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缓冲部件、冲击缓冲方法以及使用它们的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239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缓冲部件、冲击缓冲方法以及使用它们的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缓冲对执行高密度记录再生信息的磁盘装置和光盘装置等盘(disk)型记录再生装置(以下称盘装置)和其他供携带的电子装置等的冲击的冲击缓冲部件,以及使用该冲击缓冲部件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以及适合所述部件和方法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盘(disk)装置等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轻量化在发展,供携带的电子机器装置变得非常多了起来。在这样的供携带的电子机器装置中,受到由于在携带时掉落的非常大的冲击的机会增加。另外,伴随小型化、轻量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携带机器时掉落的高度也有升高的倾向,由此时掉落产生的冲击更大。
下面使用


对于现有技术中电子机器等的冲击缓冲部件以及冲击缓冲方法。
图9是为说明对于现有技术中电子机器等的冲击缓冲部件以及冲击缓冲方法的图,图9(a)是表示在电子机器本体上固定冲击缓冲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b)是表示通过冲击缓冲部件在电子机器本体上安装外壳的状态的电子机器的概略断面图。
在图9中,例如在盘装置等电子机器本体61的上下左右前后的6个面上分别粘贴海绵缓冲垫材料等的冲击缓冲部件62,进而,在其外侧通过各自的冲击缓冲部件62安装外装外壳71,构成电子机器72。在电子机器72受到掉落等的冲击的场合,通过这些冲击缓冲部件62缓和电子机器本体61受到的冲击力。
另外,通过组合冲击缓冲特性不同的多种材料构成的冲击缓冲部件的方案也被提了出来(例如参照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JP03241583,No.JP11242881)。图10(a)所示的是为在宽广温度范围中维持防震特性,通过组合具有适应各不同温度范围的减震特性的材料构成防震机构,适用磁盘装置的例子。在该例中,通过粘接剂结合由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低温下减震特性良好的橡胶形成的第一冲击缓冲部件121和由在高温下减震特性良好的橡胶形成的第二冲击缓冲部件122,使冲击缓冲防震橡胶102一体化。如图10(a所示),使用在4个位置配置的冲击缓冲防震橡胶102把在内部密封容纳磁盘、磁头、位置决定机构等的磁盘装置等的电子机器101的壳体支持在框架103上,构成防震机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低温侧,通过第一冲击缓冲部件121的良好的减震特性支持电子机器101的壳体,另外,在周围温度上升成为使用温度范围内的高温侧的场合,通过第二冲击缓冲部件122的良好的减震特性支持电子机器101,由此,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实现提高电子机器101的抗外部干扰的特性。
另一方面,图10(b)所示的是在覆盖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盘装置容纳部的外壳等和盘装置之间设置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吸收震动·冲击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另一个例子。在图10(b)中,在电子装置上通过粘接等固定的板材141和外壳(未图示)相对的面侧,沿两个长边粘贴分别分割为3个小片的柔软的第一冲击缓冲部件411,同时在该每一个第一冲击缓冲部件411之间新设置比第一冲击缓冲部件411硬质的另一个第二冲击缓冲部件412。这一场合新添加的第二冲击缓冲部件412的厚度几乎相等于第一冲击缓冲部件411由于压缩失去缓冲效果的厚度那样设定。于是,在弱冲击的场合,只由柔软的第一冲击缓冲部件411柔软地吸收冲击,在强冲击的场合,柔软的第一冲击缓冲部件411不能吸收的冲击由新添加的硬的第二冲击缓冲部件412吸收,成为两阶段的构造。因此,哪一种冲击缓冲部件都通过各自的弹性变形吸收冲击。通过这样的结构,与单一冲击缓冲部件相比,对于从弱冲击到强冲击这种宽范围的冲击都可以有效地应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的冲击部件以及冲击缓冲方法中,在使用图9所示由单一部件形成的冲击缓冲部件62的场合,例如对于达一万G以上非常大的掉落冲击,为有效缓和这一冲击力,不使电子机器本体61受到致命损伤,需要使各冲击缓冲部件62的厚度增大。