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031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縮空气的压縮机。本申请关于2006年12月21日申请 的特愿2006—34381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从以往开始,在燃气涡轮中,用于使涡轮旋转的燃烧气体是燃烧器利 用由压縮机压縮的压縮空气使燃烧气体燃烧而产生。在生成该压縮空气的 压缩机的入口设置有从外部空气吸入空气的吸气管道。如图11的剖面图
所示,吸气管道100形成为如下所述的单侧吸入结构,g卩在设有压縮机
101的活动叶片12的旋转轴5的前端侧,在旋转轴5的外周构成环形状地 设置,并且以吸入外部空气的方式让上侧开放。
还有,在吸气管道100中,旋转轴5侧的吸气壳100a与覆盖旋转轴5 的外周的内侧壳101a连接,外侧的吸气壳100b与在内侧壳101a的外周 侧设置的外侧壳101b连接。还有,将由内侧壳101a和外侧壳101b夹着 的圆环状的空间作为空气流路101c,交替排列配置固定叶片11和活动叶 片12。还有,通过活动叶片12利用旋转轴5来旋转,压縮通过吸气管道 100被吸入的空气。
如图11所示的吸气管道100 —样,在形成为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 吸入空气的单侧吸入结构的情况下,在由吸气壳100a、 100b、内侧壳101a 及外侧壳101b构成的圆环状的空间102中,从旋转轴5的周向吸入的空 气分配于环状流路的周向上。还有,在该圆环状的空间102中向周向分配 的空气流入由内侧壳101a及外侧壳101b构成的空气流路101c。这样,为 了在从空间102向空气流路101c流入时,使其流动圆滑,使吸气壳100b 和外侧壳101b的前端向外周方向弯曲,并且形成为该弯曲部分101d向吸 气壳100a的内壁鼓出的喇叭口形状。还有,在外侧壳101b的弯曲部分101d 的前端连接有吸气壳100b。这样,利用吸气壳100a、歸b、内侧壳101a及外侧壳101b构成吸气 管道100,但形成为内侧壳101a比外侧壳101b向旋转轴5的前端延伸的 结构。还有,为了支承内侧壳101a及外侧壳101b,以旋转轴5的中心呈 放射状设置有多个支柱103。以往,该支柱103如图12所示,通常在旋转 轴5的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实开平7 — 17994号公报(第4页及图4、图5)
如图11所示,在构成吸气管道100的情况下为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 向吸入外部空气的单侧吸入结构,因此,在圆环状的空间102中,在旋转 轴5的周向上分配的空气没有形成为相对于周向的流路面积的流量的平 衡,因此,在所述空气的流动中存在周向的偏流。
从而,在空气流入压縮机101的空气流路101c时,可能成为在周向 上不均一的流入条件,可能成为其喘振边界(相对于失速的余量)降低的 一个要因,并且,在压縮机101的起动升速时成为回旋失速的引发要因。 进而,向压縮机101的空气流路101c中的空气的流入条件在周向上不均 一,因此,产生相对于支柱103的冲角变大的部位。其结果,在冲角大的 部位,在支柱103上发生剥离,叶型损失增加。
另外,如图11所示,通过将吸气壳100b和外侧壳101b的连接部附 近的弯曲部分101d形成为平缓的喇叭口形状,加速流过基于吸气壳100b 及外侧壳101b的壁面侧的空气的流动。其结果,流入支柱103的流动具 有在翼展方向也分布的三维偏流。尤其是,在支柱外周侧,在空气的流动 成为高速的部位,叶型损失增加。这是因为叶型损失与速度的二次幂成比 例。
进而,如图12所示,在旋转轴5的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了支柱103 的情况下,基于在支柱103的后端侧产生的尾流(流速慢的区域)的影响, 相当于支柱103的根数的激振力的高次谐波成分(谐振成分)变大。因此, 在进行压縮机101的固定叶片11及活动叶片12的设计时,需要进行不与 基于支柱103的谐振成分共振地失谐的设计。
这样,由于吸气管道的单侧吸入结构和支柱的配置关系,流入压縮机 的空气的流入条件不均一,并且因支柱引起的压损增大,压縮机的效率降 低。另外,还由于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支柱而产生的激振力的谐振成分,也限制压縮机的叶片设计中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设计的自由度高且 压縮效率高的压縮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具备内侧壳,其以
覆盖旋转轴的方式配置;外侧壳,其以覆盖所述内侧壳的方式配置,且在 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流体流路;多个支柱,其在所述流体流路的入口侧 架设于所述内侧壳和所述外侧壳之间,所述多个支柱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 呈放射状配设,且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邻接的所述支柱的间隔不相等。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所述支柱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 配置有n根(n为2以上的整数),表示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时的邻接的所 述支柱的间隔的角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120° /n以上。
