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64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适用于大型预焙电解槽打壳汽缸装置上。
背景技术 目前,铝电解槽中心打壳下料系统,打壳汽缸二位五通换向阀排气消音装置是采用在五通阀两个换气孔分别各装淘沙状消音器一个,由于其由砂状虑网复制而成,在打壳系统油路给油润滑的情况下,加上空气中的粉尘极易形成油泥堵塞且清洗困难,造成五通阀不能正常排换气,影响打壳系统的正常动作,且消音效果不好,极易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成噪音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消音系统消音器易堵塞、不易清洗、现场噪音大、消音效果差等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包括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所述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排气孔,所述外集气管在内集气管相反方向的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数个排气孔,所述的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20~30个直径为4mm的排气孔。
所述外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20~30个直径为4mm的排气孔。
所述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可以是螺纹连接在一起的。
所述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可以是焊接在一起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通过设置内、外两个集气管,内集气管和打壳气缸连接,当打壳时余气释放到内集气管中,通过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的排气孔释放到外集气室中,使其余风在其室内回旋,然后通过外集气管端头管壁上的排气孔释放出去,进而达到排气和减小噪音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解决了原有设备上淘沙状消音器油泥堵塞且清洗困难的难题,使用后可使电解厂房作业环境的消音效果提高80%以上,同时减轻了对环境的噪声污染,使电解厂房的噪音指标符合了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体系的要求,减少了电解槽粉尘飞扬的污染,延长了电解槽打壳汽缸和锤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消声器的成本费用,适用于大型预焙电解槽打壳汽缸装置上。
3.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不仅具有很好的消音效果,而且制造使用及其方便,无需清洗,不易堵塞。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其中1---外集气管;2---内集气管;3---内集气管上的排气孔;4---外集气管上的排气孔。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由一个外集气管1和一个内集气管2组成,在内集气管端头管壁约60cm距离范围内均匀钻出28个直径为4mm的气孔,外集气管在内集气管相反方向的端头管壁上约60cm距离范围内均匀钻出28个直径4mm的小孔,外集气管1和内集气管2螺纹连接在一起。
工作时,用一根耐压胶管将内集气管2和打壳气缸连接起来,当打壳时余气释放到内集气管2中,通过28个气孔释放到外集气室中,使其余风在其室内回旋,然后通过外集气管1管壁上的28个小孔释放出去,达到排气和减小噪音的目的。
实施例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外集气管1和内集气管2焊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内、外集气管管壁上排气孔的数量以及改变内、外集气管的连接方式可以组成多个实施例,都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重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包括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排气孔,所述外集气管在内集气管相反方向的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数个排气孔,所述的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20~30个直径为4mm的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20~30个直径为4mm的排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螺纹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焊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槽打壳汽缸排气消音装置,包括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所述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排气孔,所述外集气管在内集气管相反方向的端头管壁上均匀设置数个排气孔,所述的外集气管和内集气管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外两个集气管,内集气管和打壳气缸连接,当打壳时余气释放到内集气管中,通过内集气管端头管壁上的排气孔释放到外集气室中,使其余风在其室内回旋,然后通过外集气管端头管壁上的排气孔释放出去,进而达到排气和减小噪音的目的。
文档编号C25C3/00GK201141050SQ20072009297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松江, 庄心学, 康定军 申请人: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