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037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动机的泵组件。
背景技术
由电动机驱动的泵组件例如用作热循环泵。其通常具有泵壳体,在所述 泵壳体上设有定子壳体,在所述定子壳体中设有用于驱动设置于泵壳体中的
叶轮的电动机。在定子壳体上通常设有接线盒(Klemmenkasten),所述接 线盒容置电动机的电连接件(elektrische Anschliisse)以及用于控制和/或调 节电动机的电子或电气元件。由此公知的是,此类接线盒在轴侧(即在定子 壳体的远离泵壳体的端侧)固定。此外,在接线盒中通常设有用于控制和设 定(Einstellstellung)泵组件的显示元件和操作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设置在轴侧的接线盒的泵组件,所述 接线盒能够使操作元件及显示元件清楚且易于操作地设置,此外制造成本较 低且易于安装。
此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泵组件来实现。优选实施形式在 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以及附图中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泵组件具有设置在定子壳体中的电动机。定子壳体可以以 通常的方式与内部设置泵叶轮的泵壳体联接。在定子壳体的一个轴向端侧 上,即优选在远离泵组件的端向端侧上设有接线盒,电连接件以及电子或电 气元件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中。
根据本发明,作为核心组成部分的接线盒具有管状壳体部件,所述管状 壳体部件的两个轴向端侧优选构造为是开口的。也就是说,管状壳体部件具 有优选构造为是开口的或具有开口的面向定子壳体的轴向端侧和远离定子 壳体的轴向端侧。管状壳体部件的第一轴向端侧直接安置于定子壳体上,由此设置在管状 壳体部件的所述端侧上的开口由己设置的定子壳体封闭。管状壳体部件的相 对的第二轴向端侧由至少一个盖件封闭。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集成在所述 盖件中。盖件优选覆盖管状壳体部件的整个轴向端侧,由此提供了一个用于 设置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的大平面。所述轴向端侧使得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 能够可视性良好且易于操作地进行布置。在管状壳体部件的外周边上还一体 成型有电连接件。也就是说,用于与电连接管路或电连接件连接的连接件与 壳体部件构成为整合(组合)构件。
由管状壳体部件组成接线盒的所述结构中,所述管状壳体部件的一侧面 安置在定子壳体上并且另一侧面由盖件封闭,特别地,所述结构能够在两侧 开口的结构中总体实现了简单安装,因为优化了接线盒的内部空间的可接近 性。这样,例如可以通过由盖件封闭的开口实现组件在接线盒内部的安装和 设置。其中壳体部件可以构造成,在盖件关闭之后所有设置在内部的组件在 此处固定地设置,从而即使当第二个轴向端侧也构造为是开口时也可以实现 预制的接线盒。接线盒可以通过开口的第二个端侧设置在定子壳体上,由此 用于连接定子线圈的连接触点能够通过在所述轴向端侧的一个或多个开口 进入接线盒内部,即进入管状壳体部件内部,并且在此处可以与接线盒内部 的电子组件形成接触。
通过使连接件在周向侧一体成型并且优选沿径向延伸,使得所述连接件 不会干扰接线盒的所述安装过程。此外,还易于随后容易地实现在接线盒周 向侧面上整个泵组件的电连接。其中,其上设置有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的接 线盒的端侧并非由电连接件覆盖,由此不会影响泵组件的操作。特别优选的 是,连接件直接一体成型于管状壳体部件上,由此既减少了单个部件的数目 又简化了安装。
连接件用于泵组件的电连接。连接件可以优选构造为电连接插头、连接 端子或连接线缆,其设置在管状壳体部件的外周边上或者从周向壁的周向侧 向外延伸。其中连接件优选直接一体成型于管状壳体部件上,从而不需要额 外的安装。由此连接端子或连接插头可直接一体成型在周向壁上。例如还可
以使连接线缆浇铸(Eingid3en)在壳体中。
管状壳体部件优选由合成材料(诸如塑料)制成,并且连接件优选一体成型在壳体部件上而形成为一体件。由此连接件可以在一个工序中与整个管 状壳体部件例如通过注射成型制成,从而实现成本极低的制造。
还优选的是,连接件具有多个电触点,所述电触点浇铸到合成材料中并 且延伸到管状壳体部件内。可以在管状壳体部件与连接件共同铸造的同时将 电触点插入所述连接件中,由此可以省略用于设置电导体或电触点的进一步 的安装步骤。在壳体与连接件的铸造过程中,电触点被置入到模具中,使得 金属部件直接被合成材料包封。这样就同时实现了电触点在连接件中的密 封。也就是说,电触点从外侧穿过接线盒的壳体壁向内侧延伸,其中壳体壁 的合成材料直接通过电触点的金属件密封支承。连接件的电触点或连接件自 由端的电触点在管状壳体部件内部优选构造成,可以直接与设置在接线盒内 部的电路板的电触点形成接触。
优选的是,连接件的多个电触点之一设置为接地触点,其中所述接地触
