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8360发布日期:2018-09-25 18:5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巷道所处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软岩条件下,其支护难度更大。而软岩又有分类,膨胀性软岩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膨胀性软岩巷道比其他类型的软岩巷道变形较为明显的是底臌较大。局部弱支护理论研究表明底臌现象是诱发巷道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治理底臌现象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有底臌治理方案中,通常为设置底板锚杆、底角锚杆、开设泄压槽、注浆加固、设置底板混凝土反拱、布置金属网架以及型钢支架等方法。但是在极破碎软岩巷道中,由于地应力较大,单一的使用上述支护方法效果不佳,即便组合使用其中某几种方案效果任然欠佳,因此提出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实现多重方案组合使用,支护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所提供的方案简易可行,能够有效的治理膨胀性软岩巷道的底臌现象,保障巷道的安全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网架反拱装置、柔性让压装置、架间填充混凝土、底板开挖部位、底角锚杆以及底板注浆锚杆六个部分;沿着巷道前进方向先行开挖所述底板开挖部位上的三列所述承台和两列所述反拱槽,三列所述承台沿着巷道宽度方向等间距布置,端部两列所述承台紧靠巷道两帮帮底,两列所述反拱槽布置于三列所述承台之间;将所述柔性让压装置置于所述承台上,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安置在开挖好的所述反拱槽内且两端部连接于所述柔性让压装置的外侧壁,然后填充所述架间填充混凝土使得其与底板设计面标高平齐并将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全部包含在内;在所述柔性让压装置上沿着其径向等间距架设好所述底板注浆锚杆并注浆加固,同时穿过两端所述柔性让压装置的外侧钢板布置所述底角锚杆,完成整体联合支护结构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包括主弧筋、次弧筋、连接筋、桥架筋和纵向筋;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的网架主体部件由所述连接筋、所述桥架筋和所述纵向筋组成;所述纵向筋等间距分为四点,所述连接筋有四个且其末端点分别焊接在所述纵向筋左端点,四分之一点,四分之三点和右端点处,左端两个所述连接筋的首端点相连,右端两个所述连接筋的首端点相连,使得所述连接筋和所述纵向筋在同一个平面;所述桥架筋为弧形,将所述桥架筋的左端点焊接于左端两个所述连接筋的端部连接点,右端点焊接于右端两个所述连接筋的端部连接点,弧形中点连接于所述纵向筋的二分之一点,使其组成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的主体部件;所述主弧筋和所述次弧筋中间部位为弧形并与所述反拱槽弧度吻合,端部平直搭放在所述承台的侧边;所述主弧筋有三个,分别从所述纵向筋左端点,二分之一点和右端点处穿过,所述次弧筋有两个,分别从左、右端的所述连接筋连接端点穿过;由所述连接筋、所述桥架筋和所述纵向筋构成的网架主体部件方向与所述主弧筋和所述次弧筋方向垂直且沿着所述主弧筋和所述次弧筋的弧度布置,构成整个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让压装置,包括槽钢、小套筒、大套筒、加强弹簧和橡胶块;所述槽钢有两块且凹槽相对平行放置,沿着巷道前进方向布置成列;所述小套筒一端焊接于一侧的所述槽钢凹槽内壁,另一端套入所述大套筒的一端且在压力作用下可以沿着所述大套筒的内壁滑动,所述大套筒的另一端焊接于另一侧的所述槽钢凹槽内壁,同时在所述小套筒和所述大套筒的外圈环绕了一圈所述加强弹簧且所述加强弹簧两端也焊接于两侧的所述槽钢凹槽内壁以防止所述小套筒和所述大套筒侧向扭断或所述小套筒受压时不垂直沿着所述大套筒的内壁滑动;上述组装好的所述大套筒、所述小套筒和所述加强弹簧装置构成了所述柔性让压装置的主体让压部件,主体让压部件沿着所述槽钢的前进方向等间距布置;最后将所述橡胶块填充进所述槽钢间的空缺处,构成整个所述柔性让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开挖部位,包括承台和反拱槽;所述承台沿着巷道两帮的帮底部位开始开挖,沿着巷道宽度等间距布置三列,端部两列所述承台与帮底紧靠且略小于中间部位的所述承台;所述反拱槽布置于三列所述承台之间,反拱的弧度依据巷道地质条件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

