腔外周依次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使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与散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的出液口与第二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第二流道的出液口与散热器的进口连接;当发动机在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进入冷却主体,冷却液通过第一流道进入冷却主体内对冷却主体进行降温,进而防止发动机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当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液绕容纳腔行走一周后进入第二流道内,由于第二流道内设有导热片,且导热片位于散热片的下方,当冷却液进入第二流道后,通过导热片和散热片的相互作用使得吸热后冷却液的温度得以下降,实现对吸热后的冷却液进行了预冷却,从而加快了冷却液在散热器内冷却速度,降低了整个散热装置功耗。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对吸热后冷却液的散热速度快,且降低了整个冷却装置的耗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中所述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中所述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包括:冷却主体1、散热片2和散热器3,所述冷却主体1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冷却主体1内设有容纳腔11,利用容纳腔11将发动机固定在冷却主体1中;冷却主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11轴心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环形插槽;散热片2的一侧插入环形插槽内。

冷却主体1上且位于容纳腔11外周由靠近容纳腔11的一侧向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流道12和第二流道13,第一流道12包括绕容纳腔11环形布置且均分别平行于容纳腔11轴心线的多个平直部、以及用于使各平直部首尾依次相连的弯曲部,第一流道12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一流道12的进液口与散热器3的出口连接;第二流道13包括绕容纳腔11环形布置且均分别平行于容纳腔11轴心线的多个平直部、以及用于使各平直部首尾依次相连的弯曲部,第二流道13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二流道13的进液口与第一流道12的出液口连接,第二流道13的出液口与散热器3的进口连接;当发动机在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进入冷却主体1,冷却液通过第一流道12进入冷却主体1内对冷却主体1进行降温,进而防止发动机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当第一流道12内的冷却液绕容纳腔11行走一周后进入第二流道13内。

第二流道13中的平直部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热片4,且各导热片4上均设有供介质穿过的通孔41;当冷却液进入第二流道13后,通过导热片4将吸热后冷却液中热量传递至冷却主体1的外表面,再通过安装在冷却主体1外表面的散热片2将热量发散出去,从而使得吸热后冷却液的温度得以下降,实现了对吸热后的冷却液的预冷却,从而加快了冷却液在散热器3内冷却速度,降低了功耗。

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13的出液口经过温控阀6与散热器3的进口连接;温控阀6为二通阀,第二流道13的出液口还经过温控阀6和旁通管5与第一流道12的进液口连接;当第二流道13内流出的冷却液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冷却液由第二流道13直接流进散热器3做进一步降温后再流进第一流道12内;当第二流道13内流出冷却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冷却液由第二流道13流入旁通管5,并由旁通管5流入第一流道12内,直接对冷却主体1进行降温。

本发明通过在冷却主体1内设有容纳腔11,利用容纳腔11将发动机固定;同时,通过在冷却主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11轴向并列布置的环形插槽并在环形插槽内插入散热片2,且冷却主体1上位于容纳腔11外周设有第一流道12,冷却主体1上位于第一流道12外周设有第二流道13,并使第一流道12的进液口与散热器3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12的出液口与第二流道13的进液口连接,第二流道13的出液口与散热器3的进口连接;当发动机在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进入冷却主体1,冷却液通过第一流道12进入冷却主体1内对冷却主体1进行降温,进而防止发动机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当第一流道12内的冷却液绕容纳腔11行走一周后进入第二流道13内,由于第二流道13内设有导热片4,当冷却液进入第二流道13后,由于导热片4和散热片2的相互作用使得吸热后冷却液的温度得以下降,实现对吸热后的冷却液进行了预冷 却,从而加快了冷却液在散热器3内冷却速度,降低了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