点的位于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的端部构造为插塞接点(Steckkontakt),所述插 塞接点与构造在定子壳体上的接地连接件导电接合。插塞接点可以例如构造 为相对于定子壳体和接线盒的接合方向呈横向(即近似垂直于定子壳体的纵 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板条(Blechstreifen),所述板条具有开口,由此定子壳 体上的连接销可以接合到该开口中。在开口中优选在边缘形成多个舌状弹性 件,所述弹性件与连接销钉的表面形成力配合的接合并且实现电接触。以此 方式在接线盒与定子壳体组装到一起时可以十分容易地实现对于连接件的 接地接触,而无需额外的布线或安装步骤。在接线盒与定子壳体组装时近似 自动地形成接触。
管状壳体部件的面向定子壳体的端侧优选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连接插 头,所述连接插头与至少一个定子线圈联接。此外,所述连接插头优选与管 状壳体部件模制为一体。由此减少在此区域中单个部件的数目和所需的安装 步骤。此外,通过在接线盒与作为插塞接点的定子线圈之间形成联接,接线 盒的安装以及特别是接线盒内部的电子元件与定子线圈的连接十分容易,因 为其可以简单地通过将接线盒插入到定子壳体中而实现,其中在管状壳体部 件上的连接插头与定子或定子壳体上的相应插头或相应结合件形成接合。
连接插头优选具有多个电触点,所述电触点浇铸在管状壳体部件中并且 延伸到所述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由此连接插头中的电导体或触点在管状壳体部件及连接插头的成型或模制过程中进入所述管状壳体部件及连接插头中, 因此可以省略其他的安装步骤。设置在连接插头上用于与定子线圈接触的电 触点沿与电导体相反的方向延伸到管状壳体部件内部。在此处电触点设置成 连接到具有控制和/或调节电动机的电子元件的电路板上。优选地,电触点形 成在管状壳体部件内部同时也作为插塞接点,所述插塞接点与电路板上相应
的插塞接点或连接结合件(Anschlusskupplung)形成接合。以此方式可以实 现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板与定子线圈的电连接件的十分简单的连接,因为其通 过浇铸的电触点作用于管状壳体部件中。
在管状壳体部件内部优选设置有具有电子和/或电气元件的电路板,其中 所述电路板近似平行于管状壳体部件的轴向端侧以及定子壳体的轴向端侧 延伸。由此电路板近似垂直于定子壳体的纵轴线延伸,所述纵轴线对应于在 定子内部转动的电动机的转动轴线。这种设置使得整个接线盒的结构高度较 小,由此可以低矮地(flach)连接至定子壳体的轴向端侧。电路板优选邻近 接线盒的远离定子壳体的轴端设置,使得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基本设置在 电路板与定子壳体的轴向端部之间。其优点在于,电路板的远离电子元件的 相对侧可以用于连接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以此方式可以最优地利用电路 板的表面。
还优选的是,电路板设有插塞接点,所述插塞接点与连接件的电触点和 /或至少一个连接插头的电触点导电接合。由此连接件和/或连接插头的电导 体或电触点的、设置在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的自由端与电路板上的插塞接点形 成导电接合。为此,触点的自由端优选平行于定子壳体的纵轴线(即接线盒 在设置于定子壳体上时的接合方向)延伸。其中电路板上的插塞接点构造成, 连接件或连接插头的电触点可以沿所述方向与插塞接点形成接合。由此,接 线盒的所有构件以及特别是接线盒和定子壳体沿相同的接合方向(即沿定子 壳体的纵轴线方向)装配在一起,其中电触点与电路板上的插塞接点自动形 成接合。由此能够实现十分简单的安装。
优选的是,插塞接点和/或所述电子或电气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电路 板的面向定子壳体的表面上。
特别优选的是,设置在电路板的面向定子壳体的表面上的元件中,至少 高度较高的元件设置成环形分布,使得这些元件在管状壳体部件的中央区域中预留出自由空间,设置在定子壳体中的缝管(spaltroh)的轴向端部延伸到 此区域中。也就是说,在这种设置中电路板优选邻近管状壳体部件的远离定 子壳体的端部设置,并且电子元件从电路板开始延伸到定子壳体上。通过将 高度较高的元件设置在电路板的周边区域中,使得在管状壳体部件的中间区 域中从定子壳体看过去在电路板的前方保留有自由空间,缝管的轴端可以接 合在所述空间中。所述空间特别是缝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子轴承的区域。以此 方式实现定子壳体与设置于其上的接线盒沿轴向的伸展尽可能小的紧凑结 构。
在盖件的面向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的侧面优选具有用于操作元件和/或显 示元件的连接触点,其中所述连接触点与管状壳体部件中的电路板上的对应 连接触点导电接合。在盖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触点优选构造为插塞接点, 所述插塞接点沿平行于定子壳体纵轴线的方向(即沿管状壳体部件和盖件的 接合方向)可彼此形成接合。由此盖件可以简单地沿着定子壳体的纵轴线方 向设置在接线盒上,由此在盖件上的连接触点与之前设置在管状壳体部件内 部的电路板上的连接触点形成导电接合。
