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09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与打气筒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



背景技术:

由于骑乘自行车的风气盛行,因此自行车的相关配件亦发展迅速,目前有一种小型化而便于固定在自行车上的伸缩式打气筒,便相当受到使用者的喜爱。

惟,也由于小型化,因此这种便于携带的伸缩式打气筒的功能仅局限在充气功能。但,由于自行车的轮胎在充气时必须注意充气的气压大小,以让自行车能维持在最佳运转的状态,因此目前已有业者发展出可同时量测气压的打气筒。此种可量测气压的打气筒不外乎是将压力表增设于打气筒上,但此种方式会增加整体的体积,导致小型化、便于携带的功能大打折扣,且直接将压力表外露在打气筒上,亦会导致美观效果不佳,而显得突兀,在固定于自行车上时亦较为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其可改善先前技术中,习知打气筒的压力表外露有着会增加整体的体积,导致小型化、便于携带的功能大打折扣,及美观效果不佳、显得突兀与固定于自行车上较为不易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气嘴接头,具有一注气室、一连接室及一连通该注气室与该连接室的导气孔,该注气室用以供一气嘴伸入;

一内置管,呈透明,具有一头端、一尾端及一连结于该头端与该尾端间的中段,该中段的内部具有一活动容室,该中段的表面具有刻度值,该头端固定于该气嘴接头的连接室内,该头端上具有一连通至该活动容室的量压气孔、一止逆容室及一连通该止逆容室至该头端外周表面的注气导孔,该尾端具有至少一连通至外周表面的注气孔;一内筒,呈透明,该内筒套叠于该内置管外,一端并与该气嘴接头的连接室接合,该内筒另一端具有一进气孔;

一外筒,套叠于该内筒外,并可受力作用而相对该内筒进行轴向往复位移;

一压力计,置于该内置管的活动容室内,可于该活动容室内活动位移;

一止逆件,当该外筒向外拉移时,该止逆件位于该止逆容室内,并封抵该注气导孔,使气嘴内的气体经由该量压气孔进入于该活动容室内,以推动该压力计位移,以让使用者可看见该压力计与该刻度值的相对位置,而得知气压大小,当该外筒向内推移时,该止逆件脱离于该止逆容室外,使该进气孔、注气孔、注气导孔与该导气孔呈连通状态而构成一对气嘴充气的充气通道。

进一步,该气嘴接头具有一头壳、一压注单元及一扳杆;该注气室自该头壳底端向内凹陷延伸而成,该连接室自该头壳一侧向内凹陷延伸而成,该压注单元置设于该注气室内,该扳杆枢接于该头壳上,并可受外力作用于一松放位置至一迫紧位置间进行往复的扳动,当该扳杆位于松放位置时,未施压于该压注单元上,以使该压注单元对该气嘴进行释放,当该扳杆位于迫紧位置时,施压于该压注单元上,以使该压注单元对该气嘴进行迫紧。

进一步,该内置管的头端外周环凸有一环凸部,该内筒抵接于该内置管的环凸部上,而将该内置筒压抵固定。

进一步,该内筒与该气嘴接头间以螺纹进行螺接结合。

进一步,该压力计具有一底座、一套管、一气密件及一弹簧,该底座结合于该活动容室内并邻近该尾端,该底座朝该头端方向凸伸有一导柱,该套管套置于该导柱上,该套管朝向该头端方向的一端具有一指针部,该气密件套置于该套管上,该弹簧抵接于该底座与该套管间,以提供该套管一弹性回释力,该气嘴的气体会推动该套管位移,以由该指针部位于刻度值的任一位置上,而得知气体大小。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该外筒向外拉移时,该止逆件位于该止逆容室内,并封抵该注气导孔,使气嘴内的气体经由该量压气孔进入于该活动容室内,以推动该压力计位移,以让使用者可看见该压力计与该刻度值的相对位置,而得知气压大小,当该外筒向内推移时,该止逆件脱离于该止逆容室外,使该进气孔、注气孔、注气导孔与该导气孔呈连通状态而构成一对气嘴充气的充气通道;借此达到缩减整体的体积、便于携带、美观效果佳及固定容易等功效。由于本发明的压力计采内藏式,不会增加原本的体积,就外观上而言与一般无压力计的打气筒无异,以便于使用者携带上的方便。再者,内藏式的压力计亦不会造形外观过于突兀,而能让本发明固定在脚踏车上时,能具备时尚而流畅的外观造形,以增进市场上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作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作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作动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作动暨局部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100气嘴接头10

