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风机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外侧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3749发布日期:2020-10-28 11:2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外侧风机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外侧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到风机产品的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外侧风机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外侧风机。



背景技术:

风机一般由室内风机和外侧风机组成。室内风机安装在室内,用于给用户提供冷风或暖风;外侧风机安装在室外,而且与室内风机连接,用于将室室内风机制冷而产生的热空气排出或将室内空气制热产生的冷空气排出。

外侧风机的出风口用于排出冷空气或热空气。目前外侧风机的出风口由于结构设计原因,通常是竖直向上。但是这样很容易使杂物掉落在出风口上,从而进入到外侧风机的内部,容易使外侧风机损坏。目前市场上有部分保护罩固定在出风口上方,但是都不能移动,使出风口的空气向保护罩的四周流动,这样会导致出风口四周的物体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出风口的其中一侧有一些物体不适宜接受热风或冷风,则再需要调整保护罩或对其他物体进行保护。因保护罩无法调节出风口的方向而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出风方向的外侧风机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外侧风机,指在解决上述因保护罩无法调节出风口的方向而带来很大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侧风机保护罩,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圆弧板;所述侧板包括底边和第一弧形边,所述圆弧板包括两个第二弧形边;两个所述侧板分别竖直放置在外侧风机的出风口的两对立侧且相互平行,所述圆弧板的两个第二弧形边分别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边上,所述圆弧板与两个所述侧板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圆弧板的第二弧形边沿所述第一弧形边滑动;所述第二弧形边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弧形边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弧形边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弧形边的弧长且大于所述第一弧形边的弧长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沿所述第一弧形边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弧形边在所述凹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边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l”形的固定条和螺丝,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长条和第二长条,所述第一长条通过所述螺丝固定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长条固定连接所述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底边上设置有孔;所述第二长条插入所述孔内,以使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板上固定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折叠网,所述可折叠网一端固定在所述出风口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圆弧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板还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边,两条所述直线边以及两条所述第二圆弧边共同构成所述圆弧板的四周,所述直线边外侧包裹有软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边包括第一磁铁,所述外侧风机的出风口处与所述直线边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为同性磁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侧风机,包括任一项上述的外侧风机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外侧风机保护罩以及外侧风机,使一个圆弧板在两个侧板上滑动,从而可以灵活的调整出风口的方向,非常简单快捷,调节的时候也很方便。圆弧板的弧形长度大于侧板的弧形长度的一半,使圆弧板在侧板上滑动时保证始终可以悬在出风口的上方,避免外界的杂物掉落进出风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侧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侧风机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侧风机保护罩的固定装置与侧板的未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侧风机保护罩,包括两个侧板1和一个圆弧板2;所述侧板1包括底边11和第一弧形边12,所述圆弧板2包括两个第二弧形边;两个所述侧板1分别竖直放置在所述外侧风机3的出风口31的两对立侧且相互平行,所述圆弧板2的两个第二弧形边分别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边12上,所述圆弧板2与两个所述侧板1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圆弧板2的第二弧形边沿所述第一弧形边12滑动;所述第二弧形边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弧形边12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弧形边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弧形边12的弧长且大于所述第一弧形边12的弧长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外侧风机保护罩由三块板组成,分别是两个侧板1和一个圆弧板2,侧板1为半圆形的板,包括底边11和第一弧形边12,圆弧板2是一个120度的弧形的圆弧板2,包括两条第二弧形边和两条平行直线的直线边。其中,圆弧板2的第二弧形边与侧板1的第一弧形边12相匹配,使第二弧形边可以贴合在第一弧形边12上。圆弧板2的两个第二弧形边分别贴合在在两个侧板1的第一弧形边12上,使三块板形成一个整体,而且圆弧板2可以在两个侧板1上沿着第一弧形边12滑动。当该外侧风机保护罩放置在外侧风机3上时,两个侧板1分别放置在出风口31的两侧,此时圆弧板2悬在出风口31的上方,避免外界的杂物掉落在出风口31。圆弧板2是120度的弧形的圆弧板2,两个侧板1均是半圆形,因此,无论圆弧板2如何滑动,始终有至少30度的弧形在出风口31的上方,可以保证无论圆弧板2如何滑动,均可以保证避免杂物掉落在出风口31。当圆弧板2滑到侧板1的最左边时,出风口31的风向是从右边出;当圆弧板2滑到侧板1的最右边时,出风口31的风向是从左边出。本申请的外侧风机保护罩可以保护出风口31不会被外界杂物掉落进去,同时也可以改变出风口31的侧面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上沿所述第一弧形边12设置有凹槽13,所述第二弧形边在所述凹槽13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侧板1上的第一弧形边12上设置有一道凹槽13,两个侧板1相对立时,凹槽13位于侧板1的对立面,两个凹槽13将圆弧板2卡接住,使圆弧板2的第二弧形边可以沿着第一圆弧边12滑动而且不会滑落出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边1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侧板1固定在所述出风口31处。

