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车体盖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181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车体盖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车体盖的构造。其包括一个形成在车体后部、侧视呈鹅颈状的后车架,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后车架上可上下自由摆动的轴支后轮的发动机单元,一个覆盖该发动机单元的上部的后车架的后车体盖,一个支承在后车体盖上部的座位,和一个与上述后车体盖前端连接的踏板;上述后车体盖由一个在后端支持尾灯罩的后上盖件和一个与后上盖体下部连接的后下盖件组成。
一种类似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体盖的构造已在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1-38883号中予以公开。
在上述已公开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体盖的构造中,后上盖件的后端分割成左右两个部分,尾灯罩的左右两边分别与该分割的后上盖件的左右后端缘连接。而与后上盖件下部连接的后下盖件也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即右后下盖件和左后下盖件,尾灯罩的下边还要分别与左右两个后下盖件连接。因此在将尾灯罩装在后车体盖上时,关于尾灯罩的位置,必须对后上盖件的左右后端缘和左右两个后下盖件进行调整。这种尾灯罩在后车体盖上位置的调整是很麻烦的,而且在尾灯罩与后车体盖的连接部上容易出现高低不平和间隙,有损后车体盖的外观。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体盖的构造,使得尾灯罩装在后车体盖上的作业容易进行,并且在尾灯与后车体盖的连接部上不容易发生高低不平和具有间隙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型摩托车车型车辆的用的车体盖的构造,所说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包括一个形成在整车体后部、侧视呈鹅颈状的后车架,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后车架上可上下自由摆动的轴支后轮的发动机单元,一个覆盖该发动机单元的上部的后车架的后车体盖,一个支承在后车体盖上部的座位,和一个与上述后车体盖前端连接的踏板;上述后车体盖由一个在后端支持尾灯罩的后上盖件和一个与后上盖件下部连接的后下盖件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上盖件由一上下面开放成为长圆环状的单个部件构成,在其后壁形成具有封闭周缘的凹膛以便嵌装尾灯罩。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对本文的附图作一简单说明

图1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整体的侧面图;
图2为上述装置整体的平面图;
图3为车体架分解后的斜视图;
图4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后部的侧面图;
图5为图4中沿5-5线的断面图;
图6为图5中沿6-6线的断面图;
图7为车体盖拿掉后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后部的侧面图;
图8为图7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沿9-9线的断面图;
图10为图7中沿10-10线的断面图;
图11为图7中11部的放大图(图12中沿11-11线的断面图);
图12为图11中沿12-12线的断面图;
图13为图4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3中沿14-14线的断面图;
图15为图14中沿15-15线的断面图;
图16示出固定蓄电池的结构的变型,为上述图6的对应图;
图17示出撑脚挡止块的变型,为上述图13的对应图;
图18为图17中从箭头18方向看的视图;
图19为图17中沿19-19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20为图17中沿20-20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21示出撑脚的支承结构的变型,为图8的对应图;
图22为图21中沿22-22线的断面图。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1至3,构成小型摩托车型车辆V骨架的车体架F是由多根钢管构成的框架结构。它包括一根设在前端的车头管1,一根从车头管1的下端出来向下延伸的下管2,一根从下管2的下端附近出来向车体后上方延伸而从上面看去大致成为椭圆状的后车架3,以及分别将后车架3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在左右方向上连接起来的前横管4、中横管5和后横管6。有一前叉7支承在车头管1内可环绕其轴线转动。有一操纵柄8连接在前叉7的上端,还有一个前轮Wf以其轴支承在前叉7的下端。有一发动机单元P在其后端上支承着后轮Wr的轴,而其前端则通过连杆9与中横管5连接,因此发动机单元P能够上下摆动。发动机单元P的后端通过后振动吸收器10与后横管6连接。