本发明的压缩机吸气管道也可以还具备在所述流体流路的入口端与 所述内侧壳连接的第一壳;在所述流体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外侧壳连接的 第二壳,在所述外侧壳中与所述第二壳连接的连接部分形成有以朝向所述 第一壳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所述弯曲部具备与所述第二 壳邻接并呈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大致平行的面的平坦部;从所述平坦部 的前端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圆滑弯曲的曲面部,所述弯曲部的剖面 呈朝向所述第一壳突出的大致U字形状。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外侧壳连接 的连接部位于比所述弯曲部的前端更靠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下游侧的位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以圆 环状形成的所述平坦部中,与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壳的前端形成的外部空气 的吸入口邻接的某一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 度长,所述其他部分位于比所述某一部分离所述吸入口远的位置。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以圆 环状形成的所述弯曲部中,与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壳的前端形成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口邻接的某一部分的前端比其他部分的前端向所述第一壳突出,所 述其他部分位于比所述某一部分离所述吸入口远的位置。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外侧壳连接 的连接部位于比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内侧壳连接的连接部更靠所述旋转轴 的轴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压縮机吸气管道中,就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外侧壳连 接的连接部和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内侧壳连接的连接部的所述轴向的距离 来说,越是靠近所述吸入口的所述支柱,所述距离越长。
根据本发明可知,对于以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支柱,所述旋 转轴的周向上的间隔不相等,由此,能够减少像以往一样以等间隔配置的 情况下产生的谐振成分。即,在压縮机内,能够在流入支柱的下游侧的流 体的频率分布中分散各频率中的激振力。这样,能够减少在以往形状中产 生的谐振成分,因此,能够提高压縮机中的叶片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通过在第二壳和外侧壳的连接部分中的弯曲部分设置成为与旋 转轴的外周面大致平行的面的平坦部,能够使从第二壳的内壁的外周侧流 过来的流体的流动静止。由此,使流体沿着该平坦部向旋转轴的周向流过, 能够在旋转轴的周向上将从弯曲部分的前端流出的流体的流动形成为大 致相同条件的流动。从而,在旋转轴的周向上能够减少向压縮机供给的流 动的偏流,能够抑制压縮机的效率降低。
进而,相对于第二壳和外侧壳的连接部分,支柱的外侧壳的连接位置 为远离的位置,能够将相对于支柱流入旋转轴的径向上的外周侧的流体的 流动形成为更均一的流动。由此,能够减少支柱中的旋转轴的径向上的外 周侧处的压损,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吸气管道的燃气涡轮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的结构的吸气管道周围的概略剖 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中的支柱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支柱的以等间隔配置的情况下、和以不等间隔配置的情况下的频率成分的分布特性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中的支柱的配置关系的另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的结构的吸气管道周围的概略剖 面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的另一结构的吸气管道周围的概
