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油井酸洗后酸碱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569发布日期:2019-01-08 21:3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油井酸洗后酸碱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设备领域,特备涉及一种采油井酸洗后酸碱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采油井在使用中,油井管会在采收工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需要维护和加固。在维护和加固过程中,必须将作业部位区域进行清理,通常是使用一定浓度的酸液,进行泡洗或冲洗,在酸洗作业后,必须保证酸液中和到要求值,但是出于井下的酸洗区,非常不容易了解酸液的状态。传统做法是多次提取井下酸洗工作区的溶液,并检测其酸碱度,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油井酸洗后酸碱度控制装置,配合溶解速度不同的碱性可溶球体,能够方便地检测堵塞时间,确定酸洗区实际酸碱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油井酸洗后酸碱度控制装置,包括注酸头1,注酸头1下放在采油井 3内,注酸头1与采油井3之间设置有上、下分隔器5形成作业区6,作业区6 与上方的非作业区之间设置有单向阀门4,注酸头1内部设置有锥角30度的内台阶,内台阶上卡放有碱性可溶解柱塞2,碱性可溶解柱塞2下端为小圆球,上端为半圆球,碱性可溶解柱塞2两端中心距A与半圆球的半径R的关系:A=(4~6)×R。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碱性可溶解柱塞2,根据碱性可溶解柱塞2的溶解时间快速计算得到酸碱度,能够方便地控制酸洗区的酸碱度。碱性可溶解柱塞2的形状设计能够使其在下放过程中一直保持下垂状态,减少了下放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碱性可溶解柱塞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酸头1的内台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叙述。

参照图1,一种采油井酸洗后酸碱度控制装置,包括注酸头1,注酸头1下放在采油井3内,注酸头1与采油井3之间设置有上、下分隔器5形成作业区6,作业区6与上方的非作业区之间设置有单向阀门4,参照图3,注酸头1内部设置有锥角30度的内台阶,内台阶上卡放有碱性可溶解柱塞2,参照图2,碱性可溶解柱塞2下端为小圆球,上端为半圆球,碱性可溶解柱塞2两端中心距A与半圆球的半径R的关系:A=(4~6)×R,这样的设计使其在下放过程中保持下垂不歪倒,减少了下放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工作用酸液注入工作区6后,放入针对通入的特定浓度的酸液的碱性可溶解柱塞2,碱性可溶解柱塞2将工作通道堵塞,酸洗液在工作区工作的同时,碱性可溶解柱塞2在酸液中中和溶解后,通道再次开放,井上装置将检测到酸液流动,得到溶解时间,根据溶解时间,计算得到酸碱度,如果酸碱度符合要求,则酸洗作业终止,否则继续加注酸洗液并投放碱性可溶柱塞,直到酸洗区的酸碱度符合要求。单向阀门4在碱性可溶解柱塞2堵塞注酸通道后,关闭保证工作区酸液不会泄漏;在注酸通道开放且工作区注满酸液后,打开单向阀门4从工作区6向外排出;这时注酸通道的酸液开始流动,便于井上控制平台监控和控制酸液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