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6108发布日期:2018-08-18 23:2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冷器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中冷器一般安装了增压器的车上,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因此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农资,在现有的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中,由于具有直通的一个散热腔体,从而影响了中冷器装置的性能。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因此提高了中冷器装置的散热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上夹片、上封片、下夹片和下封片的中冷器装置本体,上夹片和上封片之间、下夹片和下封片之间设置为呈双腔体分布。

由于设计了中冷器装置本体,当中冷器装置本体进行高温气体散热时,通过上夹片和上封片之间的腔体、下夹片和下封片之间的腔体进行直射散热,不再具有直通的一个散热腔体,因此提高了中冷器装置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组成叠加散热腔体的方式把上夹片、上封片、下夹片和下封片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并列两个散热腔体为一个单元的方式把上夹片与上封片、下夹片与下封片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在上夹片与上封片之间、下夹片与下封片之间分别设置有凸柱。

本发明设计了,凸柱分别设置为锥形棒状体、拱形桥状体或侧面部具有螺旋线凸缘的棒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中冷器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底端片、顶端片、连接座、管道和安装板并且上夹片、上封片、下夹片、下封片、底端片、顶端片、连接座、管道和安装板设置为呈腔体散热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散热带并且散热带设置为镶嵌在上封片和下封片之间。

本发明设计了,上封片设置为与上夹片对接式联接并且下封片设置为与下夹片对接式联接,上夹片设置为与下夹片联接并且上封片设置为与相邻的下封片联接,设置在顶端端面的上夹片设置为与顶端片对接式联接并且设置在底端端面的下夹片设置为与底端片对接式联接,在顶端片上设置有连接座并且连接座设置为与管道联接,在底端片和顶端片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在相邻的上封片和下封片之间设置有散热带。

本发明设计了,上夹片和下夹片分别设置为还包含有托盘并且在托盘的端面部设置有凸柱,凸柱设置为沿托盘的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在托盘的端头分别设置有通孔部,托盘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通孔部设置为圆形孔,上夹片的托盘的周边凸缘分别设置为与上封片和顶端片联接并且下夹片的周边凸缘分别设置为与下封片和底端片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上封片和下封片分别设置为还包含有片部和管部并且在片部的一个端面部设置有凸柱,在片部的另一个端面部的端头分别设置有管部并且在管部上设置有连通窗口,凸柱设置为沿片部的一个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片部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凸柱设置为锥形棒状体,连通窗口设置为圆形孔并且管部设置为圆形台状体,上封片的片部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上夹片联接并且下封片的片部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下夹片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底端片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底端片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下夹片联接,底端片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安装板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顶端片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顶端片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上夹片联接,顶端片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安装板和连接座联接并且在顶端片的端头上设置有圆形孔,顶端片的圆形孔设置为与连接座相对应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散热带设置为矩形带状体并且散热带设置为呈折叠分布在上封片和下封片之间。

本发明设计了,连接座设置为圆形块状体并且连接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贴附在顶端片上,连接座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管道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管道的端头设置为与连接座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安装板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板分别设置为与底端片和顶端片贴附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上夹片、上封片、下夹片和下封片与底端片、顶端片、连接座和管道设置为按照双散热腔体的方式分布并且上夹片、上封片、下夹片、下封片、底端片、顶端片、连接座、管道和安装板与散热带设置为按照中间填充的方式分布,上夹片的中心线、上封片的中心线、下夹片的中心线、下封片的中心线、底端片的中心线、顶端片的中心线、散热带的中心线和安装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上夹片、一个上封片、一个下夹片和一个下封片设置为组成一组双散热腔体部件并且一个上夹片、一个顶端片、一个下夹片和一个下封片设置为组成一组上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一个上夹片、一个上封片、一个下夹片和一个底端片设置为组成一组下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并且在一组上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和一组下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之间设置有多组双散热腔体部件,多组双散热腔体部件设置为按照叠加方式分布。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用凸点之间的点与点焊接,取代了原来的内翅片,同样是通过让高温气体在凸点之间扰流,从而达到,热量交换的目的,用凸点取代了内翅片,从而降低了材料消耗,采用片子翻边的形式,上下两片扣合连接的方式,增加了上下片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加强了焊接,采用外面大凸包,相互之间焊接,之间的间隙我们放置了散热带,从而增加热量的交换的目的,就是内部高温气体,在内部凸点之间扰流,大片、小片扣合焊接,外部则大凸包焊接、结合外置的散热带,从而达到芯体的组成,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进出口位置,灵活多变,成本较原来的方式大大降低。

在本技术方案中,组成叠加散热腔体的中冷器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层叠的中冷器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夹片1和下夹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封片2和下封片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1-上夹片、2-上封片、10-下夹片、3-下封片、4-底端片、5-顶端片、6-散热带、7-连接座、8-管道、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下封片3、底端片4、顶端片5、散热带6、连接座7、管道8和安装板9,

上封片2设置为与上夹片1对接式联接并且下封片3设置为与下夹片10对接式联接,上夹片1设置为与下夹片10联接并且上封片2设置为与相邻的下封片3联接,设置在顶端端面的上夹片1设置为与顶端片5对接式联接并且设置在底端端面的下夹片10设置为与底端片4对接式联接,在顶端片5上设置有连接座7并且连接座7设置为与管道8联接,在底端片4和顶端片5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板9并且在相邻的上封片2和下封片3之间设置有散热带6。

在本实施例中,上夹片1和下夹片10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托盘11和凸柱92并且在托盘11的端面部设置有凸柱92,凸柱92设置为沿托盘11的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在托盘11的端头分别设置有通孔部13,托盘11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凸柱92设置为锥形棒状体,通孔部13设置为圆形孔,上夹片1的托盘11的周边凸缘分别设置为与上封片2和顶端片5联接并且下夹片10的周边凸缘分别设置为与下封片3和底端片4联接。