略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支柱和旋转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的结构的吸气管道周围的概略剖 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气管道的另一结构的吸气管道周围的 概略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吸气管道的结构的吸气管道周围的概略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吸气管道中的支柱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中l一压縮机;2 —燃烧器;3 —涡轮;4a—内侧壳;4b —外侧壳; 5 —旋转轴;6a—吸气壳(第一壳);6b —吸气壳(第二壳);7 —吸入口;
8 —支柱。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简单地说明具备本申请发明的吸气管道的燃气涡轮的基本 结构。图l是表示燃气涡轮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如图1所示,燃气涡轮具备压縮空气的压縮机h被供给由压縮机 l压縮的空气和燃料,进行燃烧动作的燃烧器2;利用来自燃烧器2的燃
烧气体来旋转驱动的涡轮3。该压縮机1及涡轮3分别被车厢40a、 40b覆 盖,另外,燃烧器2在将压縮机1和涡轮3作为一个轴的旋转轴5的外周 以等间隔配置多个。
进而,在与旋转轴5正交的方向(旋转轴5的径向)上具备用于从外 部空气吸入向压縮机1供给的空气的吸入口 7的单侧吸入结构的吸气管道 6配置于压縮机1的上游侧。还有,利用在相对于旋转轴5的径向的内侧 及外侧分别形成的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来构成车厢40a。另外,该吸气管道6由在压縮机1侧与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分别连接的吸气壳(第一 壳)6a及吸气壳(第二壳)6b构成。
艮P,吸气管道6形成为利用同心的圆环形状的吸气壳6a、 6b具备圆环 状的空间10的结构,向由吸气壳6a、 6b构成的空间供给来自在旋转轴5 的径向上开设的吸入口7的外部空气。还有,还如图1所示,在以下的各 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上方设有吸入口 7的结构,但吸入口 7不限于上方, 在旋转轴5的径向上幵设也可。同样地,车厢40a利用同轴的圆柱形状的 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形成为双重管结构,在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之间 的空间中构成压縮空气流路13。
另外,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设置有用于在压縮机1的入口侧支承的 支柱8。 S卩,在压縮机1的成为IGV (入口引导叶片)的第一层的固定叶 片11的前层设置有支柱8,利用该第一层的固定叶片11,能够设定从吸 气管道6向压缩机1供给的空气流量。
还有,在压縮空气流路13中,交替配置固定于外侧壳4b的固定叶片 11和固定于旋转轴5固定的活动叶片12,从而被供给基于由吸气管道6 吸气的外部空气的空气。另外,在涡轮流路33中,交替配置固定于涡轮 车厢40b的固定叶片31和固定于旋转轴5的活动叶片32,从而被供给由 燃烧器2产生的燃烧气体。
在该燃气涡轮中,向燃烧器2供给由压縮机1压縮的空气。还有,向 燃烧器2供给的压縮空气使用于向燃烧器2供给的燃料的燃烧。压縮空气 的一部分为了冷却由于来自燃烧器2的燃烧气体而暴露于高温中的、在涡 轮车厢40b固定的固定叶片31和在旋转轴5固定的活动叶片32而使用。
还有,将通过燃烧器2中的燃烧动作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向涡轮3供给, 燃烧气体交替地通过活动叶片32及固定叶片31,由此,旋转驱动涡轮3。 通过将涡轮3的旋转驱动经由旋转轴5向压縮机1传递,旋转驱动压縮机 1。由此,在压缩机1中,在旋转轴5固定的活动叶片12旋转',由此,压 縮由在车厢40a固定的固定叶片11和活动叶片12形成的空间中流动的空 气。
以下,说明这样构成的涡轮3的压縮机1的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压縮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压縮机的吸气管道周围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 方式的压縮机中使用的支柱的旋转轴的周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2所示,内侧壳4a形成为延伸至旋转轴5的前端侧,并且其前端 朝向外周方向弯曲的结构,在该弯曲的前端连接有圆环状的吸气壳6a。另 外,外侧壳4b形成为在内侧壳4a的压縮机l侧弯曲,并且其弯曲部分41 朝向吸气壳6a的内壁膨出的喇叭口结构,在其前端连接有圆环状的吸气 壳6b。还有,吸气壳6a、 6b的各自的侧面连接,利用吸气壳6a、 6b和内 侧壳4a及外侧壳4b,形成具备圆环状的空间10的吸气管道6。该吸气管 道6通过形成为上方开口的结构,形成从上方吸入外部空气的吸入口 7。
