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输送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982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充填输送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属于采矿充填运输机械领域。包括机头架、设置于机头架上的带状过渡槽以及设置于机头架后部的卸料口。充填输送机机头还包括设置于过渡槽的侧卸斗以及设置于机头架末端的端卸斗。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的结构可以采用一次侧卸、二次端卸、三次底卸的卸料方式,保证充填物在巷道内的无死角充填,提高了充填效率,降低了充填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采用吊挂组件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固定连接,省去了传统机头所必须的升降平台,从而为机头在巷道内的落料及捣实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减少了配套设备,避免了传统升降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易埋易倒的弊端。
【专利说明】充填输送机机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能源短缺,我国煤炭开采的步伐日益加快。为了改善开采效果,充填开采已经成为煤炭开采的主要方式。为解决“三下”压煤问题,实现绿色开采,提高开采效率,在煤炭开采领域出现了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充填刮板输送机设置于其他充填设备(如充填液压支架)上,与地面有一定高度距离,通过中部的槽孔来实现采空区的矸石充填。传统充填输送机因其机头架和传动装置位于巷道内,且用升降平台支撑机头,占据了巷道内很大空间,不利于开采作业。同时现有的充填输送机的结构导致充填模式单一,不能有效实现巷道内的全面充填。在开采实践中,开采单位对巷道无法机械充填的部分只能采取人工方法进行充填。人工充填不仅降低了充填效率、增加了作业风险,且难于实现充填物料的捣实,导致现有的充填设备无法完全防止地表的局部陷落,同时也消耗了矿方的大量人力成本。因此急需一种能实现巷道高效全方位充填的新型充填输送机机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包括机头架、设置于所述机头架上的带状过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头架后部的架上卸料口,还包括传动装置及端卸斗;所述传动装置与链轮连接并可带动所述链轮转动,所述链轮设置于所述架上卸料口内;所述端卸斗设置于所述机头架末端。
[0005]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所述机头架的后部下方设置有机头底托梁,所述机头底托梁设置有与所述机头架的架上卸料口位置相同的梁上卸料口。
[0006]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所述端卸斗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
[0007]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所述机头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吊挂组件,用于将所述充填输送机机头与其他设备连接固定。
[0008]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所述机头架两侧的吊挂组件对称设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任意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还包括侧卸斗和犁煤板;所述犁煤板设置于所述过渡槽上部并与所述过渡槽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犁煤板的前边缘在与所述过渡槽垂直方向为弧线形状或斜线形状;所述侧卸斗设置于所述过渡槽的边缘并与所述犁煤板的位置相对应;
[0010]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所述侧卸斗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上分别设置了未用于中部的侧卸装置、位于后部的底卸装置以及位于末端的端卸装置,采用一次侧卸、二次端卸、三次底卸的方式,可以实现充填物的全方位充填,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巷道内的充填死角;完全不必另行采用人工充填的方式补充充填,大大提高了充填效率和充填效果,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开采成本。
[0013]另外,本实用新型充填输送机机头利用吊挂组件直接悬挂在其它充填设备(如充填支架及端头支架)上,省去了传统机头所必须的升降平台,从而为机头在巷道内的落料及捣实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一方面减少了配套设备(升降平台),避免了传统升降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易埋易倒的弊端。同时,吊挂方式拆装方便,操作灵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填输送机机头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填输送机机头犁煤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机头底托梁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主体结构为机头架1,沿机头架I设置有用于充填物运输的带状过渡槽2 ;在机头架I的后部设置有架上卸料口 11 ;在机头架I的最末端设置有端卸斗8。充填输送机机头末端的端卸斗8为焊接式箱体结构,通过定位销与机头架I相连接。端卸斗8呈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和有助于卸料的喇叭形开口 ;其坡角大小可以调节。为增加机头结构的强度,在机头架I的后部下方设置有机头底托梁9。机头底托梁9为箱体框架结构,与机头架I固定。机头底托梁9上设置有梁上卸料口,该梁上卸料口 I与机头架I后部的架上卸料口 11位置重合。
