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9676阅读:8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
背景技术
污水污物潜水电泵通常使用环境比较恶劣,转子两端的轴承承受的轴向力和径向力都比较大,对上下轴承的同心度要求比较高。如果两端轴承不同心,会大大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最终在轴承过早损坏后,可能引起电机烧机。同时,还需要保证轴承与轴承座之间不打滑,通常采用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的方式达到不打滑的目的。采用过盈配合会降低轴承使用寿命;采用过渡配合,对电泵其余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高,加工精度要求高,必然需要较高的加工成本,不利于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使上下轴承分别与上下轴承座间隙配合,利用上轴承与上轴承座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形成横向弹性调节作用,并配合轴承压盖,使上下轴承达到同心的要求,同时避免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提高轴承使用寿命,降低加工精度要求,最终提高电泵使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包括壳体、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与上轴承座的配合、及下轴承与下轴承座的配合设置在壳体内的转轴,套装在转轴上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与上轴承座间隙配合,所述上轴承侧壁与上轴承座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下轴承与下轴承座间隙配合,并通过轴承压盖使下轴承限位在下轴承座内。利用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并配合第一密封圈所形成的横向弹性调节作用,有效的弥补了零件加工误差造成的转子两端轴承不同心误差,提高了轴承使用寿命,避免电机烧机,最终提高电泵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轴承压盖的设置,避免转轴横向晃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潜水电泵,更适用于污水污物潜水电泵。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第一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且至少为两个。装配后,O形密封圈被横向挤压,形成弹性形变,达到调节同心度的目的。第一密封圈至少为两个,有利于达到足够的形变效果和足够的摩擦力,避免上轴承与上轴承座之间滑动。为了避免第一密封圈具有纵向的位移,所述上轴承侧壁设置与第一密封圈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卡置于固定槽中。所述上轴承座与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轴承座上端为壳体部分,下端设有供上轴承置入的开口。上轴承座与壳体为一体结构,方便加工生产,减少安装工序,提高效率。为了使下轴承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所述下轴承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压盖侧壁与下轴承座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设置,一方面避免密封结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具有横向弹性形变,有利于减震作用,平稳转轴的晃动。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轴承压盖侧壁的密封圈定位槽,及卡置于固定槽中的第二密封圈。所述轴承压盖内壁中部设有内延环,外壁设有外翻环,所述转轴穿过内延环的中心孔。所述外翻环承接在下轴承座的下端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下轴承座上。所述下轴承座上端具有内折边,下端与所述的轴承压盖配合,所述转轴穿过内折边的中心孔,所述下轴承座外壁设有外延臂,所述外延臂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使上下轴承分别与上下轴承座间隙配合,利用上轴承与上轴承座之间设置密封圈,形成横向弹性调节作用,并配合轴承压盖,使上下轴承达到同心的要求,同时避免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提高轴承使用寿命,降低加工精度要求,最终提高电泵使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并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2、轴承压盖的设置,避免转轴下端横向晃动。3、密封结构的设置,一方面避免密封结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具有横向弹性形变,有利于减震作用,平稳转轴的晃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如图1所示,它包括壳体1、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2与上轴承座3的配合、及下轴承4与下轴承座5的配合设置在壳体内的转轴6,套装在转轴6上的转子7,上轴承2与上轴承座3间隙配合,上轴承4侧壁与上轴承座5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下轴承4与下轴承座5间隙配合,并通过轴承压盖9使下轴承4限位在下轴承座5内。上述的间隙大小为O. 0Γ0. 035mm,第一密封圈8为O形密封圈,且至少为两个,当然,三个及三个以上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更佳。两个密封圈,仅是最低要求的数量。为了避免第一密封圈8具有纵向位移,上轴承2侧壁设置与第一密封圈相配合的固定槽,第一密封圈8卡置于固定槽中。为了方便加工生产,并降低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上轴承座3与壳体I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轴承座3上端为壳体部分,下端设有供上轴承2置入的开口。为了使下轴承具有足够的横向支撑力,下轴承5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轴承压盖9侧壁与下轴承座5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为了使密封结构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在轴承压盖与具有横向弹性形变,有利于减震作用,平稳转轴的晃动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轴承压盖9侧壁的密封圈定位槽,及卡置于固定槽中的第二密封圈10。下轴承座5上端具有内折边51,下端与轴承压盖9配合,转轴6穿过内折边51的中心孔,下轴承座5外壁设有外延臂52,外延臂52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壳体I连接。轴承压盖9内壁中部设有内延环91,外壁设有外翻环92,转轴6穿过内延环91的中心孔。外翻环92承接在下轴承座5的下端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下轴承座5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包括壳体(I)、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2)与上轴承座(3)的配合、及下轴承(4)与下轴承座(5)的配合设置在壳体内的转轴(6),套装在转轴(6)上的转子(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2)与上轴承座(3)间隙配合,所述上轴承(4)侧壁与上轴承座(5)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下轴承(4)与下轴承座(5)间隙配合,并通过轴承压盖(9)使下轴承(4)限位在下轴承座(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8)为O形密封圈,且至少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2)侧壁设置与第一密封圈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密封圈(8)卡置于固定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座(3)与壳体(I)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轴承座(3)上端为壳体部分,下端设有供上轴承(2)置入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5)为两个,上下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盖(9)侧壁与下轴承座(5)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轴承压盖(9)侧壁的密封圈定位槽,及卡置于固定槽中的第二密封圈 (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盖(9)内壁中部设有内延环(91),外壁设有外翻环(92),所述转轴(6)穿过内延环(91) 的中心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环(92)承接在下轴承座(5)的下端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下轴承座(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座(5)上端具有内折边(51),下端与所述的轴承压盖(9)配合,所述转轴(6)穿过内折边(51)的中心孔,所述下轴承座(5 )外壁设有外延臂(52 ),所述外延臂(52 )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壳体(I)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证转子两端轴承同心的潜水电泵,包括壳体、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与上轴承座的配合、及下轴承与下轴承座的配合设置在壳体内的转轴,套装在转轴上的转子,其特征在于上轴承与上轴承座间隙配合,上轴承侧壁与上轴承座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下轴承与下轴承座间隙配合,并通过轴承压盖使下轴承限位在下轴承座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使上下轴承分别与上下轴承座间隙配合,并利用上轴承与上轴承座之间设置密封圈,形成横向弹性调节作用,配合轴承压盖,使上下轴承达到同心的要求,同时避免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提高轴承使用寿命,降低加工精度要求,最终提高电泵使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并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文档编号F04D29/046GK202851387SQ2012205718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许敏田, 葛杰, 程亭, 赵志杰 申请人: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