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管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81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流器过流孔132互不连通的轴向过流孔134。
[0038]外筒过流孔122、分流器过流孔132和分流腔依次连通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断组件置于分流腔内;下接头14的通孔和轴向过流孔134连通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断组件置于下接头14内。控制阀组件10能对不同油层形成不同的输油路径:第一通道将位置靠上的第一油层50的液体输送到外筒12的内腔,第二通道将位置靠下的第二油层60的液体输送到外筒12的内腔。
[003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请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通断组件包括第一球座131和搁置在第一球座131上的第一阀球133。环形的第一球座131固定设置在分流腔内,第一球座131位于分流器过流孔132的上方,外界的第一油层50的液体流入第一通道并顶起第一阀球133,通过第一阀球133与第一球座131分离形成第一间隙,第一油层50的液体经第一间隙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第一油层50的液体依次经第一通道和第一间隙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
[0040]第二通断组件包括第二球座141和搁置在第二球座141上的第二阀球143。环形的第二球座141固定设置在下接头14内,外界的第二油层60的液体流入下接头14的通孔并顶起第二阀球143,通过第二阀球143与第二阀座143分离形成第二间隙,第二油层60的液体经第二间隙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第二油层60的液体依次经第二通道、第二间隙和轴向过流孔134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
[0041]当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高于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第一通道连通到外筒12的内腔,同时,第一油层50的液体通过轴向过流孔134向下流向下接头14并施压于第二阀球143,消除第二间隙,隔断第二通道。当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高于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第二通道连通到外筒12的内腔,同时,第二油层60的液体向下施压于第一阀球133,消除第一间隙,隔断第一通道。当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等于第二油层60的压力,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同时连通到外筒12的内腔,共同采油。控制阀组件10可以根据油层的液体压力自动选择输油路径,避免了需要操作者人工判断油层压力大小,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还可以使各输油路径之间互不干涉,在油层的液体压力不等,仅采用其中一个输油路径开采时,有效防止在另一个输油路径中形成倒流。
[0042]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可以在第一球座131或第二球座141上分别搁置一倒置的圆锥,能在相应的油层的液体压力作用下向上与相应的球座分离,使相应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分别与外筒12连通。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阀门实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与外筒12的内腔连通或隔断。第一阀球133和第二阀球143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分离后回位,在实际使用中可靠性高。
[004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分流器13的上端横向设置第一罩板135,第一罩板135上设置沿分流器13轴向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流通孔,第一阀球133能在第一罩板135和第一球座131之间上下活动;第一罩板135限定了第一阀球133向上运动的最高位置,防止进入第一通道的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过大时,将第一阀球133冲击到外筒12的内腔。
[0044]如图1所示,下接头14的上端横向设置第二罩板145,第二罩板145上设置沿下接头14轴向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孔,第二阀球143能在第二罩板145和第二球座141之间上下活动;第二罩板145限定了第二阀球143向上运动的最高位置,防止进入第二通道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过大时,将第二阀球143冲击到预定位置之上,不利于第二阀球143回位。本实施例中,第一罩板135和第二罩板145均为网状结构。
[004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罩板135与分流器13 —体成型,第二罩板145与下接头14 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结构可靠,在过流时液体冲击力较大的情况下不易发生损坏,还可以采用螺钉等连接件将第一罩板135和第二罩板145分别安装固定到分流器13和下接头14。进一步地,分流腔具有第一阶梯形内壁138,第一球座131的上端面抵靠在第一阶梯形内壁138的水平台阶面上;下接头14的通孔具有第二阶梯形内壁,第二球座141的上端面抵靠在第二阶梯形内壁的水平台阶面上。在控制阀组件10中装配了分流器13之后,先将第一阀球133放置在第一罩板135的下方,然后在分流器13中推入第一球座131,再将第一球座131固定在分流器13内,限定第一阀球131上下活动的区间。再在控制阀组件10中装配下接头14,之后将第二阀球143放置在第二罩板135的下方,然后在下接头14中推入第二球座141,再将第二球座141固定在下接头14内,限定第二阀球143上下活动的区间。
[0046]进一步地,请结合图2和图6所示,分流腔的下端封堵一定位分隔件15 ;定位分隔件15的上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支撑部152,各支撑部152沿分流器13的轴向延伸,支撑部152的上端抵靠在第一球座131的下端面,定位分隔件15的下部与分流器13固定连接。较优地,如图4所示,分流器13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中心通孔,通过定位分隔件15在中心通孔下端的封堵在分流器13内形成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的分流腔。在分流器13中心通孔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137,定位分隔件15的下部设置外螺纹154,外螺纹154与内螺纹137相配合将定位分隔件15固定在分流器13中,从而将第一球座131牢固地抵靠在第一阶梯形内壁138的水平台阶面上。
[0047]下接头14的通孔内固定设置一环形压环,环形压环的上端面抵靠在第二球座141的下端面上。较优地,环形压环的外侧壁与下接头14的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将环形压环固定在下接头14内,从而将第二球座141牢固地抵靠在第二阶梯形内壁的水平台阶面上。
[0048]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外筒过流孔122的数量与分流器过流孔132的数量相同且均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外筒过流孔122、分流器过流孔132和支撑部152数量均为四个,沿外筒12的周向形成多个第一通道,有利于第一油层50的液体快速地进入第一通道,提高开采速度和效率。支撑部152的数量与外筒过流孔122的数量相同,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第一球座131顶抵在分流器13内,在第一球座131上形成多个支撑点,避免第一球座131受力不均。
[004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各外筒过流孔122沿外筒12的圆周均匀分布,各分流器过流孔132沿分流器13的周向均匀分布,各支撑部152沿定位分隔件15的周向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过流孔保证了控制阀组件10内的液流平稳。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轴向过流孔134的数量与外筒过流孔122的数量相同,各轴向过流孔134位于相邻的两个分流器过流孔132之间。
[005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控制阀组件10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1 ] S10,将控制阀组件10下放到生产井中,使用封隔器40坐封,外界的油层被封隔器40分为位于上方的第一油层50和位于下方的第二油层60 ;
[0052]S20,控制阀组件自动比较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值和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值;如果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高于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在S20之后执行步骤S30,如果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高于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在S20之后执行步骤S40,如果第一油层50的液体压力等于第二油层60的液体压力,在S20之后执行步骤S30和S40。
[0053]S30为,第一通道通过第一通断组件与外筒12的内腔连通,第一油层50的液体经第一通道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然后向上依次经连接在控制阀组件10上方的伸缩管30、抽油栗20进入地面输油管路。
[0054]S40为,第二通道通过第二通断组件与外筒12的内腔连通,第二油层60的液体经第二通道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然后向上依次经伸缩管30、抽油栗20进入地面输油管路。
[0055]同时执行S30和S40,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同时进行开采。
[0056]上述的控制阀组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油层的压力自动选择油层,根据油层的实际压力情况,合理地发挥各个油层的产能,提高油藏的生产产能和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需要操作者人工判断油层压力大小选择油层进行开采,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本实施例中,抽油栗20通过螺纹与伸缩管30相连,伸缩管30与控制阀组件10直接相连或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