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087发布日期:2019-05-03 19:2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技术领域,消费者特别是摩托车、全地形车的使用者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要求结构紧凑、升功率大等,这样就造成发动机的热负荷过高,主要表现为机油温度高、缸头温度高,由此引起,诸如润滑冷却不良、运动件早起损坏、拉缸、抱缸等,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温度,是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动力性的一个必须解决问题。

近年来,许多制造厂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降低发动机压缩比、加大散热片、或做大的结构改动重新设计等,但从市场及试验看,不是因效果不非常理想,或是因动力性下降以及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实施情况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该系统在现有双缸发动机基础上改进,增加多点冷却部位,对发动机产生热源的部位进行分点冷却,使发动机整体温度下降,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该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设计造价低,工作可靠,冷却效果好、实施方便,可使发动机的耐久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曲轴箱、曲轴、磁电机转子、油水散热器、油道、水道、活塞、机油和冷却液,曲轴设置在曲轴箱内,曲轴箱与油水散热器通过油道和水道相连,曲轴箱与磁电机转子通过油道相连,机油通过油道在曲轴箱、油水散热器、磁电机转子和发动机活塞中单向流动。通过油道连接,在各机构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机油循环系统。

优选的,曲轴箱上增加进、出两个油道,曲轴箱上增加进、出两个水道。机油和冷却液分别通过油道和水道在曲轴箱和其他机构中循环。

优选的,机油和冷却液从油道和水道中引出经过油水散热器冷却后再进入主油道和水道。油水散热器的作用使机油和冷却液降温后再进入主油道和水道。

优选的,磁电机转子锥孔处增加油孔,在右曲轴中心和主轴径及锥端面增加油孔。

优选的,机油从润滑主轴径滑动轴承的油道中引出,通过右曲轴油道从磁电机转子锥面的油孔中喷出,对磁电机转子线圈进行冷却后回到曲轴箱。喷出的机油与磁电机转子线圈充分接触,可以使磁电机转子线圈充分冷却。

优选的,左右曲轴箱的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增加油道。

优选的,左右曲轴箱的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增加的油道的出油孔处加工成螺纹,并且两个单向阀和机油喷嘴通过螺纹连接在左右曲轴箱的油道上。单向阀保证机油单向流动,防止回流,并起到稳压的效果。

优选的,机油从左右曲轴箱的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增加的油道通过单向阀稳压后从机油喷嘴中喷出,对发动机活塞进行冷却后回到曲轴箱。机油喷嘴使机油以喷射状与被冷却机构接触,确保接触充分,增加冷却效果。

优选的,单向阀设有单向阀体、弹簧和钢球。单向阀使机油在循环中单向流动,防止反向流动。

工作原理及过程:

1.在曲轴箱上增加进、出两个油道和进、出两个水道,将机油和冷却液从油道和水道中引出经过油水散热器冷却后再进入主油道和水道,对机油和冷却液实施降温。

2.在右曲轴中心和主轴径及锥面增加油孔,在磁电机锥孔处增加油孔,将机油从润滑主轴径滑动轴承的油道中引出,机油通过右曲轴油道从磁电机转子锥面的油孔中喷出,对磁电机定子线圈实施冷却后回到曲轴箱。

3.分别在左右曲轴箱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加工出油道,油道出油孔处加工成螺纹,设计单向阀和机油喷嘴,两个单向阀和机油喷嘴通过螺纹连接在左右曲轴箱的油道上,机油经过该油道通过单向阀稳压后从机油喷嘴中喷出,对发动机活塞实施冷却后回到曲轴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是将机油及冷却液从油道及水道引出后经外部油水散热器冷却后,再重新回到主油道及水道,达到了对机油及冷却液降温的目的;

2、由于在右曲轴中心和主轴径及锥面增加油孔,在磁电机锥孔处增加油孔,机油从润滑主轴径滑动轴承的油道中引出,通过右曲轴油道从磁电机转子锥面的油孔中喷出,对产生热源的磁电机定子线圈实施了冷却,达到了对发动机热源降温的目的;

3、因分别在左右曲轴箱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加工出油道,机油从主油道中引出,经过单向阀稳压后从机油喷嘴中喷出,对产生热源部位的发动机活塞实施了冷却,达到了对发动机热源降温的目的;

