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029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压传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气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气缸以高压气体或高压液体为动力源,进行往复运动,实现传动功能,如图I所示,气缸一般包括缸体I、主腔体2、活塞3和活塞杆4,所述缸体I两端还设有进出气口 5,气缸在工作过程中活塞会撞击缸体上的前后盖,活塞撞击停止过程对气缸本身的机械伤害较大,大大增加磨耗及形变,导致寿命缩短;另外撞击会产生抖动,当气缸用于传送物品时,可能会对振动敏感型的物品产生不利影响,应用范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无撞击的气缸。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缸,包括缸体、主腔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两端均设有进出气口,所述气缸还设有防撞击结构,防撞击结构包括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设置在活塞上,所述缸体上设有与缓冲杆相对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处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气缸还包括缓冲调速结构,所述缓冲调速结构包括连接主腔体与容纳孔的支气流通道和调速器,所述调速器设置在支气流通道上。所述缓冲调速结构可以调整活塞在行程尾端时的减速加速度,也属于柔性缓冲的一种结构,能进一步减轻气缸振动,所以稳定性更高,可用于传送振动敏感型的物品。优选的,所述调速器为调节螺钉,所述缸体上设有调节螺钉安装孔。调节螺钉从外部装配,不必拆装气缸,就可以用螺丝刀类的工具在气缸外部完成调整工作,使用非常方便。优选的,所述支气流通道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容纳孔的中部区域,所述容纳孔内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所述开口把容纳孔分成两个功能区,一是缓冲调速区,二是防撞区。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支气流通道在容纳孔内的开口处,所述缓冲杆进入容纳孔与第二密封圈配合时,阻挡主腔体内的气体从支气流通道流出。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截面形状为梯形,与缓冲杆之间的密封可靠,耐磨,使用寿命长。优选的,所述进出气口设置在容纳孔的尾端。优选的,所述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击结构。优选的,所述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调速结构。优选的,所述缓冲杆的轴心与活塞的轴心重合,所述缓冲杆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这样缓冲杆对活塞的作用力与活塞的运动方向一致,使活塞受力平衡,机械磨损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气缸设置了防撞击结构,防撞击结构包括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设置在活塞上,所述缸体上设有与缓冲杆相对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处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当活塞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缓冲杆先进入容纳孔,由于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以容纳孔内的气体无处可逃只能被压缩,从而吸收了活塞的动能,使活塞停止,缓冲杆不会与缸体产生撞击,只需要活塞与缸体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就可避免活塞与缸体直接撞击,本发明所述防撞击结构具有柔性缓冲功能,不产生硬性撞击,所以气缸振动小,稳定性高,可用于传送振动敏感型的物品,扩大了应用范围;而且减小了对气缸的机械伤害,减小磨耗及形变,从而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O


图I是现有技术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气缸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气缸实施例一的进入防撞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气缸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气缸实施例二的进入缓冲调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所述气缸实施例二的进入防撞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缸体;2、主腔体;3、活塞;4、活塞杆;5、进出气口 ;6、防撞击结构;61、缓冲杆;62、容纳孔;63、第一密封圈;7、缓冲调速结构;71、支气流通道;72、调速器;73、第二密封圈;74、调节螺钉安装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一种气缸,作为本发明气缸的实施例一,如图2和图3所不,气缸包括缸体I、主腔体2、活塞3和活塞杆4,所述缸体I两端均设有进出气口 5,所述气缸还设有防撞击结构6,防撞击结构6包括缓冲杆61,所述缓冲杆61设置在活塞3上,所述缸体I上设有与缓冲杆61相对应的容纳孔62,所述容纳孔62处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61和容纳孔62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63。在本实施例中,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击结构6,所述第一密封圈63设置在容纳孔62的最内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杆61的轴心与活塞3的轴心重合,所述缓冲杆61的直径大于活塞杆4的直径,这样缓冲杆61对活塞3的作用力与活塞3的运动方向一致,使活塞3受力平衡,机械磨损小。