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文档序号:561157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4吏驱动构件减速的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运输工具、测功器、传送带系统以及矿业中。 例如,在运输工具中,当卡车沿长斜坡向下行驶时,车辆的空冷原装设 备制造厂的制动器可能过热,当卡车承栽重载时,这种过热的情况会加 剧。对于盘式制动器来说制动衬块与制动器转子的摩擦、或者对于鼓式 制动器来说制动蹄与制动鼓的摩擦所产生的热会降低制动效率。
因此,在该领域中需要一种改进的摩擦制动系统。

发明内容
所公开的装置涉及一种液冷制动装置,其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 壳体的制动器冷却泵;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制动力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由 第一从动构件驱动;以及制动力施加装置,其与所述制动力致动器和制 动器转子可操作地关联,所述转子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一从动构 件或第二从动构件。
所公开的方法涉及一种使从动构件减速的方法,其包括用第一从 动构件驱动制动力致动器;致动制动力施加装置;以及使以可旋转方式 固定到所述第一从动构件或第二从动构件的转子的旋转减速。


以下描述无论如何都不应视作限制性的。参照附图,相同元件的附 图标记相同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截面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链和链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转子的分解立体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转子和定子组件的截面图, 其中所述定子组件处于打开流体流动路径位置;
图5示出图4的制动器转子和定子组件的截面图,其中所述定子组 件处于关闭流体流动路径位置;
图6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图1的截面图的一部分;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齿轮泵和壳体的截面图的一部分;
图9示出图8中所示的齿轮泵和壳体的截面图的一部分;
图IO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针形阀的截面图;以及
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在此通过举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给出了本发明的装置和方 法的若干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制动器组件14包括制动器壳体18、后链盒22、 前链盒26、出口壳体106以及尾部壳体30,这些部分彼此密封地附接 在一起以大致形成用于支撑包括摩擦制动装置10等的组件的结构。螺 柱32将制动器壳体18、后链盒22以及前链盒26紧固在一起,同时带 状夹33将尾部壳体30附接到前链盒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图示为万向 联轴节(或万向节叉或万向节滑叉)34的第一从动构件,以可旋转方式 固定到驱动链轮38,驱动链轮38旋转于制动器组件14内轴承42上。 可替代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图示为尾轴36的第二从动构件可以以可 旋转方式固定到万向联轴节34,万向联轴节34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驱 动链轮38,或者第二从动构件可直接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驱动链轮38, 同时容许轴向移动。与驱动链轮38啮合的链46驱动位于轴承54上的 转子链轮50。转子链轮50通过制动器轴62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制动器 转子300。通过上述联接,制动器转子300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第一从
动构件或第二从动构件。如本文所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链
46仅是用于将制动器转子300和从动构件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在一起的 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采用诸如带或齿轮组等其它实施方式。
摩擦制动装置10通过阻碍如上所述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万向联轴 节34的制动器转子300的旋转来阻碍万向联轴节34的旋转。在本文一 个实施方式中图示为活塞66、制动衬块板70以及制动衬块74的制动力 施加装置将制动力施加到制动器转子300。制动器转子300具有相反的 外侧轴向制动表面330和334,制动表面330和334由附接到制动衬块 板70的制动衬块74接合。制动衬块74由活塞66迫压抵住制动表面330、 334。活塞66的迫压力来源于制动力致动器110内所产生的液压。致动 器利用液压力起压力的作用以移动活塞66从而施加制动(减速)力。 制动力致动器在本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图示为齿轮泵500,将参照图7 至图9对其进行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落入本发明范围内 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诸如内齿轮油泵或活塞泵等替代实施方式作为制动 力致动器。
制动衬块板70以可滑动方式与制动器组件14接合,以将制动衬块 板70的行程大致限制至平行于制动器转子300的轴线的方向。本领域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将制动蹄迫压抵 住鼓式转子的活塞。系统的上述部分与摩擦制动系统的类型相似,其缺 点记述在本专利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中。但是,本文所述系统进一步包 括以可操作方式与该系统连通的制动表面冷却泵。在本发明的一个图示 实施方式中,冷却泵设置于制动器转子300内。该泵包括内部泵叶片, 将参照图3至图5对其进行详述。冷却泵的目的是使与制动器转子摩擦 表面以导热性方式连通的流体循环,以从制动器转子300及其周围部件 移走制动衬块74与制动表面330、 334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泵通 过入流嘴98将冷却流体泵送到制动装置10,并通过形成于出口壳体106 内的出流嘴102将冷却流体从制动装置10泵送走。冷却流体的路径可 经过位于本发明的制动装置10附近、或制动装置10上或远离制动装置 10的车辆散热器(未示出)或其它换热装置(未示出)。
