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76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特别关于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空气滤清器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滤清器,系配置于主车架的下方,并位于引擎的前上方。就结构上而言,现有空气滤清器的本体于吸气口的周缘处,设置有竖起壁,以防止雨水侵入吸气导管内。然而,当应用于不同的车种时,在车壳形式改变之后,原有的竖起壁无法完全遮蔽雨水,将有雨水会随吸气口被吸入吸气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竖起壁无法完全遮蔽雨水,将有雨水会随吸气口被吸入吸气导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适于装设于一机车之中,包括一壳体。一吸气口形成于该壳体之上,该壳体包括一第一遮蔽挡墙以及一第二遮蔽挡墙。第一遮蔽挡墙设于该吸气口的一第一侧。第二遮蔽挡墙设于该吸气口的一第二侧,该第二遮蔽挡墙连接该第一遮蔽挡墙以构成截面为L型的结构,其中,该第一遮蔽挡墙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段部与该第一方向之间形成有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夹角介于15度至45度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空气滤清器总成固定于该机车的一车架之上,该第二遮蔽挡墙对应该车架。

在一实施例中,该吸气口为矩形,该吸气口还包括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平行于该第一侧,该第四侧平行于该第二侧,该第三侧以及该第四侧为开放式构造,并未设置有与该第一遮蔽挡墙或该第二遮蔽挡墙对应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空气滤清器总成还包括一锁附支撑部,该锁附支撑部设于该壳体之上,该锁附支撑部锁附连接该车架,该锁附支撑部位于该车架以及该吸气口的该第四侧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锁附支撑部包括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位于该车架以及该吸气口的该第四侧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凸出部包括复数个通气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该凸出部的遮蔽长度小于该第一遮蔽挡墙的遮蔽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还包括一主腔室,该主腔室包括一腔室外墙,该腔室外墙系部份形成于该吸气口的该第三侧。

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还包括一遮挡部,该遮挡部设于该第三侧并凸入于该吸气口的流道之内,一导水沟槽从该遮挡部的一侧,沿该腔室外墙延伸。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由于进气口的第一侧有第一遮蔽挡墙提供挡水功能,进气口的第二侧有第二遮蔽挡墙提供挡水功能,进气口的第三侧有腔室外墙提供挡水功能,进气口的第四侧有车架提供挡水功能。因此,可充分的防止水滴或沙尘被吸入进气口之中。此外,进气口的该第三侧以及该第四侧为开放式构造,并未设置有与该第一遮蔽挡墙或该第二遮蔽挡墙对应的结构。换言之,缺口形成于进气口的该第三侧以及该第四侧,并对应于该第一遮蔽挡墙以及该第二遮蔽挡墙。藉此,可避免进气口的进气压力过大而吸入水滴,并可同时维持良好的进气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例中,该锁附支撑部可还包括凸出部,可进一步提供挡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的外型。

图2A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的立体结构。

图2B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3A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前视图。

图3B系显示图3A中的3B-3B’方向截面图。

图4A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例的锁附支撑部。

图4B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形例的锁附支撑部。

【符号说明】

1~空气滤清器总成

10~壳体

101~本体

102~外盖

11~吸气口

111~第一侧

112~第二侧

113~第三侧

114~第四侧

12~主腔室

121~腔室外墙

13~遮挡部

131~导水沟槽

21~第一遮蔽挡墙

211~第一段部

212~第二段部

22~第二遮蔽挡墙

31~滤芯

32~通气管

40~锁附支撑部

41~凸出部

42~通气开口

91~龙头

92~前轮

93~后轮

94~座垫

95~动力系统

96~车架

A~气流

C1~截断线

M~机车

N~缺口

X~第一方向

θ~夹角

d1~凸出部的遮蔽长度

d2~第一遮蔽挡墙的遮蔽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M的外型,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1、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95、车架96等组件。

机车M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机车M的前段设有龙头91、前轮92、方向灯、钥匙孔以及空气滤清器总成1等组件。机车M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95、座垫94及脚架等组件。机车M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组件。

龙头91用以控制机车M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照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加油握把调整动力系统95的节气门角度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刹车将机车M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机车M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藉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机车M的行进方向。

动力系统95连接并驱动后轮93,藉此为机车M提供动力,使机车M前进。

车架96从机车M的前段延伸至后段,该空气滤清器总成1挂设于该车架96之上。

参照图2A、图2B,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1的立体结构,空气滤清器总成1包括一壳体10。壳体10由一本体101以及一外盖102所构成。一吸气口11形成于该壳体10之上,该壳体10包括一第一遮蔽挡墙21以及一第二遮蔽挡墙22。第一遮蔽挡墙21设于该吸气口的一第一侧111。第二遮蔽挡墙22设于该吸气口11的一第二侧112,该第二遮蔽挡墙22连接该第一遮蔽挡墙21以构成截面为L型的结构。