上述的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在治理膨胀性软岩巷道底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巷道底板的破碎围岩受两端的挤压力顶起的问题,通过柔性让压的让压机理以及架间钢筋混凝土反拱的作用,使得巷道底板处于稳定状态,变形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巷道返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总示意图;

图2是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是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钢筋网架反拱示意图;

图5是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柔性让压装置示意图;

图6是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底板开挖部位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让压的治理巷道底臌的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柔性让压装置2、架间填充混凝土3、底板开挖部位4、底角锚杆5以及底板注浆锚杆6六个部分;沿着巷道前进方向先行开挖所述底板开挖部位4上的三列所述承台41和两列所述反拱槽42,三列所述承台41沿着巷道宽度方向等间距布置,端部两列所述承台41紧靠巷道两帮帮底,两列所述反拱槽42布置于三列所述承台41之间;将所述柔性让压装置2置于所述承台41上,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安置在开挖好的所述反拱槽42内且两端部连接于所述柔性让压装置2的外侧壁,然后填充所述架间填充混凝土3使得其与底板设计面标高平齐并将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全部包含在内;在所述柔性让压装置1上沿着其径向等间距架设好所述底板注浆锚杆6并注浆加固,同时穿过两端所述柔性让压装置2的外侧钢板布置所述底角锚杆5,完成整体联合支护结构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包括主弧筋11、次弧筋12、连接筋13、桥架筋14和纵向筋15;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的网架主体部件由所述连接筋13、所述桥架筋14和所述纵向筋15组成;所述纵向筋15等间距分为四点,所述连接筋13有四个且其末端点分别焊接在所述纵向筋15左端点,四分之一点,四分之三点和右端点处,左端两个所述连接筋13的首端点相连,右端两个所述连接筋13的首端点相连,使得所述连接筋13和所述纵向筋15在同一个平面;所述桥架筋14为弧形,将所述桥架筋14的左端点焊接于左端两个所述连接筋13的端部连接点,右端点焊接于右端两个所述连接筋13的端部连接点,弧形中点连接于所述纵向筋15的二分之一点,使其组成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的主体部件;所述主弧筋11和所述次弧筋12中间部位为弧形并与所述反拱槽42弧度吻合,端部平直搭放在所述承台41的侧边;所述主弧筋11有三个,分别从所述纵向筋15左端点,二分之一点和右端点处穿过,所述次弧筋12有两个,分别从左、右端的所述连接筋13连接端点穿过;由所述连接筋13、所述桥架筋14和所述纵向筋15构成的网架主体部件方向与所述主弧筋11和所述次弧筋12方向垂直且沿着所述主弧筋11和所述次弧筋12的弧度布置,构成整个所述钢筋网架反拱装置1。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让压装置2,包括槽钢21、小套筒22、大套筒23、加强弹簧24和橡胶块25;所述槽钢21有两块且凹槽相对平行放置,沿着巷道前进方向布置成列;所述小套筒22一端焊接于一侧的所述槽钢21凹槽内壁,另一端套入所述大套筒23的一端且在压力作用下可以沿着所述大套筒23的内壁滑动,所述大套筒23的另一端焊接于另一侧的所述槽钢21凹槽内壁,同时在所述小套筒22和所述大套筒23的外圈环绕了一圈所述加强弹簧24且所述加强弹簧24两端也焊接于两侧的所述槽钢21凹槽内壁以防止所述小套筒22和所述大套筒23侧向扭断或所述小套筒22受压时不垂直沿着所述大套筒23的内壁滑动;上述组装好的所述大套筒23、所述小套筒22和所述加强弹簧24装置构成了所述柔性让压装置2的主体让压部件,主体让压部件沿着所述槽钢21的前进方向等间距布置;最后将所述橡胶块25填充进所述槽钢21间的空缺处,构成整个所述柔性让压装置2。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开挖部位4,包括承台41和反拱槽42;所述承台41沿着巷道两帮的帮底部位开始开挖,沿着巷道宽度等间距布置三列,端部两列所述承台41与帮底紧靠且略小于中间部位的所述承台41;所述反拱槽42布置于三列所述承台41之间,反拱的弧度依据巷道地质条件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