但是,即使增加冲击缓冲部件62的厚度,在冲击施加的初期的时刻,冲击吸收力大,但是冲击缓冲部件62的变形急剧发展,冲击缓冲部件62的弹性复原力急剧变大,由此缓冲能力急剧变小,缓冲吸收力变弱,存在在短时间内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力的这样的问题。另外,通过增加冲击缓冲部件62的厚度,电子机器72变大,存在小型化困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组合多个冲击缓冲部件的结构的场合,即使组合如图10(a)所示的温度特性不同的冲击缓冲部件,上述单一冲击缓冲部件的问题,亦即例如对于达一万G以上非常大的掉落冲击,也要增加冲击缓冲部件的厚度,在冲击施加的初期的时刻冲击吸收力大,冲击缓冲部件的变形急剧发展,冲击缓冲部件的弹性复原力急剧变大,由此缓冲能力急剧变小,缓冲吸收力变弱,在短时间内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力的这样的问题,与温度无关继续存在,因此应对非常大的冲击困难。再有,如图10(b)所示,在组合柔软的第一冲击缓冲部件和比其硬质的第二冲击缓冲部件的场合,可以认为确实比单一冲击缓冲部件能有效缓和冲击力,但是,例如在达一万G以上非常大的掉落冲击的场合,硬质的第二冲击缓冲部件仅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有限,可以认为要有效缓和该冲击力、使电子机器本体61无致命损伤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缓冲部件以及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以及使用所述部件及方法的电子机器,所述冲击缓冲部件可以使电子机器即使在受到落下等非常大的冲击的场合,在装置本体上也不受到大的冲击,不会由于冲击引起致命的损伤,在冲击时也能正常的操作。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冲击缓冲部件在机器本体上设置,由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组成,其中,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受到冲击时在缓冲基材部上形成向和冲击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从该弯曲部压曲、吸收冲击。另外,缓冲基材部的弯曲具有从缓冲基材部的弯曲部压曲的结构。另外具有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的各纵长方向和施加冲击力的方向大体平行设置的结构,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一体形成的结构,在弯曲部,在和缓冲基材部的纵长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弯曲部的有效宽度比较狭窄地形成的结构,在弯曲部,在和缓冲基材部的纵长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弯曲部的有效厚度比较薄地形成的结构,同时缓冲基材部具有比缓冲柔软部大的硬度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得到在受到携带使用时落下等非常大的冲击的场合,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承受冲击压缩力而可充分发挥缓冲性能的冲击缓冲部件,在电子机器装置等中使用,不会在本体上发生大的冲击力,不会使其发生致命的损伤。
另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是,该电子机器在机器本体上装备结合成形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而形成的冲击缓冲部件,其中,在具有使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形成在受到冲击时缓冲基材部在和冲击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从弯曲部压曲使吸收冲击的过程的同时,缓冲基材部的弯曲具有从缓冲基材部的弯曲部压曲的过程。另外,在对于冲击使缓冲基材部压曲吸收冲击力时,对于初期的冲击使缓冲基材部压曲吸收冲击力后,具有主要由缓冲柔软部吸收冲击力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在受到携带使用时落下等非常大的冲击的场合,可以经历较长时间承受冲击压缩力,可以得到在电子机器装置本体上不发生致命损伤这样的冲击缓冲方法。
再有,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具有配置在机器本体和外装外壳相对的面之间配置的冲击缓冲部件、使与邻接的冲击缓冲部件的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结合面垂直的面有大于或等于60°而小于或等于120°的角度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可以更理想地配置冲击缓冲部件,使受到冲击力的冲击缓冲部件在其缓冲基材部当中压曲,成为可以充分发挥缓冲性能的冲击缓冲方法。
