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下碳纳米管束的转移方法

文档序号:526505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温下碳纳米管束的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室温下转移碳纳米管束的方法,属于基础材料加工制程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作为一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发现的新兴材料, 由于其优秀的电学、热学和机械学性能,使其在众多工业领域拥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举例来说,在电子器件研发领域,由碳纳米管制成的互联材料具有优越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可以应用于从芯片内互联到系统级互联的各级电子系统;在复合材料研发领域,掺杂有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已经被用于制造高性能赛车、游艇和各种体育器材中;在散热器件的开发中,碳纳米管由于其极高的导热率,能够得到比传统材料更高的散热性能。化学气相沉淀(CVD)技术目前被广泛采用来制成前文所述的碳纳米管。CVD技术相对于另外两种制备碳纳米管的技术——激光剥离(laser ablation)和电弧放电(arc discharge)——而言,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通过光刻技术而得到任意形状的碳纳米管束; 2)工艺制程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迅速扩大生产规模;3)工艺制备条件相对简单,CVD设备具有广泛的市场覆盖率。然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化学气相沉淀(CVD)所需的碳纳米管生长温度很高(大于600°C),很难与现有的集成电路材料工艺制程兼容。由于生长碳纳米管所需的温度会破坏绝大多数功能性材料的结构,使得利用这种技术无法直接在所需要的衬底上生产出碳纳米管,从而大大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大量的空间被空气所占据,使得原本优越的碳纳米管性能被稀释,成品的总体性能大大低于单根碳纳米管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转移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转移碳纳米管束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室温下转移碳纳米管束的方法,通过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技术和涂抹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实现。本发明采用以下工艺步骤生长、转移碳纳米管束。1.在硅片上旋涂上一层剥离胶,加热这层剥离胶以后,在其上再旋转涂一层标准的正性光刻胶,经过紫外线曝光10秒、MF319显影50秒之后,剥离胶形成底切结构,蒸镀催化剂工艺后硅片置于光刻胶去除剂中,剥离掉剥离胶、光刻胶和附着在光刻胶上的催化剂薄膜,最终在硅片上形成和光刻掩模有相同图案的催化剂图案,催化剂薄膜由5nm厚的的 Al2O3和Inm厚的!^e组成。2.将载有催化剂薄膜图案的芯片置入石英管中,将石英管抽真空后再在常压下通以900 cm7min的氩气和100 cm7min的氢气。加热整个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至725°C,稳定 15分钟后,将氩气和氢气气流都调整至500 cm7min,再加以30 cm7min的乙炔作为合成碳纳米管的原料气体。15分钟后,切断乙炔供应,并停止加热。再将氩气和氢气流分别调整为 900 cm7min和100 cm7min,保持这样的气流供应直至系统冷却至200°C左右,从而得到按照设计图案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图1);
3.将表面涂抹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一面固定与平滑表面,如硅片上。将由步骤2得到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倒置于双面胶带的另一面,使碳管与粘着剂接触;
4.最后将碳纳米管阵列样品与涂有粘着剂的胶带分离,从而得到转移至胶带表面的碳纳米管束(图2)。所述的室温下碳纳米管束的转移方法,制备时使用的剥离胶为L0L2000和L0R1A, 光刻胶为S1813,光刻胶去除剂为Siipley remover 1165。整个转移过程如图3所示,转移所得碳纳米管束可用于电子互联、微机电系统、微结构塑膜等应用。通过本发明,能够将使用传统化学气相沉淀(CVD)方式生产出来的碳纳米管束在室温下转移至另一衬底表面,从而克服了高温生长带来的工艺继承问题,扩展了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相对于已经提出的用于转移碳纳米管的各种方法,本发明优点在于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温度低,成本和规模效应显著。


