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的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002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的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的净化塔。
【背景技术】
[0002]在实施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过程中,废液中会残留部分三价或六价铬离子,其中部分以铬雾形态存在,根据环保要求,铬雾是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与回收,目前普遍使用的铬雾净化塔,多为吸附式净化塔,其净化效果可达到80%?90 %,但还不能真正实现铬雾的零排放,但为确保铬雾完全回收,真正实现铬雾的零排放,因此急需一种回收净化装置能够达到排放要求,真正做到无毒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的净化塔,将多级吸附式净化装置与光催化降解装置相结合,大幅提高了净化效果,真正实现了铬雾的零排放。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汽车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的净化塔,包括:吸附净化装置和光催化降解装置;
[0006]所述吸附净化装置包括:
[0007]第一净化层,其设置在净化塔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净化层的底部为过滤网格,所述第一净化层内部包括多个空心球,对流经气体进行净化;
[0008]第二净化层,其设置在净化塔内部,所述第二净化层的底部为过滤网格,所述第二净化层内部包括多个空心球,对流经气体进行净化;
[0009]联排喷淋装置,其数量为两排,分别设置在所述净化层的上方;
[0010]折流装置,其为一组折流板,设置在所述净化塔的顶部,用于减缓气体流出速度。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空心球由两个半球通过加固环扣合,空心球内部设置吸附式填料。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两个半球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错开的扇形叶片。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空心球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和陶瓷中的一种制成。
[0014]优选的是,还包括:光催化降解装置,连通所述的吸附净化装置;
[0015]所述光催化降解装置包括:
[0016]铝桶,其为圆柱形,设置在所述光催化降解装置箱罩底部,表面附着有ZnO或T12催化剂;
[0017]紫外荧光灯,悬挂在所述光催化降解装置箱罩顶部,所述铝桶上方。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联排喷淋装置采用电机进行加压实现喷淋。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联排喷淋装置设置有可旋转式喷嘴。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紫外荧光灯的波长为240nm?370nmo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紫外荧光灯的功率为8W?28W。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铝桶底部设置有轴流风扇,以增加空气流动速度,增强催化效果O
[0023]有益效果
[002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拆装与更换部件,采用多级吸附结构有效净化残留铬雾,避免其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环境污染,光催化降解装置,环保,无毒,能耗低,降解效果好,二者结合可使净化效果达到99%以上,实现了铬雾的零排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吸附装置结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吸附装置结构左视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吸附装置结构俯视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催化降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球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塔包括,吸附净化装置100和光催化降解装置200。
[0034]如图2?4所示,吸附净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10、输入端口 111、输出端口 112、第一净化层121、第二净化层122、联排喷淋装置130、电机131、折流装置140和法兰盖150和回收槽160。
[0035]其中,壳体110为圆柱状壳体,其底部设置有输入端口 111,顶部设置有输出端口112,壳体110顶部和侧面设置有多个开口,以便于拆装与更换所述箱体内部件,开口处通过法兰盖150进行密封,其使用方便,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法兰盖150的边缘有法兰缘,通过六角螺钉进行紧固,确保铬雾回收器本体110的密封性,防止铬雾在回收过程中泄露到空气中。
[0036]第一净化层121,其设置在壳体110内部,包括多个空心球,第一净化层121的底部为过滤网格,网格顶部放置有空心球,网孔尺寸不大于空心球外径,防止空心球从网孔漏出,主要对流经气体进行净化,同时过滤网格内的网孔可使溢出液体从网孔流出。
[0037]第二净化层122,其设置在壳体110内部,包括多个空心球,第二净化层122的底部为过滤网格123,过滤网格123顶部放置有空心球,网孔尺寸不大于空心球外径,防止空心球从网孔漏出,主要对流经气体进行净化,同时过滤网格内的网孔可使溢出液体从网孔流出。
[0038]如图6为空心球结构示意图,由两个半球合成一个球形,每个半球上设置有多个半扇形叶片,两个半球的扇形叶片相互错开,多面空心球的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道加固环,在环的上下各有十二片球瓣,上下球瓣互相交错,沿中心轴呈放射形布置,叶片彼此间起到自由遮蔽作用,自由空间大,净化效果好,采用聚丙烯、聚乙烯和陶瓷中的一种制成,气速高,叶片多,阻力小且比表面积大,可以充分解决气液交换,重量轻、强度高、自由空间大、耐高温、耐腐蚀、表面亲水性能好、风阻小、电耗少、比表面积大且适应多种溶剂的处理装置,空心球内部用于添加吸附式填料,纤维球、石墨等,用来吸附悬浮粒子。
[0039]联排喷淋装置130,其为上下两排,分别设置在所述净化层的上方,净化吸附层配合使用,每排喷淋装置设置有多个等距可旋转的喷嘴,通过连接设置在壳体110底部的电机131实现加压喷淋。不同粒径的铬酸雾滴悬浮在气流中,当喷嘴内喷出的水滴与铬酸雾滴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滴落下来,起到净化效果。
[0040]空心球内吸附的雾滴凝结,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回收槽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