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282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V-belt continuouslyvariable transmission),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驱动其带轮可动半体的机构和传动装置的可变传动比机构。
背景技术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带轮固定半体紧固到旋转轴,而带轮可动半体附接到该旋转轴,从而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但能够在轴向上运动。传统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包括的带轮可动半体的驱动机构的螺纹进给机构构造如下。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经由轴承被保持在旋转轴上,并附接到传动箱,从而不能在轴向上旋转和运动。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与上述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的外周螺纹啮合接合。该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经由轴承附接到带轮可动半体,从而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但不能在轴向上运动。此外,电机通过减速齿轮机构驱动其旋转。当起动电机时,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轴向运动,同时旋转,从而使带轮可动半体在轴向上运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借助上述构造,经由与其一体的齿轮与减速齿轮机构的终端齿轮(finalgear)啮合接合的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在驱动旋转的同时自身在轴向上运动。因此,减速齿轮机构的终端齿轮必须在轴向上自身伸长,这使得传动机构的尺寸增加。
此外,传统技术的一已知示例是,驱动轮的固定半体与可动半体之间的距离由具有电机的变速致动器控制,而从动轮的固定半体与可动半体之间的距离通过与驱动轮相连的齿轮机构来设定(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该示例提供了复杂的互锁机构。
专利No.3099023(图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30093(图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尺寸能够通过改进带轮可动半体的驱动机构而得以减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为每个驱动轮和从动轮提供在电机作用下的变速致动器,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复杂齿轮机构联结驱动轮和从动轮,来简化可变传动比机构的结构。
本发明已通过提供这样一种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而解决了上述问题,该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带轮固定半体,其被固定地支撑在旋转轴上;带轮可动半体,其被支撑在旋转轴上以面对带轮固定半体,并可轴向运动,但不允许相对于旋转轴旋转,该带轮可动半体与带轮固定半体协同以在其间夹持一带;以及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包括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其具有被保持以能够相对于旋转轴旋转但不允许相对于旋转轴轴向运动的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并经由减速齿轮机构被电机驱动旋转;和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其具有安装到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的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并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可动地被保持,但不允许相对于传动箱旋转;其中,螺纹进给机构的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附接到带轮可动半体,从而不能够相对于彼此轴向运动,但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通过轴承元件支撑在带轮可动半体上,从而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但不能相对于彼此轴向运动;并且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和轴承元件设置在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内。