车体架F的外周被一用硬质合成树脂制成的车体盖C覆盖。车体盖C具有一个覆盖车头管1的前边和前轮Wf的上边的前车体盖11,一个连接在前车体盖的背面以便覆盖骑手两腿前边的护腿罩12,还有覆盖在车体架F前部左右两边的前侧盖,该前侧盖又分为左前侧盖件13h和右前侧盖件13R,分别与前车体盖11和护腿罩1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连接,一个与护腿罩12的后边连接的踏板14能使骑手的两脚休止其上,一个覆盖踏板14下表面的底盖15,一对分别与踏板14的两个相对侧边和两个前侧盖件13h和13R的上边后部连接以便覆盖车体架F后部左右两侧面的后下盖件16L和16R,以及一个与这对后下盖件16L和16R的上边连接的后上盖件17。还有一个后挡板18与后上盖件17的后部连接以便覆盖后轮Wr的上面。
后上盖件17为上下两面开放的基本上为长圆环状的整体模压而成的单一部分,它具有一个前壁、一个后壁、一个左侧壁和一个右侧壁。后上盖件17的后壁上设有一个凹膛171,尾灯就装在该凹膛171内,而覆盖尾灯的尾灯罩则嵌合在该凹膛171内。由于后上盖件17是整体构成的,并未分割成两个侧盖件,同时尾灯装在凹膛171内,尾灯罩19对车体盖C的位置调整很容易进行,不会在车体盖C和尾灯罩19之间形成任何高低不平和间隙,这样车体盖C的外观就可得到改善。
后上盖件17的上面开口部在其前端铰接着一个可自由开闭而覆盖的座位20。在后上盖件17内设有一个可安放头盔的行李箱21。上述座位20兼作覆盖行李箱21的开口部的盖。
接下来结合图4至6说明蓄电池收纳部的构造。
被后上盖件17覆盖着的后挡板18的前端对接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形成一个存放蓄电池的壳体26。在作为蓄电池壳体26前壁的行李箱21的后壁上开有一孔211。当将座位20向前转起时,蓄电池27便可通过该孔211放入蓄电池壳体26内并从其中取出。具有长立体形状的密封式无渗漏的蓄电池27便可安放在蓄电池壳体27内以其最短边沿上下方向而以其最长边沿横向横置。
覆盖行李箱21孔211的小盖28可以拆开地装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小盖28的下边有两凸块281、281可与后挡板18的前端接合,而其上端则用一紧固机构29例如插销接合机构紧固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小盖28在其内面上设有一个凸起部282以便抵压在蓄电池27的前壁上防止蓄电池27在蓄电池壳体26内前后晃动。
油箱30装在蓄电池壳体26上。油箱30的底壁上有一向内凹入而向上隆起的部分301。隆起部301骑跨在蓄电池壳体26的顶壁上使它不能相对蓄电池壳体26而移动。灌油管302从油箱30顶壁的中心部向上延伸,通过设在行李箱21的后端与行李箱21构成一体的油盘212,有一帽盖31拧紧在灌油管302的上端。当座位20锁住在图6所示的位置时,帽盖31被座位20的后部覆盖,因此帽盖31就不能从灌油管302上取下。油位计的接头32设在油箱30顶面的左部。
如上所述,蓄电池27被放在一个越过后挡板18而在油箱30下伸展的空间内以其最短边沿上下方向而以其最长边沿横向横置。这样,车体V后部的有限空间就能有效地适用于蓄电池27和油箱30。由于蓄电池27能够通过行李箱21放入蓄电池壳体26内并从其中取出,因此在更换蓄电池时车体盖C和油箱30不必搬走,这就大大方便蓄电池27的维护并可使蓄电池27不易被偷走。
下面结合图7至10说明撑脚锁紧机构。
支撑小型摩托车车体V的撑脚36以其横向轴38作为枢轴支承在一个焊接在车体架F中横管5上的片状撑脚支座37的后端上而可向前和向后转动。撑脚36有一支承在轴38上的撑脚套39和一个焊接在撑脚套39的后表面的撑脚本体40。有一肘节弹簧41张紧在撑脚支座37和撑脚套39之间使撑脚36不论在收拢位置(图1)还是立起位置(图7)都能保持稳定。当撑脚36设定在立起位置时,撑脚套39的前表面支承在撑脚支座37的后壁上。
加强件42和43分别焊接到撑脚支座37内面的后部和撑脚套39的背面。当撑脚36设定在立起位置时,加强件42、撑脚支座37的后壁、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恰巧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这时通过加强件42和撑脚支座37后壁的沟槽44及通过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的沟槽45相互相对。一个从一基板46上突起的用一螺栓47紧固在撑脚支座37内面上的突起部461(图8)嵌合在加强件42上形成的槽421内使基板46不能转动。
