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356发布日期:2019-04-09 21:3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率油雾分离精滤结构,属于汽车动力总成领域,主要涉及发动机油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汽车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中,伴随着日益严重的排放污染问题,对整车的排放法规也随之变得严格,制定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因此油雾分离器要求越来越高。

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中可转动地支承的凸轮轴构成为空心轴,并且载有油雾的漏气首先被引入到凸轮轴的空腔中,凸轮轴构成油雾分离装备的第一级;然后,被除去部分发动机油的漏气到达到油雾再分离器中,油雾再分离器构成油雾分离装备的第二级并且在气缸盖的侧壁上被固定地置。该油雾再分离器是上述油雾分离器,该油雾再分离器具有基本上呈方形的直立的壳体,该壳体包围腔,该腔由倾斜地分布的分隔壁划分成入口腔区域和出口腔区域。待清洁的漏气在上面被引入到入口腔区域中,分隔壁的上半部设有用于原料气体通过的孔,并且通过这些孔产生的原料气体束然后碰到挡壁上,该挡壁平行于分隔壁地分布、以与分隔壁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在上部伸入到出口腔区域中以及以与由壳体构成的腔底部具有很大间距的方式结束。挡壁的流入侧覆加有无纺布。在分隔壁的流出侧上,通过设有无纺布的挡壁,将油滴从原料气体中分离出来并且滴到腔底部上,腔底部在出口腔区域中设有油流出口。以该方式至少部分地被除去油雾的原料气体在上部从出口腔区域中流出,更确切地说是穿过在上部布置在壳体上的、接头状的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定向的原料气体出口流出。

一般来说,汽车发动机上的气门室罩盖都会装有油雾分离器,油雾分离器的主要功能是分离从气缸内窜出的油气,调节曲轴箱内的压力,避免曲压异常,造成密封件失效,其次,如果窜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会浪费燃料,一方面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对油雾分离性能影响最大的为精滤结构。

在该公知的、构成油雾再分离器的分离装置中,分离装置中的孔板在其面朝所述挡板的侧上设有多个间距保持元件,并且精滤板具有多个凸起部形式的机构来作为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布置在孔板和/或挡板上、从孔板和/或挡板伸出并且侵入到分离层中,该结构的固定必须要侵入或穿过分离层,结构比较复杂且增加了侵入的工序,由于侵入或穿过分离层而形成穿孔,分离层一旦使用便被穿孔破坏,会导致油雾泄露、密封性不足引起的分离效果差、限位不稳定、拆卸重新更换分离层比较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长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包括:精滤板、精滤卡板、分离块,其中,

所述精滤板上设有待油雾由其外侧向内侧流入的孔板,所述孔板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油雾流入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以及顶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垂直于油雾流入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限位筋条;

所述精滤卡板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分离块的空腔、以及围成所述空腔的挡板、底部间隙横筋、正对精滤板处布有一排用以引导从孔板流入的油雾流向的竖直间隙筋条,油雾从孔板流出到分离块之间的行程为竖直间隙筋条的与所述孔板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挡板在所述油雾流向上至少在所述挡板的沿所述流向处在所述分离块区域之后的区域中至少基本是不透气的;

所述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上具有分别与所述挡板两边具有的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形成卡扣结构的第一扣位、第二扣位,所述精滤卡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两侧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卡槽,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垂直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一一对应伸入并配合所述卡槽,用以预限定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两侧的上部的卡槽开口的方向相对,下部的卡槽开口的方向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所述精滤卡板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与精滤板的内侧面相贴合,以使所述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所述分离块与精滤板之间流出,油雾中的油滴部分从所述分离块的底部滴落。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卡板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中,每相邻的两个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为3mm-5mm。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两侧面在与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连接处分别具有隔离板。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所述隔离板完全覆盖所述分离块的两侧,以引导油雾完全流入所述竖直间隙筋条与分离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隔离板、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一体成型于所述精滤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底部往内侧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精滤板垂直的底座,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精滤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以将所述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固定到用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并且构造为油雾分离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精滤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精滤板平行的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块采用长条状的无纺布、毛毡、PET块,所述无纺布的材质为塑料纤维、矿物纤维、金属纤维、金属丝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孔板上的孔位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间隙至少部分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精滤卡板均构造为塑料注塑件。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间隙横筋与竖直间隙筋条相对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底部横筋之间的间隙为3mm-5mm。

进一步的,所述油雾从孔板流出到分离块之间的行程、由所述分离块形成的分离面以及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竖直筋条数量、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分离块的材质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使得在所述孔板与所述分离块之间产生出用于油雾产生气流的流动路径大约垂直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在与所述油雾流动路径相垂直的方向上所测得的高度、由所述分离块形成的分离面以及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竖直筋条数量、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所述孔板上的孔位的孔径、所述孔板上的孔位与所述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之间的相对位置、分离块的材质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使得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所述分离块与精滤板之间流出、且流出的路径大约平行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的末端分别具有第一卡合凸台、第二卡合凸台,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分别具有对应供所述第一卡合凸台、第二卡合凸台配合扣合的第一凹入部、第二凹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的末端分别具有呈凸起的坡形的第一扣持部、第二扣持部,所述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的前端分别具有对应供所述第一扣持部、第二扣持部配合扣合的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