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减速齿轮之一设置在包括在螺纹进给机构中的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的输入齿轮与带轮可动半体的伞状部之间确定的间隙中。
本发明已解决了上述问题,该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还包括包括固定半体和可动半体的驱动轮;包括固定半体和可动半体的从动轮;和为驱动轮和从动轮中的每一个设置的变速致动器;其中变速致动器包括与驱动轮和从动轮中每一个的可动半体接合的进给机构以及驱动进给机构的电机,并且驱动轮和从动轮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从动轮的进给机构设置成在从动轮的固定半体和可动半体的对面(across the stationary half and movable half of thedriven pulley)与离合器元件相对。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所述两个进给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推力调节机构。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推力调节机构包括弹簧。
在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中,推力调节机构包括弹簧和用于检测所述弹簧的伸长和收缩的冲程传感器,基于冲程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两个带轮。
与减速齿轮机构的终端齿轮啮合并受其驱动的螺纹进给机构的输入齿轮是轴向固定螺纹组件的齿轮,其不在轴向上运动。因此,减速齿轮机构的终端齿轮的宽度可以减小,使得传动装置的尺寸可以减小。
通过利用轴向固定螺纹部分的宽度部分的内部,设置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和轴承元件。因此,可以通过有效利用死区来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
其中一个减速齿轮通过有效利用确定在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的输入齿轮与带轮可动半体的伞状部之间的死区来设置。因此,可以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
可以容易地保证适于布置进给机构的空间。此外,可以确保电机的冷却性能。
可以有效地利用位于从动轮的彼此面对的两伞状部中每个伞状部的外表面侧的空间。
可以调节V带的横向压力,这可以提高带的耐久性。
通过包括弹簧的简单结构可以调节推力,这使得容易地在任何时间优化带的横向压力。
可以容易地根据带的横向压力的调节量进行带轮控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
图2是在一个平面上示出图1的A-A截面、B-B截面和C-C截面的横截面展开图。
图3是示出组装到曲轴的驱动轮及其周围元件的状态的放大横截面展开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剖开的仅一轴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5是传动装置的前半体的横截面展开图。
图6是示出从侧面观察的传动装置的前半体的齿轮等的布置图。
图7是传动装置的后半体的横截面展开图。
图8是示出传动装置的后半体的齿轮等的布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11曲轴;38传动箱;45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7驱动轮;48驱动轮固定半体;49驱动轮可动半体;49A伞状部;49B筒状部;50从动轴;51离心式离合器;52从动轮;53从动轮固定半体;55环形V带;72滚珠轴承;76内螺纹筒状元件;77环状齿轮;79内螺纹组件;80外螺纹筒状元件;81锁定元件;83外螺纹组件;87冲程传感器;88锁定机构;89螺纹进给机构;90变速致动器;91电机;101大直径齿轮;102小直径齿轮;104第二中间齿轮;120外螺纹筒状元件;122内螺纹筒状元件;125内螺纹组件;126盘簧;130变速致动器;131电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单元1的侧视图。该动力单元1安装在摩托车上,并包括以一体方式构成的下列部件固定到车辆的位于上部的四冲程两缸水冷内燃机2;传动装置3;后轮支撑部4;以及后轮。传动装置3由发动机2支持,以围绕曲轴11垂直地摆动。箭头F表示内燃机2的前方。