有一凸轮板48用一螺栓49可转动地支承在基板46的上表面上,还有一个张紧弹簧50张紧在凸轮板48上形成的弹簧钩481和基板46上形成的弹簧钩461之间以便使凸轮板4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9所示。这样凸轮板48便可转动到并保持在不锁紧的位置,其时在凸轮板48上形成的挡止凸块482与基板46上形成的支座463接触。当凸轮板48这样保持在不锁紧的位置时,凸轮板48便从穿通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的沟槽45中退出使撑脚36能够转动。
一个能将凸轮板48从不锁紧位置转动到锁紧位置的撑脚锁紧杆51设在行李箱21内,该箱被座位20覆盖而座位20能被锁住使摩托车V免被偷盗。连系撑脚锁紧杆51与凸轮板48的钢丝套筒拉索52由套管53和内钢丝54构成,套管53的一端固定在支座463上,而内钢丝54的一端则连接在凸轮板48的弹簧挂钩481上。当操作撑脚锁紧杆51拉动内钢丝54时,凸轮板48就克服张紧弹簧50的弹力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9所示,而凸轮板48的一部分则嵌入穿通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的沟槽45内,将撑脚36锁定在立起的位置。
从图7至10显然可见,撑脚锁紧杆51用一短轴55作为枢轴支承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并能在短轴55上转动一定的角度范围,该范围是由一个用两个螺栓56固定在行李箱21上的支座57的一个导引面571来限定的。在贯穿行李箱21的后壁向外伸出的短轴55的后端固定着一个短臂58并连接着钢丝套筒拉索52的内钢丝54的另一端。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形成一个凹部213。当座位20被安放就位因此使行李箱21关闭时,有一环59(图7)被接纳在凹部213内并有一钩60将它钩住使座位20在该位置上被锁住。
当将撑脚锁紧杆51转动到图10中实践所示的位置时,通过拉动内钢丝54,凸轮板48可克服张紧弹簧50的弹力转动到图9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此时撑脚36被锁紧在立起位置上,当撑脚锁紧杆51这样转动时,短臂58和内钢丝54的连接部会向上移动越过作为死点b的短轴55的中心,来到另一位置a,从而可将撑脚锁紧杆51稳定地保持在实线所示的位置上。当将撑脚锁紧杆51反向转动到图10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凸轮板48由于张紧弹簧50的弹力被转动到图9中点划线所示位置,使撑脚36不再锁紧。在这种状态下,短臂58和内钢丝54的连接部向下移动越过死点b来到一个位置C,以便将撑脚锁紧杆51稳定地保持在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上。
由于凸轮板48不是依靠张紧弹簧50的弹力转动到锁紧位置,而是通过操作撑脚锁紧杆51拉动钢丝套筒拉索52的内钢丝54来转动到锁紧位置,因此即使当可转动地支承在撑脚支座37上的部分撑脚沾上泥土,仍可用强力操作撑脚锁紧杆51的办法使凸轮板48能够确实地嵌合在沟槽45内以便将撑脚36锁住。
下面结合图11和12说明将座位20连接到车体V上的铰接机构。
座位20是由一个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底板65、一个放在底板65上的垫层66和一层覆盖垫层66的表皮67组成的。在底板65底面的前部设有一对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开的支座651、651,一个在这对支座651、651之间延伸的挡止条652和在左侧支座651的近旁的向下突起用销钉栓住的三个突起物653、654、654。还有一个从行李箱21的前端向前伸出的座位支承臂214,在其前端形成一根挡止条215。基本上为L形的座位支承销具有一个枢轴部分661和一个栓住部分662。座位支承销66的枢轴部分661用来穿过底板65的左支座651、座位支承壁214而插入底板65的右支座651内,把座位20的前端连接起来使座位20能够以座位支承销66为枢轴而上下摆动,另外,座位支承销66的栓住部分662的端头则嵌合在三个栓住突起物653、654、654所限定的空间内。
当将座位支承销66的枢轴部分661插入到一对支座651、651和座位支承臂214内时,座位20便可转动到举起位置如图11中的点划线所示,其时底板65的挡止条652与行李箱21的挡止条215接触。另外座位支承销66可按箭头A方向转动,当栓住部分662与栓住突起物653接触时将栓住部分662强制地嵌入两个栓住突起物654、654之间,使它们进行弹性变形而嵌合。这样座位20便转动到并锁紧在闭合位置上如图11中的实线所示,其时座位支承销66的栓住部分662位于行李箱21的左前端d的对面,因而座位支承销66不能按箭头B方向转动并且不能从栓住突起物653、654、654所限定的空间中取出。
当座位20锁住在闭合位置时,由于座位支承销66不能拔出,贮存在行李箱21内的物件可以防止被窃,因为座位20是拿不走的,同时车辆可以防止被窃,因为撑脚锁紧杆51设在行李箱21内无法进行操作使撑脚36松开。
下面结合图7和13至15说明制动缆索支承装置。
如图7所示,制动缆索72沿发动机单元P的下表面延伸,其自由端连接到一个制动壁71上,该制动臂71可转动地支承在发动机单元P的后端从而可操作一个制动器制动后轮Wr。制动缆索的中部被一固定在发动机单元P上的支座73夹持着。
