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439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纳米复合材料相关技术本发明涉及纳米技术,并且涉及具有有效可控光学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该材料可用于非线性光学、信息技术、光学存储介质设计等。
现有技术基于纳米颗粒与成键组分的组合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RU 2224710 C2, B82B3/00,2004 ;RU2233791 C2, B82B3/00, 2004 ;RU2288167 C2, B82B1/00, 2004)。然而,已知的纳米复合材料成分的定性组成不含有可改变光学性能的颗粒;这不能 控制它们的光学性能例如发光,并且限制纳米复合材料的功能和制造加工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制备具有增加的功能可能性、具有在外部作用下,特别是光辐射下有 效改变其光学性能的能力的纳米复合材料。所提出的目标的解决方案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纳米颗粒的纳米复合材料 中,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另外含有在暴露于外部光时改变立体构型的中间成键分子-颗 粒,和光学性能表现得接近纳米颗粒的可成键的分子-颗粒,其中所述纳米颗粒、中间成键 分子和可成键的分子串联连接,形成三维簇状结构。此外,纳米复合材料的在暴露于外部光时改变立体构型的中间成键分子-颗粒可 含有提高其成成键性能的另外内含物即官能取代基。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具有增加功能可能性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所述增加功能可 能性即为在暴露于外部光时有效改变其光学性能的能力(以及相应地,在于具体目的即纳 米复合材料的技术手段储备的增加),该技术效果并不是由已知技术得到的,而是由纳米复 合材料中存在中间成键分子-颗粒所决定,以及由光学性能有效改变得接近纳米颗粒的可 成键的分子-颗粒所决定,在暴露于一定波长的光时所述中间成键分子-颗粒的立体构型、 特别是长度被改变,相应地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被改变,接近该距离时具有局部强电磁场。 同时,分布发生改变,即具有光学性能的可成键的分子-颗粒的电磁场发生畸变,这导致后 者的受激原子和分子的寿命改变,影响决定光的吸收和自发辐射过程的电子跃迁,相应地 导致所述纳米复合材料总体光谱特性和光学性能的可逆改变。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实施本发明的方案中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颗粒,可以使用球状、椭圆状、针状、 棒状、锥状或者获得可成键的分子性能的最大变化效果的其它形状的金属(例如金)纳米 颗粒、半导体纳米颗粒或介电纳米颗粒。可以使用具有发光性能、光致变色性能、极化性能或有效地改变得接近纳米颗粒 的其它光学性能的颗粒(硒化镉)作为可成键的分子。在暴露于一定波长的外部光时立体构型发生改变(例如异构化)的颗粒(光致转 变),特别是具有碳-碳、碳-氮或氮-氮类型双键的有机分子,以及能够顺-反异构化的其它分子(例如偶氮染料分子),或者在暴露于电磁场时其立体构型发生改变的颗粒(电致变 色转变),可以用作成键分子,其通过形成化学键提供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中间成键分子的成键性能的官能取代基例如氨基(-NH2)、醛基(-CH0)、巯基 (-SH)、羧基(-C00H)或羟基(-0H)或者含有这些基团的其它基团可以用作另外的内含物。以如下方式获得纳米复合材料。将成键分子-含有两个巯基的偶氮染料即4,4’ - 二巯基甲基偶氮苯的颗粒以 1 12的比率引入到例如直径12-15nm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的水悬浮体中。所述成键分子 在暴露于365nm波长的辐射时由于从反式状态转变为顺式状态而其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并 且在暴露于435nm波长的可见光时发生可逆转变,其中偶氮染料颗粒分子的长度从9. 5nm 变为5. 5nm并且变回来。在混合后,在金纳米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成键分子_偶氮染料颗粒 的配体包膜。