头壳11注气室111

连接室112导气孔113

压注单元12扳杆13

内置管20头端21

环凸部211量压气孔212

止逆容室213注气导孔214

尾端22注气孔221

中段23活动容室231

刻度值232内筒30

进气孔31外筒40

压力计50底座51

导柱511套管52

指针部521气密件53

弹簧54止逆件60

气嘴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100,其主要包含有一气嘴接头10、一内置管20、一内筒30、一外筒40、一压力计50及一止逆件60,其中:

请参阅图1至图4,该气嘴接头10,具有一头壳11、一压注单元12及一扳杆13;该头壳11底端向内凹陷延伸有一注气室111,该头壳11一侧向内凹陷延伸有一连接室112,该注气室111与该连接室112间具有一相连通的导气孔113,该压注单元12置设于该注气室111内,该扳杆13枢接于该头壳11的顶端,并可受外力作用于一松放位置至一迫紧位置间进行往复的扳动,当该扳杆13位于松放位置时,未施压于该压注单元12上,以使该压注单元12对一伸入的气嘴90进行释放(如图3所示),当该扳杆13位于迫紧位置时,施压于该压注单元12上,以使该压注单元12对一伸入气嘴90进行迫紧(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内置管20,呈透明,可界定出一头端21、一尾端22及一连结于该头端21与该尾端22间的中段23,该中段23的内部具有一活动容室231,该中段23的外表面具有刻度值232,该头端21的外周环凸有一环凸部211,该头端21上具有一连通至该活动容室231的量压气孔212、一止逆容室213及一连通该止逆容室213至头端21外周表面的注气导孔214,该尾端22具有若干连通至外周表面的注气孔221。该内置管20的头端21置入于该气嘴接头10的连接室112内。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内筒30,呈透明,该内筒30套叠于该内置管20外,一端并与该气嘴接头10的连接室112以螺纹进行相互螺接,使该内筒30与该气嘴接头10固定接合,并由该内筒30抵接于该内置管20的环凸部211上,而将该内置筒20同时压抵固定,该内筒30另一端具有一进气孔31。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外筒40,套叠于该内筒30外,并可受力作用而相对该内筒30进行轴向往复位移。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压力计50,置于该内置管20的活动容室231内,可于该活动容室231内活动位移。该压力计50具有一底座51、一套管52、一气密件53及一弹簧54,该底座51结合于该活动容室231内并邻近该尾端22,该底座51朝该头端21方向凸伸有一导柱511,该套管52套置于该导柱511上,该套管52朝向该头端21方向的一端具有一指针部521,该气密件53套置于该套管52上,该弹簧54抵接于该底座51与该套管52间,以提供该套管52一弹性回释力。

请参阅图1至图5,该止逆件60,置于该内置管20的止逆容室213内,并可受外力作用而位移。

是以,上述即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内藏式压力计的打气筒100的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说明如下:

当欲使用本发明时,将一轮胎的气嘴90朝该气嘴接头10的注气室111内伸入(如图3所示),并将该扳杆13由松放位置扳动至迫紧位置(如图4所示),以由该压注单元12对该气嘴90进行迫紧,并将该外筒40向外拉移。

接着,便可持续地将该外筒40进行往复的内外位移伸缩,以使该外筒40内的气体能经由该内筒30的进气孔31导入,再经由该注气孔221而流入该内筒30的内周面与该内置管20的外周面间,并导入于该注气导孔214内,再经该导气孔113注入于该注气室111中,而构成一充气通道,以对该气嘴90进行充气。

当该外筒40向内推移时(如图5所示),该止逆件60会被推离该止逆容室213,使充气的作业能顺利进行。

当该外筒40向外拉移时(如图6所示),该止逆件60则被推入于该止逆容室213内,并封抵该注气导孔214,以防气体逆流至该外筒40内。况且,气嘴90内的气体会泄出经由该量压气孔212而进入于该活动容室231中,以推动该压力计50的套管52移动,该套管52的移动量视气体能抵抗多少弹簧54的弹力而定,因此在该外筒40向外拉移时,使用者便能透过呈透明的内筒30及内置管20而看见该指针部521位于该刻度值232的何一位置,便能轻易得知此时该气嘴90内气体压力大小。

借此,本发明不仅能达到充气的功效,更能借由该压力计50能让使用者得知气嘴90内的气体压力大小,而达到量压功效。

况且,由于本发明的压力计50采内藏式,不会增加原本的体积,就外观上而言与一般无压力计的打气筒无异,以便于使用者携带上的方便。再者,内藏式的压力计50亦不会造形外观过于突兀,而能让本发明固定在脚踏车上时,能具备时尚而流畅的外观造形,以增进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所揭,仅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本技术领域内的相关技艺者根据本发明所为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