盖件优选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远离管状壳体部件的表面上至少部 分地由盖板覆盖,操作元件的表面和/或显示元件用的窗口形成在所述盖板 中。其中支撑板构造为实际的盖,所述盖在轴侧封闭管状壳体部件。盖板或 盖片形成最终的轴向表面并且包括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的可视结构(optische Gestaltung),尤其可以是标记、文字等。其中为了使来自于设置于后方的显 示元件的光可以透出,盖板可以构造成部分透明。盖板例如可以为盖膜。
还优选的是,在盖件的面向管状壳体部件的表面上或者在支撑板与盖板 之间设有电路板,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设置在该电路板上并且优选构造有 连接触点。该电路板用于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的电连接并且还可以支撑尤 其对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的操作是必要的其他电子元件。电路板可以设置在 盖件的内侧,即在接线盒的内部,随后在支撑板中优选设置凹槽,来自电路 板上的显示元件的光可以通过所述凹槽向外射出,或者操作元件可以由外部 进行操作。连接触点优选设置在电路板的面向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的一侧,并 且如上所述用于形成与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的电路板上的连接触点的接合。在 盖件上的电路板优选垂直于定子壳体的纵向,即优选平行于管状壳体部件内部的电路板延伸。代替两个电路板彼此直接电接触,在管状壳体部件和/或盖 件中还可设置用于连接两个电路板的其他电导体。
或者可能的是,电路板设置在盖件上并位于支撑件的外侧。为此优选在 支撑件中并在该外侧(即远离管状壳体部件的内部空间的一侧)上形成凹部, 电路板插入所述凹部中。然后,使盖板向外覆盖电路板。在这种情况下,优 选在支撑件中设有凹槽,连接触点能够穿过所述凹槽延伸到管状壳体部件的 内部。
管状壳体部件优选通过锁固件与所述定子壳体连接。可选地或者附加 地,管状壳体部件通过锁固件与盖件连接。这实现了无需特殊工具即可实现 的简单安装。
管状壳体部件的截面为圆形,尤其为环形。其截面特别优选地对应于定 子壳体轴向端部的截面,使得在此处可以实现协调或平滑的过渡。此外,圆 形结构可以实现定子壳体与管状壳体部件之间或管状壳体部件与盖件之间 的接口的良好密封。
在管状壳体部件与定子壳体之间和/或在管状壳体部件与盖件之间优选 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使接线盒的内部空间与外界密封。特别优选的是, 所述密封件直接注射成型在管状壳体部件和/或盖件上。这优选在制造壳体部 件或盖件时通过双组分注射成型直接实现。优选使用液体硅(液体硅橡胶,
LSR)用作为密封件的材料。由液体硅制成的密封件可以直接模制在管状壳
体部件或盖件的合成材料件上。特别优选的是,盖板或盖件的覆盖层,或者 盖件上的操作元件同样由与设置在盖件上的密封件相同的材料(优选由液体 硅)制成。这使得覆盖层或操作元件在一个工序中可以与用于在盖件与定子 壳体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一起构造在盖件上。盖板优选完全覆盖盖件的外
电动机优选具有带铁芯的定子,所述铁芯例如可以根据电动机的结构由
多个分层的板材(geschichtetenBlechen)构成,并且在所述铁芯上设置有一 个或多个绕组。其中铁芯可以构造为单件或多件,并且环绕位于中央的圆形 自由空间,电动机的转子设置在此自由空间中。优选地,可以额外地布置缝 管,如通常在湿式(nasslaufend)电动机中一样,所述缝管将充满流体的转 子空间与定子分离。此外,优选在铁芯上设置有绕组支架(Wicklungstrager),绕组设置在所述绕组支架上并且绕组支架使得绕组相对于铁芯电绝缘。
定子和定子壳体优选这样构造,定子壳体构造为铸件,铁芯直接浇铸到 所述定子壳体中。其中铁芯可以构造为预制件,例如由分层的板材构成,所 述板材在铸造定子壳体时被置入模具中并且随后在铸造时在部分区域被定 子壳体的材料绕流,由此形成定子壳体与铁芯之间的形状配合和/或材料配合 的结合。由此在铸造定子壳体时通过同时浇铸铁芯而形成可以实现定子壳体 与铁芯功能的一体化构件。
随后,定子优选进一步以下述方式制成,即仅仅在铁芯和定子壳体的模
制(EingieJ3en)或浇注(Vergielkn)完成之后将绕组设置在铁芯上。也就是 说,根据本发明铁芯首先设置在定子壳体中,这通过浇铸实现,随后绕组才 被引入到铁芯中或设置在铁芯上。由此根据本发明取消了,在设置绕组之后 通过定子壳体中必要的固定而将铁芯插入到定子壳体中。通过在定子壳体的 铸造过程中使得定子壳体和铁芯构造为单件式结构,明显简化了定子及定子 壳体的安装。此外实现了铁芯在定子壳体中耐久且易于实现的固定。
特别优选的是,在铁芯浇铸在定子壳体中之后围绕铁芯来巻绕绕组。也 就是说,在铁芯通过浇铸固定设置之后,首先在定子壳体内部由一条或多条 导线来实现绕组的巻绕。其优点在于,在巻绕之后仅存在由定子和定子壳体 构成的整合构件,线圈或绕组受保护地设置在所述整合构件中。
优选的是,定子壳体由合成材料构造为注射成型件。铁芯能易于浇铸到 这种注射成型件中,其中在铸造注射成型件之前铁芯被置入模具中,随后在 铸造中铁芯在期望的部分区域中被合成材料绕流。由合成材料可以实现质轻 但牢固的定子壳体。
还优选的是,通过将铁芯浇铸在定子壳体中可以同时将线圈支架构造在 铁芯上。当定子壳体由合成材料制成时这特别有利,因为线圈支架需要构造 为是电绝缘的。由此一个或多个线圈支架能够与定子壳体一起同时被注射成 型或铸造,并与铁芯联接,由此可以显著减少单个部件的数目和安装步骤。