向如此获得的体系以相对于金纳米颗粒同样为1 12的比例加入可成键的 分子-硒化镉(CdSe)的胶体颗粒的水悬浮体,金纳米颗粒对硒化镉的光学性能施加有效影 响(在硒化镉Cdk颗粒和金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为至多IOnm时,Cdk颗粒的光致发光的 最大明暗强度增强高达5倍,而在约2-5mm的短距离时,由于从硒化镉Cdk光激发量子颗 粒到金属颗粒即金纳米颗粒的共振能量转移而抑制光致发光)。在该过程中,可成键的分 子-硒化镉的颗粒沉积在金纳米颗粒配体包膜的自由巯基上,形成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形 成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维簇状结构。将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悬浮体置于镜面玻璃支承体上并 进行干燥直到形成纳米复合物膜。在控制光学性能的过程中,用波长为365nm的辐射辐照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几 秒钟,这使所有成键分子-偶氮染料颗粒转变为顺式状态,在该状体下,金纳米颗粒和可成 键的分子-硒化镉(CdSe)颗粒之间的距离为9. 5nm。在用530nm波长的光激发(辐照) 该纳米复合材料时,产生波长为约670nm的强烈红色发光,该红色发光对应于可成键的分 子-硒化镉颗粒的直接带间跃迁。为了改变光学性能,用峰值辐射接近435nm的光将能够 强烈发光的纳米复合材料辐照几秒钟;这导致可成键的分子-硒化镉颗粒的异构化(因此 导致硒化镉颗粒的分子转变为反式状态),并且导致金纳米颗粒和可成键的分子-硒化镉 颗粒之间的距离降低到5. 5nm。此时,随后用波长为530nm的光激发该纳米复合材料产生发 光,但是其强度降低到几十分之一。当用365nm波长的光进行重复辐照,该纳米复合材料在 暴露于波长为530nm的激发辐射时发强烈红色光的能力得到完全恢复。由于以下面方式有效和逐点控制光学性能的可能性,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构 可以用作光学记录和信息读出的介质。在用波长为435nm的光初步均勻地辐照该纳米复合材料时,这使可成键的分 子-偶氮染料颗粒转变为反式状态。然后透过例如具有0. 3mm直径开孔的掩模,用波长为 365nm的聚焦辐射以逐点闪光暴光来辐照特征在于发光强度低的该纳米复合材料十分之一 秒,这仅在对应于掩模中开孔分布且受到辐照的位置使成键分子-偶氮染料颗粒转变为顺 式状态。用530nm波长的光均勻激发该纳米复合材料,出现精确复制所述掩模的点状图案 发光。这种复制掩模的点状图案发光在黑暗中保持并无限的时间,并且在任何时候在受到 530nm波长激发时可得以再现,或者在随后用365nm或435nm波长的激发均勻闪光暴光时得 以擦除。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纳米颗粒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另外包含 在暴露于外部光时改变立体构型的中间成键分子-颗粒,和光学性能表现得接近纳米颗粒 的可成键的分子-颗粒,所述纳米颗粒、中间成键分子和可成键的分子串联连接形成三维 簇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暴露于外部光时改变立体构型 的中间成键分子-颗粒含有提高其成成键性能的另外的内含物即官能取代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纳米技术,并且涉及具有有效可控光学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所述材料可用于非线性光学、信息工程、光学存储介质设计等。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包含纳米颗粒,在暴露于外部光作用时改变立体构型的中间成键分子-颗粒,和光学性能表现得接近纳米颗粒的可成键的分子-颗粒,其中所述纳米颗粒、中间成键分子和可成键的分子串联连接形成三维簇状结构。此外,在暴露于外部光作用时改变立体构型的中间成键分子-颗粒可含有提高其成键性能的另外的内含物即官能取代基。
文档编号B82B1/00GK102119119SQ200880130072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7日
发明者亚历山大·格奥尔基耶维奇·杰维亚, 叶夫根尼·彼得罗维奇·格列比翁尼科夫, 格里戈里·叶夫格尼维奇·阿达莫夫 申请人:亚历山大·格奥尔基耶维奇·杰维亚托夫, 叶夫根尼·彼得罗维奇·格列比翁尼科夫, 格里戈里·叶夫格尼维奇·阿达莫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