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726发布日期:2020-09-04 13:3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打孔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玩具常由各种不同的木块组成,它们可被堆积、拼装或折叠在一起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现有公告号为cn20684033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打孔机,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方的钻头,底座的上端面且位于打孔器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内滑动卡接有滑块,限位滑槽内转动设有用于驱动滑块滑动的第一螺纹杆,打孔时,利用电机、第一螺纹杆驱动滑块,两侧滑块相互靠近,共同对木料板材进行固定,钻头下移,在木料上加工出孔位。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批量加工时,人员手动将木料搬运至底座上,同时,完成打孔后,先人工卸料再人工上料,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打孔机,钻孔时,木料放置于推料件上,并向靠近夹持件的方向推动木料,夹持件的上下料同步进行,缩短钻头的空转时间,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时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打孔机,包括底座以及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钻头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且位于钻头的下方滑动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块以及用于驱动夹持块滑动的夹持气缸,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夹持件的一侧设有推料件,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块以及用于驱动推料块滑动的推料气缸,所述推料块的滑动方向垂直夹持块的滑动方向,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工作台背离推料件的一侧设有卸料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人员将第一块木料放置于推料块背离推料气缸的一侧,推料件动作将第一块木料推向夹持件,推料气缸带动推料块复位,放置第二块木料,推料件动作将第二块木料推向夹持件,并通过第二块木料推动第一块木料嵌设至夹持块之间,夹持气缸动作固定木料,便于钻孔加工,夹持气缸、推料气缸分别带动夹持块、推料块复位,放置第三块木料,推料件动作将第三块木料推向夹持件,并依次推动第二块木料嵌设至夹持块之间、第一块木料向远离推料件的方向滑动脱离夹持件并落于卸料滑道上,循环上述过程,利用钻孔的时间完成推料件的上料,夹持件的上下料同步进行,缩短钻头的空转时间,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时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工作台的一侧设有进料滑道,所述进料滑道位于夹持件朝向推料件的一侧,且木料沿所述进料滑道的滑动方向垂直推料块的滑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木料放置于进料滑道远离工作台的一端,木料沿进料滑道滑动至推料块背离推料气缸的一侧,完成打孔机的上端,使得人员手部远离工作台,降低安全隐患,且进料滑道上可临时存放多个木料,为人员提高短暂的休息时间,避免人员长时间紧盯打孔机以完成上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远离进料滑道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正对进料滑道,且所述定位件沿平行进料滑道的方向滑动设于工作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倾斜设置,使得工作台上的木料重力作用下远离进料滑道的输出口,避免木料堵塞进料滑道,定位件用于阻挡木料,并使得木料正确位于推料件的一侧,保证推料块正确推动木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滑道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调节槽,螺栓穿设于所述调节槽内并连接侧板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料滑道适配不同大小的木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滑道远离工作台一端设有振动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大量木料放置于振动盘内,完成进料滑道的自动上料,无需人员手动放料,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夹持件与推料件之间设有压料件,所述压料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于支撑架上的压料板,所述压料板具有弹性,所述压料板远离推料件的一端向下倾斜并用于抵紧木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料板抵紧木料,避免木料在工作台上蹿动,保证推料件正确推动木料、夹持件正确夹持木料,保证打孔机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沿平行推料块滑动方向滑动设于工作台上,所述支撑架上沿垂直工作台的方向滑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连接压料板,且所述支撑杆转动设于支撑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调节压料板的倾斜程度,以适配不同的木料,并保证压料板的端部始终抵紧木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钻头的下方设有避让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钻头贯穿木料,同时,避免钻头损坏工作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钻孔时,木料放置于推料件上,并向靠近夹持件的方向推动木料,夹持件的上下料同步进行,缩短钻头的空转时间,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时的加工效率;

工作台倾斜设置,使得工作台上的木料重力作用下远离进料滑道的输出口,避免木料堵塞进料滑道,定位件用于阻挡木料,并使得木料正确位于推料件的一侧,保证推料块正确推动木料;