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是用于将外侧风机保护罩固定在出风口31处的。固定装置将底板和外侧风机3固定住,避免室外刮风而将外侧风机保护罩吹动,而使外侧风机保护罩偏离出风口31而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l”形的固定条和螺丝,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长条41和第二长条42,所述第一长条41通过所述螺丝固定在所述出风口31处,所述第二长条42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

本实施例中,l形的固定条,第一长条41贴在出风口31所在的面上,然后用螺丝固定,使第一长条41固定在出风口31处。然后将第二长条42固定连接侧板1。从而可以使底板和外侧风机3通过固定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的底边11上设置有孔;所述第二长条42插入所述孔内,以使所述侧板1固定在所述出风口31处。

本实施例中,底边11上设置有孔。该孔的深度与形状均与第二长条42的形状和长度相匹配,使第二长条42与孔过盈配合而固定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固定装置,四个固定装置的第一长条41均固定在外侧风机3的出风口31处,且形成一个方形合围将外侧风机3的出风口31围住。初始状态时,两个侧板1上的孔是与前、后两个第二长条42过盈配合而固定连接,圆弧板2可以前后滑动使风向从左流出或从右流出。如果要将风向调节成从前流出或从后流出,则将两个侧板1从前、后的第二长条42拔出来,然后对分别对准左、右的两个第二长条42,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此时圆弧板2可以前后滑动,从而可以使出风口31的风从前或从后流出。这样可以灵活的调节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板2上固定设置有拉手5。

本实施例中,圆弧板2在侧板1上滑动,通常情况是,圆弧板2滑到侧板1的一个极限位置后,因重力因素而不容易再滑动。将圆弧板2上固定设置拉手5,当需要调整出风的方向时,将圆弧板2上通过拉手5滑到侧板1的另一极限位置,增加圆弧板2的受力点,便于工作人员改变出风的方向。拉手5优化的是“匚”形拉手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折叠网,所述可折叠网一端固定在所述出风口31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圆弧板2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网是由多个交叉的网柱,可以进行拉伸和压缩。圆弧板2的两个直线的边的一侧均连接有一个可折叠网,可折叠网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1上。当需要调节成出风朝向左边时,将圆弧板2拉向最右侧,圆弧板2右侧的可折叠网压缩,折叠网的所有的网柱折叠形成一道折叠壁,出风口31处的空气无法从这道折叠壁出去;而圆弧板2的左侧的可折叠网拉伸,具有多个空隙,空气可以从左侧的可折叠网出去,而且可以避免外侧的杂物进去到出风口31处。可折叠网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伸缩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板2还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边,两条所述直线边以及两条所述第二圆弧边共同构成所述圆弧板2的四周,所述直线边外侧包裹有软胶垫。

本实施例中,圆弧板2是一块弧形的板,其用于滑动的两侧分别是第二圆弧边,另两侧是相互平行的直线边,直线边外侧被软胶胶垫包裹住。软胶垫是指较软的材质制成的垫片,当圆弧板2的一条直线边与外侧风机3的外壳接触时,软胶垫可以适应外侧风机3的外壳的形状,使两者紧密连接,不会出现缝隙,密封性更好,可以防止出风口31的风从这一侧漏出去。同时,当需要调整方向的时候,将圆弧板2滑动,使另一条直线边压在外侧风机3的外壳上,使圆弧板2的重力突然加在外侧风机3的外壳的另一侧,软胶垫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避免圆弧板2的重力突然直接施加到外壳上,使外侧风机3的外壳承受圆弧板2的重力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对外侧风机3的外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软胶垫受力时还发生形变,对应的存储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当需要再次变换出风口31的方向时,将圆弧板2抬起来滑到另一侧时,此时与风机外壳接触的软胶垫还会释放弹性势能,使工作人员抬起圆弧板2时节省一部分力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边包括第一磁铁,所述外侧风机3的出风口31处与所述直线边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为同性磁铁。

本实施例中,直线边包括第一磁铁,具体的,直线边中的质中有第一磁铁,或者是圆弧板2的靠近直线边处的地方设置有第一磁铁。外侧风机3的外壳上设置有第二磁铁,两者是同性磁铁,会产生一定的斥力。当出风口31向右侧出风时,左边的直线边因圆弧板2的重力大于左边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斥力而贴在出风口31处的第二磁铁上;如果有调整为向左侧出风,工作人员抬起圆弧板2将圆弧板2向右滑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斥力给工作人员一定的力,使工作人员抬起圆弧板2时节省一部分力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侧风机,包括任一项上述的外侧风机保护罩。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外侧风机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外侧风机,使一个圆弧板2在两个侧板1上滑动,从而可以灵活的调整出风口31的方向,非常简单快捷,调节的时候也很方便。圆弧板2的弧形长度大于侧板1的弧形长度的一半,使圆弧板2在侧板1上滑动时保证始终可以悬在出风口31的上方,避免外界的杂物掉落进出风口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