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3943发布日期:2020-04-24 18:5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必须对发动机内相对运动部件表面进行润滑,也就是在摩擦表面覆盖一层润滑剂(机油或油脂),使金属表面之间间隔一层薄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损耗、减轻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润滑油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才能具有可靠的润滑效果,延长润滑油寿命,目前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基本不具有自动调节润滑油温度的功能,使得润滑油容易失效,且目前的润滑油过滤装置滤芯更换较为困难,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目前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基本不具有自动调节油温功能,且滤芯更换较为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本例的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有车体内腔,所述车体内腔内设有用于对发动机进润滑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内腔后侧内壁上的油箱,所述油箱内设有油箱内腔,所述油箱内腔内储存有润滑油,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设有用于检测油温并进行油温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油箱内腔右侧内壁上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左侧端面上自上向下阵列分布有五个翅片,所述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主活塞,所述活塞腔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双金属片,所述热双金属片与所述主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腔左侧内壁上设有开口朝右的滑腔,且所述滑腔位于所述热双金属片上侧,所述滑腔内滑动连接有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可与所述主活塞抵接,所述位置开关与所述滑腔左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腔右侧端面上设有单向向左相通的翅片,所述车体内腔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油箱下侧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进液口与所述油箱内腔之间相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输液管相通的阀体腔,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内设有位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左侧的滤芯更换装置,所述滤芯更换装置用于过滤润滑油且能自动更换滤芯,所述滤芯更换装置内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固定过滤滤芯。

可优选地,所述油箱内腔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发动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内腔上侧端面上,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油箱内腔之间相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油箱内腔左侧端面上相通连接有油箱管,所述油箱管上设有副阀体,所述副阀体内设有与所述油箱管相通的副阀体腔,所述副阀体腔与所述散热器出液口相通连接有冷却管,且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油箱管下侧,所述副阀体腔左侧端面上相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开口朝上的过滤腔,所述车体内腔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过滤腔之间相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油泵与所述发动机之间相通连接有进油管。

可优选地,所述阀体腔下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可开闭所述阀体腔的阀芯,所述车体内腔前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阀芯右侧的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阀体腔内的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阀芯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气腔与所述活塞腔之间相通连接有气路管,所述副阀体腔右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副阀芯,所述副阀芯可实现所述副阀体腔与所述冷却管、所述油箱管通断,所述车体内腔前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副阀体下侧的副气缸,所述副气缸内设有副气腔,所述副气腔内滑动连接有副活塞,所述副活塞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副阀体腔内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副阀芯下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副气腔与所述气路管之间相通连接有副气路管。

可优选地,所述滤芯更换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过滤腔左侧内壁上且向右延伸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动力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腔左侧内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右侧端面上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左右贯通,所述转板内设有两个开口朝右的滑筒,且两个所述滑筒上下对称,所述滑筒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滑筒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电磁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夹持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右侧端上,所述过滤腔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开口朝左的密封筒,且所述密封筒与所述连接管相通,所述过滤腔上侧开口处转动连接有密封门。

