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组件及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78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组件及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日常工具和现代化设备的发展,人们对电池包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温度太高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设置有多个风扇,以起到降温的作用,现有的结构通常将风扇直接通过螺钉安装于电池包的箱体的外侧。

现有的这种风扇结构,由于仅设有风扇,风扇直接安装于箱体的外侧,对风扇未设置防护结构,而在电池包使用过程中,周围的粉尘等污染物极易沉积于风扇,影响风扇的正常运行,缩短风扇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及电池包,能够减少沉积于风扇的粉尘等污染物,保证风扇的正常运行,延长风扇的寿命。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入风口组件、安装座和风扇,所述入风口组件与所述安装座层叠连接,二者形成风扇腔,所述风扇腔设有风扇出风口;所述风扇安装于风扇腔;所述入风口组件设有入风口和入风风道,所述入风口通过所述入风风道与所述风扇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入风口组件包括入风盖板和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与所述安装座层叠连接,形成所述风扇腔;所述入风盖板与所述风道隔板层叠设置,二者形成所述入风风道;所述入风口设于所述入风盖板,所述入风口通过所述入风风道与所述风扇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入风风道的出口与所述风扇相对。

优选地,所述风扇设有多个;所述入风风道包括总风道与子风道,所述子风道设有多个,所述总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多个所述子风 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子风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出口,与所述风扇腔连通,且与一个所述风扇相对。

优选地,所述入风口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总风道相对。

优选地,还包括防震结构,所述风扇通过所述防震结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箱体风道和箱体出风口,所述箱体出风口与所述箱体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风扇出风口与所述箱体风道的另一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箱体风道设有两条,且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所述风扇出风口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垂直于层叠方向的两侧,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两个所述箱体风道之间,两个所述风扇出风口分别朝向所述箱体设有所述箱体风道的两侧,并且,同侧的所述风扇出风口与所述箱体风道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肋板和挡板,所述肋板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侧壁,所述肋板自所述侧壁向所述箱体的外侧延伸;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肋板,所述侧壁、所述肋板及所述挡板围成所述箱体风道。

优选地,还包括风扇端子和风扇插头,所述风扇端子固定于所述风扇组件,所述风扇插头固定于所述箱体,所述风扇端子与所述风扇插头插装。

优选地,还包括填充件,所述风扇出风口与所述箱体风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填充件至少填充所述间隙的部分区域。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扇组件,入风口组件与安装座之间形成风扇腔,将风扇置于风扇腔,通过入风口组件及安装座对风扇起到防护作用,且通过入风风道使入风口与风扇腔连通,增加了风进入风扇腔的路径,能够减少进入风扇的粉尘等污染物,保证风扇的正常运行,延长风扇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包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包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扇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扇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

1-风扇组件;

11-入风盖板;

111-入风口;

12-风道隔板;

121-总风道;

122-子风道;

13-风扇;

131-风扇端子;

14-安装座;

15-防震结构;

2-箱体;

21-下壳;

22箱盖;

3-挡板;

4-肋板;

5-风扇插头。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2和风扇组件1,箱体2的侧壁设有箱体风道和箱体出风口,箱体出风口与箱体风 道的一端连通;风扇组件1安装于箱体2。

如图3-4所示,风扇组件1包括入风口组件、安装座14和风扇13,风扇13可以仅设有一个,也可以设有多个,入风口组件与安装座14层叠连接,二者形成风扇腔,风扇腔设有风扇出风口;风扇13安装于风扇腔;入风口组件设有入风口111和入风风道,入风口111通过入风风道与风扇腔连通。在风扇组件1与箱体2连接时,安装座14与箱体2连接,风扇出风口与箱体风道的另一端连通。

上述实施例的风扇组件1,入风口组件与安装座14之间形成风扇腔,将风扇13置于风扇腔,通过入风口组件及安装座14对风扇13起到防护作用,且通过入风风道使入风口111与风扇腔连通,增加了风进入风扇腔的路径,能够减少进入风扇13的粉尘等污染物,保证风扇13的正常运行,延长风扇13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增加入风风道,能够对进入入风口111的风起到导流的作用,防止风沿各个方向流动造成与周边部件的撞击,从而降低噪音;且由于背景技术中风扇直接安装于箱体的外侧,由于外侧空间有限,而风扇又是易损件,造成拆装不变,特别在风扇13设有多个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将风扇组件1独立,然后仅需整个风扇组件1与箱体2连接,即使风扇13需要更换,可以将整个风扇组件1一起拆卸下来再进行单个风扇13的更换,能够方便维修拆装。

