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振保护功能的新型井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397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钻探工程、矿山开采、地质钻探等领域中的一种具有隔振保护功能的新型井下工具。



背景技术: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柱的旋转会产生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这种振动往往会造成钻柱的疲劳破坏。同时,许多井下作业都需要安装在靠近钻头的钻具内的测量装置来收集井下数据,钻头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测量装置有较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钻井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和扭转振动对井下作业的影响,特提供一种具有隔振保护功能的新型井下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隔振保护功能的新型井下工具,由上接头(1)、防掉帽(2)、定位环(3)、浮动装置(4)、外筒(5)、平键(6)、密封圈(7)、内筒(8)、注油孔(9)、密封圈(10)、卸油孔(11)、调整圈(12)、心轴(13)、密封圈(14)、销钉(15)、中接头(16)、调整环(17)、垫环(18)、弹簧组(19)、垫环(20)、密封圈(21)、下接头(22)、螺钉(23)、密封圈(24)组成,其特征在于:工具外部,上接头(1)、外筒(5)、中接头(16)、下接头(22)依次通过螺纹相连;在上接头(1)内,防掉帽(2)与内筒(8)通过螺纹相连,防掉帽(2)下部装有定位环(3),内筒(8)下部与心轴(13)螺纹相连,其间装入调整圈(12);浮动装置(4)通过平键(6)装配在内筒(8)上,外筒(5)壁上分别开有注油孔(9)和卸油孔(11);中接头(16)上部装配有销钉(15),中接头(16)下部与心轴(13)间装入弹簧组(19);下接头(22)通过螺钉(23)固定在心轴(13)上。

所述的浮动装置(4)与外筒(5)内壁间形成上下两个油腔,浮动装置(4)上分别装有密封圈(7)、密封圈(10),心轴(13)上部分为双螺纹结构,销钉(15)顶在其上,心轴(13)下部分通过调整环(17)、垫环(18)、垫环(20)轴向定位弹簧组(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工具通过浮动装置与两油腔的压力差实现轴向振动对钻头冲击的缓冲;(2)销钉与心轴双螺旋部分配合,将扭转振动转化为轴向冲击力,进而利用弹簧组吸收,有效缓解产生的扭转振动对钻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隔振保护功能的新型井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防掉帽,3.定位环,4.浮动装置,5.外筒,6.平键,7.密封圈,8.内筒,9.注油孔,10.密封圈,11.卸油孔,12.调整圈,13.心轴,14.密封圈,15.销钉,16.中接头,17.调整环,18.垫环,19.弹簧组,20.垫环,21.密封圈,22.下接头,23.螺钉,2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所示,一种具有隔振保护功能的新型井下工具,由上接头(1)、防掉帽(2)、定位环(3)、浮动装置(4)、外筒(5)、平键(6)、密封圈(7)、内筒(8)、注油孔(9)、密封圈(10)、卸油孔(11)、调整圈(12)、心轴(13)、密封圈(14)、销钉(15)、中接头(16)、调整环(17)、垫环(18)、弹簧组(19)、垫环(20)、密封圈(21)、下接头(22)、螺钉(23)、密封圈(24)组成,其特征在于:工具外部,上接头(1)、外筒(5)、中接头(16)、下接头(22)依次通过螺纹相连;在上接头(1)内,防掉帽(2)与内筒(8)通过螺纹相连,防掉帽(2)下部装有定位环(3),内筒(8)下部与心轴(13)螺纹相连,其间装入调整圈(12);浮动装置(4)通过平键(6)装配在内筒(8)上,外筒(5)壁上分别开有注油孔(9)和卸油孔(11);中接头(16)上部装配有销钉(15),中接头(16)下部与心轴(13)间装入弹簧组(19);下接头(22)通过螺钉(23)固定在心轴(13)上。

工作时,钻井液从上接头(1)内空腔进入到内筒(8)内,进而从心轴(13)内流出。浮动装置(4)与外筒(5)内壁间形成的上油腔内通过注油孔(9)注入液油,当产生轴向振动时,轴向冲击力迫使上油腔内的液油进入下油腔,同时带动浮动装置(4)轴向移动,达到缓解和吸收轴向振动的作用。当产生扭转振动时,扭转振动迫使心轴(13)作扭转运动,此时由于固定的销钉(15)顶住心轴(13)上部的双螺旋部分,使得心轴(13)的扭转运动转变为轴向运动,因心轴(13)下部装有弹簧组(19),能将转化的轴向运动有效缓冲,从而达到减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