定子壳体优选构造为在两个轴向端侧具有开口的管状,其中定子壳体的 第一轴向端侧与泵壳体联接并且在相对的第二轴向端侧由盖或接线盒封闭。 定子壳体的管状结构的优点在于,当在定子壳体内部从两个端侧引入绕组或 对绕组进行巻绕时,使用内部固定联接有铁芯的定子壳体即可实现,由此简化了绕组的设置。
为了与泵壳体进行联接,优选在定子壳体上构造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 装置例如可以为带有供螺栓或螺钉穿过的通孔的法兰状凸起,所述螺栓或螺 钉形成与泵壳体的联接。为了固定盖或接线盒,还优选设有相应的固定装置。 在盖与定子壳体之间和/或在定子壳体与泵壳体之间还可以设有密封件,从而 使泵组件以及特别是定子壳体与外界密封。为此可以在其接口处放入O形环 或者例如也可以将密封件直接固定联接到定子壳体和/或盖或泵壳体上。所述 密封件可以例如由适当的材料直接模制或注射成型在相应的壳体部件上。
管状定子壳体特别优选地具有圆形或尤其为环形的截面,由此开口的端 侧特别具有圆形或环形截面。这对于在定子壳体与盖之间的缝隙或在定子壳 体与泵壳体之间的缝隙的密封是有利的,因为圆形或环形缝隙可更好地实现 密封。
还优选的是,在盖以及接线盒的轴侧上设置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由 此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设置在盖或接线盒的远离定子壳体的外表面上并 且在此处可从外部较好地接近。此外,此处还设有用于指示的大平面,操作 元件和/或显示元件可以醒目地设置在该平面上。
还优选的是,电动机构造为具有缝管的湿式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在热循 环泵中特别有利。
其中缝管优选沿轴向并且优选也沿径向固定在定子壳体的面向泵壳体 的轴向端侧的区域中。重要的是,缝管在确定的位置被保持在定子中,由此 转子可以不受阻碍地在缝管内部转动。此外,转子的远离泵组件的端部通常 设置在泵组件中缝管的轴向端部上。因此必须固定缝管,从而可以接受转子 的支撑力。为此,缝管通常固定在定子壳体中远离泵组件的端部上,转子支 撑件也设置在所述端部上。根据本发明,在此处就能省略这种固定并且仅将 缝管固定至面向泵组件的端部。由此在定子壳体的远离泵组件的轴向端部上 实现更多的自由空间,这对于其他构件(例如接线盒)的安装和设置很有利。 此外,在定子壳体中、在远离泵组件的轴向端部不必设有用于缝管的接纳(容 置)部,所述接纳部伸入定子壳体的内截面中。这优化了设置在定子壳体中 的用于安装绕组的铁芯的可接近性。为了将缝管固定在面向泵壳体的定子侧 上,缝管可以特别有利地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固定在泵组件与定子壳体之间,从而可以在联接定子与泵壳体时同时固定缝管。
优选地,在缝管的面向泵壳体的轴向端部具有向外突出的凸缘,所述凸 缘固定至泵壳体与定子壳体之间,所述固定特别为夹持。凸缘理想地构成为 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凸起固定至定子与泵壳体之间的相应接纳部 中,使得缝管沿轴向并且优选也沿径向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固定。
此外,缝管以其凸缘沿轴向并且优选也沿径向直接抵靠在定子壳体的轴 向端部的接纳区域或者抵靠在设置于定子壳体内部中定子壳体的轴向端部 上的中间环。中间环插入到定子壳体的面向泵壳体的轴向端侧的开口中,并 且形成用于接纳缝管的支承面或接纳部。特别地,中间环沿轴向构成支承面。 还优选的是,中间环还构造成具有中央开口,所述开口的截面或直径的尺寸 设计成使得缝管的外周边可以与中间环的开口的内周边形成支承接触,并且 使中间环用于沿径向固定缝管。中间环沿轴向并且优选也沿径向固定至定子
壳体上。这可以实现力配合(kruftschliissig)、形状配合(formschliissig)和 /或材料配合(stoffschliissig)。其中设置中间环的优点在于,当在定子壳体 中引入绕组时定子壳体的面向泵壳体的端侧开口可以是完全敞开的,由此可 从该侧更好地接近铁芯。 一旦引入绕组之后,随后就可以使用用于接纳缝管 的中间环。可选地,对应于中间环的构件可以一体成型于定子壳体上并形成 用于缝管的接纳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形式,在定子壳体上并且在轴向端侧设置接 线盒,所述接线盒具有管状壳体部件,所述管状壳体部件的两个轴向端侧构 造为是开口的。其中,管状壳体部件通过开口的第一轴向端侧设置在定子壳 体的轴向端侧上。管状壳体部件的相对的第二轴向端侧由至少一个盖件封 闭,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集成到所述盖件中。此外,在管状壳体部件上一 体成型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插头。
此外,优选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如前所述的泵组件的相应的方法,特别是 用于制造泵组件的定子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实现了以下述方式制作定子, 即在铸造定子壳体时直接在定子壳体中浇铸定子铁芯,即优选在定子壳体成 型时将铁芯结合到定子壳体中。其中,在绕组设置在铁芯上之前浇铸铁芯。 一旦铁芯被浇铸到定子壳体中之后,则将绕组设置在铁芯上,优选直接巻绕 在铁芯上。如上所述,定子壳体优选由合成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制造。在此,能够十分简单地将铁芯浇铸在合成材料中,即由合成材料全 部或部分地包围。其中,同时可以优选采用与构成定子壳体的材料相同的材 料将线圈支架模制或一体成型在铁芯上,随后将绕组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 上。本说明书还涉及在定子或泵组件的制造中的优选结构或其他优选方法步 骤。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其中