进而,以旋转轴5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支柱8与外侧壳4b的弯曲 部分41的内侧连接同时也与内侧壳4a连接。利用该支柱8,在压縮机l 的入口侧支承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另外,支柱8形成为在旋转轴5的 轴向上与内侧壳4a及外侧壳4b各自的连接位置大致一致的形状。
在这样构成时,关于相对于旋转轴5呈放射状设置的支柱8,将旋转 轴5的周向上的配置关系示出在图3中。即,在8根支柱8a 8h沿旋转 轴5的周向设置时,在支柱8a 8h中邻接的支柱的间隔的角度的最小值 和最大值之差为120。 /8=15°以上。还有,在n根支柱8的情况下,邻接 的支柱8的间隔的角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设定成在120° /n以上。
如图3所示,在设置8根支柱8a 8h的情况下,将支柱8a、 8b及支 柱8e、 8f的间隔设为角度ei,将支柱8b、 8c及支柱8f、 8g的间隔设为 角度9 2,将支柱8c、 8d及支柱8g、 8h的间隔设为角度e3,将支柱8d、 8e及支柱8h、 8a的间隔设为角度e4。此时,例如,如图3所示,使角度 ei 0 3分别成为40。同时使角度9 4成为60。地将成为角度0 1 9 4 中的最小值的角度9 min的值、和成为最大值的角度9 max的值之差设定 成在15°以上。
这样,通过将支柱8的间隔的角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设为120° /n以上,能够将压縮流路13中的支柱8下游处的总压的频率成分的分布 作为图4 (b)所示的分布特性。即,在将支柱8的间隔的角度设为均相等 的图4 (a)的分布特性中,具有对应于支柱根数的谐振成分,因此,成为所述谐振成分的频率中的激振力突出而变大。针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图4(b)所示,将支柱8在周向上以不等间隔配置,因此,能够分散各
频率中的激振力,能够降低谐振成分。还有,图4中利用激振力示出流入 支柱8的下游侧的空气的总压的频率分布,S卩,支柱下游、IGV上游的流 动的总压变动振幅的频率分布。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4 (b)中,流入支柱8的下游侧的空 气的总压的频率成分分布中所示,能够降低谐振成分,因此,能够增加对 压縮机1的固定叶片11及活动叶片12的设置位置的设计自由度。还有, 关于支柱8的周向的位置关系,图3为一例,对于8根支柱8a 8h,如图 5所示,使角度ei、 9 2成为30° ,使角度6 3成为50。,使角度64成 为70°地将一部分邻接的间隔的角度设为15° (=120/8° )以上也无妨。
进而,关于支柱8的根数,不限于8根,只要是设置仅能够充分地支 承内侧壳4a和外侧壳4b的根数程度,则比8根或多或少也无妨。还有, 如上所述,由于因支柱8产生的尾流产生压损,因此,为了减少流入压縮 机1的空气的压损,支柱8的根数尽量少为佳。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压縮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压缩机的吸气管道周围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关于与图2的结构相 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与图2所示的结构不同,就支柱8来 说,其内侧壳4a处的连接位置A与外侧壳4b处的连接位置B相比,位于 上游侧的位置地形成为朝向旋转轴5的外周,向旋转轴5的轴向的下游侧 倾斜的形状。通过这样构成,从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的前端C到支柱 8的外恻壳4b中的连接位置B的距离d与图2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增长。
当前,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为喇叭口形状,因此,沿着吸气管道 6的压縮机1侧的吸气壳6b的内壁从外周侧流出的空气在不使其流动静止 的情况下,流动至设有支柱8的空气流路13的入口。因此,在空气流路 13的入口中,在内侧壳4a侧和外侧壳4b侧中,在流入的空气的流速上产 生差异。
然而,通过将支柱8形成为图6所示的向后缘侧(旋转轴5的轴向上的下游侧)倾斜的形状,从而能够增长从内侧壳4a侧朝向外侧壳4b的、 从空气流路13的入口到支柱8的距离。因而,能够在旋转轴5的径向上, 形成为支柱8的前缘(旋转轴5的轴向上的上游侧的缘)中的空气的流速 分布大致相等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流入支柱8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为更均 一的流动,能够减少与外侧壳4b的连接位置侧(片侧)中的压损。
