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发动机动力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4908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发动机动力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发动机动力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步入汽车时代,上路行驶的车辆日益增多,如此带来两个主要问题: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目前,能源面临日益的紧缺,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当进气温度较高时,机油粘度变稀甚至氧化变质,降低润滑作用,加剧零件的磨损,以致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损坏发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发动机进气温度高致使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发动机动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电源、富氧机构、臭氧发生器以及散热风扇,所述电源设置在筒体内壁上并通过电信号与散热风扇连接,所述富氧机构设置在筒体的进气端,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富氧机构下方并通过管道与富氧机构连接,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臭氧发生器下方,所述筒体侧壁上靠近进气端的位置设有出风口,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筒体外部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富氧机构包括中心管、设置在中心管外侧的富氧膜、设置在富氧膜外侧的多孔支撑套以及设置在多孔支撑套外侧的过滤套,所述中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圆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散热筒、绝缘管以及导体管,所述散热筒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绝缘管紧贴散热筒的内壁设置,所述导体管设置在绝缘管内部,并与绝缘管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所述散热筒和导体管兼作正、负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体管内壁紧贴设有辅助散热筒,所述辅助散热筒内部形成散热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筒设有若干向外延伸的散热片,所述辅助散热筒设有若干向内延伸的辅助散热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进气端设有滤芯,所述滤芯上方设有防水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端连接有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端还连接有流量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进气端通过漏斗型进气口与富氧机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管为石英管或陶瓷管,所述导体管为不锈钢管、钛合金管或铬合金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小型发动机动力提升装置通过富氧机构提高了进入本装置的空气含氧量;臭氧发生器一方面起到冷却进入发动机空气的作用,保证了发动机的稳定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其自带的臭氧发生功能提高了空气含氧量,使燃油与氧气充分地混合,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富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臭氧发生器的径向剖视图。

图中标记:

1-筒体;11-出风口;2-电源;3-富氧机构;31-中心管;32-富氧膜;33-多孔支撑套;34-过滤套;4-臭氧发生器;41-散热筒;411-散热片;42-绝缘管;43-导体管;44-放电间隙;45-辅助散热筒;451-辅助散热片;5-散热风扇;6-漏斗型进气口;7-滤芯;8-单向阀;9-流量开关;10-防水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型发动机动力提升装置,包括:筒体1,设置在筒体1内部的电源2、富氧机构3、臭氧发生器4以及散热风扇5。

电源2设置在筒体1内壁上并通过电信号与散热风扇5连接,为散热风扇5提供电能。

富氧机构3设置在筒体1的进气端,并通过漏斗型进气口6与进气端连接;筒体1的进气端还设有滤芯7,滤芯7上方设有防水罩10,空气依次经过防水罩10、滤芯7和漏斗型进气口6进入富氧机构3。

臭氧发生器4设置在富氧机构3下方并通过管道与富氧机构3连接,散热风扇5设置在臭氧发生器4下方,筒体1侧壁上靠近进气端的位置设有出风口11,散热风扇5将富氧机构3产生的残余气体以及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热量经出风口11排出筒体1外部。

臭氧发生器4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单向阀8和流量开关9,单向阀8用于限制空气流向,使空气不会发生逆流;流量开关9通过软管连接发动机靠近节气门体的真空管,并可根据发动机排气量的大小,调整臭氧量输出多少,使输出的臭氧量与发动机的排气量大小相匹配。

如图2所示,富氧机构3包括中心管31、设置在中心管31外侧的富氧膜32、设置在富氧膜32外侧的多孔支撑套33以及设置在多孔支撑套33外侧的过滤套34。

中心管3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4连接,中心管31的管壁上设有若干圆孔。

空气进入富氧机构3后,富氧膜32利用空气中各组分透过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使空气中的氧气优先通过富氧膜32而得到富氧空气,富氧空气经中心管31上的圆孔进入臭氧发生器4,多孔支撑套33底部封闭,残余气体就会经过滤套34排到筒体1内部。

如图3所示,臭氧发生器4包括散热筒41、绝缘管42以及导体管43。散热筒41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和出气口,绝缘管42紧贴散热筒41的内壁设置,导体管43设置在绝缘管42内部,并与绝缘管4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44,散热筒41和导体管43兼作正、负电极。

导体管43内壁紧贴设有辅助散热筒45,辅助散热筒45内部形成散热通道;散热筒41设有若干向外延伸的散热片411,辅助散热筒45设有若干向内延伸的辅助散热片451,进一步提高了臭氧发生器4的散热效率。

放电间隙44通过臭氧发生器4出气端的管道与单向阀8和流量开关9连接。

散热筒41采用铝合金等导电、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绝缘管42为石英管或陶瓷管,石英和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热稳定性好的优点,不会影响臭氧的制备纯度;导体管43为不锈钢管、钛合金管或铬合金管,一方面成本低、导电性好,另一方面耐腐蚀、不生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1)进气工作原理:

空气经滤芯7进入筒体1,滤芯7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液滴等杂质,保证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洁净;富氧膜32利用空气中各组分透过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使空气中的氧气优先通过膜而得到富氧空气。

富氧空气进入臭氧发生器4,散热筒41和导体管43接通交流电源,并在放电间隙44内产生高压电场,氧气在交变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生成臭氧,并经单向阀8和流量开关9进入发动机节气门。

2)散热工作原理:

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热量经散热筒41和辅助散热筒45的散热片排放到筒体1内部,富氧机构3产生的残余气体经过滤套34排放到筒体1内部,散热风扇5将热量和残余气体经筒体1的出风口11排出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