动力单元1的发动机2包括曲轴箱6、气缸体7、汽缸盖8、汽缸盖罩9以及由这些元件围绕的部分。面向前且略向上的气缸体7连结到曲轴箱6的前端。汽缸盖8连结到气缸体7的前端。汽缸盖罩9连结到汽缸盖8的前端。后轮轴60构造在后轮支撑部4中,以将动力从发动机传输到后轮。
图2是在一个平面上示出图1的A-A截面、B-B截面和C-C截面的横截面展开图。曲轴箱6由左曲轴箱6L和右曲轴箱6R构成。曲轴11在左和右曲轴箱6L和6R的相应轴颈轴承10L和10R的支撑下旋转。另一方面,缸膛12形成在气缸体7中,相应的活塞13可滑动地安装到缸膛12中。连杆16具有两端,一端经由曲柄销14由曲轴11枢转地支撑,另一端经由活塞销15由活塞13枢转地支撑。活塞13的往复运动使曲轴11旋转。燃烧室20确定在汽缸盖8的面对活塞13的端面的底面上。火花塞21以这样的方式从汽缸盖罩9的顶部附接,即,使得火花塞21的前端面对燃烧室20。
汽缸盖8形成有邻接燃烧室20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阀和排气阀可滑动地安装到汽缸盖8中。进气阀开启/关闭燃烧室侧的进气口的开口,排气阀开启/关闭燃烧室侧的排气口的开口。图2示出右燃烧室的排气阀27。
在图2中,凸轮轴28平行于曲轴11支撑在汽缸盖8与汽缸盖罩9之间。进气阀和排气阀被形成在凸轮轴28上的凸轮驱动地开启和关闭。图2示出排气凸轮29。循环链32卷绕在驱动链轮30与使凸轮轴28驱动旋转的从动链轮31之间。驱动链轮30设置在曲轴11的右手部,从动链轮31设置在凸轮轴28的右手部。
右曲轴箱盖33设置在右曲轴箱6R的外部。发电机36由固定到右曲轴箱盖33的内表面的定子34和固定到曲轴11以围绕定子34的转子35构成。邻近发电机36设置的从动齿轮37适于接收来自起动电动机(未示出)的旋转驱动力。
传动箱38适于在其中容纳动力单元1的传动装置3。传动箱38由右传动箱38R、左传动箱38L和分隔壁38S构成。右传动箱38R可移动地支撑在曲轴箱6的左手侧和右手侧。在曲轴箱的左手侧,如图5所示,右传动箱38R由滚珠轴承40可移动地支撑。用螺栓22附接到左曲轴箱6L的支撑金属39保持滚珠轴承40。在曲轴箱的右手侧,右传动箱38R被由滚柱轴承42保持的连接金属43A、43B可移动地支撑。附接到右曲轴箱盖33的支撑金属41保持滚柱轴承42。连接金属43A、43B用螺栓连结在一起。传动箱罩23设置在左传动箱38L的外部。
左传动箱38L和分隔壁38S均用螺栓连结到右传动箱38R。传动装置3的传动箱38的后端部用作后轮支撑部4。传动装置3由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5和机械减速齿轮单元46构成。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5设置成,使得其前半体设置在左传动箱38L与右传动箱38R之间,并且其后半体设置在左传动箱38L与分隔壁38S之间。此外,减速齿轮单元46设置在分隔壁38S与右传动箱38R之间。
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5的驱动轴是曲轴11。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5的驱动轮47附接到曲轴11的左端。驱动轮47由固定半体48和可动半体49构成。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5的从动轴50在左传动箱38L、分隔壁38S和右传动箱38R的支撑下旋转。连续变速传动装置45的从动轮52通过离心式离合器51附接到从动轴50。从动轮52由固定半体53和可动半体54构成。环形V带(endless V-belt)55横跨在驱动轮47与从动轮52之间,以将驱动轮47的旋转传递到从动轮52。当从动轮52的旋转速度超过一预定旋转速度时,设置在从动轮52与从动轴50之间的离心式离合器51变为接合状态,从动轴50开始旋转。
减速齿轮单元46由支撑在三个旋转轴上的齿轮组构成。第一轴是由右传动箱38R和分隔壁38S承载的传动装置45的从动轴50的右半部。第一轴上形成有半径减小的齿轮56。第二轴是由右传动箱38R和分隔壁38S承载以进行旋转的中间轴57。中间轴57具有整体装配到其上的与从动轴50的小直径齿轮56啮合的大直径齿轮58。此外,中间轴57形成有邻近大直径齿轮58的小直径齿轮59。第三轴是由分隔壁38S、右传动箱38R和连结到连接金属43A的臂62承载以进行旋转的后轮轴60。后轮轴60具有安装到其上的与中间轴57的小直径齿轮59啮合的大直径齿轮62。借助于该构造,从动轴50的扭矩经由上述减速齿轮组得以减小并传递到后轮轴60。后轮5整体紧固到后轮轴60。
图3是示出组装到曲轴11的驱动轮47及其周围元件的状态的放大横截面图。驱动轮47由驱动轮固定半体48和驱动轮可动半体49构成。曲轴11在其左半部形成有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1A和第二直径减小部分11B。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1A确定在阶梯11a、11b之间,第二直径减小部分11B确定在阶梯11b与曲轴端面11c之间。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1A在其端部形成有花键11d,第二直径减小部分11B在其端部形成有花键11e。
