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158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PLC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其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温度变化传送到PLC控制系统的输入端,PLC控制系统将输入进来的温度变化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PLC控制系统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所述风冷却器包括风扇和液压马达,其液压马达由所述的冷却系统驱动工作。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系统驱动的风冷却器,可以实现根据风扇所工作区域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所需的风扇转速,达到风冷却器自动调速功能,同时可以实现风扇正向旋转工作,反向旋转进行自我清洁。
【专利说明】—种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冷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冷却系统和液压风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风冷却器基本为电马达驱动和液压马达驱动两种形式,使用电马达驱动的风冷却器在夏季常常由于环境温度高,易烧毁,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防爆场合,对电的要求非常苛刻,甚至是不允许的,所以液压马达驱动的风冷却器已经是社会进步中的必然产物,而现有液压马达驱动的风冷却器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只能单向旋转工作
2、没有调速功能,会造成风能的浪费。3、清理困难。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PLC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温度变化传送到PLC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系统将输入进来的温度变化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所述PLC控制系统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
[0005]上述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发动机、变量液压泵、单向阀、油路块、调速换向装置、液压马达,所述发动机连接并驱动变量液压泵,所述变量液压泵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油路块连接,所述调速换向装置设置在油路块上,所述油路块的一个输出端与液压油箱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液压马达连接。
[0006]上述冷却系统,其中,所述调速换向装置包括伺服阀和单向节流阀,或者可以包括电磁换向阀、比例阀和单向节流阀。
[0007]上述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液压马达为双向液压马达。
[0008]上述冷却系统,PLC控制系统输入端将温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变化转化成模拟信号,PLC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中的调速换向装置中,调速换向装置中的伺服阀根据输入的模拟信号对应的可以对液压马达输入的流量进行自动调整,同时通过伺服阀的换向来控制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特别的另外一种调速换向装置中,包括电磁换向阀、比例阀和单向节流阀,PLC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比例阀和电磁换向阀,对应的可以对进入液压马达的流量和旋转方向进行自动控制调整。
[0009]一种使用上述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包括风扇和液压马达,所述风扇装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液压马达由上述冷却系统驱动。
[0010]上述风冷却器,其中,所述风扇转速可以随着工作环境温度自动调整。
[0011]上述风冷却器,其中,所述风扇可以双向旋转。
[0012]上述风冷却器,其中,所述风扇由风扇罩、扇叶组成,所述扇叶相对风扇罩端面成45°角度,以此保证风扇在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候的风量相同。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系统和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温度变化通过PLC控制系统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中的调速换向装置对应的自动调整输入到液压马达的流量,通过调整流量可以调整其转速,从而调整安装在液压马达输出轴上的风扇转速,达到所述风冷却器可以根据工作区域温度自动调整所需的转速和风量,实现风能的节约,同时调速换向装置通过换向供油带动液压马达的双向旋转,从而使安装在液压马达输出轴上的风扇可以双向旋转,不仅实现风扇的正向工作,而且可以实现风扇反向的自我清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冷却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冷却器扇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由温度传感器1,PLC控制系统2,液压控制系统3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I将感应到的温度变化传送到PLC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系统2将输入进来的温度变化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所述PLC控制系统2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3。
[0021]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31、滤油器32、发动机33、单向变量叶片泵34、风冷机35、单向阀36、压力表37、伺服阀381、单向节流阀391、单向节流阀401、油路块41、液压马达42。
[0022]如图2所示,当伺服阀381处于中位的时候,整个液压系统中,油路A和油路B接通,液压马达42处于自由状态。
[0023]如图2所示,当伺服阀381处于左位的时候,发动机33驱动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油时,风冷机35对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行冷却降温工作,单向变量叶片泵34压出油液,此时单向阀36打开,压力表37显示通过单向阀36的油压,油液经过单向阀36进入设置在油路块41上的伺服阀381中,伺服阀381可以自动控制所通过的流量大小,此时伺服阀381中,P 口与A 口接通,油液通过P 口进入油路A中,油路A上单向节流阀391的单向阀关闭,油液通过单向节流阀391的节流阀进入液压马达42,带动液压马达42的正向旋转工作。回油时,液压马达42的出油口与油路B接通,油路B上单向节流阀401的节流阀关闭,单向阀打开,油液通过此单向阀进入伺服阀381中,此时伺服阀381中B 口与T 口接通,油液通过T 口回到液压油箱31中,液压油箱31中的液压油经过滤油器32的过滤后可反复进行液压循环工作。
[0024]如图2所示,当伺服阀381处于右位的时候,发动机33驱动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油时,风冷机35对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行冷却降温工作,单向变量叶片泵34压出油液,此时单向阀36打开,压力表37显示通过单向阀36的油压,油液经过单向阀36进入设置在油路块41上的伺服阀381中,伺服阀381可以自动控制所通过的流量大小,此时伺服阀381中,P 口与B 口接通,进油时,油液通过P 口进入油路B中,油路B上单向节流阀401的单向阀关闭,油液通过单向节流阀401的节流阀进入液压马达42,带云力液压马达42的反向旋转。回油时,液压马达42的出油口与油路A接通,油路A上单向节流阀391的节流阀关闭,单向阀打开,油液通过此单向阀进入伺服阀381中,此时伺服阀381中A 口与T 口接通,油液通过T 口回到液压油箱31中。
[0025]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31、滤油器32、发动机33、单向变量叶片泵34、风冷机35、单向阀36、压力表3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比例阀392、单向节流阀402、油路块41、液压马达42。