图1为泵组件的总体立体图2为图1的泵组件的分解图3为定子壳体的局部切割的分解图4为由远离泵组件的一侧所见的定子壳体的立体图5为由面向泵壳体的一侧所见的定子壳体的立体图6为图1所示的泵组件,其中接线盒是分离的;
图7为由接线盒的面向定子壳体的一侧所见的图6的泵组件;
图8为接线盒的壳体部件的立体图9为由外侧所见的接线盒盖的视图IO为由内侧所见的接线盒盖的视图11为由面向定子壳体的一侧所见的接线盒的分解图12为由外侧所见的图11的接线盒的分解图13为由外侧所见的接线盒盖的分解图14为由内侧所见的接线盒盖的分解图;以及
图15为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的接线盒盖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进行说明的泵组件为具有湿式(nasslaufend)电动机的热循环泵组 件。在图1中以组装状态示出的泵组件具有泵壳体2,所述泵壳体2具有用 于将泵组件连接至外部管道的管路连接件(Ldtungsanschluss) 4。在泵壳体 2中以公知的方式设置有泵叶轮,所述叶轮在图中未示出。在泵壳体上设有 定子壳体6,泵组件的电驱动装置(即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6中。定子壳体6通过螺栓8形式的固定装置旋紧至泵壳体2上,其中所述螺栓8 延伸穿过定子壳体6中的通孔10。
在定子壳体6的远离泵壳体2的轴向端侧设有接线盒12。其中泵组件的 在中央穿过定子壳体6延伸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被设定为轴向。定子壳体6与 泵壳体2之间的支承(接触)面以及定子壳体6与接线盒12之间的支承面 近似垂直于该转动轴线或纵轴线X延伸。
图2以分解图示出了泵组件的主要的单独部件。除了泵壳体2、定子壳 体6以及接线盒12之外,主要的单独构件还包括缝管14和设置在定子壳体 6内部的定子铁芯16。
特别地,如图3所示的部分被切割的定子壳体6,铁芯16基本上构造为 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极芯(Polschenkel) 18的环状构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 设有四个这样的极芯18。具有极芯18的铁芯16可以以公知的方式例如由分 层的板材构成。极芯18可以与铁芯16的环绕环构成为一体件,但是也可以 由多个构件组装而成。
铁芯16与定子壳体6通过浇铸连接。定子壳体6由合成材料构造为注 射成型件。在定子壳体6的铸造期间铁芯16插入到模具中,由此铁芯16被 定子壳体6的合成材料环绕流过使铁芯16被浇铸在定子壳体6中。由此特 别地,铁芯16的环形外环位于定子壳体6的周向壁内并且优选完全由定子 壳体的合成材料包围。以此方式同时实现了电绝缘。
在图3的切割区域中示出了暴露的极芯18。但是从图3中所示的其他三 个极芯以及图2、图4和图5所示出的极芯可看到,极芯18同样也由定子壳 体6的合成材料包覆(ummanteln),从而在此处在极芯18上还同时构造与 定子壳体6形成为一体件的线圈支架,所述极芯18使待设置的线圈相对于 铁芯16电绝缘。该线圈在图中未示出。在铁芯16浇铸在定子壳体6中之后, 线圈设置在铁芯16的极芯18上。这尤其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线圈直接 巻绕在定子壳体6内部的极芯18或者在此处构造的线圈支架上。通过将定 子壳体6构造为近似管状并且朝向两个轴向端侧(即朝向面向泵壳体2的端 侧和朝向面向接线盒12的端侧)开口,使得用于绕组的极芯18可从两个端 侧起使用,这是有利的。这种可接近性特别通过下述方法优化,即缝管14 并非设置或固定在定子壳体6的面向接线盒12的轴向端部上。而是,缝管14被固定在接线盒12 (定子壳体6)的面向泵壳体2的端侧上。为此,如图 2所示,在缝管14的面向泵壳体2的开口端构造径向向外突出的环状凸缘 20。缝管14与凸缘20优选为一体件,例如由不锈钢或合成材料构成。凸缘 20形成环形支承面,所述支承面通过所述支承面的面向泵壳体2的侧面支承 在泵壳体2上的环形支承面22上。其中在凸缘20与支承面22之间可以设 置此处未示出的密封件。
为了固定缝管14,设有中间环24。中间环24具有位于中央的环状凹槽 26,所述凹槽26的内周边支承在缝管14的外周边上并且用于将缝管径向固 定至定子壳体6中。中间环24形状配合地固定在定子壳体6上。为此,如 图3所示沿环形线设置沿轴向延伸的齿28,齿28构造在定子壳体6中并接 合到中间环中相应的凹槽30内。中间环也可以以不同于和定子壳体6构成 为一体件的齿28的其他方式固定在定子壳体6上。中间环24在其面向泵壳 体2的侧面具有环形支承面31,所述支承面31支承于缝管14的凸缘20的 面向定子壳体6的侧面。由此中间环24通过支承面31压靠在凸缘20上, 进而使凸缘20压靠在泵壳体2的支承面22上。中间环24通过与齿28相接 合而固定至定子壳体6,由此当定子壳体通过螺栓8旋紧至泵壳体2时,定 子壳体将中间环24压靠在缝管14的凸缘20上。以此方式当定子壳体6固 定在泵壳体2上时,缝管14被固定或夹持在定子壳体6与泵壳体2之间, 并且由此通过在缝管的在面向泵壳体2的端部处的凸缘20沿轴向固定至泵 壳体2以及定子壳体6上。除了中间环24之外,环形支承面22或泵壳体2 的周向围绕的壁也可以用于径向固定缝管14,从而在此处支承凸缘20的周 边环绕的边缘。