滚珠轴承63的内图、第一支撑套筒64和导向套筒65安装到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1A上。第二支撑套筒66和驱动轮固定半体48安装到第二直径减小部分11B上。套筒64、65和66由钢制成,驱动轮固定半体48由铝制成。上述部件经由垫圈67用拧入形成在曲轴11端部中的螺纹孔中的螺栓68紧固而固定,使其不能在曲轴11的方向上移动。在上述部件中,导向套筒65经由设置在花键11d内的花键65a安装到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1A的花键11d上。驱动轮固定半体48具有中心孔以及形成在该中心孔内的花键48a,并经由花键48a安装到第二直径减小部分11B的花键11e上。因此,上述部件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曲轴11移动。驱动轮固定半体48与曲轴11一起旋转。
驱动轮可动半体49由面对固定半体的伞状部49A和与伞状部49A整体形成以围绕上述套筒64、65、66的筒状部49B。伞状部49A由铝合金制成,筒状部49B由钢制成。伞状部49A用铆钉44整体连结到筒状部的凸缘部分。驱动轮可动半体49的筒状部49B在其内部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突出花键49Ba。突出花键49Ba安装到形成在导向套筒65的外周上的外侧花键65b上。由于导向套筒65的外侧花键65b在轴向上延伸,因此突出花键49Ba可以在轴向上在导槽中滑动。这样,驱动轮可动半体49虽然不能相对于曲轴11旋转,但是在轴向上被可移动地保持。借助花键11d、65a、65b、49Ba,驱动轮可动半体49接收来自曲轴11的扭矩,并与曲轴11一起旋转。润滑油施加到包括在导向套筒65中的外侧花键65b的凹槽,这允许筒状部49B的突出花键49Ba平稳地滑动。可动半体的筒状部49B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润滑油泄漏以及灰尘进入的密封装置69。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剖开的仅一轴部(即,不包括滚珠轴承等)的放大横截面图。彼此啮合接合的曲轴11的花键11d和导向套筒65的内花键65a都是渐开线花键。此外,导向套筒65的外侧花键65b和与其啮合的突出花键49Ba也都是渐开线花键。为了能够使空气和润滑油随着突出花键的运动而运动,在导向套筒的外周表面与可动半体的筒状部49B的内周表面之间确定游隙70。
在图3中,形成为筒状的滚珠轴承外圈保持元件75保持附接到曲轴11的滚珠轴承63的外圈,以使其不能在轴向上相对运动。内螺纹筒状元件76通过焊接整体连结到滚珠轴承外圈保持元件75的外周凸缘75a。环状齿轮(annular gear)77用螺栓78连结到内螺纹筒状元件76的外周凸缘76a。滚珠轴承外圈保持元件75、内螺纹筒状元件76和环状齿轮77结合以构成内螺纹组件79。具有滚珠轴承63的曲轴11承载该内螺纹组件79,使得其可以独立于曲轴11旋转,但不能在轴向上移动。内螺纹组件79的环状齿轮77被第二中间齿轮104的小直径齿轮102驱动旋转,其中第二中间齿轮104用作变速致动器90(下面描述)的一部分。
滚珠轴承72的内圈附接到包括在驱动轮可动半体49中的筒状部49B的外周,从而不能在轴向上移动。外螺纹筒状元件80,具体地是其内周,整体地保持滚珠轴承72的外圈。外螺纹筒状元件80的外周螺纹部分与内螺纹筒状元件的内周螺纹部分啮合接合。锁定元件81利用螺栓82紧固到形成在外螺纹筒状元件80端部处的凸缘80a。外螺纹筒状元件80、锁定元件81和螺栓82结合以构成外螺纹组件83。锁定元件81具有锁定轴部81a和形成为从锁定轴部81a突出的突出部81b。突出部81b与设置在右传动箱38R上的各锁定导轨84接合,如图6(侧视图)所示。这样,当内螺纹组件79旋转时,外螺纹组件83可以仅在曲轴的轴向上运动,而不围绕曲轴旋转。内螺纹组件79和外螺纹组件83构成螺纹进给机构89。
前挡块81c整体形成在锁定元件81的臂部上,以检测外螺纹组件83的向后位移的极限。后挡块85用螺栓86附接到包括在锁定元件81中的轴部81a的后端,以检测外螺纹组件83的向前位移的极限。锁定元件81和锁定导轨84(图6)构成锁定机构88(图6)。
锁定元件81包括形成在其轴部之外的延伸部81d。该延伸部81d与从用于检测可动半体的当前位置的冲程传感器(stroke sensor)87的端部突出的杆的尖端接触。通过检测杆被弹簧推出冲程传感器87端部的位移来进行冲程检测。橡胶波纹管围绕该杆。冲程传感器87的最接近部分连接到右传动箱38R。
图5是传动装置3的前半体的横截面展开图。图6是示出从侧面观察的传动装置的前半体的齿轮等的布置图。变速致动器90使内螺纹组件79驱动地旋转。该致动器90由电机91和减速齿轮机构92构成。电机91受到自动控制,以根据车辆速度、开节流阀和内燃机速度旋转。减速齿轮箱93紧固到右传动箱38R。该减速齿轮箱93由其间确定减速齿轮室94的右箱体件93R、左箱体件93L和端箱体件93E构成。电机91经由附接板95附接到减速齿轮箱93的右箱体件93R。形成在电机转轴上的小齿轮96延伸到减速齿轮室94中。
