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676发布日期:2020-06-16 22:4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



背景技术:

潜孔钻孔机凿岩钻孔作业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主要的钻机类型为井下潜孔钻孔机,用于井下凿岩深孔。然而,随着露天矿藏的开采,地面露天开采作业也在不断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国外露天矿藏开采已经普遍开始采用露天潜孔钻孔机,七十年代中期,露天钻孔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在国内外矿山开采应用很多。卸杆器用于潜孔钻孔机钻杆的拆卸和安装,是潜孔钻孔机的关键部件。大孔径深孔钻孔作业所用钻杆质量大、数量多,需频繁拆、装,因此卸杆器控制系统至关重要,实际拆卸钻杆过程中,卸杆器液压系统存在容易发生误操作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包括车架、行走机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压气系统、钻具、推进机构、回转机构、定位机构、卸杆机构。

所述的车架是潜孔钻孔机的骨架,车架连接两个履带架、支撑钻孔机其他部分的主体,车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通过下面的负重轮将钻机的重量传给履带。

所述行走机构主要包括液压驱动马达、履带、多级齿轮减速器、张紧装置与从动轮等。

所述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柴油机、燃油箱、变速箱、带轮和油泵等,为潜孔钻孔机提供液压动力。

所述的液压系统主要包括吸油滤油器、行走控制阀、回转控制阀、多路阀、减压阀、液压阀、油箱、液压管及操纵台等。压力油由油泵经单向阀进入各控制阀,经过调压后的压力油进入各执行元件。操作者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定推进压力、回转压力、行走压力、变副油缸压力,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所述的钻具主要包括钻杆、液压冲击器和钻头。钻杆的一端与钻头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液压冲击器连接。潜孔钻孔机工作时,回转机构带动钻杆转动,同时推进机构通过液压马达的转动将回转机构与钻具不断的向前推进,从而完成钻孔动作。

所述的推进机构主要包括液压马达,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组及带有缓冲作用的弹簧。链条的一端绕过主动链轮通过轴紧固在滑板的左侧,而另一端则经过从动轮固定在缓冲弹簧上,然后缓冲弹簧与上滑板的另一侧相连接,通过液压马达的正反转实现推进机构的提升与推进。

所述的回转机构与钻杆相连从而将扭力传递到钻头上,达到破碎岩石的目的,同时其可以控制的正反转也可以与卸杆器相配合起到方便卸杆的作用。

所述的定位机构主要包括横梁、下滑架、鹅颈和下支架等,其主要作用是完成潜孔钻孔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打孔定位工作。各个部件之间通过调角油缸连接,通过油缸的伸缩来完成角度的调节,进而达到钻孔定位的目的。

所述的卸杆机构,包括前夹紧装置、后夹紧装置、前夹紧缸、后夹紧缸、夹钳及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的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双联手动阀、联控阀、单向阀、第一液压锁,第二液压锁,所述的双联手动阀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的双联手动阀设置有p进油口、t1回油口和t2回油口,所述的第一换向阀设置有a1油口、b1油口,所述的第二换向阀设置有a2油口、b2油口,所述的第一液压锁连接前夹紧缸,所述的第二液压锁连接后夹紧缸,所述的第一液压锁还通过单向阀、联控阀连接第一换向阀,所述的第二液压锁还连接第二换向阀。