中间环24构造为单独构件的优点在于,首先其使得定子壳体6中的极 芯18可自由接近,从而可以容易地引入(einbring)绕组(wicklung)。在 引入绕组后,中间环24可以安放在定子壳体6上,由此其内设置绕组的定 子壳体6中的环状空间在面向泵壳体2的轴侧通过中间环24至少部分地被 封闭。或者还可能的是,如图5所示,中间环24不构造为单独的构件而是 与定子壳体6 —体地构成。图5示出的定子壳体6的结构在其他方面与前述 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与中间环24相对应的、形成缝管接纳区域的环 形构件和定子壳体6铸造为一体。以下基于图6至图15对接线盒1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接线盒12设置在定子壳体6的远离泵壳体2的轴向端部。其中接线盒 12通过沿轴向从面向定子壳体6的端侧突出的锁固勾(Rasthake) 32固定至 定子壳体6中的相应凹槽34上。在接线盒12的外周边区域中构造有凸肩36, 所述凸肩36接合到定子壳体6的内部并且在此区域中设有密封件。密封件 可以直接注射成型在接线盒12上或者可以为插入的密封件,例如O形环。 由于在所述泵组件中,泵壳体2与定子壳体6之间待密封的间隙以及定子壳 体6与接线盒12之间的间隙均构造为环形,因此此处可实现良好的密封 (Abdeckung)。接线盒12的外周边对应于定子壳体6的面向接线盒12的 端部的外周边,由此在安放接线盒12时可以实现从定子壳体6到接线盒12 的平滑过渡而不会形成凸肩。
在接线盒12的远离定子壳体6的轴向端面36上设有操作元件和显示元 件38以及型号说明等。其中轴侧端面36由将接线盒12轴侧封闭的盖件或 盖40构成。此外在接线盒12上周向构造有作为连接件的连接插头42,所述 连接插头与接线盒12的壳体壁构成为一体。
接线盒12的核心构件为图8中作为单独部件示出的管状壳体部件44。 接线盒12的管状壳体部件44为由合成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制成的一体化 构件。连接插头42从壳体部件44的周向壁开始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壳体部 件44构成为一体。锁固勾32与壳体部件44也构成为一体。壳体部件44在 远离定子壳体6的端侧构造为完全开口,即具有由盖40封闭的圆形开口 46。 在对置的、面向定子壳体6的端侧,在管状壳体部件44上径向向内指向的 凸缘48构造有位于中央的环形开口 50。缝管14的远离泵壳体2的轴向端部 接合到所述环形开口 50中。
在构造凸缘48的轴向端部上还构造有锁固勾32以及连接插头52,所述 锁固勾32以及连接插头52同样沿轴向延伸到定子壳体6上并且在装配状态 下接合到定子壳体6中。当接线盒12安装到定子壳体6上时,连接插头52 用于在定子壳体中连接线圈或绕组并且与定子壳体6中相应的接触件或插头 形成接合。连接插头52包括浇铸到壳体部件44的合成材料中的电触点或电 导体54。为此在壳体部件44注射成型之前可以将多根金属条带(优选冲压 板件)置入模具中,然后将导体54浇铸在合成材料中。可选地,导体54还可以这样构造,即其被附加地装入或插入到部件44中。导体54形成定子线 圈与设置在接线盒中的电路板56之间的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操 作泵组件的控制或调节电子器件,例如变频器。对于所述连接,导体54与 电路板56上相应的插塞接点或连接触点58接合(见图11和图12)。
相应地,连接插头42还具有电触点或电导体60和62,其中导体62构 造为接地触点(Erdungskontakt)。导体60和62以前述方式与导体54类似 地直接浇铸在壳体部件44的合成材料中,由此可以省略在连接插头42上对 壳体部件44的内部空间的额外密封件。或者还可能的是,导体60和62作 为单独的构件额外地插入连接插头42中的相应开口内,其同样必须设有单 独的密封件。导体60与导体54相似地以其自由的轴端沿轴向X插入壳体部 件44的内部并且用于电路板56的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构造有相应的插 塞接点或连接触点64,导体60可以以其自由端部与所述插塞接点或连接触 点64接合(见图12)。
接地触点62构造成,其远离连接插头42的自由端弯曲成在垂直于纵轴 线X的平面中延伸。接地触点在该区域中构造有开口 66,所述开口由三个 环绕的舌状件68围绕。在接线盒的安装中呈接触销70形式的接地连接件接 合到所述开口中,所述接触销设置在定子或定子壳体6中并且同样沿轴向延 伸。舌状件68与接触销70的周向壁形成接触。其中舌状件68弹性地偏转, 从而实现接地触点62与接触销70之间的安全支承和可靠接触。
