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032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铲运机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
背景技术
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承担着工作机构执行倾翻、举升、转向动作完毕后液压油的回油任务。液压工作油经执行机构后由多路换向阀回油至工作油箱。铲运机机架为由前、后机架构成的中央铰接结构,由于机架工作现场狭小、低矮且工作场地高低不平,对其动作灵活性要求很高左右有42°角转向范围,其需要在很小的半径范围完成转向。而且前后车架要适应平面< 200mm范围的上下幅度的摆动,因此铲运机中央铰接部分活动频繁。如图1所示,由于多路换向阀装在前机架,而转接头在后机架且分别在机身两侧,此段回油管正好穿越中央铰接部分。由于回油管属于高压管,其结构较复杂,外层缠一层钢丝,而且回油管完成工作系统所有液压油的回油任务,通油直径大,管件粗,这决定了它弯曲半径大且不易控制。原铲运机回油管接多路换向阀回油口向下延伸至机架底部,然后穿过传动轴与机架底部形成的间隙后,在另一侧与转接板相连接。前、后机架在相对转动时,带动回油管左右来回摆动并且回油管产生弯折,且回油管摆动路线为两个大弯,长度较长,不易控制;由于回油管处在传动轴与机架底部形成的间隙内,摆动空间小,很容易碰到工作面两帮、矿石及其他杂物而导致管件损坏。另外前、后机架转动活动频繁,加大了管路与机架底部的摩擦,且一旦碰到传动轴,管件即刻损坏。这样一方面影响设备运转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维修作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运行安全且结构紧凑的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及后机架,所述前机架内设有多路换向阀,后机架内设有变速箱和油箱,所述变速箱连接有传动轴,所述油箱连接有转接板,所述多路换向阀与转接板之间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位于前机架、后机架、转轴、变速箱及多路换向阀之间的空间区域内,且通过两个形成于前机架与后机架顶部下方的直角弯分别与多路换向阀和转接板相连接。所述多路换向阀与转接板分别连接有直角接头,所述回油管两端通过直角接头与多路换向阀和转接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利用前机架与后机架内的空间,避免了与其他部件特别是传动轴的接触摩擦,运行更加安全,结构上更加紧凑;同时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和2所示,一种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机架I及后机 架2,前机架I内设有多路换向阀3,后机架2内设有变速箱4和油箱5,变速箱4连接有传 动轴6,油箱5连接有转接板7,多路换向阀3与转接板7分别连接有直角接头9 ;回油管8 位于前机架1、后机架2、传动轴6、变速箱4及多路换向阀3之间的空间区域内,且具有两个 形成于前机架I与后机架2顶部下方的直角弯,回油管8两端通过直角接头9分别与多路 换向阀3和转接板7相连接。[0012]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前机架1、后机架2、传动轴6、变速箱4及多路换向阀3之间 的空间,将回油管8设置在该空间内有效增大了回油管8的摆动空间,并且远离了传动轴6, 因而有效减小了回油管6与两侧工作面、矿石、传动轴6等的接触或碰撞几率,从而保证了 运行安全性,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权利要求1.一种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机架(I)及后机架(2),所述前机架(I)内设有多路换向阀(3),后机架(2)内设有变速箱(4)和油箱(5),所述变速箱(4)连接有传动轴(6),所述油箱(5)连接有转接板(7),所述多路换向阀(3)与转接板(7)之间设有回油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8)位于前机架(I)、后机架(2)、传动轴(6)、变速箱(4)及多路换向阀(3)之间的空间区域内,且通过两个形成于前机架(I)与后机架(2)顶部下方的直角弯分别与多路换向阀(3)和转接板(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换向阀(3)与转接板(7)分别连接有直角接头(9),所述回油管(8)两端通过直角接头(9)与多路换向阀(3 )和转接板(7 )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铲运机工作系统回油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及后机架,所述前机架内设有多路换向阀,后机架内设有变速箱和油箱,所述变速箱连接有传动轴,所述油箱连接有转接板,所述多路换向阀与转接板之间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位于前机架、后机架、转轴、变速箱及多路换向阀之间的空间区域内,且通过两个形成于前机架与后机架顶部下方的直角弯分别与多路换向阀和转接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前机架与后机架内的空间,避免了与其他部件特别是传动轴的接触摩擦,运行更加安全,结构上更加紧凑;同时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文档编号E02F9/22GK202831054SQ2012204548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8日
发明者张彬, 崔云海 申请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