与小齿轮96啮合的大直径齿轮97和邻近的小直径齿轮98整体形成,以构成第一中间齿轮99。第一中间齿轮99经由滚珠轴承100由减速齿轮箱93支撑以进行旋转。
安装到旋转轴103上的与小直径齿轮98啮合的大直径齿轮101和整体邻近的小直径齿轮102整体构成第二中间齿轮104。第二中间齿轮104经由滚珠轴承105由减速齿轮箱93支撑以进行旋转。上述小直径齿轮102与前面描述的内螺纹组件79的环状齿轮77啮合接合。
当电机91响应于控制指令以正常方向旋转时,动力经由第一和第二中间齿轮99、104传递到内螺纹组件79以进行旋转。不能旋转的外螺纹组件的外筒状元件80的螺纹部分与内螺纹筒状元件76的螺纹部分啮合接合。该外螺纹组件80的螺纹部分从内螺纹筒状元件76的螺纹部分接收施加在曲轴轴向上的推力。这样,外螺纹组件83在曲轴的轴向上运动。外筒状元件80的螺纹部分接收的推力经由滚珠轴承72传递到驱动轮可动半体49,以使其在曲轴的轴向上运动。该运动减小了可动半体49与驱动轮固定半体48之间的距离,从而使V带在外周方向上移位。当电机91响应于控制指令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根据与上述相反的过程,驱动轮固定半体48与驱动轮可动半体49之间的距离增加,以使V带向着中心移位。
图7是传动装置3的后半体的横截面展开图。从动轮52由从动轮固定半体53和从动轮可动半体54构成。固定半体53由用铝制成的伞状部53A和用钢制成的筒状部53B构成。从动轮可动半体54也由用铝制成的伞状部53A和用钢制成的筒状部53B构成。固定半体53的伞状部用螺栓147紧固到筒状部的端部。可动半体54的伞状部通过铸造而整体连结到筒状部的端部。
从动轴50形成有阶梯部50a、50b和50c。滚珠轴承110设置在从动轴的外周上,以邻近阶梯部50a,滚柱轴承111设置在从动轴的外周上,以邻近阶梯部50b。固定半体53的筒状部53B由滚珠轴承110和滚柱轴承111支撑,以相对于从动轴50旋转。
可动半体的筒状部54B可滑动地安装到固定半体的筒状部53B的外周。销钉112直立地设置在固定半体的筒状部53B的外周上的四点处。可动半体的筒状部54B在周向的四个位置处形成有凸轮凹槽113,每个凸轮凹槽113在筒状部54B的径向通过筒状部54B并相对于轴向倾斜延伸。销钉112的头部均安装到相应的一个凸轮凹槽113中。这样,从动轮可动半体54在受到销钉112的限制的同时可以根据凸轮凹槽的角度在轴向上以及在凸轮凹槽的周向上朝向从动轮固定半体53运动。
筒状元件114固定到从动轮可动半体54的筒状部54B的外周,从而不能轴向上运动,以覆盖筒状部的凸轮凹槽113。润滑油施加在凸轮凹槽113中,以有助于受销钉112限制的从动轮可动半体的滑动。此外,密封装置设置在筒状元件114的端部内,以防止油从其中漏出。滚珠轴承115的内圈保持在筒状元件114的右端的外周上。环元件116与滚珠轴承115的外圈接触。
滚珠轴承117的内圈用螺帽118紧固到设置在外周上并在带轮固定半体53的筒状部53B的左端的阶梯部。外螺纹筒状元件120固定到滚珠轴承117的内圈,从而不能在轴向上运动。防止外螺纹筒状元件120的旋转通过滚珠轴承117传递到从动轮53。锁定元件121固定到外螺纹筒状元件120,并且其一端固定到传动箱38(未示出)。这样,外螺纹筒状元件120可以相对于传动箱38在轴向和旋转方向上保持固定状态,而与从动轴50和从动轮52无关。
内螺纹筒状元件122覆盖外螺纹筒状元件120的外螺纹部分,以与其进行螺纹接合。环状齿轮123用螺栓124固定到内螺纹筒状元件122的凸缘122a。内螺纹筒状元件122、环状齿轮123和螺栓124构成内螺纹组件125。
下面描述的第二中间齿轮144的小直径齿轮142使环状齿轮123驱动地旋转。内螺纹筒状元件122在其内螺纹部分接收来自固定的外螺纹筒状元件120的外螺纹部分的推力,并在旋转的同时被轴向驱动。盘簧126插入在内筒状元件122的端部与固定在滚珠轴承115外周上的环元件116之间。借助该构造,内螺纹筒状元件122的轴向位移通过盘簧126、环元件116、滚珠轴承115和筒状元件114使从动轮可动半体54在轴向上运动。外螺纹筒状元件120和内螺纹组件125构成螺纹进给机构127。
变速致动器130使内螺纹组件125驱动地旋转。该致动器130由电机131和减速齿轮机构132构成。电机131受到自动控制,以根据车辆速度、开节流阀和内燃机速度旋转。施加在V带上的从动轮可动半体的压力通过测量盘簧126的变形来检测,并反馈以进行控制。
减速齿轮箱133紧固到左传动箱38L以在其间确定减速齿轮室134。电机131经由安装板135附接到减速齿轮箱133。形成在电机转轴上的小齿轮136延伸到减速齿轮室134中。与小齿轮136啮合接合的大直径齿轮137和邻近的小直径齿轮138整体构成第一中间齿轮139。第一中间齿轮139经由滚珠轴承140由左传动箱38L和减速齿轮箱133支撑以进行旋转。
与小直径齿轮138啮合接合的大直径齿轮141和邻近且整体形成的小直径齿轮142安装到旋转轴103上,以构成第二中间齿轮144。第二中间齿轮144经由滚珠轴承145由左传动箱38L和减速齿轮箱133支撑以进行旋转。小直径齿轮142在轴向上较长,以能够与内螺纹组件125的环状齿轮123在任何轴向位置啮合接合。