通过上夹片1和下夹片10,形成对上封片2、下封片3、底端片4和顶端片5的支撑连接点,由上夹片1的托盘11,实现了与上封片2的连接,实现了与顶端片5的连接,由下夹片10的托盘11,实现了与下封片3的连接,实现了与底端片4的连接,由凸柱92,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扰流处理,由通孔部13,实现了与管道8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上封片2和下封片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片部91、凸柱92和管部94并且在片部91的一个端面部设置有凸柱92,在片部91的另一个端面部的端头分别设置有管部94并且在管部94上设置有连通窗口93,凸柱92设置为沿片部91的一个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片部91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凸柱92设置为锥形棒状体,连通窗口93设置为圆形孔并且管部94设置为圆形台状体,上封片2的片部91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上夹片1联接并且下封片3的片部91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下夹片10联接。

通过上封片2和下封片3,形成对散热带6、上夹片1和下夹片10的支撑连接点,由上封片2的片部91,实现了与上夹片1的连接,实现了与散热带6的连接,由下封片3的片部91,实现了与下夹片10的连接,实现了与散热带6的连接,由凸柱92,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扰流处理,由连通窗口93,实现了与管道8的连通,由管部94,实现了上封片2和下封片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端片4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底端片4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下夹片10联接,底端片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安装板9联接。

通过底端片4,形成对下夹片10和安装板9的支撑连接点,由底端片4,实现了与下夹片10的连接,实现了对中冷器装置的密封,实现了与安装板9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顶端片5设置为具有周边凸缘的矩形盆状体并且顶端片5的周边凸缘设置为与上夹片1联接,顶端片5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安装板9和连接座7联接并且在顶端片5的端头上设置有圆形孔,顶端片5的圆形孔设置为与连接座7相对应分布。

通过顶端片5,形成对上夹片1、连接座7和安装板9的支撑连接点,由顶端片5,实现了与上夹片1的连接,实现了与连接座7的连接,实现了与安装板9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带6设置为矩形带状体并且散热带6设置为呈折叠分布在上封片2和下封片3之间。

通过散热带6,形成对上封片2和下封片3的支撑连接点,由散热带6,实现了与上封片2的连接,实现了与下封片3的连接,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7设置为圆形块状体并且连接座7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贴附在顶端片5上,连接座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管道8联接。

通过连接座7,形成对顶端片5和下封片3的支撑连接点,由连接座7,实现了与顶端片5的连接,实现了与管道8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8的端头设置为与连接座7联接。

通过管道8,形成对连接座7的支撑连接点,由管道8,实现了与连接座7的连接,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输入和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9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在安装板9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板9分别设置为与底端片4和顶端片5贴附式联接。

通过安装板9,形成对底端片4和顶端片5的支撑连接点,由安装板9,实现了与底端片4的连接,实现了与顶端片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和下封片3与底端片4、顶端片5、连接座7和管道8设置为按照双散热腔体的方式分布并且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下封片3、底端片4、顶端片5、连接座7、管道8和安装板9与散热带6设置为按照中间填充的方式分布,上夹片1的中心线、上封片2的中心线、下夹片10的中心线、下封片3的中心线、底端片4的中心线、顶端片5的中心线、散热带6的中心线和安装板9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上夹片1、一个上封片2、一个下夹片10和一个下封片3设置为组成一组双散热腔体部件并且一个上夹片1、一个顶端片5、一个下夹片10和一个下封片3设置为组成一组上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一个上夹片1、一个上封片2、一个下夹片10和一个底端片4设置为组成一组下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并且在一组上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和一组下端头双散热腔体部件之间设置有多组双散热腔体部件,多组双散热腔体部件设置为按照叠加方式分布。

通过管道8,把高温气体注入到上夹片1和上封片2之间腔体中、下夹片10和下封片3之间腔体中、下夹片10和底端片4之间腔体中、上夹片1和顶端片5之间腔体中,由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下封片3、底端片4和顶端片5进行散热处理,再通过散热带6,对高温气体进行散热处理,通过安装板9,提供安装支座。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组成叠加散热腔体的方式把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和下封片3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并列两个散热腔体为一个单元的方式把上夹片1与上封片2、下夹片10与下封片3联接。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凸柱92设置为拱形桥状体。

由凸柱92,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风洞流动。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凸柱92设置为侧面部具有螺旋线凸缘的棒状体。

由凸柱92,实现了对高温气体的产生上升的流动。

在进行本发明验证时,通过凸柱92的作用,使高温气体上夹片1和上封片2之间腔体中、下夹片10和下封片3之间腔体中、下夹片10和底端片4之间腔体中、上夹片1和顶端片5之间腔体中形成了旋涡气流,特别在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形成的旋涡气流效果最好。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中冷器装置本体,当中冷器装置本体进行高温气体散热时,通过上夹片1和上封片2之间的腔体、下夹片10和下封片3之间的腔体进行直射散热,不再具有直通的一个散热腔体,因此提高了中冷器装置的散热性能。

2、由于设计了散热带6,增大了直射散热的面积。

3、由于设计了凸柱92,不再使用内翅片对高温气体进行扰流,防止内翅片在高温气体作用下产生震动,提高了中冷器装置的稳定性能。

4、由于设计了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下封片3、底端片4和顶端片5,组成了多单元的散热腔体,提高了中冷器装置的散热性能。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组成叠加散热腔体的中冷器装置本体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具有上夹片1、上封片2、下夹片10和下封片3的中冷器装置本体,上夹片1和上封片2之间、下夹片10和下封片3之间设置为呈双腔体分布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