本案为汽车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油雾分离系统的精滤结构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分离块放入精滤卡板的空腔,然后通过卡扣结构将加入了分离块后的精滤卡板与精滤板相扣合连接在一起,四周通过各种限位筋条来固定,使之结构牢固,能够高效的分离油雾中的油滴部分和气体部分,同时具有长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制造成本低、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竞争力。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中的精滤卡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在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100,包括:精滤板10、精滤卡板20、分离块30,其中,

精滤板10上设有待油雾由其外侧向内侧流入的孔板11,孔板11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分离块30放置在精滤卡板20内时油雾流入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筋条12、第二限位筋条13、以及顶部设有用于限制分离块30放置在精滤卡板20内时垂直于油雾流入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限位筋条14。

如图2所示,精滤卡板20包括用于容置分离块30的空腔21、以及围成空腔21的挡板22、底部间隙横筋23、正对精滤板10处布有一排用以引导从孔板11流入的油雾流向的竖直间隙筋条24,油雾从孔板11流出到分离块30之间的行程为竖直间隙筋条24的与孔板11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挡板22在油雾流向上至少在挡板22的沿流向处在分离块30区域之后的区域中至少基本是不透气的。精滤卡板20恰完全包裹住分离块30,且分离块30恰贴合在精滤卡板20的挡板22、底部间隙横筋23、竖直间隙筋条24内壁之间,也就是说,分离块30的尺寸与精滤卡板20的空腔21相吻合,既不浪费空间,密封性也可以保证,保证进入的油雾完全进入精滤卡板20内的分离块30上。

第一限位筋条12、第二限位筋条13上具有分别与挡板22两边具有的第一侧面筋条221、第二侧面筋条222形成卡扣结构的第一扣位121、第二扣位131,精滤卡板20通过卡扣结构与挡板22可拆卸连接。将第一扣位121、第二扣位131结合在第一限位筋条12、第二限位筋条13上,节省空间,方便拆装。

本案油雾分离精滤装置100的安装方式是:先将分离块30放入精滤卡板20的空腔21,然后通过卡扣结构将加入了分离块30后的精滤卡板20与精滤板10相扣合连接在一起,四周通过各种限位筋条来固定。工作原理是:油雾是从精滤板10上的孔板11外侧向内侧流入的,也就是图1中的从右向左方向流入,后通过竖直间隙筋条24后撞击在分离块30上,气体部分从分离块30与精滤板10之间流出,油雾中的油滴部分从分离块30由于撞击到分离块30上,然后从精滤卡板20的底部滴落。通过精滤卡板20上的竖直间隙筋条24的数量和/或空间上的布置和/或尺寸设定(在垂直于孔板11的方向上)可以限定并且持久地维持分离块30的材料与孔板11的孔之间的所期望的间距和间隙,且通过四周限位的筋条来固定分离块30,无需增加额外的构造使得精滤板10中的一部分从分离块30中穿过的方式即可固定,避免了由于穿过分离块30从而穿孔导致油雾泄露、密封性不足的问题。挡板22是不透气的。

本案为汽车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油雾分离系统的精滤结构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能够高效的分离油雾中的油滴部分和气体部分,同时具有长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制造成本低、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竞争力。

精滤板10两侧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卡槽15,竖直间隙筋条24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于竖直间隙筋条24垂直的卡位部25,卡位部25一一对应伸入并配合卡槽15,用以预限定精滤卡板20连接在精滤板10上的位置,该卡槽15可以在卡扣结构固定之前,先找准精滤卡板20与滤板10上的相对位置,将卡位部25伸入卡槽15内,从而预限定该位置,便于卡扣结构的进一步固定,使得精滤卡板20与滤板10连接的更为方便、紧密。

精滤板10两侧的上部的卡槽15开口的方向相对,下部的卡槽15开口的方向相对,卡槽15的开口方向均是与卡位部25的结构相对应的,均是向内开口,具有节省空间,连接方便等特点。

精滤卡板20连接在精滤板10后,精滤卡板20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24与精滤板10的内侧面相贴合,以使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分离块30与精滤板10之间流出,油雾中的油滴部分从分离块30的底部滴落。也就是说,油雾全部从竖直间隙筋条进入精滤卡板20,由于分离块30是阻断了油滴部分和气体部分,因此气体部分从分离块30与精滤板10之间流出,也就是从竖直间隙筋条24处向上排出,油雾中的油滴部分从分离块30由于撞击到分离块30上,在由液体微滴形成的微粒的情况下也引起一定的聚结效果,由于该聚结效果,细微的和极细微的微滴聚结成较大的微滴,然后从精滤卡板20的底部滴落,由此改善分离效果。

