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224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箱,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一组以上由二根以上中空的散热管自壳体底面的中部向上依次排列的散热管组,每组散热管中的相邻散热管之间有间隙,散热管的两端穿过壳体的侧壁与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更好的进行散热。
【专利说明】一种液压油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液压系统主要由油箱、泵、过滤器、阀组总成、回油过滤器等组成,泵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抽出后经过滤器、阀组总成、工作元件、回油过滤器回到油箱内。液压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汇集到油箱内,因此,油箱散热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
[0003]为了解决液压油箱散热的问题,传统的液压油箱是在壳体外壁上设置散热片,利用散热片增加散热面积来散热,而油箱内外围的液压油接触或靠近油箱壁,因此,外围的液压油的热量能被快速的散出,但位于油箱中心的液压油的热量很难散出,造成油箱内各处液压油温差大。
[0004]另夕卜,也有人采用内置隔板的技术方案来提高散热效果。如申请号为201220356037.4授权公告日为2013.3.2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也液压油箱,该结构的液压油箱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隔板来提高散热效果和防止液压油浑浊。上述结构,当箱体内装满液压油后,隔板就完全的浸泡在液压油中,虽然增大了液压油与液压油箱的接触面积,但热量的传递面积和散热面积并没有增大,因此,还会造成散热不均匀,不易散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更好的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液压油箱。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液压油箱,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一组以上由二根以上中空的散热管自壳体底面的中部向上依次排列的散热管组,每组散热管中的相邻散热管之间有间隙,散热管的两端穿过壳体的侧壁与外界相通。
[0007]上述结构,由于在壳体内中部设置了散热管,且散热管的两端与外界相通,这样,在散热管内会形成风流,壳体内外围的液压油热量传递到壳体表面,通过壳体表面进行散热,壳体内中部的液压油热量传递到散热管壁上,通过散热管的内壁进行散热,同时,因风流的作用能将散热管内的热量快速带走,实现对整个壳体内的液压油进行均匀、快速的散热,从而提闻散热效率。
[0008]作为改进,所述的散热管组由两组以上构成,相邻散热管组中分别对应的两相邻散热管错位设置。通过设置更多组数的散热管组,则能提高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速度。将相邻散热管组中分别对应的两相邻散热管错位设置,当液压油从回油口一侧流向出油口一侧时,散热管组对油渣可进行更加可靠的拦截,从而提高出油口一侧液压油的纯度。
[0009]作为具体化,所述的壳体包括截面呈U型的下壳体、侧板及顶板,侧板安装在下壳体的两端,顶板安装在下壳体的顶部;在侧板上设有用于插设散热管端部的安装孔。上述壳体结构,使得制造更加简单,当设置了安装孔后,既便于将散热管安装到壳体内,又能能散热管与外界相通,以实现更好的散热。[0010]作为改进,下壳体上设有U型托架,U型托架上安装有安装座。该U型托架一方面能提高液压油箱的强度,另一方面起到托住壳体的作用,在安装座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将液压油箱安装到车架上。
[0011 ] 作为改进,在相邻U型托架之间连接有横向筋板,在U型托架和横向筋板之间连接有斜向筋板,以提高液压油箱的强度。
[0012]作为改进,在壳体上设有伸入到壳体内的电加热管套,在电热管套内设有电加热管。通过设置电加热管套,能使电加热更加的安全、可靠,所述的电加热管用于给壳体内液压油进行加热。
[0013]作为改进,在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温度计,在温度计上罩有温度计保护罩。对于电动轮自卸车来说,其通常被应用到恶劣的环境中,通过设置温度计保护装置则能保护温度计,而且能使温度计检测更加的精确。
[0014]作为改进,在壳体上设有观察孔,在观察孔上设有观察孔盖,在观察孔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观察孔和观察孔盖能更好的观察到液压油油位,密封圈用于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液压油从观察孔中溢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液压油箱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液压油箱的分解图。
[0017]图3为液压油箱去掉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液压油箱包括壳体I及一组以上的散热管组。
[0020]如图2所示,所述的壳体I包括截面呈U型的下壳体11、侧板12及顶板13,侧板12安装在下壳体11的两端,顶板13安装在下壳体11的顶部;在侧板12上设有用于插设散热管端部的安装孔121。
