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36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目前压缩机结构中,曲轴I’中心设置有中心油道2’,在泵体内各润滑部位设置分出油孔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中心油道2’到达各分出油孔6’,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润滑油到达泵体内各摩擦表面,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润滑性能。曲轴I’的中心油道的顶端可采用封闭形式,并在泵体的上法兰3’与电机4’间开设侧出油孔7’,由于这种设计可以提高泵体内部各运动部位的润滑油流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随着变频压缩机的应用,压缩机高转速运行时,上述侧出油孔7’会喷出润滑油,在泵体排出气流及电机上下腔压力差的作用下,大量的润滑油被带至电机上腔,并随压缩机排气进入空调系统。
[0004]采用这种结构的压缩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a从侧出油孔7’高速流出,在泵体排气口 9’排出的气流b的作用下,形成油气混合流C,通过转子流通孔、定转子间隙等通道进入电机上腔,最终导致大量润滑油排出压缩机。
[0005]这种结构带来的害处存在的缺陷:一是导致润滑油循环率较高,较多的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后,影响了空调换热效果,降低了空调的性能;二是容易导致压缩机内存油量减少,油液面下降,造成压缩机内部缺油,导致压缩机异常磨损,可靠性急剧下降。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减少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电机、与电机驱动连接的曲轴和与曲轴同轴地设置的上法兰和下法兰,压缩机还包括:中心油道,中心油道设置在曲轴内并与曲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中心油道的入口设置在曲轴的远离电机的一端的端面上;侧出油孔,侧出油孔的进口与中心油道相连通,侧出油孔的出口设置在曲轴的外周面上并位于电机与上法兰之间;挡油装置,罩设在侧出油孔的出口上并与曲轴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与侧出油孔的出口相通的出油间隔。
[0008]进一步地,挡油装置为套设在曲轴上的挡油环。
[0009]进一步地,挡油环与曲轴同轴地设置,挡油环设置在上法兰的上端面上。
[0010]进一步地,挡油环与上法兰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地,挡油环套设在上法兰上。
[0012]进一步地,挡油环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润滑油的开口。
[0013]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曲轴的一侧的泵体排气口,开口与泵体排气口在上法兰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0014]进一步地,挡油环的内径由上法兰的上端面开始沿上法兰至电机的方向逐渐地缩小。
[00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压缩机包括中心油道、侧出油孔和挡油环,中心油道设置在曲轴内并与曲轴的延伸方向一致,挡油环套设在曲轴上并与侧出油孔的出口相对地设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少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的换热效果。进一步地,缓解了压缩机内存油量减少而导致造成压缩机内部缺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曲轴;2、中心油道;3、上法兰;4、电机;5、下法兰;6、分出油孔;7、侧出油孔;8、挡油环;81、开口 ;9、泵体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4]如图2至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电机4、与电机4驱动连接的曲轴I和与曲轴I同轴地设置的上法兰3和下法兰5。气缸设置在上法兰3与下法兰5之间。电机4与曲轴I同轴地设置且位于上法兰3上方。
[0025]压缩机还包括中心油道2、分出油孔6、侧出油孔7和挡油装置。中心油道2设置在曲轴I内并与曲轴I的延伸方向一致,中心油道2的入口设置在曲轴I的远离电机4的一端的端面上。
[0026]分出油孔的进口与中心油道2相连通,分出油孔6的出口朝向被润滑处。本实施例中,在曲轴I与上法兰3的配合处设置有第一分出油孔,在曲轴I与下法兰5的配合处设置有第二分出油孔。
[0027]侧出油孔7的进口与中心油道2相连通,侧出油孔7的出口设置在曲轴I的外周面上并位于电机4与上法兰3之间。
[0028]压缩机高转速运行时,侧出油孔7会喷出润滑油,在泵体排出气流及电机4的上下腔压力差的作用下,大量的润滑油被带至电机4的上腔,并随压缩机排气进入空调系统。润滑油a从侧出油孔7高速流出,在泵体排出气流b的作用下,形成油气混合流c通过转子流通空、定转子间隙等通道进入电机4的上腔,最终导致大量润滑油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系统。较多的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后,影响了空调换热效果,降低了空调的性能。再者,容易导致压缩机内存油量减少,油液面下降,造成压缩机内部缺油,导致压缩机异常磨损,可靠性急剧下降。
[0029]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压缩机还包括挡油装置。罩设在侧出油孔7的出口上并与侧出油孔7与曲轴I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与侧出油孔7的出口相通的出油间隔。挡油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润滑油与泵体排除气流的混合。防止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有力的保证了空调的换热性能。进一步地,避免了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的流失,保证了压缩机的润滑效果,减少磨损。