精滤卡板20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24中,每相邻的两个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为3mm-5mm。孔板11设有大量的孔,这些孔的直径尤其为大约2mm,该间隙为3mm-5mm,刚好是略大于孔,可以使得进入孔的油雾完全流入竖直间隙筋条24。

精滤板10两侧面在与第一限位筋条12、第二限位筋条13连接处分别具有隔离板16,该隔离板16是防止油雾溢出,第一限位筋条12、第二限位筋条13是连接在隔离板16上凸出的一部分。

精滤卡板20连接在精滤板10后,隔离板16完全覆盖分离块30的两侧,以引导油雾完全流入竖直间隙筋条24与分离块30之间。

卡槽15、隔离板16、第一限位筋条12、第二限位筋条13一体成型于精滤板10上,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约了成本、结构更为牢固可靠。

如图3所示,精滤板10底部往内侧方向延伸有与精滤板10垂直的底座17,精滤卡板20连接在精滤板10后、与底座17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是为了安置收容从精滤卡板20的底部滴落的回收装置,从而具有一定的空间进行安置回收装置。

底座17与精滤板1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约了成本、结构更为牢固可靠,该底座也是支撑整个油雾分离精滤装置100。

底座17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71,用以将油雾分离精滤装置100固定到用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并且构造为油雾分离装置,安装孔171用于将整个油雾分离精滤装置100与汽车中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安装。

底座17远离精滤板10的一侧还设有与精滤板10平行的固定板172,该固定板是为了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的结构相匹配,为了连接安装方便。

分离块30采用长条状的无纺布、毛毡、PET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PET块是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形成的对发动机油和漏气不敏感的块,所述无纺布的材质为塑料纤维、矿物纤维、金属纤维、金属丝网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平整的长方体形式,分离块30可以采用羊毛、PET块材质,也可以是纤维无纺布构成,其中,纤维无纺布的纤维应是对发动机油和漏气不敏感的塑料纤维、矿物纤维、金属纤维、金属丝网中的至少一种。

孔板11上的孔位111与竖直间隙筋条24的间隙至少部分连通设置,是供油雾流入,且最好是完全流入,因此需要竖直间隙筋条24的间隙与孔板11上的孔位111相连通。

精滤板10、精滤卡板20均构造为塑料注塑件,作为优选,可以构造为尼龙注塑件,可以在尼龙材料中加入阻燃剂进行注塑,具有阻燃功能,由于塑料注塑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因此上述的卡扣结构可以拆卸安装方便。该材质的精滤板10、精滤卡板20具有尺寸稳定性,以及低温脆性、耐热性和耐磨性等优点。

底部间隙横筋23与竖直间隙筋条24相对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底部横筋之间的间隙为3mm-5mm,底部间隙横筋23与竖直间隙筋条24是一一对应的,可以是一体化的,然后折弯呈垂直状形成底部间隙横筋23、竖直间隙筋条24,工艺简化。

油雾从孔板11流出到分离块30之间的行程、由分离块30形成的分离面以及竖直间隙筋条24的竖直筋条数量、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分离块30的材质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使得在孔板11与所述分离块30之间产生出用于油雾产生气流的流动路径大约垂直于竖直间隙筋条24分布。

竖直间隙筋条24在与油雾流动路径相垂直的方向上所测得的高度、由所述分离块30形成的分离面以及竖直间隙筋条24的竖直筋条数量、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孔板11上的孔位111的孔径、孔板11上的孔位111与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之间的相对位置、分离块30的材质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使得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分离块30与精滤板之间流出、且流出的路径大约平行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24。

如图4所示,第一侧面筋条221、第二侧面筋条222的末端分别具有第一卡合凸台2211、第二卡合凸台2221,第一扣位121、第二扣位131分别具有对应供第一卡合凸台2211、第二卡合凸台2221配合扣合的第一凹入部1211、第二凹入部1212。第一侧面筋条221、第二侧面筋条222末端的第一卡合凸台2211、第二卡合凸台2221是分别伸入第一凹入部1211、第二凹入部1212中进行扣合。

第一扣位121、第二扣位131的末端分别具有呈凸起的坡形的第一扣持部1212、第二扣持部1312,第一侧面筋条221、第二侧面筋条222的前端分别具有对应供第一扣持部1212、第二扣持部1312配合扣合的第一抵持部2212、第二抵持部2222。第一侧面筋条221、第二侧面筋条222前端的第一抵持部2212、第二抵持部2222是圆滑凹入的,分别在呈凸起的坡形的第一扣持部1212、第二扣持部1312配合抵持作用下,使具有一定弹力的第一侧面筋条221、第二侧面筋条222设在精滤板10上,从而将精滤卡板20、精滤板10两组件组装于一起。借助各个塑料组件的弹力,两个组件连接卡扣之后,也是可以拆卸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