本发明所述气缸设置了防撞击结构6,当活塞3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缓冲杆61先进入容纳孔62,由于缓冲杆61和容纳孔6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3,所以容纳孔62内的气体无处可逃只能被压缩,从而吸收了活塞3的动能,使活塞3停止,缓冲杆61不会与缸体I产生撞击,只需要活塞3与缸体I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就可避免活塞3与缸体I直接撞击,本发明所述防撞击结构6具有柔性缓冲功能,不产生硬性撞击,所以气缸振动小,稳定性高,可用于传送振动敏感型的物品,扩大了应用范围;而且减小了对气缸的机械伤害,减小磨耗及形变,从而提闻气缸的使用寿命。作为本发明气缸的实施例二,如图4至图6所不,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缸还包括缓冲调速结构7,所述缓冲调速结构7包括连接主腔体2与容纳孔62的支气流通道71和调速器72,所述调速器72设置在支气流通道7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调速结构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出气口 5设置在容纳孔62的尾端,所述支气流通道71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容纳孔62的中部区域,所述开口把容纳孔62分成两个功能区,一是缓冲调速区,二是防撞区,所述容纳孔62内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61和容纳孔62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73,所述第二密封圈73位于支气流通道71在容纳孔62内的开口处,所述缓冲杆61进入容纳孔62与第二密封圈73配合时,阻挡主腔体2内的气体从支气流通道71流出。所述

下面以活塞向左侧方向移动为例来说明气缸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所述气缸的活塞3向左方移动,主腔体2内的位于活塞左侧的气体进入容纳孔62,并从进出气口 5逸出,此时活塞3可以实现快速移动。如图5所示,所述气缸进入缓冲调速状态,缓冲杆61进入容纳孔62的缓冲调速区,由于第一密封圈63的能起到密封作用,所以主腔体2内的位于活塞左侧气体只能通过支气流通道71进入容纳孔62,并从进出气口 5逸出,此时气体逸出速度由调速器72控制,从而实现了对活塞3移动速度的调整,即可以使活塞快速减速,也可以使活塞慢慢减速。如图6所示,所述气缸进入防撞击状态,缓冲杆61进入容纳孔62的防撞区,由于第二密封圈73的能起到密封作用,所以主腔体2内的位于活塞左侧气体无法逸出,只能被压缩,从而吸收了活塞的动能,使活塞3停止,缓冲杆61不会与缸体I产生撞击,活塞3也不会与缸体I产生直接撞击。本发明所述缓冲调速结构7可以调整活塞3在行程尾端时的减速加速度,也属于柔性缓冲的一种结构,能进一步减轻气缸振动,所以稳定性更高,可用于传送振动敏感型的物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速器72为调节螺钉,所述缸体I上设有调节螺钉安装孔74,调节螺钉从外部装配,不必拆装气缸,就可以用螺丝刀类的工具在气缸外部完成调整工作,使用非常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73截面形状为梯形,与缓冲杆61之间的密封可靠,耐磨,使用寿命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缸,包括缸体、主腔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两端均设有进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还设有防撞击结构,防撞击结构包括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设置在活塞上,所述缸体上设有与缓冲杆相对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处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还包括缓冲调速结构,所述缓冲调速结构包括连接主腔体与容纳孔的支气流通道和调速器,所述调速器设置在支气流通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器为调节螺钉,所述缸体上设有调节螺钉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流通道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容纳孔的中部区域,所述容纳孔内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支气流通道在容纳孔内的开口处,所述缓冲杆进入容纳孔与第二密封圈配合时,阻挡主腔体内的气体从支气流通道流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截面形状为梯形。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气口设置在容纳孔的尾端。
8.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击结构。
9.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调速结构。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的轴心与活塞的轴心重合,所述缓冲杆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气压传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主腔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两端均设有进出气口,所述气缸还设有防撞击结构,防撞击结构包括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设置在活塞上,所述缸体上设有与缓冲杆相对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处设有用于密封缓冲杆和容纳孔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本发明所述防撞击结构具有柔性缓冲功能,不产生硬性撞击,所以气缸振动小,稳定性高,可用于传送振动敏感型的物品,扩大了应用范围;而且减小了对气缸的机械伤害,减小磨耗及形变,从而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5B15/14GK102852895SQ2012103746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杨卫兵, 吴俊豪, 林昆贤, 汪永强, 舒志优, 齐明虎, 陈增宏, 郭振华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