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07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机组领域,具体涉及风电机组组机舱的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电机组作为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代表技术,在设备运行3-5年后,随着设备使用效能下降,发热量增加,风电机组机舱内的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导致机舱内温度骤升,容易因机舱温度高而影响风电机组的正常工作,为此,提出构想,通过将外界自然风引入到机舱中,通过利用外界自然风带走风电机组机舱中的热量,该方案合理利用了风电机组的迎风特性,

本非能动自然冷却技术与行业内加装轴流风机降温方式相比,有很多优点,节约电能,安全可靠性高。另外,受到季节或者早晚温差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工作时间都需要通风降温,如果机舱内温度低于一定值时,则需要关闭该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而目前的相关技术不能方便地控制通风装置的开启或者闭合。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对现有的风电机组机舱做了深入研究,设计出适合风电机组机舱降温的一种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风电机组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风电机组机舱的逃生口/进风口外部的聚风罩,所述机舱上的逃生口/进风口与聚风罩构成进风通道,在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有滤网和百叶窗,该装置还包括百叶窗的控制单元,所述百叶窗的控制单元选自温度传感器、控制按键和信号接收终端中的一者或多者,通过百叶窗的控制单元控制百叶窗的开启或闭合实现对该降温装置开启或关闭的控制,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风电机组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风电机组机舱的逃生口/进风口1外部的聚风罩2,所述机舱上的逃生口/进风口与聚风罩2构成进风通道,在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有滤网11和百叶窗3。

其中,在所述进风通道中还设置有防坠落格栅12。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选自温度传感器41、控制按键42和信号接收终端43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舱内部,温度传感器感应机舱中的温度信息,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信息高于预定的最高临界温度值时控制百叶窗3开启,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信息低于预定的最低临界温度值时控制百叶窗3闭合;

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机舱内部,通过控制按键控制百叶窗3的开启或闭合;

所述信号接收终端4与地面上的遥控装置通讯连接,根据遥控装置的指令控制百叶窗3的开启或者闭合

其中,所述百叶窗3包括框架31,在所述框架31内设置有百叶32,所述百叶32与框架31通过销轴连接,百叶可在框架内旋转。

其中,所述百叶32有多个,多个百叶32均匀分布在框架31内,所述多个百叶32通过旋转闭合框架内的空间。

其中,所述百叶窗3还包括设置在百叶32一侧的横杆5,

所述横杆5可往复摆动,并通过摆动带动百叶在框架内旋转,百叶的旋转角度为0~90度。

其中,横杆5与百叶32之间通过短杆6相连;

其中,短杆6与百叶32无相对转动地固接,短杆6与横杆5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百叶窗3还包括控制横杆往复摆动的驱动装置7。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可伸缩的电动推杆8通过传动杆9与横杆5相连。

其中,所述传动杆9的中部通过销轴固定在百叶窗3上,传动杆9两端分别与横杆5和电动推杆8相连,传动杆9在电动推杆8的作用下绕着所述销轴旋转,进而带动横杆5往复摆动。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能够使得外界的自然风自行进入到风电机组机舱中,对风电机组机舱中的配电设备做风冷降温;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上开设有可控制开启或者闭合的百叶窗,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能够在不需要通风降温时及时关闭百叶窗;

(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结构简单,对风电设备的改动很小,加工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及风电机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中聚风罩结构示意图,即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中百叶窗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中百叶窗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中百叶窗的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逃生口/进风口

2-聚风罩

3-百叶窗

31-框架

32-百叶

41-温度传感器

42-控制按键

43-信号接收终端

5-横杆

6-短杆

7-驱动装置

8-电动推杆

9-传动杆

10-机舱

11-滤网

12-防坠落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机组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风电机组机舱10的逃生口/进风口1外部的聚风罩2,所述机舱上的逃生口/进风口与聚风罩2构成进风通道,在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有滤网11和可闭合的百叶窗3。

外界的自然风能够从聚风罩2进入到机舱10内部,从而带走机舱内的热量,达到通风降温的作用,当机舱内温度较低时,不必通过该通风装置进行通风降温,可以及时控制百叶窗闭合。图中箭头是指外界自然风进入到机舱中的路径,当然根据风电机组型号的区别,自然风的流通路径也会有所调整。

本发明中所述的逃生口为大部分风电机组都会配备的应急通道,供作业人员在特殊情况下逃离机舱,对于没有逃生口的机舱,机舱上也会开设其他的通道,如进风口等,可以将聚风罩设置在机舱的其他通道如进风口上。