还有,在图6中,在旋转轴5的周向上配置的多根支柱8中,与所述 外侧壳4b连接的连接位置B和与内侧壳4a连接的连接位置A相比,其位 于下游侧,且从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的前端C到连接位置B的距离d 相等。然而,在比较靠近吸入口 7的位置的支柱8a及远离吸入口 7的位 置的支柱8d的各自中的、从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的前端C到与外侧 壳4b连接的连接位置B的距离dl、 d4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距离dl 设定为比距离d4长也无妨。
进而,如图7所示,根据支柱8的周向的位置,改变从外侧壳4b的 弯曲部分41的前端C到与外侧壳4b连接的连接位置B的距离d时,对应 于与连结吸入口 7的中心、和旋转轴5的中心的直线L的交叉角度e (0 °《e《iso。,参照图8)而改变,交叉角度e变大,从吸入口 7越远离, 距离d越大也无妨。
另外,关于支柱8的周向的位置关系,如第一实施方式(例如,图3 或图5) —样,将邻接的支柱8的间隔设为不相等,由此,减少流入支柱 8的下游侧的空气的总压的频率成分分布中的谐振成分,提高压縮机1的 叶片设计的自由度也无妨。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压縮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压縮机的吸气管道周围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与图2的结构相同的 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与图2所示的结构不同,外侧壳4b 的弯曲部分41形成为进一步向吸气壳6a侧突出的结构,在外周侧形成有 构成与旋转轴5的外周面大致平行的面(相对于吸气壳6b大致垂直的面) 的平坦部分41a。还有,从该平坦部分41a的吸气壳6a侧的前端朝向内侧, 形成剖面为其前端朝向吸气壳6a侧的U字形状的曲面部分41b。这样,通过在外侧壳4b中与吸气壳6b连接的弯曲部分41设置平坦 部分41a,能够使沿着吸气壳6b的内壁从外周侧流入的空气的流动静止。 此时,能够使该空气的流动在平坦部分41a沿周向绕入,因此,通过在周 向上以大致相同的条件,加速从弯曲部分41的平坦部分41a沿着曲面部 分41b流动的空气的流动。由此,能够将流入空气流路13的空气的流动 的分布形成为在旋转轴5的周向上大致相等的状态,从而,能够缓和偏流。
另外,通过在弯曲部分41设置平坦部分41a,形成为向吸气壳6a突 出的结构,因此,与图2的结构相比,能够增长从弯曲部分41的前端C 到支柱8的外侧壳4b处的连接位置B的距离d。由此,与第二实施方式 相同地,能够使流入支柱8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为进一步均一的流动,能够 减少与外侧壳4b的连接位置侧(片侧)中的压损。
从而,如本实施方式一样,通过在弯曲部分41设置平坦部分41a,向 吸气管道6内部突出,能够将流入空气流路13的空气的流动的分布形成 为在旋转轴5的径向及周向上分别大致相等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小偏流, 因此,能够抑制压縮机的效率降低。
还有,在图9中,将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形成为在旋转轴5的周 向上相同的剖面形状,但如图IO所示,靠近吸入口 7的位置的平坦部41a 的轴向的长度比远离吸入口 7的位置的平坦部41a的轴向的长度短也可。 通过这样设置,在比较靠近吸入口 7的位置的支柱8a及远离吸入口 7的 位置的支柱8d各自中的、从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的前端C到与外侧 壳4b连接的连接位置B的距离dl、 d4时,如图IO所示,距离dl比距离 d4增长。还有,在远离吸入口7的位置,在弯曲部分41不形成平坦部分 41a,形成为与图2相同的喇叭口形状也无妨。
进而,在形成为图IO所示的结构时,根据弯曲部分41的周向的位置, 改变从外侧壳4b的弯曲部分41的前端C到与外侧壳4b连接的连接位置 B的距离d时,对应于与连结吸入口7的中心、和旋转轴5的中心的直线
L的交叉角度e (0°《e《iso。,参照图8)而改变,交叉角度e变大,
从吸入口7越远离,距离d越大也无妨。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支柱8的位置关系,如第一实施方式(例 如,图3或图5) —样,邻接的支柱8的间隔不相等,由此,减少流入支柱8的下游侧的空气的总压的频率成分分布中的谐振成分,提高压縮机1 的叶片设计的自由度也无妨。另外,如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在支柱8中,