4、由于是在现有双缸正常发动机基础上改进的机油冷却系统,最大继承了原机结构和优势,因而该机设计造价低,工作可靠。

由于对机油和冷却液及对发动机产生热源的部位进行分点冷却,使发动机整体温度下降,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装配图;

图2是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装配侧视图;

图3是曲轴箱上与油水散热器连接进出油道及水道的局部图;

图4是图3视图M向局部示意图,即图1视图去除油水散热器后曲轴箱B向局部示意图;

图5是油水散热器示意图;

图6是视图1中油水散热器的A向示意图;

图7是曲轴上中心和主轴径及锥面油孔示意图;

图8是磁电机转子上锥面油孔示意图;

图9是曲轴箱上与单向阀连接油道局部图;

图10是图9视图A1向局部示意图;

图11是单向阀和机油喷嘴示意图;

图12是单向阀、机油喷嘴与曲轴箱油道连接示意图;

图13是双缸发动机机油润滑、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14是双缸发动机水冷系统示意图。

图中:1、曲轴箱;2、曲轴;3、磁电机转子;4、油水散热器;5、机油喷嘴;6、单向阀;61、单向阀体;62、弹簧;63、钢球;7、油道;8、水道;9、油孔;10、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14,一种双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曲轴箱1、曲轴2、磁电机转子3、油水散热器4、油道7、水道8、活塞10、机油和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曲轴2设置在曲轴箱1内,曲轴箱1与油水散热器4通过油道7和水道8相连,曲轴箱1与磁电机转子3通过油道7相连,机油通过油道7在曲轴箱1、油水散热器4、磁电机转子3和发动机活塞 10中单向流动。通过油道7连接,在各机构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机油循环系统。

曲轴箱1上增加进、出两个油道7,曲轴箱1上增加进、出两个水道8。机油和冷却液分别通过油道7和水道8在曲轴箱1和其他机构中循环。

机油和冷却液从油道7和水道8中引出经过油水散热器4冷却后再进入主油道和水道。油水散热器4的作用使机油和冷却液降温后再进入主油道和水道。

磁电机转子3锥孔处增加油孔9,在右曲轴中心和主轴径及锥端面增加油孔9。

机油从润滑主轴径滑动轴承的油道7中引出,通过右曲轴油道7从磁电机转子3锥面的油孔9中喷出,对磁电机转子3线圈进行冷却后回到曲轴箱1。喷出的机油与磁电机转子3线圈充分接触,可以使磁电机转子3线圈充分冷却。

左右曲轴箱1的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增加油道7。

左右曲轴箱1的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增加的油道7的出油孔9处加工成螺纹,并且两个单向阀6和机油喷嘴5通过螺纹连接在左右曲轴箱1的油道7上。单向阀6保证机油单向流动,防止回流,并起到稳压的效果。

机油从左右曲轴箱1的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增加的油道7通过单向阀6稳压后从机油喷嘴5中喷出,对发动机活塞10进行冷却后回到曲轴箱1。机油喷嘴5使机油以喷射状与被冷却机构接触,确保接触充分,增加冷却效果。

单向阀6设有单向阀体61、弹簧62和钢球63。

在曲轴箱上增加进、出两个油道和进、出两个水道,将机油和冷却液从油道和水道中引出经过油水散热器冷却后,再重新回到主油道及水道,对机油和冷却液实施降温,达到了对机油及冷却液降温的目的。

在右曲轴中心和主轴径及锥面增加油孔,在磁电机锥孔处增加油孔,将机油从润滑主轴径滑动轴承的油道中引出,机油通过右曲轴油道从磁电机转子锥面的油孔中喷出,对产生热源的磁电机定子线圈实施冷却后回再到曲轴箱,达到了对发动机热源降温的目的。

分别在左右曲轴箱气缸安装孔径中部加工出油道,油道出油孔处加工成螺纹,设计单向阀和机油喷嘴,两个单向阀和机油喷嘴通过螺纹连接在左右曲轴箱的油道上。机油从主油道中引出,经过该油道通过单向阀稳压后从机油喷嘴中喷出,对产生热源部位的发动机活塞实施冷却后再回到曲轴箱,达到了对发动机热源降温的目的。

由于是在现有双缸正常发动机基础上改进的机油冷却系统,最大继承了原机结构和优势,因而该机设计造价低,工作可靠。

对机油和冷却液及对发动机产生热源的部位进行分点冷却,使发动机整体温度下降,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