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348发布日期:2019-01-29 18:1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器,尤其涉及一种斜口对接的滤清器支撑网。



背景技术:

滤清器,是指通过滤纸起过滤杂质或者气体的作用的配件。一般是指汽车滤清器,是发动机的配件。

按不同过滤功能分为: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油水分离器、液压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等。发动机有空气、机油、燃油三种滤清器,一般称作“三滤”,加上空调滤清器,俗称四滤。分别担负润滑系统,燃烧系统中介质,发动机进气系统、车厢空气循环系统的过滤。滤清器包括外壳和滤芯,外壳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滤芯连接在出气口上。滤芯的常用结构包括骨架和滤纸筒,骨架包括栅格筒和位于栅格筒一端的端盖、栅格筒另一端设有端环形成开口,端环同出气孔对接在一起而固定在外壳上,滤纸筒套设在骨架上或穿设在骨架内。现有的滤清器存在以下不足:空气中较大的杂物如树叶等也会进入外壳,从而导致滤芯容易快速堵塞而影响滤芯的寿命;栅格筒的设置不但会导致滤纸筒的有效过滤面积(即同栅格筒栅格孔对齐部分的面积为有效面积,别栅格筒的实体部分遮挡住的部分的面积为非有效面积)降低而且进行清洁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延缓滤芯的堵塞的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解决了现有的滤清器树叶等大的杂物会进入外壳而导致滤芯容易快速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旨在进一步提供一种对滤纸筒进行支撑的结构进行清洁时方便的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解决了现有的滤清器通过栅格筒支撑滤纸筒进行清洁时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旨在进一步提供一种滤纸筒的有效过滤面积大的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解决了通过栅格筒支撑滤纸筒导致滤纸筒的有效面积降低较多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滤芯连接在所述出气口上,所述滤清器外壳包括壳体和螺纹连接在壳体上的壳盖,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口上对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端的内表面上设有支撑台阶,所述进气管内穿设有抵接在支撑台阶上的栅格板,所述栅格板同所述进气管之间为过盈配合。外壳有壳体和壳盖螺纹连接在一起,进行打开合拢时方便。进气口设置进气管然后在进气管中设置栅格板,栅格板能够阻拦树叶等大的物体进入外壳内,从而避免大的物体导致滤芯快速堵塞。本技术方案中的栅格板的固定方式简单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的外周面上设有两条沿轴向延伸且贯通至进气管的端面上的通槽,所述两条通槽沿进气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栅格板上设有两个一一对应地穿设在所述两条通槽内的抓手杆,所述抓手杆突出于所述进气管的外周面。使用时,通过同时外拉两个抓手杆将栅格板取下,取下栅格板时的方便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抓手杆同所述栅格板螺纹连接在一起。不西哟啊使用抓手杆时,能够将抓手杆取下。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设有朝向外壳内部弯折的圆管结构的凸缘,所述滤芯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滤芯的开口端螺纹密封连接在所述凸缘上。

作为优选,所述滤芯包括端环、端盖和滤纸筒,所述端环和端盖通过若干沿端环的周向分布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滤纸筒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上的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都为褶皱结构,所述内筒上的外折痕线和外筒的内折痕线粘结在一起而使得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若干通道,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通道内。滤芯的该结构不但过滤面积大,而且滤纸筒起到对连接杆的遮挡作用,使得连接杆不容易弄脏,而且连接杆结构比栅格筒容易清洁。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接在所述端环上、另一端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穿设在所述端盖上,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位于端盖远离端环一侧上的压紧螺母。提高了装配拆卸时的方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位于端盖朝向端环一侧上的限位螺母。根据滤纸筒的高度调整限位螺母的位置到端盖配合端环夹紧滤纸筒后通过限位螺母进行支撑,以防止滤纸筒使用过程中端盖和端环受到对向挤压时压坏滤纸筒。

作为优选,所述端环上设有穿设在所述内筒内的内限位环,所述内筒抵接在所述内限位环上时所述连接杆同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都断开,所述端盖上设有套设在所述外筒外的外限位环,所述外筒抵接在所述外限位环上时所述连接杆同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都断开。连接杆不同滤纸筒接触,从而使得连接杆不会对滤纸筒起到遮挡作用,从而使得连接杆的设置导致的滤纸筒的有效面积的下降量变小。实现了第三个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能够防止大的问题进入外壳而导致滤芯的快速堵塞;通过连接杆替换栅格筒对滤纸筒进行支撑,进行清洁时方便;滤纸筒能够对连接杆起到遮挡作用,使得连接杆不容易产生脏污;连接杆设计为同内筒和外筒都不接触,滤纸筒的有效过滤面积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的滤芯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滤清器1、壳体11、壳盖12、出气口13、凸缘14、进气口15、滤芯2、端环21、内限位环211、端盖22、外限位环221、滤纸筒23、内筒231、外筒232、外折痕线233、外筒的内折痕线234、通道235、连接杆24、压紧螺母25、限位螺母26、进气管3、通槽31、栅格板32、抓手杆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空气除尘结构的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外壳1和滤芯2。滤清器外壳包括壳体11和螺纹连接在壳体上的壳盖12。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出气口13。出气口设有朝向外壳内部弯折的圆管结构的凸缘14。凸缘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滤芯2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滤芯的开口端螺纹密封连接在凸缘上。

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5。进气口上对接有进气管3。进气管的外端的内表面上设有支撑台阶。进气管的外周面上设有两条沿轴向延伸且贯通至进气管的端面上的通槽31。两条通槽沿进气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进气管内穿设有抵接在支撑台阶上的栅格板32。栅格板同进气管之间为过盈配合。栅格板上设有两个一一对应地穿设在两条通槽内的抓手杆33。抓手杆突出于进气管的外周面。抓手杆同栅格板螺纹连接在一起。

使用时,空气经栅格板和进气口后进入外壳使得大的物体不阻拦住。外壳内的空气经滤芯过滤后从出气口流出。栅格板堵塞后握持住两个抓手杆经栅格板从进气管内取出并进行清洁。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3,滤芯包括端环21、端盖22和滤纸筒23。端环和端盖通过若干沿端环的周向分布的连接杆24连接在一起。连接杆的一端固接在端环上、另一端设有螺纹段。螺纹段穿设在端盖22上。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位于端盖远离端环一侧上的压紧螺母25。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位于端盖朝向端环一侧上的限位螺母26。滤纸筒包括内筒231和套设在内筒上的外筒232。内筒和外筒都为褶皱结构。内筒上的外折痕线233和外筒的内折痕线234粘结在一起而使得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若干通道235。连接杆穿设在通道内。端环上设有穿设在内筒内的内限位环211。内筒抵接在内限位环上时连接杆同内筒和外筒之间都断开。端盖上设有套设在外筒外的外限位环221。外筒抵接在所述外限位环上时连接杆同内筒和外筒之间都断开。

在压紧螺母的作用下端环和端盖夹持住滤纸筒且密封连接在一起。限位螺母支撑柱端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