可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右侧端面上的夹持箱,所述夹持箱内设有开口朝左且朝右的夹持腔,所述夹持腔左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所述夹持腔远离对称中心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夹持弹簧,所述夹持腔内设有过滤滤芯,所述过滤滤芯被两个所述夹持块夹持固定,所述过滤滤芯右侧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过滤滤芯可延伸至所述密封筒内,且所述o形密封圈与所述密封筒内壁抵接,从而实现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油温调节机构能对检测油箱内的油温进行检测,当油温过低时,油箱内的加热器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处理,当油温过高时,油温调节机构触发相应阀体机构动作,使润滑油流经散热器进行降温,从而使润滑油工作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滤芯更换机构能自动更换上新的滤芯,无需人工拆卸过滤器进行滤芯更换,因此本发明能实现自动调节润滑油温度,自动更换滤芯,大幅降低滤芯更换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应用于发动机润滑,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车体11,所述车体11内设有车体内腔12,所述车体内腔12内设有用于对发动机17进润滑的发动机润滑系统101,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101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内腔12后侧内壁上的油箱21,所述油箱21内设有油箱内腔22,所述油箱内腔22内储存有润滑油,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101内设有用于检测油温并进行油温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102,所述温度调节装置10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油箱内腔22右侧内壁上的活塞缸23,所述活塞缸23内设有活塞腔65,所述活塞腔65左侧端面上自上向下阵列分布有五个翅片64,所述活塞腔65内滑动连接有主活塞66,所述活塞腔65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双金属片61,所述热双金属片61与所述主活塞6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腔65左侧内壁上设有开口朝右的滑腔68,且所述滑腔68位于所述热双金属片61上侧,所述滑腔68内滑动连接有位置开关67,所述位置开关67可与所述主活塞66抵接,所述位置开关67与所述滑腔68左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69,所述活塞腔65右侧端面上设有单向向左相通的翅片64,所述车体内腔12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油箱21下侧的散热器27,所述散热器27进液口与所述油箱内腔22之间相通连接有输液管57,所述输液管57上设有阀体26,所述阀体26内设有与所述输液管57相通的阀体腔58,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101内设有位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102左侧的滤芯更换装置103,所述滤芯更换装置103用于过滤润滑油且能自动更换滤芯,所述滤芯更换装置103内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夹持装置104,所述夹持装置104用于夹持固定过滤滤芯35。

有益地,所述油箱内腔22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29,所述发动机17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内腔12上侧端面上,所述发动机17与所述油箱内腔22之间相通连接有出油管20,所述油箱内腔22左侧端面上相通连接有油箱管19,所述油箱管19上设有副阀体32,所述副阀体32内设有与所述油箱管19相通的副阀体腔50,所述副阀体腔50与所述散热器27出液口相通连接有冷却管30,且所述冷却管30位于所述油箱管19下侧,所述副阀体腔50左侧端面上相通连接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上设有过滤箱15,所述过滤箱15内设有开口朝上的过滤腔33,所述车体内腔12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油泵13,所述油泵13与所述过滤腔33之间相通连接有输送管14,所述油泵13与所述发动机17之间相通连接有进油管16,通过所述油泵13抽取和输送润滑油能实现对所述发动机17对冷却润滑。

有益地,所述阀体腔58下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可开闭所述阀体腔58的阀芯59,所述车体内腔12前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阀芯59右侧的气缸25,所述气缸25内设有气腔62,所述气腔6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63,所述活塞63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阀体腔58内的活塞杆60,且所述活塞杆60与所述阀芯59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气腔62与所述活塞腔65之间相通连接有气路管24,所述副阀体腔50右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副阀芯51,所述副阀芯51可实现所述副阀体腔50与所述冷却管30、所述油箱管19通断,所述车体内腔12前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副阀体32下侧的副气缸31,所述副气缸31内设有副气腔56,所述副气腔56内滑动连接有副活塞54,所述副活塞54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副阀体腔50内的连接杆52,且所述连接杆52与所述副阀芯51下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副气腔56与所述气路管24之间相通连接有副气路管28,当所述油箱内腔22内油温过高时,所述热双金属片61受热变形并推动所述主活塞66向右移动,所述主活塞66右移朝上的气流通过所述气路管24、所述副气路管28输送到所述气腔62、所述副气腔56内,从而带动所述阀芯59左移、所述副阀芯51上移,使润滑油流经所述散热器27,进行降温。

有益地,所述滤芯更换装置10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过滤腔33左侧内壁上且向右延伸的电机轴45,所述电机轴45上动力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腔33左侧内壁上的电机46,所述电机轴45上固定连接有转板42,所述转板42右侧端面上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通孔43,且所述通孔43左右贯通,所述转板42内设有两个开口朝右的滑筒47,且两个所述滑筒47上下对称,所述滑筒47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4,所述滑筒4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9,所述滑块49左侧端面与所述电磁铁44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48,所述夹持装置104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49的右侧端上,所述过滤腔33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开口朝左的密封筒55,且所述密封筒55与所述连接管18相通,所述过滤腔33上侧开口处转动连接有密封门37,通过所述电磁铁44吸附所述滑块49,以及所述电机46带动所述电机轴45转动,能实现更换滤芯。