另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机器,具有在机器本体的外部设置的、而且由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组成的冲击缓冲部件,其中具有使所述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所述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在受到冲击时所述缓冲基材部弯曲、吸收冲击的结构。另外具有形成缓冲基材部在和缓冲基材部的冲击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从所述弯曲部压曲的结构。另外具有由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组成的冲击缓冲部件的纵长方向和施加冲击力的方向大体平行设置的结构,另外,使用由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一体形成的冲击缓冲部件的结构,另外,使用在弯曲部中在和缓冲基材部的所述纵长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弯曲部的有效宽度比较狭窄地形成的冲击缓冲部件的结构,另外,使用缓冲基材部具有比缓冲柔软部大的硬度的冲击缓冲部件的结构,另外,机器本体和外部部件相对的面之间具有至少3个冲击缓冲部件的结构,另外,机器本体和外部部件相对的面之间有冲击缓冲部件、在邻接的冲击缓冲部件的缓冲基材部和柔软部的结合面上垂直的面形成的角为大于或等于60°而小于或等于120°的结构,另外,冲击部件固定在机器本体外侧面或者外装外壳内侧面的任何一方的结构,另外,冲击缓冲部件具有长方体、圆柱、半圆柱、椭圆柱、半椭圆柱、多边形柱中任何一种形状,其特征为具有缓冲基材部的面和结合面平行的结构,再有,具有冲击缓冲部件的缓冲基材部的面位于冲击缓冲部件的外周部,缓冲基材部的外周直径或者外周长比冲击缓冲部件的外周直径或者外周长的一半小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以适应上述冲击缓冲方法的结构制造,因此,即使受到携带使用时落下等非常大的冲击力,冲击缓冲效果也非常大,电子机器装置本体上不发生大的冲击力、不会发生致命损伤,机器的可靠性提高。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冲击缓冲结构的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概略断面图。
图2(a)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磁盘装置中使用的冲击缓冲部件的透视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冲击吸收的一个过程的侧面图。
图2(c)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盘装置中使用的别的结构的冲击缓冲部件的透视图。
图3是模式化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4(a)、(b)、(c)、(d)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磁盘装置中使用的别的结构的冲击缓冲部件的透视图。
图5(a)、(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磁盘装置本体的一面设置的多个冲击缓冲部件的配置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图6(a)是研究通过现有技术的冲击部件的配置产生的冲击缓冲效果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侧面图。
图6(b)是研究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冲击部件的配置产生的冲击缓冲效果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侧面图。
图7是表示冲击缓冲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利用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形状以及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9(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子机器装置中的电子机器本体和冲击缓冲部件在固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9(b)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子机器装置中的电子机器本体上安装外装外壳的状态的概略断面图。