[0021]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侧板位于散热管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观察孔31,在观察孔31的外缘设有向内延伸的凸缘311,以提高观察孔31处的强度。在观察孔31上设有观察孔盖32,如图2所示,观察孔盖32包括凸台321及自凸台边缘向四周延伸的安装盘322,凸台321伸入到观察孔31内,凸台321为透明体,透过凸台321能观察到壳体内的液面高度,安装盘322和侧板之间设有密封圈33,以防止液压油从观察孔31中溢出。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在另一侧板上安装有伸入到壳体I内的电加热管套41,在电热管套41内设有电加热管42,电热管42能对壳体I内的液压油加热,电热管套41能保护电热管42,且能防止漏电,以提高安全性能。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另一侧板上设有温度计51,用于检测壳体内液压油的温度,为了更好的保护温度计51及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度,在温度计51为罩有温度计保护罩52。在温度计保护罩52上开有一透气孔521,在温度计保护罩52的端部具有环形槽522。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另一侧板上设有液位计6,用于测量壳体内液压油的液位高度。[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下壳体11的外壁上设有U型托架71,一方面是为了托住壳体1,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壳体I的强度及壳体的承载能力;在匸型托架71上设有安装座72,如图2所示,所述的安装座72包括承载板721及连接筋板722,承载板的一端连接在U型托架71上,连接筋板722连接在承载板721和U型托架71之间,用于提高承载板的支承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箱通过安装座73被安装到车架上。为了提高壳体的强度,在相邻U型托架之间连接有横向筋板73,在横向筋板73和U型托架之间连接有斜向筋板74。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在壳体I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散热管组,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管组的数量为两组,散热管组将壳体内腔分隔成回油腔91和出油腔92,其中,每组散热管组由二根以上中空的散热管2组成,每组散热管组中的散热管2自壳体底面的中部向上依次排列,每组散热管组中的相邻散热管之间有间隙,便于液压油通过,散热管的两端安装在安装孔内并穿过侧板12。相邻散热管组中分别对应的两相邻散热管错位设置。
[0027]在顶板上与出油腔92对应的位置设有出油口,在顶板上与回油腔91对应的位置设有回油口,在出油口上连接有双联泵93,在双联泵93上连接有高压过滤器94,在高压过滤器94上连接有举升阀总成95。在回油口上连接有回油过滤器96。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壳体内中部设置了散热管2,且散热管2的两端与外界相通,这样,在散热管2内会形成风流,壳体I内外围的液压油的热量传递到壳体I表面,通过壳体I表面进行散热,壳体I内中部的液压油热量传递到散热管壁上,通过散热管2的内壁进行散热,同时,因风流的作用能将散热管2内的热量快速带走,实现对整个壳体内的液压油进行均匀、快速的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出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设置在散热管组的两侧,且同一组散热管组中的相邻散热管之间间隙,这样,经回油口进入到壳体内的液压油在经过散热管组时,油渣被拦截掉,防止出油口中的液压油含有油渣而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而通过设置两组以上的散热管组,则更能将液压油过滤彻底,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能提高散热效果,而且能防止液压油出现浑浊的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油箱,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有一组以上由二根以上中空的散热管自壳体底面的中部向上依次排列的散热管组,每组散热管中的相邻散热管之间有间隙,散热管的两端穿过壳体的侧壁与外界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组由两组以上构成,相邻散热管组中分别对应的两相邻散热管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截面呈U型的下壳体、侧板及顶板,侧板安装在下壳体的两端,顶板安装在下壳体的顶部;在侧板上设有用于插设散热管端部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下壳体上设有U型托架,U型托架上安装有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相邻U型托架之间连接有横向筋板,在U型托架和横向筋板之间连接有斜向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伸入到壳体内的电加热管套,在电热管套内设有电加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温度计,在温度计上罩有温度计保护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观察孔,在观察孔上设有观察孔盖,在观察孔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文档编号】F15B1/26GK203453151SQ20132046071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李涛 申请人: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