与外侧壳4b连接的连接位置B和与内侧壳4a的连接位置A相比,其位于 下游侧,并使支柱8的前缘中的空气的流速分布形成为大致相等的状态也 无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适用于具备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环状的空间,并 且将一侧开口作为吸入口的、单侧吸入结构的压縮机中。另外,能够适用 于与利用燃烧气体旋转驱动的燃气涡轮同一轴地构成的压縮机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其中,具备内侧壳,其以覆盖旋转轴的方式配置;外侧壳,其以覆盖所述内侧壳的方式配置,且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流体流路;多个支柱,该多个支柱在所述流体流路的入口侧架设于所述内侧壳和所述外侧壳之间,所述多个支柱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配设,且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邻接的所述支柱的间隔不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机,其中,所述支柱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配置有n根(n为2以上的整数), 表示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时的邻接的所述支柱的间隔的角度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之差为120° /n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还具备在所述流体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内侧壳连接的第一壳;在所 述流体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外侧壳连接的第二壳,在所述外侧壳中与所述第二壳连接的连接部分形成有以朝向所述第 一壳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縮机,其中,所述弯曲部具备与所述第二壳邻接并呈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大致 平行的面的平坦部;从所述平坦部的前端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圆滑 弯曲的曲面部,所述弯曲部的剖面呈朝向所述第一壳突出的大致U字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縮机,其中,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外侧壳连接的连接部位于比所述弯曲部的前端更 靠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压縮机,其中,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以圆环状形成的所述平坦部中,与在所述第 一及第二壳的前端形成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口邻接的某一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长,所述其他部分位于比所述某一部 分离所述吸入口远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縮机,其中,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以圆环状形成的所述弯曲部中,与在所述第 一及第二壳的前端形成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口邻接的某一部分的前端比其 他部分的前端向所述第一壳突出,所述其他部分位于比所述某一部分离所 述吸入口远的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外侧壳连接的连接部位于比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内侧壳连接的连接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縮机,其中,就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外侧壳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支柱中与所述内侧 壳连接的连接部的所述轴向的距离来说,越是靠近所述吸入口的所述支 柱,所述距离越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其具备内侧壳,其以覆盖旋转轴的方式配置;外侧壳,其以覆盖所述内侧壳的方式配置,且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流体流路;多个支柱,该多个支柱在所述流体流路的入口侧架设于所述内侧壳和所述外侧壳之间,所述多个支柱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配设,且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邻接的所述支柱的间隔不相等。
文档编号F04D29/40GK101542129SQ20078004310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佐藤宪次, 永井尚教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