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膨胀水壶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099发布日期:2018-10-19 22:30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膨胀水壶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膨胀水壶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膨胀水壶的作用为补充及储存冷却液,并集中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气体并排至大气中,因为冷却液中的气体会影响冷却效果,并引起发动机局部过热,进而影响发动机寿命、燃烧效率等。

现有技术中的膨胀水壶总成一般固定于龙门架上,膨胀水壶处于驾驶室后围,距离驾驶室100mm左右;膨胀水壶布置暴露在驾驶室外侧,导致占用了后部的空间,且距离驾驶室较远,不利于载货车货箱长度的拓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胀水壶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将膨胀水壶安装至散热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膨胀水壶安装机构,所述膨胀水壶安装机构包括:

竖直设置的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设置在发动机舱内部的散热器上,所述膨胀水壶的顶部、侧部、底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座,且所述膨胀水壶的顶部的固定座与散热器顶部边沿连接,所述膨胀水壶的顶部设置有加注口,所述膨胀水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补水口,第一补水口通过补水管与发动机连接;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散热器侧部、底部的固定座均连接,且所述支撑架还与散热器侧部边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

竖直设置的中心板,所述中心板设置在膨胀水壶与散热器之间,且与膨胀水壶表面相贴;

倒置的L型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水平部的端部与中心板的底部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的竖直部与膨胀水壶底部的固定座连接;

竖直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散热器侧部边沿相贴并连接;

与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中心板的侧部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的中部与膨胀水壶侧部的固定座连接,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作为优选,膨胀水壶顶部的固定座、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膨胀水壶、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腰形孔与散热器的顶部边沿、侧部边沿分别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竖直部、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圆形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通过圆形孔与膨胀水壶的底部、侧部的固定座分别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水壶顶部远离散热器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泄气口,所述泄气口连接有泄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加注口上设置有具有卸荷功能的加注盖。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水壶上还设置有第二补水口,所述第二补水口通过补水管与散热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水壶安装机构,通过将膨胀水壶通过支撑架与发动机散热器进行集成,固定在散热器上,并对膨胀水壶的结构进行调整;该种布置集成度较高,其管路走向更加顺畅,且管路长度可以缩短很多,可以起到降重降成本的目的;该种布置在发动机舱内,不占用底盘的布置空间,不影响底盘上装(如货箱等)的匹配,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膨胀水壶安装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膨胀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膨胀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膨胀水壶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器,2-膨胀水壶,21-加注口,22-第一补水口,23-泄气管,24-固定座,25-第二补水口,3-补水管,4-支撑架,41-中心板,42-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4-第三连接板,45-第四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膨胀水壶安装机构,所述膨胀水壶安装机构包括:

竖直设置的膨胀水壶2,所述膨胀水壶2设置在发动机舱内部的散热器1上,所述膨胀水壶2的顶部、侧部、底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座24,且所述膨胀水壶2的顶部的固定座24与散热器1顶部边沿连接,所述膨胀水壶2的顶部设置有加注口21,所述膨胀水壶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补水口22,第一补水口22通过补水管3与发动机连接;

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散热器1侧部、底部的固定座24均连接,且所述支撑架4还与散热器1侧部边沿连接。

其中,作为优选,所述膨胀水壶2顶部远离散热器1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泄气口,所述泄气口连接有泄气管23。作为优选,所述加注口21上设置有具有卸荷功能的加注盖。作为优选,所述膨胀水壶2上还设置有第二补水口25,所述第二补水口25通过补水管3与散热器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膨胀水壶安装机构,通过将膨胀水壶2通过支撑架4与发动机散热器1进行集成,固定在散热器1上,并对膨胀水壶2的结构进行调整;该种布置集成度较高,其管路走向更加顺畅,且管路长度可以缩短很多,可以起到降重降成本的目的;该种布置在发动机舱内,不占用底盘的布置空间,不影响底盘上装(如货箱等)的匹配,结构合理。

如图4和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4包括:

竖直设置的中心板41,所述中心板41设置在膨胀水壶2与散热器1之间,且与膨胀水壶2表面相贴;

倒置的L型的第一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2的水平部的端部与中心板41的底部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42的竖直部与膨胀水壶2底部的固定座24连接;

竖直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3与散热器1侧部边沿相贴并连接;

与第二连接板43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板44,第三连接板44的一端与中心板41的侧部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44的中部与膨胀水壶2侧部的固定座24连接,第三连接板4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板45与第二连接板43连接。

作为优选,膨胀水壶2顶部的固定座24、所述第二连接板43上均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膨胀水壶2、所述第二连接板43通过腰形孔与散热器1的顶部边沿、侧部边沿分别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42的竖直部、第三连接板44上均设置有圆形孔,所述第一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4通过圆形孔与膨胀水壶2的底部、侧部的固定座24分别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板41、所述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二连接板43、所述第三连接板44、所述第四连接板45一体成型。

其中,膨胀水壶2自身铸有固定座24,下面与侧面共有四个固定点,通过同规格的螺栓与支撑架4提前预装在一起;之后安装在散热器1冷侧出风端的右上角部位,顶部通过膨胀水壶2自身固定座24的固定孔(腰形孔)与散热器1顶部边沿相连接,使用4个螺栓进行紧固,侧部通过支撑架4上第二连接板43的两个固定孔(腰形孔)与散热器1侧部边沿连接,使用螺栓紧固;一个泄气管23为EPDM橡胶管,另一端与发动机口相连;另一个泄气管23同为EPDM橡胶管,另一端与散热器1口相连;泄气管23两端连接口处均使用弹簧卡箍进行卡紧;发动机补水管3采用EPDM橡胶管,另一端与发动机口相连,管径相对较粗,降低内部阻力;散热器1的第二补水口25通过三通进行分流,分别连接发动机散热器1、EGR冷却散热器1(如果有);

膨胀水壶2采用PA66材质,可靠性较好;壶体采用透明结构,便于识别内部冷却液的位置,防止加注过量/液位过低不能及时发现等问题;固定座24处均设计有加强筋,与散热器1连接孔为2腰形孔结构,可以补偿安装误差;膨胀水壶2加注口21斜朝外侧,方便后期的冷却液加注;膨胀水壶2加注盖设置有泄荷功能,当系统内部压力超过限制时泄荷,避免内部压力过大造成损坏风险;本膨胀水壶2匹配两个补水口,一个给发动机补水,一个给散热器1补水,适用于匹配EGR发动机的重型卡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