图10(a)是表示在电子机器装置中的电子机器本体上通过现有技术别的冲击缓冲部件安装外装外壳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b)是表示吸收电子机器装置中的震动·冲击的现有技术的其它的冲击缓冲部件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为说明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子机器装置的冲击缓冲方法表示具有冲击缓冲结构的电子机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概略断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电子机器装置,例如举例说明磁盘装置。
在图1中,在通过轴承部1自由旋转支撑的旋转轴2上固定的转子壳部3的外周的下端面侧,在多个磁极上通过压入或者粘接等其它公知的方法固定被磁化了的旋转磁铁4,另一方面,在电动机底架5上固定定子6,使其对向旋转磁铁4的内周面,定子6具有有多个磁极齿部的定子铁芯6a和卷绕在各磁极齿部上的线圈6b的结构。通过供给线圈6b电流,在旋转磁铁4上发生旋转驱动力,使转子壳部3旋转那样地构成,形成主轴电动机7。
在转子壳部3的凸缘部的上面装载磁盘8,其伴随转子壳部3的旋转而旋转。
装载磁盘8的主轴电动机7固定在磁盘装置的底板9上,另外,通过支持部件11固定电路底板10,在电路底板10上组装入作为旋转驱动、旋转控制主轴电动机7的电路以及在磁盘8上记录或者再现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等装置的必要的电子电路。再有,通过支柱14在底板9上固定悬臂13,该悬臂13作为决定磁头12在规定磁道位置的摇动设备,所述磁头是在磁盘8上记录或者重现信号的信号变换元件,磁头12对着磁盘8的表面设置。
另外,在底板9的边缘部,例如在向底板9的上侧或下侧弯曲的部分,固定上内部壳体15和下内部壳体16,形成磁盘装置本体17。
再有,在用上内部壳体15和下内部壳体16围起来的磁盘装置本体17的外侧的6面上对应各面分别固定4个冲击缓冲部件18,使在其外侧配置的外装外壳19的内侧与冲击缓冲部件18抵接那样地构成,形成磁盘装置。此外,在磁盘装置本体17的6面的各外侧面上固定的冲击缓冲部件18的个数不限于都是4个,至少3个就可以。另外,磁盘装置本体17不一定需要由上内部壳体15和下内部壳体16围起来构成,也可以对底板9进行弯曲加工,在该加工的底板9上直接固定冲击缓冲部件18。
这里,使用图2说明冲击缓冲部件18。图2(a)是冲击缓冲部件18的透视图。另外,图2(b)是表示冲击缓冲部件的冲击吸收的一个过程的侧面图。在图2(a)中,冲击缓冲部件18,使用作为一般市售缓冲材料的缓冲材料板,将其按规定尺寸切断制成。在该缓冲材料板上可以使用由缓冲基材部18a和缓冲柔软部18b形成的复合部件,缓冲基材部18a由例如具有聚乙烯等一定程度的硬度、而且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制作的薄板状的板形成,非常柔软的缓冲柔软部18b具有缓冲垫性能,它在缓冲基材部18a的一个表面上比较厚地与其一体模铸成形(モ一ルド成形)形成。
然后,在图1的上内部壳体15和下内部壳体16、亦即磁盘装置本体17和外装外壳19之间,使图2(a)中的缓冲基材部18a和缓冲柔软部18b一体模铸成形、垂直于重合面的相对的两侧端面21、22分别和磁盘装置本体17的外侧的面和外装外壳19的内侧的面抵接,冲击缓冲部件18的一个端面21用粘接等方法分别固定在上内部壳体15或者下内部壳体16、亦即磁盘装置本体17外侧的面上,另一端面22对着外装外壳19的内侧的面,不固定,成自由状态。此外,也可以使冲击缓冲部件18固定在外装外壳19的内侧的面上、在磁盘装置本体17的外侧的面上成自由状态,或者也可以在外装外壳19的内侧面和在磁盘装置本体17的外侧面上两者都固定。
这样,通过使用一体模铸成形具有一定程度硬度的缓冲基材部18a和非常柔软的具有缓冲垫性能的缓冲柔软部18b而形成的冲击缓冲部件18,作为用缓冲基材部18a和缓冲柔软部18b两者并列接受冲击那样的结构,另外,适当选取该冲击缓冲部件18的缓冲部分的厚度(亦即冲击缓冲部件18的端面21和端面22的距离),在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时,对于初期的冲击,由具有一定程度硬度的缓冲基材部18a和具有缓冲垫性能的缓冲柔软部18b并列接受冲击,不过此时主要由缓冲基材部18a耐受冲击,接着,如图2(b)所示,缓冲基材部18a当中的中间部181弯曲,缓冲基材部18a不能承受冲击的压缩力,在中间部181的附近的弯曲部压曲,吸收冲击负荷。其后,缓冲基材部18a对于压缩力的反弹力逐渐变小,而主要由具有缓冲性能的缓冲柔软部18b吸收冲击力。此外,如图2(c)所示,也可以一体形成作为由两个具有缓冲性能的缓冲柔软部18b、18c夹着具有一定程度硬度的缓冲基材部18a的结构的冲击缓冲部件18。图3是模型化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部件动作的图。在图3(a)中,外装外壳19和上内部壳体15(或者下内部壳体16)并列设置,冲击缓冲部件18被当作缓冲基材部18a的中间部181作为铰接头(リンク)的刚体,用粗线表示,缓冲柔软部18b用弹簧图形化表示。