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液控制式的进气配气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96354阅读:来源:国知局
4、机油阀回油管II 5、机油阀进油管6、机油阀回油管I 7、单向阀I 8、回油管1119、低压油管I 10、溢流阀11、低压油泵12、油箱13、低压油管II 14、单向阀II 15、高压油管16、单向阀III 17组成。工作过程如下:
[0011]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0012]第一阶段为气门开启和下降阶段,该阶段泄油控制机构D处于关闭状态,液压挺柱32在驱动凸轮31的上升段作用下使单向阀III 17开启,高压机油通过高压油管16进入活塞腔21,推动气门活塞20带动气门18开启和下降。该阶段气门18升程主要取决于驱动凸轮31型线。
[0013]第二阶段为气门18回落阶段,在该阶段中,由于单向阀单向阀III 17的存在,气门18的回落过程不再受到驱动凸轮31型线的控制,只要泄油控制机构不开始泄油,气门18就可以继续下降或者保持最大升程。直到泄油开始,高压机油被排出活塞腔21,气门18在气门弹簧19的作用下回落。泄油开始的越早,气门18的关闭时刻就越早。在气门18落座的过程后期,当气门缓冲块22将回油孔I 26封死后,机油将通过缓冲回油孔24继续泄出,但由于缓冲回油管24的直径要比回油孔I 26的直径小得多,机油的泄出速度变慢,从而给气门缓冲块22 —个向下的作用力力,确保气门18能够平稳落座,避免对气门座的过大冲击。
[0014]第三阶段为液压挺柱32回落阶段,该阶段驱动凸轮31处于下降段,液压挺柱32在挺柱弹簧33作用下回落,挺柱腔36内油压下降,单向阀II 15打开,低压机油被吸入到挺柱腔36内,当液压挺柱32回落到驱动凸轮31基圆上时,挺柱腔36内油压和外界基本持平,单向阀II 15关闭。当驱动凸轮31转到上升段时下一个阶段的气门开启和上升阶段开始。
[0015]综上所述,本配气系统的气门关闭时刻和气门升程不再受到凸轮型线的控制,只由泄油控制机构D控制的泄油时刻决定。由于泄油时刻在本系统中是可以通过机油阀控制机构C连续调节的,因此可以实现气门关闭时刻和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
[0016]本发明气门落座冲击小,气门关闭时刻和升程控制灵活、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由于不采用高速电磁阀,可避免电磁阀响应速度不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基于电液控制式的进气配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气门驱动机构A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高压供油机构B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机油阀控制机构C工作状态一示意图
[0021]图5为机油阀控制机构C工作状态二示意图
[0022]图6为机油阀控制机构C工作状态三示意图
[0023]图7为泄油控制机构D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泄油控制机构E-E截面剖面图
[0025]图9为泄油控制机构N-N截面剖面图
[0026]图10为泄油控制机构M-M截面剖面图
[0027]其中:A.气门驱动机构B.高压供油机构C.机油阀控制机构D.泄油控制机构
1.回油管I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3.回转外阀芯位置传感器4.回油管II 5.机油阀回油管II 6.机油阀进油管7.机油阀回油管I 8.单向阀I 9.回油管III 10.低压油管I