图8是示出从侧面观察的传动装置的后半体的齿轮等的布置图。在图7的状态下,当电机131响应于控制指令以正常方向旋转时,动力经由第一和第二中间齿轮139、144传递到与外螺纹筒状元件125的螺纹部分啮合接合的内螺纹组件125以进行旋转。该内螺纹组件125的旋转使其自身在从动轴50的轴向上运动,从而经由盘簧126、环元件116、滚珠轴承115和筒状元件114推压从动轮可动半体54。这使得从动轮可动半体54与驱动轮固定半体53之间的距离得以减小,从而使V带在周向上移位。当电机131响应于控制指令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根据与上述相反的过程,从动轮固定半体53与从动轮可动半体54之间的距离增加,以使V带向着中心移位。顺便提及,内螺纹组件的左挡块121a设置在锁定元件121的另一端,以检测内螺纹组件向左运动的极限。
离心式离合器51的内旋转元件51A用螺栓147紧固到从动轮固定半体的右端面。离心式离合器51的外旋转元件51B经由花键148在面对内旋转元件51A的位置安装到从动轴50上,从而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外旋转元件51B的外周覆盖内旋转元件51A。当从动轮达到了预定的旋转次数,其旋转经由内旋转元件51A和外旋转元件51B传递到从动轴50,以开始旋转。正如参照图2所描述的,从动轴50的旋转通过减速齿轮单元46的齿轮而得以减速,如此减速的旋转传递到后轮轴60,以驱动后轮5。
权利要求中的内容对应于涉及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轮可动半体49的轴向驱动机构的部分,该部分参照图3-6进行描述。在权利要求的描述中,“螺纹进给机构”表示图3所示的螺纹进给机构89,“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表示内螺纹组件76,“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表示内筒状元件80,“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表示外螺纹组件83。
上述实施例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产生如下效果。
(1)与减速齿轮机构的终端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的小直径齿轮102)啮合并被该终端齿轮驱动的螺纹进给机构的输入齿轮(环状齿轮77)包括在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内螺纹组件79)中,并且不能轴向运动。因此,减速齿轮机构的终端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的小直径齿轮102)的宽度可以减小,从而使传动机构的尺寸减小。
(2)轴向运动侧螺纹部分(外螺纹筒状元件80)和轴承元件(滚珠轴承72)通过利用轴向固定螺纹部分(内螺纹筒状元件76)的宽度部分的内部而设置。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死区来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
(3)其中一个减速齿轮(第二中间齿轮的大直径齿轮101)通过有效利用确定在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内螺纹组件79)的输入齿轮(环状齿轮77)与带轮可动半体的伞状部(驱动轮可动半体的伞状部49A)之间的死区来设置。因此,可以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
此外,通过为驱动轮和从动轮中每一个设置由电机驱动的变速致动器,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复杂齿轮机构联结驱动轮和从动轮,该实施例的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简化了结构。本实施例的构造产生下面的效果。
(1)可以容易地保证适于布置进给机构的空间。此外,可以确保电机的冷却性能。
(2)可以有效地利用位于彼此面对的从动轮的两伞状部中每个伞状部的外表面侧的空间。
(3)可以调节V带的横向压力,这可以提高带的耐久性。
(4)通过包括弹簧的简单结构可以调节推力,这使得容易地在任何时间优化带的横向压力。
(5)可以容易地根据带的横向压力的调节量进行带轮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带轮固定半体,其被固定地支撑在旋转轴上;带轮可动半体,其被支撑在所述旋转轴上以面对所述带轮固定半体,并可轴向运动,但不允许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该带轮可动半体与所述带轮固定半体协同以在其间夹持一带;以及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包括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其具有被保持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