在图3(b)中表示关于在冲击缓冲部件18上施加的冲击负荷F以及冲击缓冲部件18的对抗冲击能量的时间变化率P分别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于装置的落下等,在外装外壳19上作用非常大的冲击力F的话,最初,由于缓冲基材部18a、缓冲柔软部18b一起弹性变形,对抗冲击能量的时间变化率P到图3(b)的U几乎沿冲击负荷F变化。在冲击负荷F超过缓冲基材部18a的线性弹性变形的界限后,作为刚体的缓冲基材部18a在其中间部181因发生挠性形变而开始弯曲。这一弯曲可以当作是以中间部作为铰接头(リンク)使缓冲基材部18a弯曲那样地变形。在这一挠性形变的状态下缓冲基材部18a的对抗冲击能量的时间变化率P几乎一定而不变化地推移,到达图3(b)的V。
冲击负荷F进一步增加,超过缓冲基材部18a的挠性形变引起的弯曲的界限的话,不能承受冲击的压缩力,在中间部181的附近的弯曲点压曲,如图2(b)所示,缓冲基材部18a在中间部181附近曲折,(此时,如图3(a)右侧所示,考虑以中间部181作为铰接头缓冲基材部18a弯曲那样变形的状态。此时,冲击缓冲部件18成为压缩相当于变形量δ的形状)吸收冲击负荷。其后,因为缓冲基材部18a对于压缩力的反弹力逐渐变小,主要由具有缓冲性能的缓冲柔软部18b吸收冲击力,因此对抗冲击能量的时间变化率P如图3(b)的V的右侧所示逐渐减小。在冲击缓冲部件18上施加冲击负荷F、对抗冲击能量的时间变化率P从U达到V的情况类似于,在用千斤顶举起重物的场合最初到需要非常大的力的过程相当于从图3(b)的开始施加冲击负荷到U,在举起到一定程度后变轻、到可以用较小的力操作的过程相当于从图3(b)的U到V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部件是使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而且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缓冲基材部和使用具有缓冲性能的非常柔软的材料形成的缓冲柔软部成为一体化的结构,在施加非常大的冲击时,缓冲基材部在中间部弯曲,通过使在弯曲部的压曲吸收冲击力。另外,在施加非常大的冲击时,为使确实在缓冲基材部的中间部发生压曲,也可以在缓冲基材部上设置孔、切槽、切口。
例如,通过在图4(a)所示的冲击缓冲部件18的缓冲基材部18a的中间部上设置圆形孔182,或者在图4(b)所示的冲击缓冲部件18的缓冲基材部18a的中间部在和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楔形切槽183,或者在图4(c)所示的冲击缓冲部件18的缓冲基材部18a的中间部设置半圆形的切口184,可以确实引起压曲。另外也可以如图4(d)所示,作为用设置有圆形孔182的两个具有一定程度硬度的缓冲基材部18a夹持具有缓冲垫性能的缓冲柔软部18b的结构一体化形成冲击缓冲部件18。此外,在这一场合,也可以在两个缓冲基材部18a设置切槽或者切口。再有,孔或者切槽、切口的形状不限于图4所示,截面是半圆柱形状的切槽或者做成三角形状的切口也可以。
此外,如图1所示,在磁盘装置本体17的各面上安装的冲击缓冲部件18,描绘为在一个面上冲击缓冲部件18的各缓冲基材部18a和缓冲柔软部18b一体模铸成形接合在一起的面成为互相平行的面,但是绝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邻接的冲击缓冲部件18中至少一个冲击缓冲部件18的缓冲基材部18a和缓冲柔软部18b一体模铸成形接合在一起的面大体垂直或者成为60°~120°那样配置多个冲击缓冲部件18。在如图1所示的冲击缓冲部件18的配置中,在缓冲基材部18a和缓冲柔软部18b一体模铸成形接合在一起的面上施加具有大体垂直方向上的分力的场合,或者冲击缓冲部件18的缓冲基材部18a不垂直抵接磁盘装置本体17的场合,有可能承受冲击力的冲击缓冲部件18在缓冲基材部18a的中部没有压曲,冲击缓冲部件18成为要倒下的状态,不能充分发挥缓冲性能,但是通过使用图5所示那样的冲击缓冲部件18的配置,不会发生冲击缓冲部件18倒下的状态,冲击缓冲部件18在缓冲基材部18a的中部被压曲,成为为发挥缓冲性能更理想的配置。此外,如图5所示,在一个面上安装的冲击缓冲部件18不限于4个或者3个,只要至少安装3个冲击缓冲部件18就可以。
接着,表示实验结果说明冲击缓冲部件的效果。在实验中,冲击缓冲部件42的缓冲基材部42a粘接在磁盘装置本体(模拟装置41)的外侧面或者外装外壳(台架43)的内侧面中任何一方上,在另一方上粘接缓冲柔软部42b,准备缓冲基材部42a和缓冲柔软部42b串接配置那样现有技术的结构、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亦即缓冲基材部47a和缓冲柔软部47b并列配置的冲击缓冲部件47的结构,研究由两种结构产生的冲击缓冲的差。各自的结构在图6中表示,得到的结果在图7中表示。
