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转内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转内齿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转内齿圈,包括本体(1),该本体中心孔的孔壁上设有齿形(1a),且本体(1)外圆面的一端开有一个环形槽(1b),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圆面还沿周向均布有一组轴向小凸条(1c),该轴向小凸条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1b)连通,且轴向小凸条(1c)的另一端开至本体(1)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在外壁上增设了轴向小凸条,该轴向小凸条就会在安装孔的孔壁上压出压痕,这样就能通过轴向小凸条与压痕来起到防转的目的,从而通过小改动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内齿圈容易转动的缺陷。
【专利说明】防转内齿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齿圈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防转内齿圈。

【背景技术】
[0002]内齿圈是一种运用广泛的部件,装配时它压装在其他部件的安装孔内。由于内齿圈的外圆面为光滑表面,内齿圈装配后就容易转动,这样就不能达到安装牢靠的要求,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牢靠的防转内齿圈。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转内齿圈,包括本体(1),该本体中心孔的孔壁上设有齿形(Ia),且本体(I)外圆面的一端开有一个环形槽(Ib),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的外圆面还沿周向均布有一组轴向小凸条(Ic),该轴向小凸条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Ib)连通,且轴向小凸条(Ic)的另一端开至本体(I)的另一端。
[0005]与传统结构相比,在本体⑴的外圆面还沿周向均布有一组轴向小凸条(lc),该轴向小凸条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Ib)连通,且轴向小凸条(Ic)的另一端开至本体(I)的另一端。装配时,本内齿圈压装在其他部件的安装孔内,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外壁上增设了轴向小凸条(lc),该轴向小凸条(Ic)就会在安装孔的孔壁上压出压痕,这样就能通过轴向小凸条(Ic)与压痕来起到防转的目的,从而通过小改动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内齿圈容易转动的缺陷。
[0006]为了进一步改善安装的牢靠性,所述轴向小凸条(Ic)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其凸起高度为l_2mm,且响铃两个轴向小凸条(Ic)之间的间距为l_3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轴向小凸条(Ic)与本体⑴为整体式结构。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外壁上增设了轴向小凸条,该轴向小凸条就会在安装孔的孔壁上压出压痕,这样就能通过轴向小凸条与压痕来起到防转的目的,从而通过小改动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内齿圈容易转动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2及3所示,一种防转内齿圈,包括本体I,该本体I中心孔的孔壁上设有齿形la,且本体I外圆面的一端开有一个环形槽lb。同时,本体I的外圆面还沿周向均布有一组轴向小凸条lc,该轴向小凸条Ic的一端域环形槽Ib连通,且轴向小凸条Ic的另一端开至本体I的另一端。另外,轴向小凸条Ic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其凸起高度为l_2mm,且响铃两个轴向小凸条Ic之间的间距为l_3mm,且轴向小凸条Ic与本体I为整体式结构。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转内齿圈,包括本体(I),该本体中心孔的孔壁上设有齿形(la),且本体(I)外圆面的一端开有一个环形槽(Ib),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的外圆面还沿周向均布有一组轴向小凸条(Ic),该轴向小凸条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Ib)连通,且轴向小凸条(Ic)的另一端开至本体(I)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内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小凸条(Ic)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其凸起高度为l_2mm,且响铃两个轴向小凸条(Ic)之间的间距为l_3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转内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小凸条(Ic)与本体(I)为整体式结构。
【文档编号】F16H55-17GK204284350SQ201420663604
【发明者】左利静, 刘显伟, 余三成, 文光洪, 曾忠红 [申请人]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