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减震复位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34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复位气缸,具体涉及一种能实现复压,减震,定位的多功用减震复位气缸。

背景技术:
传统气缸功能单一,定位麻烦,且无法避免外部载荷突然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本减震复位气缸在传统气缸的基础上,保持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复压,减震,定位的更多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维护方便,工作稳定,根据客户要求可实现复压,减震,定位多种工况的多功能减震复位气缸。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减震复位气缸,包括缸筒、后端盖、前端盖、活塞和活塞杆,后端盖连接在缸筒的后端,前端盖连接在缸筒的前端,活塞杆的后端设置在缸筒内,活塞杆的前端伸出前端盖;所述活塞有三个,为后端活塞、中间活塞和前端活塞,后端活塞、中间活塞和前端活塞均浮动穿置在活塞杆上;在所述缸筒内还设置后闷盖,在缸筒内壁上设置三个孔用挡圈安装槽,每个孔用挡圈安装槽内均设置孔用挡圈,三个孔用挡圈将缸筒的内腔由后向前依次分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后闷盖、后端活塞、中间活塞和前端活塞依次设置在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内;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连接拼紧螺母,在活塞杆的中部设置轴用挡圈安装槽,在轴用挡圈安装槽内设置轴用挡圈,轴用挡圈设置在中间活塞与前端活塞之间;在所述缸筒的后端、中部、前端均连接进气口;在所述缸筒上连接两个单向阀,其中一个单向阀将后闷盖与后端活塞之间的气体排出缸筒,另一个单向阀将中间活塞与前端活塞之间的气体排出缸筒。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三个孔用挡圈用来限制后闷盖和三个活塞的移动范围,使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运动。2、轴用挡圈一是用来作为活塞推动活塞杆运动的着力点,二是用来限定活塞的移动范围。3、拼紧螺母用来限定后端活塞的移动范围。4、单向阀保证气体只能从气缸内排出,而不能进入气缸。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多功用气缸,结构简单,拆装维护方便,工作稳定,根据客户要求可实现复压,减震,定位多种工况。优选地,活塞杆伸出前端盖的一端设置防尘罩,防尘罩的一端与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前端盖连接,防尘罩用来保持气缸内部不受杂质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除两个单向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多功能减震复位气缸,包括缸筒2、后端盖1、前端盖9、活塞杆6、后闷盖3、后端活塞5、中间活塞13和前端活塞14。后端盖1连接在缸筒2的后端,前端盖9连接在缸筒2的前端,活塞杆6的后端设置在缸筒2内,活塞杆6的前端伸出前端盖9并设置防尘罩11,防尘罩11的一端通过第一尼龙扎带11与活塞杆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尼龙扎带12与前端盖9连接。后闷盖3设置在缸筒2内,后端活塞5、中间活塞13和前端活塞14均浮动穿置在活塞杆6上,在缸筒2内壁上设置三个孔用挡圈安装槽17,每个孔用挡圈安装槽17内均设置孔用挡圈7,三个孔用挡圈7将缸筒2的内腔由后向前依次分为第一空腔19、第二空腔20、第三空腔21和第四空腔22,后闷盖3、后端活塞5、中间活塞13和前端活塞14依次设置在第一空腔19、第二空腔20、第三空腔21和第四空腔22内。在活塞杆6的后端连接拼紧螺母4,在活塞杆6的中部设置轴用挡圈安装槽18,在轴用挡圈安装槽18内设置轴用挡圈8,轴用挡圈8设置在中间活塞13与前端活塞14之间。在缸筒2的后端、中部、前端均连接进气口15,位于后端的进气口与第一空腔19相通,位于中部的进气口与第二空腔20和第三空腔21相通,位于前端的进气口与第四空腔22相通。在缸筒2上连接两个单向阀16,其中一个单向阀16将后闷盖3与后端活塞5之间的气体排出缸筒2,另一个单向阀16将中间活塞13与前端活塞14之间的气体排出缸筒2。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气缸,主要能实现的工况有复压,减震和定位,其工作原理为:缸筒内三个凹槽(假设从左至右分别命名为A,P,B)将缸筒分为了四个部分,从左至右,后闷盖3和后端活塞5、中间活塞13和前端活塞14分别在限定的范围内运动。S1为后闷盖3的行程,S2为后端活塞5的行程,S3为中间活塞13的行程,S4为前端活塞14的行程。当活塞杆6推动后闷盖3到达最左端时,中间活塞13到达凹槽P处,此时向左边两个充气口充入气体,活塞杆6向右运动,推力为单气口充气的两倍。同理当活塞杆6向右运动,直到活塞杆6推动后端活塞5到P处,前端活塞14到B处,此时向右边两个充气口充入气体,活塞杆6向左运动,推力为单气口充气的两倍。此为复压过程。当后端活塞5、后闷盖3都停在A处时,此时后端活塞5与后闷盖3之间的气体已经通过单向阀排出。同理中间活塞13与前端活塞14之间的气体也通过单向阀排出。当活塞杆6突然受到一个推力或者是拉力时,后端活塞5与后闷盖3,中间活塞13与前端活塞14之间的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当外力结束时,大气压强又会使得活塞杆回到原来的位置。此为减震过程。当三个进气口同时进气时,活塞杆的左右运动被锁死。此为定位过程。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