图6(a)是表示研究通过现有技术的冲击缓冲部件的配置的冲击缓冲效果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侧面图。在图6(a)中是在对应磁盘装置的模拟装置41上粘接冲击缓冲部件42的缓冲柔软部42b侧、粘接缓冲基材部42a侧的状态,是使冲击缓冲部件42的缓冲基材部42a和缓冲柔软部42b串接配置的冲击缓冲方法。在对应外装外壳的台架43的上面安装加速度计44,然后在于台架43上通过冲击缓冲部件42安装的对应磁盘装置的模拟装置41的上面安装加速度计45。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各加速度计44以及加速度计45记录从100cm的高度使台架43在箭头46的方向自然下落时冲击缓冲随时间的变化。
图6(b)是表示研究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冲击缓冲部件的配置的冲击缓冲效果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侧面图。这一结构表示,使用图5所示配置使冲击缓冲部件47夹在台架43和模拟装置41之间、使缓冲基材部47a和缓冲柔软部47b并列配置冲击缓冲部件47的冲击缓冲方法。和上述图6(a)同样,在对应外装外壳的台架43的上面安装加速度计44,然后在于台架43上通过冲击缓冲部件47安装的对应磁盘装置的模拟装置41的上面安装加速度计48。在这样的结构中,也通过各加速度计44以及加速度计48纪录从100cm的高度使台架43在箭头46的方向自然下落时冲击缓冲随时间的变化。此外,冲击缓冲部件47的高度(台架43和模拟装置41的间隔)和图6(a)中的冲击缓冲部件42的高度相同。
图7表示使用这样的结构得到的结果,是表示冲击缓冲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在该曲线中,纵轴表示作为加速度计的输出的G值,横轴表示时间。在图7中,曲线A(用粗实线表示的曲线)对应外装外壳的台架43承受的冲击力,亦即通过在对应外装外壳的台架43上安装的加速度计44检测的输出的G值的变化,曲线B(用虚线表示的曲线),如图6(a)所示,表示通过串接使用冲击缓冲部件42时的冲击缓冲方法对于对应磁盘装置本体的模拟装置41的冲击缓冲的时间过程,亦即通过在对应磁盘装置本体的模拟装置41上安装的加速度计45输出的G值的变化。另外,曲线C(用细实线表示的曲线)表示图6(b)所示并列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冲击缓冲部件47时的冲击缓冲方法中的对应磁盘装置本体的模拟装置41的冲击缓冲的时间过程,亦即通过在对应磁盘装置本体的模拟装置41上安装的加速度计48输出的G值的变化。
根据图7,在表示通过使用图6(a)所示那样现有技术的冲击缓冲部件42的配置的结构的冲击缓冲的时间变化的曲线B中,从承受冲击的初期的时刻缓冲柔软部42b的性能有效作用,在早期发挥缓冲性能,但是,因为冲击力非常大,该缓冲柔软部42b的压缩变形大,随时间的弹性反弹力变大,对应磁盘装置本体的模拟装置41承受的G值也变大。最后变得几乎和刚体的结合相同(所谓的底击现象),因此,几乎丧失冲击的缓冲效果。另一方面,在使用如图6(b)所示那样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冲击缓冲部件47的配置的结构中,如图7的曲线C所示,从承受冲击压缩力的初期缓冲基材部47a和缓冲柔软部47b并列承受压缩力,主要由缓冲基材部47a的弹性反弹力成为对于压缩的耐力。冲击的G值进一步增加的话,缓冲基材部47a不能承受压缩力而被压曲,缓冲基材部47a的压缩反弹力逐渐变小,代替缓冲基材部47a缓冲柔软部47b变得承受压缩力。因此,与使用串接配置的冲击缓冲部件42的配置的现有技术的冲击缓冲方法比较,能够经历长的时间挡住冲击压缩力,缓和冲击力的效果非常大。图7中,曲线A的最大值约4000G(实际的G值约8000G,但是在曲线图中的曲线A的表示值因为进行过滤操作,成为约4000G),曲线B表示使用现有技术的冲击缓冲部件42的结构的场合的模拟装置41(磁盘装置)承受的冲击值(G值)的最大值约2200G。另一方面,对于这一冲击值,曲线C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冲击缓冲部件47的结构的场合的模拟装置41(磁盘装置)承受的冲击值(G值)的最大值约1200G,比现有技术的结构降低到约55%,表示出并列使用冲击缓冲部件47的场合的有效性。对于图1中箭头D方向或者箭头E方向之中任何一方的冲击方向,也成为这样的冲击缓冲过程,对于任何一个方向的冲击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说明和附图中,冲击缓冲部件以长方体形状举例,但是本发明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冲击缓冲部件的形状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使用圆柱、半圆柱、椭圆柱、半椭圆柱、多边形柱等各种形状。在这些各种形状的冲击缓冲部件中,可以使用具有缓冲垫性能的非常柔软的材料例如形成比较长的圆柱、半圆柱、椭圆柱、半椭圆柱、多边形柱等形状的缓冲柔软部、使用具有聚乙烯等一定程度硬度而且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制作的薄板状的板形成的缓冲基材部,通过一体模铸成形或者粘贴等方法,把一体结合成形的复合部件以规定宽度或者厚度切断加工形成。此时,理想的是缓冲基材部在比缓冲柔软部的外周直径或者外周长的一半小的部分结合。在图8中,关于电子机器本体上配置的冲击缓冲部件表示出对于各种形状配置3个或者4个的例子,但是当然可以选择这以外的组合。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电子机器举磁盘装置为例加以说明,但是不限于磁盘装置,可以适用于光盘装置、光-磁盘装置、或者其它供携带的电子机器。