[0026]如图3所示,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处于中位的时候,整个液压系统中,油路A和油路B接通,液压马达42处于自由状态。
[0027]如图3所示,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处于左位的时候,发动机33驱动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油时,风冷机35对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行冷却降温工作,单向变量叶片泵34压出油液,此时单向阀36打开,压力表37显示通过单向阀36的油压,油液经过单向阀36进入设置在油路块41上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此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P 口与A 口接通,油液通过P 口进入油路A中,油路A上比例阀392可以自动控制所通过的流量大小,油液经过比例阀392调控流量后进入液压马达42,带动液压马达42的正向旋转工作。回油时,液压马达42的出油口与油路B接通,油路B上单向节流阀402的节流阀关闭,单向阀打开,油液通过此单向阀进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此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B 口与T 口接通,油液通过T 口回到液压油箱31中,液压油箱31中的液压油经过滤油器32的过滤后可反复进行液压循环工作。
[0028]如图3所示,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处于右位的时候,发动机33驱动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油时,风冷机35对单向变量叶片泵34进行冷却降温工作,单向变量叶片泵34压出油液,此时单向阀36打开,压力表37显示通过单向阀36的油压,油液经过单向阀36进入设置在油路块41上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此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P口与B 口接通,进油时,油液通过P 口进入油路B中,油路B上单向节流阀402的单向阀关闭,油液通过单向节流阀402的节流阀进入液压马达42,带动液压马达42的反向旋转。回油时,液压马达42的出油口与油路A接通,油液通过油路A上的比例阀392进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此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中A 口与T 口接通,油液通过T 口回到液压油箱31中。
[0029]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冷却器结构示意图及其扇叶结构示意图,所述风冷却器包括风扇5和液压马达42,风扇5装在液压马达42的输出轴上,风扇5由风扇罩51、扇叶52构成,其中扇叶52相对风扇罩51的端面成45°角度。
[0030]当图4所述的风冷却器由图1和图2所述冷却系统驱动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003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当所述风冷却器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冷却系统驱动时候,PLC控制系统2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3的伺服阀381上,从而对其通过的流量根据温度传感器I所感应的温度变化对应地进行自动调整,进一步的带动调整液压马达42的转速,从而带动安装在液压马达42输出轴上的风扇5的同步转动,即可以实现风冷却器可以根据工作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其转速。而当伺服阀381处于左位时,可以实现液压马达42的正向旋转,从而带动安装在液压马达42输出轴上的风扇5的正向旋转工作,当伺服阀381处于右位时,可以实现液压马达42的反向旋转,同样带动安装在液压马达42输出轴上的风扇5的反向旋转,而反向旋转可以实现风扇的自我清洁。
[0032]采用如图1、图2和图4所述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当温度传感器I检测到风扇5工作区域的温度为60°C时,此时液压控制系统3中进入液压马达42的流量为llL/min,液压马达42转速等于风扇5转速为3950r/min。
[0033]当温度传感器I检测到风扇5工作区域的温度为40°C时,此时液压控制系统3中进入液压马达42的流量为6L/min,液压马达42转速等于风扇5转速为2154 r/min。
[0034]当图4所述的风冷却器由图1和图3所述的冷却系统驱动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0035]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当所述风冷却器采用图1和图3所示的冷却系统驱动时候,PLC控制系统2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3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和比例阀392上,不仅调整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的自动换向作业,而且可以对比例阀392上通过的流量根据温度传感器I所感应的温度变化对应地进行自动调整,进一步的实现液压马达42转速的自动调整,从而实现自动调整安装在液压马达42输出轴上的风扇5的转速,即实现了风冷却器可以根据工作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其转速。而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处于左位时,可以实现液压马达42的正向旋转,从而带动安装在液压马达42输出轴上的风扇5的正向旋转工作,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处于右位时,可以实现液压马达42的反向旋转,同样带动安装在液压马达42输出轴上的风扇5的反向旋转,而反向旋转实现了风扇的自我清洁。
[0036]采用如图1、图3和图4所述冷却系统及使用该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当温度传感器I检测到风扇5工作区域的温度为55°C时,此时液压控制系统3中进入液压马达42的流量为10L/min,液压马达42转速等于风扇5转速为3265r/min。
[0037]当温度传感器I检测到风扇5工作区域的温度为35°C时,此时液压控制系统3中进入液压马达42的流量为5L/min,液压马达42转速等于风扇5转速为1795 r/min。
[003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PLC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温度变化传送到PLC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系统将输入进来的温度变化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所述PLC控制系统输出端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液压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发动机、变量液压泵、单向阀、油路块、调速换向装置、液压马达,所述发动机连接并驱动变量液压泵,所述变量液压泵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油路块连接,所述调速换向装置设置在油路块上,所述油路块的一个输出端与液压油箱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液压马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换向装置包括伺服阀和单向节流阀,或者包括电磁换向阀、比例阀和单向节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为双向液压马达。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冷却系统的风冷却器,包括风扇和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装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液压马达由所述冷却系统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转速可以随着工作环境温度自动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可以双向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由风扇罩、扇叶组成,所述扇叶相对风扇罩端面成45°角度。
【文档编号】F15B21/02GK203926231SQ20142029883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陈勇玲 申请人:上海匡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