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8161发布日期:2020-09-01 20:2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



背景技术:

多级压缩机包括多级叶轮和位于叶轮之间的级间反导叶,现有的反导叶通常为二维圆柱反导叶或三维扭曲反导叶。但现有的二维圆柱反导叶存在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能够有效地减少级间反导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反导叶径向外端处的湍流,减少反导叶径向内端处的附壁层流,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包括底板(1)、多个第一导叶(2)、多个第二导叶(3),多个第一导叶、多个第二导叶沿底板的周向交错间隔排布设置,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的径向长度尺寸不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为弧形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叶(2)的径向内端设有增厚弧形部(4),增厚弧形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导叶本体部的厚度,增厚弧形部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导叶本体部的径向长度,增厚弧形部为椭圆形结构或锥形“不倒翁”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叶包括顶缘(5)、径向外缘(6)、径向内缘(7),顶缘与底板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第二导叶的两侧,顶缘呈阶梯状,阶梯状的高度尺寸从径向外缘到径向内缘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增厚弧形部的厚度为第一导叶本体部厚度的3-6倍;增厚弧形部的径向长度为第一导叶本体部径向长度的0.15-0.4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叶与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叶之间具有第一周向间隙s1,第二导叶与另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叶之间具有第二周向间隙s2,s1=(0.35-0.65)s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的径向外端尺寸相等,第一导叶的径向长度为第二导叶的径向长度的1.5-3.5倍。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内缘的高度尺寸为径向外缘的高度尺寸的0.4-0.65倍。

进一步地,所述椭圆形结构或锥形“不倒翁”形结构与第一导叶本体部弧形过渡。

该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能够有效地减少级间反导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反导叶径向外端处的湍流,减少反导叶径向内端处的附壁层流,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导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导叶结构示意图(轴向截面/p向视图)。

图中:底板1、第一导叶2、第二导叶3、增厚弧形部4、顶缘5、径向外缘6、径向内缘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包括底板1、多个第一导叶2、多个第二导叶3,多个第一导叶2、多个第二导叶3沿底板1的周向交错间隔排布设置,第一导叶2、第二导叶3的径向长度尺寸不等;第一导叶2的径向内端设有增厚弧形部4。第一导叶2、第二导叶3为弧形导叶,第一导叶2、第二导叶3的径向外端尺寸相等,第一导叶2的径向长度为第二导叶3的径向长度的1.5-3.5倍。

增厚弧形部4的厚度为第一导叶2本体部(除去增厚弧形部4部分)厚度的3-6倍,优选地4.5倍;增厚弧形部4的径向长度为第一导叶2本体部径向长度的0.15-0.4倍,优选地0.25倍。第二导叶3与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叶2之间具有第一周向间隙s1,第二导叶3与另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叶2之间具有第二周向间隙s2,s1=(0.35-0.65)s2,优选地0.5。该级间反导叶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级间反导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反导叶径向外端处的湍流,减少反导叶径向内端处的附壁层流,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进一步地,增厚弧形部4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与第一导叶2本体部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第二导叶3包括顶缘5、径向外缘6、径向内缘7,顶缘5与底板1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第二导叶3的两侧,顶缘5呈阶梯状,阶梯状的高度尺寸从径向外缘6到径向内缘7逐渐减小,且径向内缘7的高度尺寸为径向外缘6的高度尺寸的0.4-0.65倍,优选地0.55倍。该级间反导叶结构能够进一步地地减少级间反导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反导叶径向外端处的湍流,减少反导叶径向内端处的附壁层流,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一种压缩机,包括多级叶轮,相邻两叶轮之间设置有级间反导叶。

该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能够有效地减少级间反导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反导叶径向外端处的湍流,减少反导叶径向内端处的附壁层流,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包括底板(1)、多个第一导叶(2)、多个第二导叶(3),多个第一导叶、多个第二导叶沿底板的周向交错间隔排布设置,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的径向长度尺寸不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为弧形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叶(2)的径向内端设有增厚弧形部(4),增厚弧形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导叶本体部的厚度,增厚弧形部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导叶本体部的径向长度,增厚弧形部为椭圆形结构或锥形“不倒翁”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叶包括顶缘(5)、径向外缘(6)、径向内缘(7),顶缘与底板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第二导叶的两侧,顶缘呈阶梯状,阶梯状的高度尺寸从径向外缘到径向内缘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弧形部的厚度为第一导叶本体部厚度的3-6倍;增厚弧形部的径向长度为第一导叶本体部径向长度的0.15-0.4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叶与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叶之间具有第一周向间隙s1,第二导叶与另一侧的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叶之间具有第二周向间隙s2,s1=(0.35-0.65)s2。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的径向外端尺寸相等,第一导叶的径向长度为第二导叶的径向长度的1.5-3.5倍。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内缘的高度尺寸为径向外缘的高度尺寸的0.4-0.65倍。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结构或锥形“不倒翁”形结构与第一导叶本体部弧形过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级间反导叶,其包括底板(1)、多个第一导叶(2)、多个第二导叶(3),多个第一导叶、多个第二导叶沿底板的周向交错间隔排布设置,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的径向长度尺寸不等,第一导叶、第二导叶为弧形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叶(2)的径向内端设有增厚弧形部(4),增厚弧形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导叶本体部的厚度,增厚弧形部的径向长度小于第一导叶本体部的径向长度,增厚弧形部为椭圆形结构或锥形“不倒翁”形结构。该反导叶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级间反导叶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反导叶径向外端处的湍流,减少反导叶径向内端处的附壁层流,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程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子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7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