另外,使冲击缓冲部件的缓冲基材部压曲而吸收冲击那样,施加非常大的冲击负荷的话,压曲的冲击缓冲部件的冲击吸收能力变得不充分。因此,在这样的场合,也可以在冲击缓冲部件上安装检测压曲的传感器,通过在电子装置上装备根据压曲的检测信号提醒更换冲击缓冲部件的显示系统等应对。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在电子机器携带使用时落下等受非常大的冲击的场合,在冲击初期缓冲效果小而弹性反弹力较大,在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时刻可以变得弹性反弹力小而缓冲效果大,在经过更长的时间可以承受冲击压缩力那样的冲击缓冲方法以及使用该种方法的电子机器,即使受到非常大的冲击,电子机器也不会产生致命的损伤,具有非常优良的冲击缓冲性能。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冲击缓冲部件和冲击缓冲方法以及适用这些的电子装置,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由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组成,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受冲击时缓冲基材部弯曲,从弯曲部压曲吸收冲击,除把这样的冲击缓冲部件在电子机器装置本体和外装外壳之间配置多个之外,在电子机器装置本体的外侧面以及外装外壳的内侧面的各相对的面之间放置至少3个冲击缓冲部件这样构成冲击缓冲部件以及冲击缓冲方法。
由此,即使在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时,也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承受冲击压缩力,电子机器装置本体受到的冲击成为非常小的冲击,不给电子机器装置本体致命的损伤,可以得到能够实现具有优良冲击缓冲能力的冲击缓冲部件以及使用该部件的电子机器装置的冲击缓冲方法这样大的效果。
另外,采用这样的冲击缓冲部件以及冲击缓冲方法的电子机器装置冲击缓冲效果非常大,可以得到在电子机器装置本体上不发生大的冲击力、不会发生致命损伤这样的优良的效果。
权利要求
1.冲击缓冲部件,其设置在机器本体上,由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所述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在受到冲击时所述缓冲基材部压曲而吸收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基材部上形成向和冲击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从所述弯曲部压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基材部和所述缓冲柔软部的各纵长方向和冲击力作用的方向大体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基材部和所述缓冲柔软部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在和所述缓冲基材部的所述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有效宽度形成得狭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在和所述缓冲基材部的所述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有效厚度形成得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基材部具有比所述缓冲柔软部大的硬度。
8.电子机器,设有设置在机器本体的外部、而且具有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所述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在受到冲击时所述缓冲基材部压曲地吸收冲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基材部上形成向和冲击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从所述弯曲部压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基材部和所述缓冲柔软部组成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的纵长方向和施加冲击力的方向大体平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