[0030]本实施例中,挡油装置为套设在曲轴I上的挡油环8。挡油环8与曲轴I同轴地设置,挡油环8设置在上法兰3的上端面上。
[003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挡油环8与上法兰3 —体成型。挡油环8与上法兰3 —体设置,精简了压缩机的结构,有利于组装与维护。挡油环8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润滑油的开口 81。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曲轴I的一侧的泵体排气口 9,开口 81与泵体排气口 9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0032]挡油环8、曲轴I和上法兰3的上端面形成润滑油容纳腔。开口 81用于引出位于润滑油容纳腔中的润滑油。开口 81与泵体排气口 9在周向上间隔设置,以免从泵体排气口9排除气体与从开口 81流出的润滑油混合,从而导致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
[0033]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挡油环8与上法兰3—体成型。挡油环8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润滑油的开口 81。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曲轴I的一侧的泵体排气口 9,开口 81与泵体排气口 9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挡油环8的内径由上法兰3的上端面开始沿上法兰3至电机4的方向逐渐地缩小。
[0034]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挡油环8套设在上法兰3上。挡油环8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润滑油的开口 81。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曲轴I的一侧的泵体排气口 9,开口81与泵体排气口 9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挡油环8的内径由上法兰3的上端面开始沿上法兰3至电机4的方向逐渐地缩小。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压缩机,包括电机(4)、与所述电机(4)驱动连接的曲轴(I)和与所述曲轴(I)同轴地设置的上法兰(3 )和下法兰(5 ),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中心油道(2),所述中心油道(2)设置在所述曲轴(I)内并与所述曲轴(I)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中心油道(2)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曲轴(I)的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端的端面上;侧出油孔(7),所述侧出油孔(7)的进口与所述中心油道(2)相连通,所述侧出油孔(7)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曲轴(I)的外周面上并位于所述电机(4)与所述上法兰(3)之间; 挡油装置,罩设在所述侧出油孔(7)的出口上并与所述曲轴(I)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与所述侧出油孔(7)的出口相通的出油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装置为套设在所述曲轴(I)上的挡油环(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8)与所述曲轴(I)同轴地设置,所述挡油环(8)设置在所述上法兰(3)的上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8)与所述上法兰(3)—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8)套设在所述上法兰(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8)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润滑油的开口(8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曲轴(I)的一侧的泵体排气口( 9 ),所述开口( 81)与所述泵体排气口( 9 )在所述上法兰(3 )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8)的内径由所述上法兰(3)的上端面开始沿所述上法兰(3)至所述电机(4)的方向逐渐地缩小。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电机、与电机驱动连接的曲轴和与曲轴同轴地设置的上法兰和下法兰,压缩机还包括:中心油道,中心油道设置在曲轴内并与曲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中心油道的入口设置在曲轴的远离电机的一端的端面上;侧出油孔,侧出油孔的进口与中心油道相连通,侧出油孔的出口设置在曲轴的外周面上并位于电机与上法兰之间;挡油装置,罩设在侧出油孔的出口上并与曲轴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与侧出油孔的出口相通的出油间隔。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少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的换热效果。
【IPC分类】F04B39-04
【公开号】CN104712530
【申请号】CN201310684169
【发明人】余冰, 彭慧明, 陈辉
【申请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