在壳体部件44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电路板56具有设置在其上的 电子元件72。电路板穿过由盖40封闭的开口 46插入到接线盒12的内部空 间中。电路板位于多个柱状凸起74上,所述柱状凸起同样与壳体部件44(见 图8)构成为一体。所述柱状凸起74保持电路板与凸缘48彼此间隔,由此 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72可以设置在接线盒内部并位于电路板与凸缘48之 间。也就是说,电路板56在组装状态下位于接线盒的面向盖40的轴端。相 应地,电导体54和60的自由端部也定位在壳体部件44的内部中,使得所 述自由端部在相应的位置处与电路板上的连接触点58和64接合。电子元件 72在电路板上这样分布,即高度较高的元件设置在周边区域,由此这些元件 不会沿轴向伸入到接线盒12的位于开口 50上方的空间中。这样,使该空间 保持空置,以便缝管14的轴端可以在此处伸入到接线盒中。在图9、图10和图13至图15中详细示出的盖件或盖40中设有另一电 路板76,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38及其操作所必需的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 76上。在电路板76上构造有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38的布线。操作元件和显 示元件38例如可以包括以SMD技术安装的LED。在图9至图14示出的示 例中,电路板76优选通过锁固件固定至盖的内侧。在盖40中设有用于显示 元件的通孔77。或者盖40还可以是透明的。在盖的外侧,即盖的远离壳体 部件44的一侧,盖40由盖膜78覆盖,所述盖膜形成实际的端面36。所述 盖膜封闭通孔77并且包括必需的标记。在盖40中还构造有用于操作元件的 一件式弹性件80。盖膜48构造有相应的弹性,由此弹性件80可以通过盖膜 48被按压。由此使弹性件80压在电路板76上相应的开关或接触件上。为了 实现电路板76与电路板56的电连接,在电路板76上构造有轴向凸起销形 式的电连接触点。连接触点82与电路板56上相应的连接触点或连接套84 以电导通的方式接合。这使得在电路板56插入壳体部件44中之后,盖40 可以容易地覆盖在壳体部件44上。随后连接触点82和84以电导通的方式 接合到之前安装在盖中的电路板76与电路板56之间。由于所有构件都沿相 同的轴向X组装在一起,所以可以实现十分简单的接线盒的安装,。
通过锁固件86能以较简单的方式将盖40固定至壳体部件44上。由此 可实现简单安装而无需螺栓等。
图15示出了盖的可选实施形式,其中电路板76并非设置在盖40的内 侧,而是设置在盖40的外侧上的凹部87中。中间衬垫(Zwischenlagen) 88 设置在电路板76之上。随后凹部87由盖膜78朝外封闭或覆盖。在盖40中 设有用于电路板76上的连接触点82的凹槽卯,连接触点82穿过所述凹槽 朝向盖40的内侧延伸,从而可以与电路板56的连接触点84形成接合。附图标记列表
2泵壳体4管路连接件6定子壳体8螺栓10通孔12接线盒
14缝管16铁芯
18极芯20凸缘
22支承面24中间环
26凹槽28齿
30凹槽31环形支承面
32锁固勾34凹槽
36端面38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
40盖42连接插头
44壳体部件46开口
48凸缘50开口
52连接插头54导体
56电路板58连接触点
60导体62接地触点
64连接触点66开口
68舌状件70接触销
72电子元件74凸起
76电路板77通孔78盖膜80弹性件82, 84连接触点86锁固件87凹部88中间衬垫90凹槽X纵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泵组件,所述泵组件具有设置于定子壳体(6)中的电动机,其中在所述定子壳体(6)的一轴向端侧上设置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2)具有管状壳体部件(44),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第一轴向端侧安放在所述定子壳体(6)的所述轴向端侧上,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相对的第二轴向端侧(46)由至少一个盖件(40)封闭,多个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38)集成到所述盖件(40)中,并且在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外周边上设置有电连接件(4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2)为连 接插头、连接端子或连接线缆。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部件 (44)由合成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连接插头(42)优选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壳体部件(44)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42)具 有多个电触点(54),所述电触点(54)浇铸在合成材料中并且延伸到所述 管状壳体部件(44)的内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触点(54) 的其中之一设置为接地触点(62),其中所述接地触点的位于所述管状壳体 部件(44)内部的端部构造为插塞接点,所述插塞接点与构造在所述定子壳 体(6)上的接地连接件(70)导电接合。