上述实施例的入风口组件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包括多个件,如包括入风盖板11和风道隔板12,所述风道隔板12与安装座14层叠连接,形成风扇腔;入风盖板11与风道隔板12层叠设置,二者形成入风风道;入风口111设于入风盖板11,入风口111通过入风风道与风扇腔连通,通过入风盖板11与风道隔板12的组合,能够方便入风风道的加工。

为了减少风量的损失,入风风道的出口与风扇13相对,如图4所示,且与风扇腔连通。当然入风风道的出风口也可以设于其它位置,如位于风扇13的侧方。

在风扇13设有多个的实施例中,入风风道包括总风道121与子风道122,子风道122设有多个,总风道121的一端与入风口111连通,多个子风道122的一端分别与总风道121的另一端连通,每一个子风道122的另一端设有出口,出口与风扇腔连通,且与一个风扇13相对。通过设置 多个子风道122,且使每一个子风道122与一个风扇13相对,能够对进入各风扇13的风起到导流的作用,以保证各风扇13的进风量。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总风道121与风扇腔连通,以提供各风扇13的进风量。

在设有总风道121的实施例中,入风口111至少一部分与总风道相对,以保证风扇13的进风量,且使各风扇13的进风量均匀。入风口111也可以直接与各子风道122相对。入风口111可以仅设有一个,也可以设有多个,其可以为格栅结构。

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风扇13的震动,风扇组件1还包括防震结构15,如防震棉或者缓冲垫,风扇13通过防震结构15与安装座14连接。

为了方便风扇13的供电,还包括风扇端子131和风扇插头5,风扇插头5固定于箱体2,风扇端子131固定于风扇组件1,如图3所示,可以固定于安装座14,也可以固定于其它部件,只需二者的位置相对应即可;风扇端子131与风扇插头5插装。风扇13也可以直接通过导线实现供电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箱体2包括下壳21和箱盖22,二者扣合连接,且二者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上述风扇插头5连接于下壳21,且位于箱体2的内部,在安装风扇组件1后,箱盖22同时覆盖风扇组件1的上方。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箱体风道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组合成型,为了方便箱体风道的加工,电池包还包括肋板4和挡板3,肋板4安装于箱体2的侧壁,在包括下壳21的方案中,肋板4安装于下壳21,下壳21的侧壁即箱体2的侧壁,肋板4自侧壁向箱体2的外侧延伸;挡板3连接于肋板4,侧壁、肋板及挡板3围成箱体风道。其中,肋板4可以设有多个,形成多个子风道,如图2所示,各子风道并列设置,两端分别与箱体出风口、风扇出口连通。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箱体风道可以仅设有一条,也可以设有两条,在仅设有一条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仅设有一个风扇出口,箱体风道的一端与风扇出口连通,另一端为箱体出风口。在设有两条的实施例中,两条箱体风道可以位于同侧;也可以分别位于箱体2相对的两侧(如图2所示),优选位于两侧,此时风扇出风口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垂直于层叠方向的两侧,风扇组件1安装于两个箱体风道之间,两个风扇出风口分别朝向箱 体2设有箱体风道的两侧,并且,同侧的风扇出风口与箱体风道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缩短自风扇腔进入箱体风道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冷却电池包。

由于风扇组件1与箱体2连接后,风扇出风口与箱体风道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太大会减少进入箱体风道的风量,且增加噪声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池包还包括填充件,填充件至少填充间隙的部分区域,即填充件可以填充整个间隙,也可以仅填充间隙的部分区域。

具体地,箱体2与风扇组件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也可以为焊接或者卡接。为了保证装配的可靠性与精度,尤其在设有风扇端子131与风扇插头5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设有导向孔,如图3设于安装座14,箱体2设有导向柱,导向孔滑入导向柱,以实现风扇组件1与箱体2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