如图13至15所示,支座73用一块板弯曲而成并用螺栓74紧固在发动机单元P的左右壳体上。制动缆索72放在一个水平的制动缆索支承部分731上并用两个夹紧凸耳732和733紧固在其上。夹紧凸耳732是从制动缆索支承部分的外边伸出、向上弯曲并水平安放以便与制动缆索72的外侧表面和上表面贴合,而另一个夹紧凸耳733是在制动缆索支承部分731上制成向上突起的部分以便与制动缆索的内侧表面贴合。这样,制动缆索72就被夹紧在夹紧凸耳732和733之间。
有一橡胶的撑脚挡止块75用两螺栓74紧固在制动缆索支承部分731的下表面上。当将撑脚36转动到其收拢位置如图13中点划线所示,撑脚本体40便与撑脚挡止块75的下表面接触。当撑脚36由于肘节弹簧41的弹力而向上转动时,撑脚挡止块75便吸收由撑脚36施加在其上的冲击。采用夹持撑脚挡止块75的支座73兼作支承制动缆索72之用可以省掉专门用于支承制动缆索的另外的部件,有利于使车辆组成的部件数减少。
上述固定蓄电池的结构的一种变型将在下面结合图16予以说明。
在图16所示的固定蓄电池的结构中,一个在前面和上面都开放的蓄电池壳体26与后挡板18构成一体。蓄电池27用一柔性材料如橡胶制成的带箍82绑住。当带箍82用一连接在其自由端上的挂钩83钩住在后挡板18的前端时,带箍82压紧在蓄电池27的上表面和前表面上使蓄电池27不能移动。
图17至20示出撑脚挡止的一种变型。
图17至20所示的撑脚挡止块87是在发动机单元P上夹持在左机壳84和左机盖85之间的垫圈86的一个向下鼓起的部分。当撑脚收拢时,撑脚36与撑脚挡止块87的下表面接触。撑脚挡止块87在其右侧面上设有纵向的缆索夹持槽871用来夹持缆索以便操作鼓式制动器来制动后轮Wr。采用垫圈86的一部分作为撑脚挡止块兼作夹持制动缆索之用,这样便可省掉专用于挡止撑脚和夹持制动缆索的另加部件,从而可使组成车辆的部件数减少。
从发动机单元P下表面伸出的撑脚支座88在其左侧面上设有一槽881,枢支撑脚36的枢轴89的头部891就嵌合在该槽881内。这样,枢轴89的转动就受到约束而不需另用任何专用件。当撑脚处在收拢位置如图17中实线所示时,撑脚本体40的端头401正好处在支承在发动机单元P左侧壁上的脚蹬90的端头下。因此当撑脚处在收拢位置时能够防止脚蹬的偶然操作。
图21和22示出撑脚支承结构的一种变型。
在图21和22所示的撑脚支承机构中,撑脚套39可以转动地弹性支承在撑脚支座37上的一根横向延伸的枢轴38上。有一环形的橡胶套管91分别与撑脚套39的相对侧壁的顶端上形成的凸台391贴合。橡胶套管91的外周用烘烤办法分别固定在凸台391的内表面上。还有颈圈92贴合在橡胶套管91中并分别用烘烤办法固定在橡胶套管91的内壁上,枢轴38插入颈圈92内以便转动。当撑脚设定在立起在地上的位置时,橡胶套管91可以有效地抑止发动机单元P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撑脚36上,并可防止振动传递到车体上。
虽然本发明按专项说明了其较优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实际应用并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例,因此有可能在其中产生许多变化。
例如,一个构成一体的单一的后下盖件可以用来代替两个后下盖件16R和16h。
如上所述显然可见,按照本发明,后上盖件为上下面开放的基本上为一环形的整体结构,尾灯罩装在后上盖件的后壁上所形成的凹膛内。因此当将尾灯罩放在后上盖件上时只需对凹膛定位。这样,后上盖件和尾灯罩的装配作业就能有效地完成而不会出现高低不平和具有间隙的缺陷,提高后上盖件在其与尾灯罩接合处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体盖的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包括一个形成在车体后部、侧视呈鹅颈状的后车架(3),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后车架(3)上可上下自由摆动的轴支后轮的发动机单元(P),一个覆盖该发动机单元(P)的上部的后车架(3)的后车体盖(16L、16R、17),一个支承在该后车体盖(16L、16R、17)的上部的座位(20),和一个与上述后车体盖(16L、16R、17)的前端连接的踏板(14);上述后车体盖(16L、16R、17)由一个在后端支持尾灯罩的后上盖件(17)和一个与该后上盖件(17)的下部连接的后下盖件(16L、16R)组成;后壁。其特征在于由上下面开放成为长圆环状的单个部件构成上述后上盖件(17),在所说后上盖件(17)的后壁上形成一带有闭合周缘的凹膛(171),使上述尾灯罩19嵌合在所说凹膛(171)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的车体盖的构造可使尾灯罩容易装在后车体盖上而且不会产生高低不平和间隙,使后车体盖的外观美观。该后车体盖具有一个后上盖件17以及与其下边连接的左右后下盖件16L、16R,后上盖件17为一上下面开放的基本上为长圆环形的部件,在其后壁上设有一个凹膛1文档编号F02B61/02GK1109013SQ9411541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31日
发明者石崎博文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