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 壳体部件(44)的面向所述定子壳体(6)的端侧上一体地形成有至少一个 连接插头(52),所述连接插头(52)与至少一个定子线圈联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52)具 有多个电触点(54),所述电触点(54)浇铸到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中 并且延伸到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内部。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内部设置具有电子和/或电气元件(72)的电路板(56), 其中所述电路板(56)基本平行于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轴向端侧以及 所述定子壳体(6)的轴向端侧延伸。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6)设有 插塞接点(58, 64),所述插塞接点与所述连接件(42)的电触点(60)和 /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插头(52)的电触点(54)导电接合。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塞接点(58, 64) 和/或所述电子或电气元件(7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电路板(56)的面 向所述定子壳体(6)的表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56) 的面向所述定子壳体(6)的表面上所设置的元件(72)中,至少高度较高 的元件(72)呈环形分布,使得所述至少高度较高的元件(72)在所述管状 壳体部件(44)的中央区域留出自由空间,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6)中的 缝管(14)的轴向端部延伸到所述自由空间中。
12.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件 (40)的面向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内部的侧面上具有用于所述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38)的连接触点,其中所述连接触点(82)与在所述管状壳 体部件(44)中的所述电路板(56)上的对应连接触点(84)导电接合。
1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40) 包括支撑板(40),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管状壳体部件的表面上至少部分 地由盖板(78)覆盖,所述操作元件的表面和/或用于显示元件的窗口形成在 所述盖板(78)中。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件(40)的 面向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表面上,或者在所述支撑板(40)与所述盖 板(78)之间,设有一电路板(76),所述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38)设 置在此电路板(76)上并且优选构造有连接触点(82)。
1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 体部件(44)通过锁固件与所述定子壳体(6)连接,和/或所述管状壳体部 件(44)通过锁固件与所述盖件(40)连接。
1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截面为圆形,尤其为环形。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 具有带铁芯(16)的定子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上的绕组,其中所述定子壳体 (6)构造为铸件,所述铁芯(16)浇铸到所述定子壳体中,并且所述绕组 在所述铁芯(16)浇铸到所述定子壳体(6)中之后设置在所述铁芯(16) 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组件,其具有设置在定子壳体(6)中的电动机,其中在所述定子壳体(6)的一轴向端侧上设置有接线盒,其中所述接线盒(12)具有管状壳体部件(44),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第一轴向端侧安置在所述定子壳体(6)的该轴向端侧上,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相对的第二轴向端侧(46)由至少一个盖件(40)封闭,在所述盖件中集成有操作元件和/或显示元件(38),并且在所述管状壳体部件(44)的外周边上设置有电连接件(42)。
文档编号F04D29/62GK101589237SQ20078005017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8日
发明者布里安·伦斯泰德·波尔森, 拉尔斯·卡内加尔德·安德森, 斯滕·米克尔森 申请人:格伦德福斯管理联合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