有益地,所述夹持装置104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49右侧端面上的夹持箱39,所述夹持箱39内设有开口朝左且朝右的夹持腔53,所述夹持腔53左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夹持块36,所述夹持块36与所述夹持腔53远离对称中心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夹持弹簧38,所述夹持腔53内设有过滤滤芯35,所述过滤滤芯35被两个所述夹持块36夹持固定,所述过滤滤芯35右侧设有o形密封圈34,所述过滤滤芯35可延伸至所述密封筒55内,且所述o形密封圈34与所述密封筒55内壁抵接,从而实现密封连接,所述过滤腔33内的液位高度高于下侧的所述过滤滤芯35,且液位高度低于上侧的所述过滤滤芯35下侧端面,即下侧的所述过滤滤芯35被润滑油淹没进行过滤,上侧的所述过滤滤芯35位于润滑油液面上。

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文中的一种能自调节油温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开始时,在复位弹簧69作用下,位置开关67位于右限位处,油箱内腔22内温度正常,主活塞66与位置开关67未接触,活塞63、阀芯59位于右限位处,阀芯59使阀体腔58关闭,副活塞54、副阀芯51位于下限位处,使得冷却管30与副阀体腔50不相通,副阀体腔50与油箱管19相通,电磁铁44未通电,在压缩弹簧48作用下,滑块49位于右限位处,下侧的过滤滤芯35延伸至密封筒55内,下侧的o形密封圈34与密封筒55内壁抵接,在夹持弹簧38作用下,夹持块36夹持固定过滤滤芯35。

工作时,油泵13启动,油泵13通过输送管14、过滤腔33、下侧的过滤滤芯35、密封筒55、连接管18、副阀体腔50、油箱管19从油箱内腔22内抽取润滑油,之后通过进油管16输送到发动机17内,对发动机17进行润滑,之后发动机17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管20流回油箱内腔22内,完成对发动机17的润滑,

当润滑油油温过低时,热双金属片61变形带动主活塞66向左移动,外部空气通过翅片64输送到活塞腔65内,活塞腔65左移触发位置开关67,使得29启动对油箱内腔22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当油温恢复正常后,热双金属片61变形带动主活塞66右移,使主活塞66与位置开关67脱离接触,使29停止加热,

当润滑油油温过高时,散热器27启动,热双金属片61变形带动主活塞66向右移动,主活塞66右移产生的部分气流通过气路管24输送到气腔62内,并推动活塞63左移,活塞63带动活塞杆60、阀芯59左移,使阀体腔58开启,油箱内腔22与散热器27相通,其余气流通过气路管24、副气路管28输送到副气腔56内,并推动副活塞54上移,副活塞54带动连接杆52、副阀芯51上移使冷却管30与副阀体腔50相通,油箱管19与副阀体腔50不相通,油箱内腔22内的润滑油通过输液管57、阀体腔58、散热器27、冷却管30、副阀体腔50、连接管18、密封筒55、下侧的过滤滤芯35、输送管14输送到油泵13内,散热器27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处理,从而实现自动降温,从而能实现自动检测和调节油温,

当需要更换过滤滤芯35时,电磁铁44通电吸附滑块49,滑块49带动夹持箱39、夹持块36、过滤滤芯35左移,使下侧的过滤滤芯35、下侧的o形密封圈34与密封筒55脱离接触,之后电机46启动,电机46带动电机轴45、转板42转动一百八十度,之后电机46停转,电磁铁44失电,在压缩弹簧48作用下,滑块49右移复位,从而使转动到下侧的过滤滤芯35延伸至密封筒55内,实现自动更换滤芯,之后操作人员只需打开密封门37,手动拉动夹持块36,使夹持块36向远离过滤滤芯35一侧移动,之后将上侧的过滤滤芯35取出,并换上新的过滤滤芯35,便于下次更换滤芯,从而能大幅简化滤芯更换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油温调节机构能对检测油箱内的油温进行检测,当油温过低时,油箱内的加热器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处理,当油温过高时,油温调节机构触发相应阀体机构动作,使润滑油流经散热器进行降温,从而使润滑油工作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滤芯更换机构能自动更换上新的滤芯,无需人工拆卸过滤器进行滤芯更换,因此本发明能实现自动调节润滑油温度,自动更换滤芯,大幅降低滤芯更换难度。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