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725发布日期:2020-09-04 13:3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柱塞泵属于容积式泵,往复泵。柱塞泵通过柱塞在柱塞缸体中作往复运动造成柱塞缸体中密封容积的变化而产生的压力差而使流体介质进行工作。

双排量柱塞泵是柱塞泵中的一种,现有的双排量柱塞泵上设置有外压力区和内压力区,为了实现外压力区和内压力区之间的切换,外压力区和内压力区需要分别开设工艺油孔和节流孔来与变量机构相通,导致加工步骤繁琐、难度大,加工成本高;由于工艺油孔和节流孔多,使用过程易发生孔的堵塞也影响柱塞泵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的柱塞泵变量机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装配有配流盘、缸体以及柱塞滑靴,壳体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吸油区,壳体上设置有外压力油腰形槽、内压力油腰形槽以及油孔,配流盘上一侧设置有吸油腰形槽,另一侧设置有外圈压力油腰形槽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外圈压力油腰形槽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之间设置有节流孔,节流孔与所述油孔相通;缸体上设置有外圈腰形槽、内圈腰形槽以及柱塞孔。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节流孔为台阶孔。

上述的柱塞孔的数目为10个,对应的,柱塞滑靴为10个。

上述的配流盘的外圈压力油腰形槽的一端设置有外圈缓冲槽。

上述的配流盘的内圈压力油腰形槽的一端设置有内圈缓冲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结构简单,其采用在配流盘的外圈压力油腰形槽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之间设置有节流孔,来实现单缸体双输出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功能,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约了加工成本;单节流孔设计,较分别开设工艺油孔和节流孔,降低了孔堵塞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圈压力油腰形槽与节流孔相通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圈压力油腰形槽与节流孔相通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配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壳体1、吸油区1a、油孔1b、外压力油腰形槽11、内压力油腰形槽12、配流盘2、节流孔2a、吸油腰形槽21、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外圈缓冲槽22a、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内圈缓冲槽23a、缸体3、外圈腰形槽31、内圈腰形槽32、柱塞孔33、柱塞滑靴4。

如图1和图8所示,

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包括有壳体1,壳体1内装配有配流盘2、缸体3以及柱塞滑靴4,壳体1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吸油区1a,壳体1上设置有外压力油腰形槽11、内压力油腰形槽12以及油孔1b,配流盘2上一侧设置有吸油腰形槽21,另一侧设置有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之间设置有节流孔2a,节流孔2a与所述油孔1b相通;缸体3上设置有外圈腰形槽31、内圈腰形槽32以及柱塞孔33。

实施例中,节流孔2a为台阶孔。

实施例中,柱塞孔33的数目为10个,对应的,柱塞滑靴4为10个。

实施例中,配流盘2的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的一端设置有外圈缓冲槽22a。

实施例中,配流盘2的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的一端设置有内圈缓冲槽23a。

外圈缓冲槽22a的设置,给予外压力区压力油的流动提供缓冲,减少外压力区堵塞的发生;同样的,内圈缓冲槽23a的设置,给予内压力区压力油的流动提供缓冲,减少内压力区堵塞的发生。

工作原理:

壳体1上的外压力油腰形槽11、配流盘2上的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缸体3上的外圈腰形槽31以及柱塞滑靴4形成外压力区,壳体1上的内压力油腰形槽12、配流盘2上的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缸体3上的内圈腰形槽32以及柱塞滑靴4形成内压力区。当柱塞泵工作时(配流盘2固定在壳体1上,缸体3作旋转运动),随着缸体3的转动,外压力区和内压力区间隔与配流盘2上节流孔2a相通,而节流孔2a与壳体1上的油孔1b相通,油孔1b与变量机构相通,从而实现外压力区和内压力区间隔作用在变量机构,实现单缸体双输出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包括有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装配有配流盘(2)、缸体(3)以及柱塞滑靴(4),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吸油区(1a),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外压力油腰形槽(11)、内压力油腰形槽(12)以及油孔(1b),所述的配流盘(2)上一侧设置有吸油腰形槽(21),另一侧设置有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所述的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之间设置有节流孔(2a),所述的节流孔(2a)与所述油孔(1b)相通;所述的缸体(3)上设置有外圈腰形槽(31)、内圈腰形槽(32)以及柱塞孔(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节流孔(2a)为台阶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孔(33)的数目为10个,对应的,所述的柱塞滑靴(4)为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流盘(2)的外圈压力油腰形槽(22)的一端设置有外圈缓冲槽(22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流盘(2)的内圈压力油腰形槽(23)的一端设置有内圈缓冲槽(23a)。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缸体双排量柱塞泵的总功率控制结构,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装配有配流盘、缸体以及柱塞滑靴,壳体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吸油区,壳体上设置有外压力油腰形槽、内压力油腰形槽以及油孔,配流盘上一侧设置有吸油腰形槽,另一侧设置有外圈压力油腰形槽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外圈压力油腰形槽和内圈压力油腰形槽之间设置有节流孔,节流孔与所述油孔相通;缸体上设置有外圈腰形槽、内圈腰形槽以及柱塞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约了加工成本;单节流孔设计,较分别开设工艺油孔和节流孔,降低了孔堵塞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青花;徐建江;韩龙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