压料板抵紧木料,避免木料在工作台上蹿动,保证推料件正确推动木料、夹持件正确夹持木料,保证打孔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料滑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推料件、压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卸料滑道;2、钻头;3、驱动组件;4、进料滑道;41、底板;42、侧板;43、调节槽;5、工作台;51、定位件;52、调节孔;53、避让孔;6、推料件;61、推料块;611、避让槽;62、推料气缸;7、夹持件;71、夹持块;711、横板;712、连接板;713、定位槽;72、夹持气缸;8、压料件;81、支撑架;811、横杆;812、滑槽;813、立杆;814、滑移槽;82、支撑杆;821、安装槽;822、安装孔;83、压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打孔机,包括底座1、钻头2以及设于底座1上并用于驱动钻头2转动的驱动组件3,底座1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木料的振动盘(图中未示出),底座1上设有与振动盘输出端连接的进料滑道4,进料滑道4的末端设有用于放置并固定木料的工作台5,工作台5上且位于进料滑道4的两侧分别设有推料件6、夹持件7,底座1上且位于工作台5背离推料件6的一侧设有卸料滑道11。

设备工作时,大量木料放置于振动盘内,并被输送至进料滑道4的上端,木料沿进料滑道4滑动至工作台5上,推料件6动作使得木料向靠近夹持件7方向滑动,夹持件7固定木料,便于完成钻孔加工,随后待加工木料在推料件6的推动下挤压成品木料,使得成品木料滑落至卸料滑道11上,夹持件7的上下料同步进行,缩短钻头2的空转时间,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时的加工效率。

参照图2和图3,进料滑道4包括底板41以及平行设于底板41两侧的侧板42,底板41上设有沿垂直侧板42方向延伸的调节槽43,螺栓穿设于调节槽43内并连接侧板42的下端,实现调节侧板42间的距离,工作台5远离进料滑道4的一端向下倾斜,且工作台5上设有用于阻挡木料的定位件51,定位件51上设有沿平行进料滑动方向延伸的调节孔52,螺栓穿设于调节孔52内并连接工作台5,实现调节定位台朝向进料滑道4一端端面的位置,木料沿进料滑道4滑动至工作台5上时,木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远离进料滑道4并抵接定位件51,调节定位台端面的位置,使得木料与推料件6对齐,保证推料件6推动木料靠近夹持件7。

参照图3,推料件6包括滑动设于工作台5上的推料块61以及用于驱动推料块61滑动的推料气缸62,工作台5上且位于推料件6朝向夹持件7的一侧设有压料件8,压料件8包括支撑架81、设于支撑架81上的支撑杆82以及设有支撑杆82上的压料板83,支撑架81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杆811以及立杆813,横杆811贴合工作台5的上端面,且横杆811上设有沿平行推料块61滑动方向延伸的滑槽812,螺栓穿设于滑槽812内并连接工作台5,立杆813上设有沿垂直工作台5方向延伸的滑移槽814,螺栓穿设于滑移槽814内并连接支撑杆82,支撑杆82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安装槽821,压料板83嵌设于安装槽821内,支撑杆82上还设有垂直压料板83的安装孔822,螺栓穿设于安装孔822内并抵紧压料板83,压料板83具有弹性,且其远离支撑杆82的一端向下倾斜并用于抵紧木料,推料块61上设有用于避让压料板83的避让槽611。

推料件6工作时,因工作台5倾斜设置,使得木料沿定位件51的端面并随推料块61靠近夹持件7,木料滑动过程中,木料的上端滑动抵紧压料板83的下端,使得压料板83向上弯曲,压料板83对木料的反作用力使得木料紧贴工作台5,避免木料在工作台5上蹿动。

参照图4,夹持件7包括两对称滑动设于工作台5上的夹持块71以及用于驱动夹持块71滑动的夹持气缸72,夹持气缸72设于工作台5的下方,夹持块71包括贴合工作台5上端的横板711以及用于连接夹持气缸72活塞杆的连接板712,两横板711相对的一侧设有定位槽713,工作台5上设有用于避让钻头2的避让孔53,钻孔时,木料嵌设定位槽713内,驱动组件3带动钻头2转动、靠近并挤压木料,完成木料的打孔。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设备工作时,大量木料放置于振动盘内,并被输送至进料滑道4的上端,木料沿进料滑道4滑动至工作台5上,推料件6动作使得木料向靠近夹持件7方向滑动,夹持件7定位并固定木料,便于完成钻孔加工,随后待加工木料在推料件6的推动下挤压成品木料,使得成品木料滑落至卸料滑道11上,夹持件7的上下料同步进行,缩短钻头2的空转时间,有利于提高批量生产时的加工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