但不允许相对于所述旋转轴轴向运动的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并经由减速齿轮机构被电机驱动旋转;和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其具有安装到所述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的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并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可动地被保持,但不允许相对于传动箱旋转;其中,所述螺纹进给机构的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附接到所述带轮可动半体,从而不能够相对于彼此轴向运动,但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所述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通过轴承元件支撑在所述带轮可动半体上,从而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但不能相对于彼此轴向运动;并且所述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和所述轴承元件设置在所述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内。
3.根据权利要求1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减速齿轮之一设置在包括在所述螺纹进给机构中的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的输入齿轮与所述带轮可动半体的伞状部之间确定的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1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还包括包括固定半体和可动半体的驱动轮;包括固定半体和可动半体的从动轮;和为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中的每一个设置的变速致动器;其中所述变速致动器包括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中的每一个的可动半体接合的进给机构以及驱动所述进给机构的电机,并且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从动轮的进给机构设置成在所述从动轮的固定半体和可动半体的对面与离合器元件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进给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推力调节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推力调节机构包括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4的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推力调节机构包括弹簧和用于检测所述弹簧的伸长和收缩的冲程传感器,基于所述冲程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两个带轮。
全文摘要
V带型连续变速传动装置,通过简化可变传动比机构的结构减小其尺寸,包括具有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和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的螺纹进给机构。轴向固定侧螺纹组件具有能相对旋转轴旋转但不能作轴向运动的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经减速齿轮机构被电机驱动旋转。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具有安装到轴向固定侧螺纹部分的轴向可动侧螺纹部分,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可动地被保持,但不能相对传动箱旋转。螺纹进给机构的轴向可动侧螺纹组件附接到带轮可动半体,不能相对于彼此轴向运动但能旋转。为每个驱动轮和从动轮设置变速致动器,其包括与每个驱动轮和从动轮的可动半体接合的进给机构及驱动进给机构的电机,设置成相对于包括卷绕驱动轮和从动轮的V带的平面彼此相对。
文档编号F16H9/02GK1900554SQ200610101960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石川秀男, 林彻, 阿隅通雄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