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9372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
【背景技术】
[0002]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会有少量气体从气缸壁与活塞环之间的间隙以及活塞与活塞环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这些窜气会将活塞和气缸壁表面的机油带走,通过进气系统进入燃烧室再次燃烧。但是由于机油不能完全燃烧,会对排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必须将机油从窜气里分离出来。
[0003]现有汽油发动机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均采用闭式的呼吸系统,早期的发动机通风系统采用外置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导致管路复杂,布置臃肿,有悖于发动机集成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0004]现有的集成油气分离结构的缸盖护罩组件一般采用一至三级分离,油气分离的效果基本满足排放法规的需要,但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急需油气分离效果更好的油气分离器结构来满足排放要求。
[0005]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实现机油与窜气分离,目前油气分离技术方案采用闭式三级分离结构,具体为:油气分离器分为进气侧分离室A与排气侧分离室B,两分离室各有三级分离结构。
[0006]进气侧分离室包括有缸盖护罩010、挡油板020、第一隔板组011、第一挡板021、第一孔板023、第一齿形撞击板012、PCV阀013、进气侧出气口 1、第一回油部022、进气侧进气口 IN1、第二回油部024及凹槽029。
[0007]排气侧分离室包括有缸盖护罩010、挡油板020、第二隔板组014、第二挡板025、第二孔板027、第二齿形撞击板015、小管016、排气侧进气口 IN2、排气侧出气口 I1、第三回油部026、第四回油部028。
[0008]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更高排放限值要求,直接导致整车无法上市销售。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采用发动机缸盖护罩加独立油气分离器来满足排放标准,这样不仅导致管路复杂,布置臃肿,而且增加的成本过多。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现发动机缸盖护罩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在有限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发动机排气满足现法规的排放限值要求。
[0010]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在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气分离室;
[0012]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位于进气侧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位于排气侧的第二油气分离室;
[0013]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为三级分离结构。
[0014]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一隔板组、第一挡板、第一挡油板、旋风分离板组、第一孔板及第一齿形撞击板;
[0015]所述二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二隔板组、第二挡板、第二挡油板、第二孔板及第二齿形撞击板;
[0016]所述第一隔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旋风分离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一齿形撞击板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二隔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二齿形撞击板的一个侧边均与所述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连接;
[0017]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一孔板均与所述第一挡油板中与所述缸盖护罩相对的表面连接;
[0018]所述第二挡板及所述第二孔板均与所述第二挡油板中与所述缸盖护罩相对的表面连接。
[0019]所述旋风分离板组包括有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曲线板。
[0020]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第二挡油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体结构。
[0021]在所述第一挡油板上设置有第一回油部和第二回油部;在所述第二挡油板上设置有第三回油部和第四回油部。
[0022]所述第一回油部与所述第二回油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回油部与所述第四回油部位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同一侧。
[0023]所述第一回油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回油部的高度不同;所述第三回油部的高度与所述第四回油部的高度不同。
[0024]所述第一挡油板及所述第二挡油板均设置有向所述缸盖护罩方向的翻边。
[0025]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凹槽。
[0026]在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所对应的缸盖护罩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安装有PCV阀;所述PCV阀通过管路与进气歧管联通;在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所对应的缸盖护罩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通过管路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端管路联通。
[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申请通过在缸盖护罩进气侧的油气分离室设置为四级分离结构,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0029]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四级分离结构,并通过增加旋风分离板组的结构,使得油气混合气体在流经旋风分离板组时,通过曲线板的设置,导致气流产生漩涡,由于油和气的密度不同,油和气在漩涡的作用下产生分离,分离后的大油滴直接掉落在挡油板上,小油滴则撞击在旋风式分离板表面并顺其表面流向孔板,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现技术缸盖护罩去除挡油板后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现技术缸盖护罩带挡油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现技术挡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现技术挡油板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的E-E剖视图;
[0035]图6为本发明缸盖护罩去除挡油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发明缸盖护罩去除挡油板后的主视图;
[0037]图8为图7的F-F剖视图;
[0038]图9为本发明挡油板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A进气侧分离室,B排气侧分离室,010缸盖护罩,011第一隔板组,012第一齿形撞击板,013 PCV阀,014第二隔板组,015第二齿形撞击板,016小管,020挡油板,021第一挡板,022第一回油部,023第一孔板,024第二回油部,025第二挡板,026第三回油部,027第二孔板,028第四回油部,029凹槽,100缸盖护罩,200第一油气分离室,300第二油气分离室,400第一挡油板,500第二挡油板,600连接板,700翻边,800凹槽,101凸筋,201第一隔板组,202第一挡板,203旋风分离板组,204第一孔板,205第一齿形撞击板,206 PCV阀,207第一出气孔,208第一回油部,209第二回油部,301第二隔板组,302第二挡板,303第二孔板,304第二齿形撞击板,305第二出气孔,306第三回油部,307第四回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0042]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如图6至图9所示,在缸盖护罩100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气分离室;本申请的缸盖护罩100是指集成有油气分离器的缸盖护罩,而不包括没有集成有油气分离器的缸盖护罩。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仅与缸盖护罩上的油气分离器结构有关,而在缸盖护罩上设置的其它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并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43]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位于进气侧的第一油气分离室200和位于排气侧的第二油气分离室300 ;
[0044]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200为四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300为三级分离结构。
[0045]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200包括有第一隔板组201、第一挡板202、第一挡油板400、旋风分离板组203、第一孔板204及第一齿形撞击板205 ;第一孔板204上靠近缸盖护罩侧分布有两行若干个小孔。第一隔板组201、旋风式分离板组203、第一齿形撞击板205与第一挡油板400面对缸盖护罩100的表面均一定间隙;小孔的个数及直径、第一隔板组201、旋风分离板组203及第一齿形撞击板205与第一挡油板400的间隙、第一挡板202与缸盖护罩顶板的间隙根据油气混合气流量来合理设置。
[0046]所述二油气分离室300包括有第二隔板组301、第二挡板302、第二挡油板500、第二孔板303及第二齿形撞击板304 ;第二孔板303上靠近缸盖护罩侧分布有两行若干个小孔。第二隔板组301、第二齿形撞击板304与第二挡油板500面对缸盖护罩100的表面均一定间隙;小孔的个数及直径、第二隔板组301及第二齿形撞击板304与第二挡油板500的间隙、第二挡板302与缸盖护罩顶板的间隙根据油气混合气流量来合理设置。
[0047]所述第一隔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旋风分离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一齿形撞击板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二隔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二齿形撞击板的一个侧边均与所述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连接。
[0048]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一孔板均与所述第一挡油板中与所述缸盖护罩相对的表面连接。
[0049]所述第二挡板及所述第二孔板均与所述第二挡油板中与所述缸盖护罩相对的表面连接。
[0050]所述旋风分离板组203包括有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曲线板;本申请中在缸盖护罩的进气侧增加设置旋风分离板组是本申请的关键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曲线板是指在缸盖护罩的前后方向上,曲线板的中线为曲线,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每块曲线板均垂直于缸盖护罩的内表面;为了提高旋风分离板组的分离效果,对每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