缓冲基材部和所述缓冲柔软部一体形成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弯曲部在和所述缓冲基材部的所述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有效宽度形成得狭窄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弯曲部在和所述缓冲基材部的所述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有效厚度形成得薄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缓冲基材部具有比所述缓冲柔软部大的硬度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器本体和外部部件相对的面之间具有至少3个所述冲击缓冲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器本体和所述外部部件相对的面之间有所述冲击缓冲部件,与邻接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的所述缓冲基材部和所述缓冲柔软部的结合面垂直的面成的角大于或等于60°而小于或等于120°。
17.根据权利要求8到权利要求11、权利要求13到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缓冲部件固定在所述机器本体外侧面或者所述外装外壳内侧面的任一而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缓冲部件具有长方体、圆柱、半圆柱、椭圆柱、半椭圆柱、多边形柱中任何一种形状,具有所述缓冲基材部的面平行所述结合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的所述缓冲基材部的面位于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的外周部,所述缓冲基材部的外周直径或者外周长小于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的外周直径或者外周长的一半。
20.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所述电子机器在机器本体上具有结合成形缓冲基材部和缓冲柔软部而形成的冲击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基材部的厚度比所述缓冲柔软部薄,而且在受到冲击时所述缓冲基材部压曲而吸收冲击。
21.根据权利更求20所述的冲击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基材部上形成向和冲击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从所述弯曲部压曲。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者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冲击使所述缓冲基材部压曲而吸收冲击力时,对于初期的冲击使所述缓冲基材部压曲、吸收冲击力后,主要通过所述缓冲柔软部吸收冲击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者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机器的冲击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所述机器本体和所述外装外壳相对的面之间配置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使与邻接的所述冲击缓冲部件的所述缓冲基材部和所述缓冲柔软部的结合面垂直的面有大于或等于60°而小于或等于120°的角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缓冲部件(18)、使用该冲击缓冲部件(18)的冲击缓冲方法以及使用所述部件及方法的电子机器,所述冲击缓冲部件(18)可以使电子机器即使在受到落下等非常大的冲击的场合,在其本体(17)上也不受到大的冲击,不会由于冲击引起致命的损伤。具体说,所用的冲击缓冲部件(18)由具有一定程度硬度的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制作的薄板状的缓冲基材部(18a)和具有缓冲性能非常柔软的缓冲柔软部(18b)组成,是具有较厚厚度一体模铸成形形成的复合部件。另外,缓冲基材部(18a)的厚度比缓冲柔软部(18b)薄,而且在受到冲击时缓冲基材部(18a)弯曲,从弯曲部压曲而吸收冲击,把这样的冲击缓冲部件(18)配置在电子机器装置本体(17)上固定构成。
文档编号F16F3/12GK1571065SQ20041005952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
发明者桑岛秀树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