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239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油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缸,包括上、下端盖,上下端盖之间通过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上,内外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液密封,其中一端盖上成型有两个通油孔,两个通油孔分别与内筒体的内腔、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之间的夹层腔连通,靠近另一端盖的内筒体上成型有连通孔,内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外壁与内筒体液密封,油缸的侧面不需要出油口,该油缸不仅外表整洁美观,最重要的是将油缸做到最小程度,能满足各种微型和精密机器的安装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油缸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缸。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油缸一般由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组成,缸体的上下侧设置有油液口,当高压油进入油缸的下油腔时,推动活塞向上移动,上油腔的油回到油箱中;当高压油进入油缸的下油腔时,推动活塞向下移动,下油腔的油回到油箱中,因此,上下油腔各需要一个出油口,油缸的空间随之加大。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可靠,实用性好,易为市场接受的新型油缸。
[0004]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油缸,包括上、下端盖,上下端盖之间通过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上,内外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液密封,其中一端盖上成型有两个通油孔,两个通油孔分别与内筒体的内腔、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之间的夹层腔连通,靠近另一端盖的内筒体上成型有连通孔,内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外壁与内筒体液密封。
[0006]一种新型油缸,包括上、下端盖,上下端盖之间通过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上,内外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液密封,其中一端盖上成型有两个通油孔,两个通油孔分别与内筒体的内腔、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之间的夹层腔连通,靠近另一端盖的内筒体上成型有连通孔,内筒体上套设有活塞,活塞外壁与外筒体液密封,内壁与内筒体液密封。
[000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油缸的侧面不需要出油口,该油缸不仅外表整洁美观,最重要的是将油缸做到最小程度,能满足各种微型和精密机器的安装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油缸,包括上、下端盖(6、1),上下端盖之间通过内筒体4和外筒体3连接,外筒体3套设在内筒体4上,内外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6、I)液密封,其中一端盖上成型有两个通油孔7,两个通油孔分别与内筒体的内腔9、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之间的夹层腔2连通,靠近另一端盖的内筒体上成型有连通孔8,连通孔8连通所述内腔9和夹层腔2,内筒体内设置有活塞5,活塞5外壁与内筒体液密封。当高压油液进入内筒体的内腔(如图1,从活塞上侧进入)时,推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下侧的油液通过连通孔进入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夹层腔,再通过端盖上的通油孔回到油箱,反之亦然。正因为加了一个外筒体,油缸的侧面不需要出油口,该油缸不仅外表整洁美观,最重要的是将油缸做到最小程度,能满足各种微型和精密机器的安装要求。
[0012]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示内筒体上套设有活塞10,活塞10外壁与外筒体液密封,内壁与内筒体液密封。
[001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端盖,上下端盖之间通过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上,内外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液密封,其中一端盖上成型有两个通油孔,两个通油孔分别与内筒体的内腔、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之间的夹层腔连通,靠近另一端盖的内筒体上成型有连通孔,内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外壁与内筒体液密封。
2.一种新型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端盖,上下端盖之间通过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上,内外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端盖液密封,其中一端盖上成型有两个通油孔,两个通油孔分别与内筒体的内腔、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之间的夹层腔连通,靠近另一端盖的内筒体上成型有连通孔,内筒体上套设有活塞,活塞外壁与外筒体液密封,内壁与内筒体液密封。
【文档编号】F15B15/14GK203420965SQ201320475903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阮华梁 申请人:阮华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