[0022]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还设置有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可带动设置于机头架的架上卸料口 11内的链轮5转动。传动装置6可以采用驱动电机,传动装置6转动带动盲轴7转动,盲轴7穿过机头架的架上卸料口 11。在架上卸料口 11部位,盲轴7的外部与链轮5相连接;传动装置6带动盲轴7转动的同时,也带动链轮5同步转动。
[0023]充填物(如煤矸石、粉煤灰等)从输送机上料运送至本实用新型的机头过渡槽2并继续向机头架I的末端运行。充填物在经过位于机头架I后端的架上卸料口 11时,在链轮5转动的带动下,少部分充填物由卸料口 11落入巷道内;大部分的充填物被链轮5转动送入机头架I末端的端卸斗8,并经端卸斗8落入巷道内。
[0024]上述结构实现了充填物在巷道内的两次充填:第一次为通过架上卸料口 11和梁上卸料口 14的底卸;第二次为通过端卸斗8的端卸。通过两次卸料充填的效果已经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一次卸料充填。
[0025]为了实现更好的充填效果,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上设置实现三次卸料充填的侧卸装置。即在过渡槽2上设置犁煤板3,同时在过渡槽2外部边缘与犁煤板3对应的位置安装侧卸斗4。所述犁煤板3的前边缘在与所述过渡槽2垂直方向观察为弧线形状或斜线形状;其弧线或斜线的两端分别位于过渡槽2槽体的两侧。犁煤板3的主体结构为片状的板体13,犁煤板3的板体13为片状结构,犁煤板板体13与过渡槽2上表面之间保有一定距离,形成间距12。犁煤板板体13相对于过渡槽2上表面之间的间距12可以根据充填物的具体状态以及不同方位的填充需要确定:当充填物块状较大时,可以提高犁煤板板体13的高度,使间距12增大;当充填物的块状结构较小时,可以降低犁煤板板体13的高度,使间距12缩小;当需要在侧面增加充填量时,也可降低犁煤板板体13的高度,使间距12缩小;而需要在巷道中部增加充填量时,则可以提高犁煤板板体13的高度,使间距12增加。
[0026]侧卸斗4设置于过渡槽2的边缘,其位置与侧卸斗3对应,可以保证由犁煤板3阻挡、引流的充填物可以流入侧卸斗4内。侧卸斗4为焊接结构,为便于充填,其出口位置可小角度向外敞开且与过渡槽2形成向下延伸的坡度。
[0027]设置了犁煤板3和侧卸斗4后,充填物经过过渡槽2输送至犁煤板3,被犁煤板3隔档的一部分引流至侧卸斗4,并利用侧卸斗4自身的角度和弧度充填到巷道内;从犁煤板3下部与过渡槽2上表面之间间距12中通过的充填物被继续向机头尾部运送,其中一部分在链轮5转动的带动下由卸料口 11落入巷道内;另一部分被链轮5转动带入机头架I末端的端卸斗8,并经端卸斗8落入巷道内。
[0028]此外,为了便于充填输送机机头与充填设备主体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沿机头架I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两组吊挂组件10,其吊挂组件10可对称设置。充填输送机机头通过吊挂组件10与充填设备主体(如液压支架)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灵活,易于拆卸、移动。同时也省去了传统机头所必须的升降平台,从而为机头在巷道内的落料及捣实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一方面减少了配套设备,避免了传统升降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易埋易倒的弊端。
[0029]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输送机机头结构可以采用一次侧卸、二次端卸、三次底卸的技术方案实现充填物在巷道内的无死角充填,提高了充填效率,降低了充填成本。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包括机头架、设置于所述机头架上的带状过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头架后部的架上卸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及端卸斗;所述传动装置与链轮连接并可带动所述链轮转动,所述链轮设置于所述架上卸料口内;所述端卸斗设置于所述机头架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输送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架的后部下方设置有机头底托梁,所述机头底托梁设置有与所述机头架的架上卸料口位置相同的梁上卸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输送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卸斗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输送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吊挂组件,用于将所述充填输送机机头与其他设备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填输送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架两侧的吊挂组件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任意一种充填输送机机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卸斗和犁煤板;所述犁煤板设置于所述过渡槽上部并与所述过渡槽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犁煤板的前边缘在与所述过渡槽垂直方向观察时为弧线形状或斜线形状;所述侧卸斗设置于所述过渡槽的边缘并与所述犁煤板的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填输送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卸斗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
【文档编号】E21F13/00GK203547790SQ20132069575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赵磊, 杜新胜, 高照堂, 雷明杰, 向光波, 朱宏业, 高辉, 袁伟杰, 李传涛 申请人:卡特彼勒(郑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