优选地,所述聚风罩与机舱壁链接;所述聚风罩随机舱位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

优选地,所述逃生口设置在机舱的侧下部,在进风通道中,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防坠落格栅12、滤网11和百叶窗,所述滤网用于滤掉空气中携带的柳絮等轻质污染物,避免其进入到机舱内对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所述防坠落格栅12一般是与逃生口配套设置的,用以防止机舱内的作业人员不慎从逃生口中坠落。

优选地,所述防坠落格栅12采用立式承压钢板焊接而成,网格间距小于100mm,承载重量在200公斤以上,能够防止人员从逃生口/进风口坠落到机舱外部。防坠落格栅和机舱的固定方式为,在机舱上固定几个可旋转的挡片,通过挡片可拆卸地固结防坠落格栅,既能保证固结的稳定性,还可以在需要拆卸时方便地拆卸掉防坠落格栅;

所述防坠落格栅采用凹陷设计,凹陷内部框内安装滤网11,其配合间隙小于10mm。

优选地,所述滤网11可以为普通滤网,也可以是波形过滤网,该波形过滤网包括框架和在框内振动的波形网,所述波形网由于自身弹力的作用,受外力时自由振动伸缩。波形网的孔径在2mm-5mm之间,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杨絮、羊毛等絮状杂物进入机舱。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风电机组上非能动自然冷却装置还包括百叶窗的控制单元,所述百叶窗的控制单元包括选自温度传感器41、控制按键42和信号接收终端43中的一者或多者,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舱内部,温度传感器感应机舱中的温度信息,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信息高于预定的最高临界温度值时控制百叶窗3开启,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信息低于预定的最低临界温度值时控制百叶窗3闭合;

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机舱内部,通过控制按键控制百叶窗3的开启或闭合;

所述信号接收终端4与地面上的遥控装置通讯连接,根据遥控装置的指令控制百叶窗3的开启或者闭合。

优选地,预定的最高临界温度值为33-37摄氏度,优选地为35摄氏度,预定的最低临界温度值为20-25摄氏度,优选地为20摄氏度,上述具体的临界温度值与机舱的型号相关,需要根据具体的型号进行选择设置;

优选地,在风电机组的实际工作场地中往往具有多台风电机组,每台发电机上的信号接收终端都与同一个遥控装置相连,从而能够实现发电机群组的一键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信号接收终端4和遥控装置是配套的,是本领域中常用的信函收发装置,对于产品型号没有具体要求,能够实现上述作用要求即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百叶窗3包括框架31,所述框架优选地为矩形框架;在所述框架31内设置有百叶32,优选地,所述百叶都呈矩形,百叶的长度略小于框架的宽度;所述百叶32与框架31通过销轴连接,百叶可在框架内旋转,即绕着其上的销轴旋转,优选地所述销轴设置在百叶32的中间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百叶32有多个,多个百叶32均匀分布在框架31内,所述多个百叶32通过旋转闭合框架内的空间,即在百叶都闭合时,框架内的空间被百叶分隔成两部分,优选地,所述百叶有8-10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百叶窗3还包括设置在百叶32一侧的横杆5,所述横杆5为直杆,位于框架31外侧,优选地其长度尺寸略小于框架的长度尺寸;

所述横杆5可往复摆动,并通过摆动带动百叶在框架内旋转,百叶的旋转角度为0~90度。优选地,所述横杆5的摆动是指其所在位置的变化,其设置的方向不变,即在摆动过程中横杆始终与矩形框架上长边之间保持近似平行的关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横杆5与百叶32之间通过短杆6相连;所述短杆6为任意形状的杆状零件;

其中,短杆6与百叶32无相对转动地固接,可以为焊接;短杆6与横杆5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即为本领域中所述的铰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百叶窗3还包括控制横杆往复摆动的驱动装置7。所述驱动装置7安装在框架的外壁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7为液压缸或者带有电动推杆的电机,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可伸缩的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通过传动杆9与横杆5相连。当所述驱动装置7为液压杆时,所述电动推杆8相应地变为液压杆。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9的中部通过销轴固定在百叶窗3上,从而使得传动杆只能绕着该销轴旋转,传动杆9两端分别与横杆5和电动推杆8相连,传动杆9在电动推杆8的作用下绕着所述销轴旋转,进而带动横杆5往复摆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9上开设有腰形孔,电动推杆8通过穿过腰形孔的销轴与传动杆相连,从而实现将往复运动转变为传动杆绕着一个点的摆动运动,进而带动横杆摆动,最终通过短杆6带动多个百叶同时旋转,实现百叶窗的开启和闭合。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