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涡轮后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2076发布日期:2019-03-30 09:07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涡轮后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涡轮后接管。



背景技术:

涡轮后接管是连接增压器与消声器的连接管路,发动机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涡轮后接管将增压器和整车排气管路的蝶阀连接,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传统的整车排气管路较长,没有支撑点容易导致排气管路、发动机增压器断裂的故障。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以减少排气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由于混合气的空燃比一旦偏离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剂对CO、HC和NOx的净化能力将急剧下降,故在排气管中安装氧传感器,用以检测排气中氧的浓度,并向ECU发出反馈信号,再由ECU控制喷油器喷油量的增减,从而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附近,在传统的发动机管路布局上,氧传感器一般布置在整车排气管路上,排气管路需要焊接连接口,当发动机振动时,容易引起漏气的问题,且排气管路和发动机振动频率不一致,容易导致氧传感器线束线路松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集成性高的发动机涡轮后接管,将排气管路固定、氧传感器安装的功能集成于涡轮后接管上,使得整车排气管路布置的更加合理,减少了振动对发动机零部件的损害,使得氧传感器更加靠近增压器,进而提升氧浓度的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涡轮后接管,包括接管本体,所述的接管本体外围集成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座和用于与发动机固定连接的固定搭子,所述的接管本体一端设有卡箍结构与整车排气管路连接,相应的,所述的接管本体另一端设有连接法兰与增压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卡箍结构与接管本体之间还设有一内径呈锥形状的锥形部,该锥形部的内径较小一端与接管本体衔接相连,内径较大一端与卡箍结构衔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感器安装座位于所述锥形部与接管本体的衔接处,所述的固定搭子位于所述锥形部一侧的接管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管本体与所述的连接法兰、卡箍结构、传感器安装座、固定搭子、锥形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连接法兰一端的接管本体内还设有多个沿其内壁凸起的凸台,相应的,在所述凸台背对一侧的接管本体上设有多个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法兰的螺栓孔数量相一致,且多个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法兰的螺栓孔的位置一一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搭子和传感器安装座均为沿接管本体外缘垂直凸起的座体,且所述固定搭子与传感器安装座的凸起方向相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涡轮后接管,结构紧凑,集成性高,将排气管路固定、氧传感器安装的功能集成于涡轮后接管上,使得整车排气管路布置的更加合理,减少了振动对发动机零部件的损害,使得氧传感器更加靠近增压器,进而提升氧浓度的检测精度,确保发动机满足排放要求,同时减少排气管路对增压器的拉应力和减少增压器及整车排气管路的故障,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减少整车排气管路焊接氧传感器而导致漏气的故障,便于后期的拆装维护,具有设计合理,成本低、连接可靠、通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接管本体、2-传感器安装座、3-固定搭子、4-卡箍结构、5-连接法兰、6-锥形部、7-凸台、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涡轮后接管,包括接管本体1,为中空结构的柱体,在接管本体1的外围集成设置有用于安装氧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座2和用于与发动机固定连接的固定搭子3,其中,固定搭子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螺孔用于安装紧固螺栓,在接管本体1一端设有卡箍结构4与整车排气管路连接,卡箍结构4为一连接环,在实际装配时,使用卡箍套设在连接环上形成卡箍连接,相应的,接管本体1另一端设有连接法兰5与增压器连接,采用卡箍连接的方式与整车排气管路连接,便于调节装配,实现快速定位安装,而采用法兰连接的形式与增压器连接,则可提高连接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涡轮后接管,结构紧凑,集成性高,将排气管路固定、氧传感器安装的功能集成于涡轮后接管上,使得整车排气管路布置的更加合理,减少了振动对发动机零部件的损害,使得氧传感器更加靠近增压器,进而提升氧浓度的检测精度,确保发动机满足排放要求,同时减少排气管路对增压器的拉应力和减少增压器及整车排气管路的故障,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减少整车排气管路焊接氧传感器而导致漏气的故障,便于后期的拆装维护,具有设计合理,成本低、连接可靠、通用性强的特点。

优选的,在卡箍结构4与接管本体1之间还设有一内径呈锥形状的锥形部6,其中,该锥形部6的内径较小一端与接管本体1衔接相连,内径较大一端与卡箍结构4衔接相连,满足增压器与排气管路不同管径之间的过渡连接要求;其传感器安装座2位于锥形部6与接管本体1的衔接处,提高锥形部6与接管本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由于固定搭子3是一个受力部位,因此固定搭子3位于锥形部6一侧的接管本体1上,以防止撕裂锥形部6与接管本体1的衔接部位;进一步地,其接管本体1与连接法兰5、卡箍结构4、传感器安装座2、固定搭子3、锥形部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制作的同时,提高了涡轮后接管的刚性强度;在靠近连接法兰5一端的接管本体1内还设有多个沿其内壁凸起的凸台7,凸台7可对气体进行扰流,使气体充分分离,提高氧浓度检测精度,相应的,在凸台7背对一侧的接管本体1上设有多个凹槽8,便于制作的同时,提高接管本体1的刚性强度;其凸台7的数量与连接法兰5的螺栓孔数量相一致,且多个凸台7与连接法兰5的螺栓孔的位置一一相对应,避免应力集中,使涡轮后接管受力均匀,提高其刚性强度;其固定搭子3和传感器安装座2均为沿接管本体1外缘垂直凸起的座体,便于制作,且固定搭子3与传感器安装座2的凸起方向相反,便于管路或线束的布置,进一步优化了发动机的管路布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