图1为本发明生长出的硅基衬底上的碳纳米管束。图2为本发明转移后在双面胶带上得到的碳纳米管束。图3为本发明转移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 I"硅衬底
2-碳纳米管束
3-表面涂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
4-剥离硅片
5-碳纳米管束
6-表面涂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转移碳纳米管束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在硅片上旋涂上一层剥离胶,加热这层剥离胶以后,在其上再旋涂一层标准的正性光刻胶,经过紫外线曝光10秒、MF319显影50秒之后,剥离胶形成底切结构,蒸镀催化剂工艺后硅片置于光刻胶去除剂中,剥离去剥离胶、光刻胶和附着在光刻胶上的催化剂薄膜,最终在硅片上形成和光刻掩模有相同图案的催化剂图案,催化剂薄膜由5nm厚的Al2O3和Inm厚的狗组成。2将载有催化剂薄膜图案的芯片置入石英管中,将石英管抽真空后再在常压下通以900 cm7min的氩气和100 cm7min的氢气。加热整个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至725°C,稳定 15分钟后,将氩气和氢气气流都调整至500 cm7min,再加以30 cm7min的乙炔作为合成碳纳米管的原料气体。15分钟后,切断乙炔供应,并停止加热。再将氩气和氢气流分别调整为 900 cm7min和100 cm7min,保持这样的气流供应直至系统冷却至200°C左右,从而得到按照设计图案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图1);3将表面涂抹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一面固定与平滑表面,如硅片上。将由步骤2得到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倒置于双面胶带的另一面,使碳管与粘着剂接触;
4最后将碳纳米管阵列样品与涂有粘着剂的胶带分离,从而得到转移至胶带表面的碳纳米管束(图2)。所述的室温下碳纳米管束的转移方法,制备时使用的剥离胶为L0L2000和L0R1A, 光刻胶为S1813,光刻胶去除剂为Siipley remover 1165。由此步骤得到的碳纳米管束已经与原本生长的硅基衬底分离,在低温操作的同时保持了碳纳米管束的形态结构基本不变,从而达到将碳纳米管束转移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室温下碳纳米管束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工艺步骤1)在硅片上旋涂上一层剥离胶,加热这层剥离胶以后,在其上再旋转涂上一层标准的正性光刻胶,经过紫外线曝光10秒、MF319显影50秒之后,剥离胶形成底切结构;经蒸镀催化剂工艺后,将硅片置于光刻胶去除剂中,剥离掉剥离胶、光刻胶以及附着在光刻胶上的催化剂薄膜,在硅片上形成和光刻掩模有相同图案的催化剂图案,催化剂薄膜由5nm厚的 Al2O3和Inm厚的Fe组成;2)将载有催化剂薄膜图案的芯片置入石英管中,将石英管抽真空后再在常压下通以 900 cmVmin的氩气和100 cm3/min的氢气;加热整个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至725°C,稳定15 分钟后,将氩气和氢气气流都调整至500 cm7min,再加以30 cm3/min的乙炔作为合成碳纳米管的原料气体;15分钟后,切断乙炔供应,并停止加热;再将氩气和氢气流分别调整为 900 cm7min和100 cm7min,保持这样的气流供应直至系统冷却至200°C,从而得到按照设计图案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3)将表面涂抹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一面固定于平滑表面,如硅片上;将由步骤2)得到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倒置于双面胶带的另一面,使碳管与粘着剂接触;4)最后将碳纳米管阵列样品与涂有粘着剂的胶带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下碳纳米管束的转移方法,其特征是制备时使用的剥离胶为L0L2000和L0R1A,光刻胶为S1813,光刻胶去除剂为Shipley remover 116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下碳纳米管转移的方法。通过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工艺和表面附着粘着剂的双面胶带,使高温生长出的碳纳米管在室温下转移至其他材料的表面。其工艺方法是首先通过光刻和剥离工艺制成要求的细微尺度的图案,其间通过蒸镀方法得到的催化剂薄膜就附着在图案的表面;其次将带有催化剂薄膜的硅片置于碳纳米管生长系统的加热炉中,在高温化学气相沉淀模式下生长得到所要求的碳纳米管;最后通过碳纳米管与表面涂抹粘着剂的胶带接触,使得碳纳米管与原衬底剥离并转移至新衬底。本发明与现有的碳纳米管转移技术相比,具有工作温度低(室温)的优势。
文档编号B82Y40/00GK102417175SQ20111025780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刘建影, 姜迪, 张亚辉, 张燕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