所述的双联手动阀还包括溢流阀,所述的溢流阀同时连接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矿井潜孔钻孔机的卸杆机构中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双联手动换向阀设有溢流阀,用于控制前、后夹紧缸的夹紧力,既能使夹钳卡牢钻杆,又可防止因液压系统压力过高、夹紧力过大造成钻杆被卡伤,该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即便误操作,双联手动换向阀,前夹紧缸无杆腔液压油在单向阀的作用下不能回油,前夹紧缸不能动作,钻杆依然被夹钳卡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卸杆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潜孔钻孔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钻具,2-动力系统,3-压气系统,4-液压系统,5-推进机构,6-回转机构,7-定位机构,8-卸杆机构,9-行走机构,10-车架,801-前夹紧缸,802-后夹紧缸,803-前夹紧装置,804-后夹紧机构,8051-第一液压锁,8052-第二液压锁,806-联控阀,807-双联手动阀,8071-第一换向阀,8072-第二换向阀,808-溢流阀,809-夹钳,8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包括车架10、行走机构10、动力系统2、液压系统4、压气系统3、钻具1、推进机构5、回转机构6、定位机构7、卸杆机构8。所述的卸杆机构8,包括前夹紧装置803、后夹紧装置804、前夹紧缸801、后夹紧缸802、夹钳803及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的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双联手动阀807、联控阀806、单向阀810、第一液压锁8051,第二液压锁8052,所述的双联手动阀807包括第一换向阀8071和第二换向阀8072,所述的双联手动阀807设置有p进油口、t1回油口和t2回油口,所述的第一换向阀8071设置有a1油口、b1油口,所述的第二换向阀8072设置有a2油口、b2油口,所述的第一液压锁8051连接前夹紧缸801,所述的第二液压锁8052连接后夹紧缸802,所述的第一液压锁8051还通过单向阀810、联控阀806连接第一换向阀8071,所述的第二液压锁8052还连接第二换向阀8072。所述的双联手动阀807还包括溢流阀808,所述的溢流阀808同时连接第一换向阀8071和第二换向阀8072。

系统工作时:当需要前夹紧装置803夹紧钻杆时,压力油经双联手动换向阀a1口、联控阀806上位、单向阀810、第一液压锁8051进入前夹紧缸801无杆腔,前夹紧缸801有杆腔液压油经第一液压锁8051、双联手动换向阀b1口回油,完成钻杆夹紧动作,当需要前夹紧装置松开钻杆时,手动控制双联手动换向阀,同时按住联控开关,使联控阀806处于下位。此时压力油经双联手动换向阀b2口和第一液压锁8051,向前夹紧缸801有杆腔供给压力油。前夹紧缸801无杆腔液压油经第一液压锁8051、联控阀806下位、双联手动换向阀a1口回油,完成钻杆松开动作。此种设计即便误操作双联手动换向阀,前夹紧缸801无杆腔液压油在单向阀的作用下不能回油,前夹紧缸801不能动作,钻杆依然被夹钳卡牢。只有双联手动换向阀807和联控开关同时作用,才能完成钻杆松开动作,由此避免了无意识碰触双联手动换向阀807,造成夹钳松开钻杆引发的不良后果,提高了潜孔钻孔机安全性能和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包括车架、行走机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压气系统、钻具、推进机构、回转机构、定位机构、卸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杆机构,包括前夹紧装置、后夹紧装置、前夹紧缸、后夹紧缸、夹钳及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的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双联手动阀、联控阀、单向阀、第一液压锁,第二液压锁,所述的双联手动阀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的双联手动阀设置有p进油口、t1回油口和t2回油口,所述的第一换向阀设置有a1油口、b1油口,所述的第二换向阀设置有a2油口、b2油口,所述的第一液压锁连接前夹紧缸,所述的第二液压锁连接后夹紧缸,所述的第一液压锁还通过单向阀、联控阀连接第一换向阀,所述的第二液压锁还连接第二换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联手动阀还包括溢流阀,所述的溢流阀同时连接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潜孔钻孔机,包括车架、行走机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压气系统、钻具、推进机构、回转机构、定位机构、卸杆机构,所述的卸杆机构,包括前夹紧装置、后夹紧装置、前夹紧缸、后夹紧缸、夹钳及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的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双联手动阀、联控阀、单向阀、第一液压锁,第二液压锁,所述的双联手动阀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矿井潜孔钻孔机的卸杆机构中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双联手动换向阀设有溢流阀,可防止因液压系统压力过高、夹紧力过大造成钻杆被卡伤,该卸杆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即便误操作,前夹紧缸不能动作,钻杆依然被夹钳卡牢。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强;高瑞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智诚坤泰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