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611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满足排气压力跨度较大且减少制备成本和降低使用成本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筒体(1),筒体(1)上端开口设有出气口的上盖(2),上盖(2)连接有油气分离滤芯(3),筒体(1)还设有出油管(4),关键是筒体(1)的壳体外的进气管(5)与壳体内的变截面的变速管(6)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相当独特,达到了综合效果最佳的技术效果,使油气分离器达到较佳的平衡点的同时取得分离效果最佳。
【专利说明】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具体是指特别用于变压喷油螺杆空压机使用的一种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变压喷油螺杆空压机使用的油气分离器,其油气一级分离基本采用的是离心法和碰撞法,离心法是在内筒壁焊装一段一定通径(或面积)的导气管,导气管通径是一确定值,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管进入导气管后,在导气管的约束下,以设计的风速沿筒体的切向旋转流动,因为油与气体密度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颗粒碰撞筒体面后被集中,气体则向四周扩散,最后油落入分离器筒体底部,气体则向向上运动并经油气分离滤芯后排出油气分离器;当油气混合物在分离器的导气管中流动过程中,存在若干影响油气分离效果的因素,例如流动速度太快,则油颗粒易被吹成更小的颗粒或雾状且受离心力作用时间较短,影响油气分离;如风速较慢,则油气混合物的流动能量不足,油颗粒受到的离心力较小,亦会影响油气分离;除上述的影响因素外,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如流体流动的运动状态(是层流还是紊流)、流体流动时的阻力或流体流动的方向等。因此,油气分离器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其具有复杂的流体流动,如何在一台空压机的输出压力有较大变化区间时,兼顾风速和压力,并且在保证一级油气分离效果时,减小二级油气分离滤芯的工作压力,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整体技术效果是急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可满足排气压力跨度较大且减少制备成本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油气分离器。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筒体,筒体上端开口设有出气口的上盖,上盖连接有油气分离滤芯,筒体还设有出油管,关键是筒体的壳体外的进气管与壳体内的变截面的变速管连接。
[0005]所述的变截面的变速管的截面面积是连续改变。
[0006]所述的变截面的变速管的截面面积是至少为两个不同截面的管段构成。
[0007]所述的变速管的一部分为筒体的内壁面。
[0008]所述的变速管的出口端有一可调整流体流向筒体壁面的收缩段。
[0009]所述的变速管在沿筒体壁面延伸的同时还向下方延伸。
[0010]所述的变速管的截面积是连续增加的。
[0011]所述的变速管的最小直径的壁面有一向变速管内部凸起的条状凸起部。
[0012]所述的变速管的出气体口的朝向筒体中心部分的侧壁有一可使流体流动方向转向筒体壁面的延伸导流部。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在充分对油气分离器中的油气流体的流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变速管作出了独特的设计,同时考虑了影响油气分离的若干因素,取得了最佳的分离条件下的结构设计,使油气分离器可适应空压机排气压力的变化,提高了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并且降低能耗和使用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变速管的位置与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A-A位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4为变速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下:包括筒体1,筒体I上端开口设有出气口的上盖2,上盖2连接有油气分离滤芯3,上盖2与油气分离滤芯3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通过上盖2与筒体I之间连接时在上述两者之间被夹持而固定位置,或按已有技术的其它方式实现,筒体I还设有出油管4,其可将被分离的油导出分离器,关键是筒体I的壳体外的进气管5与壳体内的变截面的变速管6连接;压缩机排出的油气混合物由进气管5进入变截面的变速管6进行油气分离,由于压缩机具有一确定的功率范围或排出气体的压力范围,选定变速管6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不同面积,则油气混合物在变速管6内流动时,按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律,油气混合物是按对应截面积的变化而变速流动,其中必有一流速范围具有最高的油气分离效果,同时整个流动阻力也会比较适中,则自身的整体能耗降低。
[0019]更具体的是所述的变截面的变速管6的截面面积是连续改变的,其油气混合物的流动速度亦是基本连续变化,例如变速管6的截面面积是由小到大,即截面积是连续增加的,流体能维持基本的层流状态,流体流动阻力较小,并有一段是最为油气分离的流速,故在能耗低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油气分离,特别适合初始油气混合物的流速与最佳流速差异不是特别大时使用;如初始油气混合物的流速过大(即压力较小)或流速较小(即压力较大),对流速要作较大调整时,所述的变截面的变速管6的截面面积是至少为两个不同截面的管段构成(图3、图4所示),则不论是高速或低速流体必在其中一管段得到流速的适当调节,再从整体看总的油气分离效果会达到较好的效果,且流动的总阻力亦会下调一部分,上述的变速管6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矩形或半圆形或半椭圆形,这视油气分离器的总体结构进行选择;为进一步降低制备成本,所述的变速管6的一部分为筒体I的内壁面,如用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η形的材料与筒体I的内壁面连接(如焊接),可构成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矩形的变速管6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油气混合物沿筒体I壁面流动,油颗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与上述壁面碰撞而被收集,再沿壁面流入筒体I下部的油池,故在变速管6的出口端有一可调整流体流向筒体I壁面的收缩段(图中未示出),即变速管6的远离筒体I的壁面在收缩段朝向筒体I的壁面方向弯折,这样当流体在收缩段流动时,流体的流动方向朝向筒体I的壁面而与筒体I的壁面有一次整体的碰撞,则流体中残留的部分油颗粒可进一步被回收;当然为调节流体的流动方向,还可在变速管6的出气体口的朝向筒体I中心部分的侧壁有一可使流体流动方向转向筒体I壁面的延伸导流部7,导流部7亦可使流体与筒体I的壁面发生碰撞而进一步收集油颗粒;为更便于收集后的油流出变速管6,变速管6在沿筒体I壁面延伸的同时还向下方延伸,即变速管6的整体在筒体I的壁面为螺旋形设置,由于收集的油更易于流出,则可减小流体流动时的阻力,同时变速管6的上壁面亦是逐渐向下的,其与油气流体亦会有部分的碰撞,故还可增加变速管6与流体碰撞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由于油气混合物在变速管6中流动,保持层流则效果最好(层流阻力小),故在变速管6的最小直径的壁面(即外壁面)有一向变速管6内部凸起的条状圆滑凸起物(图中未示出),该条状圆滑凸起物可设置在变速管6的进气口端,其可有效调节进入变速管6的气体为层流状态流动。
[0020]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相当独特,不仅综合考虑了离心式油气分离的若干因素,且达到了综合效果最佳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将碰撞式油气分离的结构设计与离心式结构结合,在不影响流体流动的情况下将流体流动的残余能量转化为碰撞式分离的动力源,使油气分离器达到较佳的平衡点的同时取得分离效果最佳。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筒体(1),筒体(I)上端开口设有出气口的上盖(2),上盖(2)连接有油气分离滤芯(3),筒体(I)还设有出油管(4),其特征在于筒体(I)的壳体外的进气管(5)与壳体内的变截面的变速管(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截面的变速管出)的截面面积是连续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截面的变速管(6)的截面面积是至少为两个不同截面的管段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管(6)的一部分为筒体(I)的内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管(6)的出口端有一可调整流体流向筒体(I)壁面的收缩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管(6)在沿筒体(I)壁面延伸的同时还向下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管(6)的截面积是连续增加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管出)的最小直径的壁面有一向变速管出)内部凸起的条状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喷油螺杆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管(6)的出气体口的朝向筒体(I)中心部分的侧壁有一可使流体流动方向转向筒体(I)壁面的延伸导流部(7)。
【文档编号】F04C29/02GK203685582SQ20142005049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郑建国, 马兆全 申请人:烟台三仁宝业压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