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23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

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汽车在寒冷地区行使过程中,曲轴箱通风管与进气管连接处由于水汽易结冰堵塞,造成曲轴箱通风不畅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处结冰堵塞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

轴箱通风连接座,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的一端连接至发动机进气管,另一端连接至轴箱通风管,将所述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通;

用于对轴箱通风连接座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贴合设置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加热部为一导热架,所述导热架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缸体相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上。

其中,所述导热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导热架的外壁包覆保温材料。

其中,所述加热部为一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连接在发动机防冻液的传输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轴箱通风管,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通过设置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的外表面的加热装置对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持续供热,解决了汽车在寒冷地区行驶过程中,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处易结冰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箱通风连接座;2-发动机进气管;3-加热部;4-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处结冰堵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轴箱通风连接座1,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的一端连接至发动机进气管2,另一端连接至轴箱通风管,将所述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2连通;用于对轴箱通风连接座1进行加热的加热部3,所述加热部3贴合设置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在所述轴 箱通风连接座1的外表面的加热装置对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持续供热,以实现汽车在寒冷地区行驶中,避免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2连接处结冰堵塞的目的,保证轴箱通风管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部3为一导热架,所述导热架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缸体4相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上。

其中,所述导热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导热架的外壁包覆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加热部3为一导热架,一端与发动机的缸体4相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上,在发动机运转的时候将发动机缸体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架传导至轴箱通风连接座1上,从而保证在极寒环境行驶时,轴箱通风连接座1温度大于零度,防止结冰发生;所述导热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便于热量传导,同时,所述导热架的外壁包覆保温材料,防止热量过多的流失。

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部3为一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连接在发动机防冻液的传输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加热部3为一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连接在发动机防冻液的传输管道上,从而使来自发动机的防冻液流经所述加热管,保证在极寒环境行驶时,轴箱通风连接座1温度大于零度,防止结冰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轴箱通风管,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轴箱通风管加热装置及汽车通过设置在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的外表面的加热装置对所述轴箱通风连接座1持续供热,以实现汽车在寒冷地区行驶中,解决轴箱通风管与发动机进气管2连接处结冰堵塞的目的,保证轴箱通风管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