图3A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1的前视图,图3B系显示图3A中的3B-3B’方向截面图。参照图3A、图3B,该第一遮蔽挡墙21包括一第一段部211以及一第二段部212,该第一段部211朝一第一方向X延伸,该第二段部212与该第一方向X之间形成有一夹角θ,该夹角θ大于0度。

参照图3B,在一实施例中,该夹角θ介于15度至45度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该夹角θ为30度。应用上述的第一段部211以及第二段部212的设计,外部溅入的水滴W基于重力的作用,不会沿第二段部212的内壁向上移动而被吸气口11所吸入。因此,可避免水滴W被吸气口11吸入的问题。上述的角度范围仅为示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一般而言,在不同的设计中,当夹角θ过小时,可能无法充分提供防止水滴W被吸入的功能,而当夹角θ过大时,可能因为开口率降低,因此产生涡流并降低进气效果。但上述情况,仍然会因为环境参数而变化,例如,当空气滤清器总成倾斜设置时,即使夹角θ小,仍可能提供防止水滴W被吸入的功能。又例如,当周边结构阻挡较少时,即使夹角θ大,仍可能提供充足的进气效果。

搭配参照图1、图2A、图2B,该空气滤清器总成1固定于该机车的车架96之上,该第二遮蔽挡墙12对应该车架96。在一实施例中,该吸气口11为矩形,该吸气口11还包括一第三侧113以及一第四侧114,该第三侧113平行于该第一侧111,该第四侧114平行于该第二侧112,该第三侧113以及该第四侧114为开放式构造,并未设置有与该第一遮蔽挡墙或该第二遮蔽挡墙对应的结构。换言之,一缺口N形成并对应于该第一遮蔽挡墙以及该第二遮蔽挡墙。

参照图2A、图2B,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壳体10还包括一主腔室12,该主腔室12包括一腔室外墙121,该腔室外墙121系部份形成于该吸气口11的该第三侧113。参照图3A、图3B,气流A进入吸气口11之后,循壳体10之内的流路行进,穿过滤芯31之后,于主腔室12中进入通气管32,以通往机车的节流阀。图3A中,部分区域以截断线C1截开,以显示壳体10之内的流路路径。

参照图2B以及图3A,在此实施例中,该壳体10还包括一遮挡部13,该遮挡部13设于该第三侧113并凸入于该吸气口11的流道之内,一导水沟槽131从该遮挡部13的一侧,沿该腔室外墙121延伸。通过遮挡部13以及导水沟槽131的设计,外部溅入的水滴将会被遮挡部13所阻挡,并由导水沟槽131所导出,因此不会发生积水的现象。

参照图2A,在一实施例中,该空气滤清器总成1还包括一锁附支撑部40,该锁附支撑部40设于该壳体10之上,该锁附支撑部40锁附连接该车架96,该锁附支撑部40位于该车架96以及该吸气口11的该第四侧114之间。

参照图4A,在一实施例中,该锁附支撑部40包括一凸出部41,该凸出部41位于该车架96以及该吸气口11的该第四侧114之间,换言之,该凸出部41对应该缺口N,藉此可进一步提供挡水效果。在一实施例中,该凸出部41的遮蔽长度d1小于该第一遮蔽挡墙21的遮蔽长度d2。藉此可提供挡水效果又降低对气流的干扰。参照图4B,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凸出部41可包括复数个通气开口42。同样的,通气开口42可降低对气流的干扰。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由于进气口的第一侧有第一遮蔽挡墙提供挡水功能,进气口的第二侧有第二遮蔽挡墙提供挡水功能,进气口的第三侧有腔室外墙提供挡水功能,进气口的第四侧有车架提供挡水功能。因此,可充分的防止水滴或沙尘被吸入进气口之中。此外,进气口的该第三侧以及该第四侧为开放式构造,并未设置有与该第一遮蔽挡墙或该第二遮蔽挡墙对应的结构。换言之,缺口形成于进气口的该第三侧以及该第四侧,并对应于该第一遮蔽挡墙以及该第二遮蔽挡墙。藉此,可避免进气口的进气压力过大而吸入水滴,并可同时维持良好的进气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例中,该锁附支撑部可还包括凸出部,可进一步提供挡水功能。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