I1.溢流阀12.低压油泵13.油箱14.低压油管II15.单向阀II 16.高压油管17.单向阀III 18.气门19.气门弹簧20.气门活塞21.活塞腔22.气门缓冲块23.缓冲腔24.缓冲回油孔25.缓冲进油管26.回油孔I 27.缓冲块油孔28.进油孔I 29.气门壳体30.气门孔31.驱动凸轮32.液压挺柱33.挺柱弹簧34.高压出油孔35.低压进油孔36.挺柱腔37.挺柱腔壳体38.机油阀提前孔39.凸轮轴40.控油提前环槽41.密封槽壳42.控油延后环槽43.控油提前孔44.控油延后孔45.机油阀延后孔46.机油阀弹簧47.机油阀壳体48.机油阀回油孔II 49.双活塞杆50.机油阀进油孔51.机油阀回油孔I 52.步进电机53.电子控制单元54.键55.回转内阀芯56.管接头57.阀壳孔58.回转外阀芯孔59.回转外阀芯60.泄油孔道61.阀壳体62.端盖档板63.螺栓64.延后环孔65.提前腔66.延后腔67.内阀芯叶轮68.延后槽孔69.外阀芯叶轮70.提前槽孔71.控油提前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
[0029]图2为气门驱动机构A结构示意图,包括气门18、气门弹簧19、气门活塞20、活塞腔21、气门缓冲块22缓冲腔23、缓冲回油孔24、缓冲进油管25、回油孔I 26、缓冲块油孔27、进油孔I 28、气门壳体29、气门孔30组成,其中气门壳体29底部设有气门孔30,气门壳体29左上壁自上而下顺序设有缓冲回油孔24、回油孔I 26和进油孔I 28,气门壳体29内设有缓冲腔23 ;缓冲进油管25 —端经缓冲回油孔24与缓冲腔23连通,缓冲进油管25另一端与回油管I I连通;气门18上部经气门孔30与气门活塞20底部固接,气门18上套有气门弹簧19,气门弹簧19由气门活塞20底面和气门壳体29底部限位,气门缓冲块22固接于气门活塞20顶部,气门活塞20与气门壳体29内壁滑动连接,气门缓冲块22与缓冲腔23壁滑动连接,气门缓冲块22内设有缓冲块油孔27,缓冲块油孔27与活塞腔21和缓冲腔23连通。当高压机油从进油孔I 28进入活塞腔21,气门活塞20在高压机油推动下克服气门弹簧19带动气门18开启并向下运动。该阶段气门18升程主要取决于驱动凸轮31型线。气门18的回位取决于泄油控制机构D的泄油时刻。只要泄油控制机构D保持关闭,气门18就可以保持继续开启或者最大升程。当开始泄油时,活塞腔21内的机油首先直接进入缓冲腔23,然后从缓冲腔23进入缓冲回油孔24和回油孔I 26泄出。当气门缓冲块22将缓冲腔23封死后,活塞腔21内的机油通过缓冲块油孔27进入缓冲腔23,然后从缓冲回油孔24和回油孔I 26泄出。直到气门缓冲块22将回油孔I 26封死,活塞腔21内的机油只能通过缓冲回油孔24泄出,由于缓冲回油孔24的直径比回油孔I 26的直径小得多,因此泄油速度变慢,无法快速泄出的机油会对气门缓冲块22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气门18落座的速度降低。最终,使气门18避免过大的落座冲击能够平稳落座。
[0030]图3为高压供油机构B结构示意图,包括驱动凸轮31、液压挺柱32、挺柱弹簧33、高压出油孔34、低压进油孔35、挺柱腔36、挺柱腔壳体37,其中挺柱腔壳体37右上壁设有高压出油孔34,左边壁面设有低压进油孔35 ;挺柱腔壳体37内部为挺柱腔36,液压挺柱32与挺柱腔36壁面滑动连接;挺柱弹簧33置于挺柱腔36内,由挺柱腔壳体37顶壁和液压挺柱32顶面限位;液压挺柱32底面与凸轮轴上的驱动凸轮31接触。首先,驱动凸轮31处于下降段,液压挺柱32在挺柱弹簧33作用下回落,挺柱腔36内油压下降,单向阀II 15打开,低压机油通过低压进油孔35被吸入到挺柱腔36内,当液压挺柱32回落到驱动凸轮基圆上时,挺柱腔36内油压和外界基本持平,单向阀II 15关闭。驱动凸轮31随后处于上升段,驱动液压挺柱32上移,使挺柱腔36内的机油压力升高。高压机油通过高压出油孔34流出,将单向阀III 17打开,气门驱动机构A开始工作。
[0031]图4、图5、图6为机油阀控制机构C三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油阀提前孔38、凸轮轴39、控油提前环槽40、密封槽壳41、控油延后环槽42、控油提前孔43、控油延后孔44、机油阀延后孔45、机油阀弹簧46、机油阀壳体47、机油阀回油孔II 48、双活塞杆49、机油阀进油孔50、机油阀回油孔I 51、步进电机52、电子控制单元53组成,其中,步进电机52由电子控制单元53控制,机油阀壳体47上部设有机油阀提前孔38和机油阀延后孔45,机油阀壳体47下部靠左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