现参见图3,其为制动器转子300的分解图,图中示出了内部冷却 泵的细节。通过制动器转子300内若干部件的旋转方便了冷却流体的泵
送;此旋转的驱动力由链46驱动的转子链轮50提供。制动器轴62由 位于制动器轴62 —个端部上的花键304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转子链轮 50。位于制动器轴62转子侧上的凸缘316被两个轴向突出柱312以可 旋转方式固定到驱动板308,所述突出柱312与驱动板308内的底部柱 形槽(未示出)接合。圆头螺栓320和O形环324将驱动板308沿轴向 固定到制动器轴62。通过上述设置,驱动板308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转 子链轮50。
制动器转子300内的若干其他部件也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驱动板 308。驱动板308具有外周表面328,外周表面328轴向延伸超过驱动板 制动表面330并在其上设有外径螺紋326。密封板336具有外周表面338, 外周表面338轴向延伸超过密封板制动表面334并在其上设有内径螺紋 332,所述内径螺紋332螺紋连接到驱动板308的外径螺紋326中。O 形环340将驱动板308完全密封到密封板336。
现参见图3至图5,夹在驱动板308和密封板336之间的是转子盘 344、以及包括定子凸缘348和定子叶片板372的定子组件356。转子盘 344将转子室354分成第一室358和第二室362。转子盘344以可旋转 方式锁定到板308和336并因此与其一起旋转,而定子组件356并不锁 定到板308、 336,且因此不与板308和336 —起旋转。转子盘轴承352 将定子组件356定位成在转子盘344相对于定子组件356旋转时与转子 盘344同心。0形环365在穿过密封板336的中心孔内将陶瓷面密封件 361密封至密封板336。陶瓷面密封件361动态地密封至碳制面密封件 363,碳制面密封件363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出口壳体106,并由O形 环359密封至出口壳体106。波形弹簧366将碳制面密封件363迫压抵 住陶瓷面密封件361以维持该密封所需的面面接触。陶瓷面密封件361 相对于碳制面密封件363的低摩擦高耐用表面的光滑度实现了低扭矩长 寿命的密封设计。具有合适的性能以替代用于密封件361的陶瓷材料的 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碳化钨、碳化硅或热处理钢等。
冷却流体泵送作用通过转子盘344的旋转产生,更具体地说是通过 形成于转子盘344相对两侧上的一组第一叶片360和一组第二叶片364 的旋转产生。冷却流体在第一室358内由第一叶片360沿径向向外、绕 转子盘344的外径沿轴向、在第二室362内由第二叶片364沿径向向内
推动,并沿径向向内推动到定子组件356的通道370中。定子组件356 的通道370由定子叶片板372和定子凸缘348之间的轴向空间、以及由 形成于定子叶片板372上的定子叶片368形成。冷却流体从通道370沿
形流动路径376中。该流体由如上所述的陶瓷面密封件361至碳制面密 封件363的滑动密封保持,并流转到出口壳体106的出流嘴102。因此, 泵送作用沿表面331和333泵送流体,由此在该过程中从板308、 336 带走热量,其中所述表面331和333是分别与驱动板制动表面330和密 封板制动表面334正对的表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定子凸缘348内沿转子轴线引入输入冷却流 体,并沿定子凸缘348的外部与所述输入流体共轴地引出输出冷却流体。 这种构造允许由转子盘轴承352形成内部动态密封,其将旋转的转子盘 344密封至静止的定子凸缘348。这种密封的密封完整性并不关键,因 为任意泄漏均仍然完全包含在流体流动路径内部,因此将其称为"内部 动态密封"。反之,如上所述由陶乾面密封件361至碳制面密封件363 的所产生的另一种动态密封,并不包括在流体流动路径内,因此称其为 "外部动态密封",且由它引起的任何泄漏将容许冷却剂溢出车辆的封 闭冷却系统,这种情况应该避免。这种实施方式的构造,具体是指具有 沿转子轴线的入流部分,容许使用的单个外部动态密封件。然而,作为 没有沿旋转轴线引入输入流或引出输出流的替代构造仍需要至少两个 外部动态密封件;各静止流动嘴和旋转的、充有冷却剂的转子组件之间 均有一个。
冷却流体通过入流嘴98进入制动装置10 (图1 )。为了组装的目的, 入流嘴98以可螺紋连接方式附接到定子凸缘348,并借助于O形环384 密封至所述定子凸缘348。形成于定子凸缘348内的孔388接收穿过出 口壳体106内的孔394内的销392,从而防止定子凸缘348旋转,同时 入流嘴98经由其周向上的六边形部分398螺紋连接到定子凸缘348上。 在组装之后,将销392移除,并用插塞402插入出口壳体106内的孔394。
如任何泵送机构一样,在泵送操作过程中所做的功消耗能量。通过 在例如当制动装置10未接合于制动作用时等不需要冷却时停止或减少 冷却流体的泵送,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允许降低制动装置10
(图l)的能量消耗。为了实现或中止泵送作用,定子组件356相对于 制动组件14和驱动板308沿轴向能重新定位。冷却流体流动路径440 由定子凸缘348和驱动盘308之间的轴向容隙形成。当定子组件356朝 驱动盘308移动进入第一位置时,流动路径440被堵塞,由此停止泵送 作用。当定子组件356远离驱动盘308移动进入第二位置时,流动路径 440接通并且容许泵送作用。
为了允许定子组件356重新定位,压缩定子弹簧406容置于入流嘴 98和六边形板410之间。六边形板410借助于螺栓414附接到出口壳体 106。定子弹簧406朝驱动盘308迫动定子组件356,直到定子凸缘肩部 418的到达出口壳体106为止。反之,定子组件356能沿相反方向—— 即远离驱动盘308的方向一一轴向移动,直到定子叶片板372接触出口 壳体106为止。将定子组件356移离驱动板308的力由压力室426内的 油压产生。(如将参照图7至图9所更详细描述,该压力通过流体连通 活塞室454和定子压力室426的第七压力通路442和第六压力通路446 引入压力室426 )。定子压力室426内的压力致使定子组件356沿轴向移 动,由此打开冷却剂流动路径440,如上文所述。压力室426形成于由 O形环436互相密封的出口壳体106和定子凸缘348之间的环形腔内。 通过O形环432密封至出口壳体106并通过O形环384密封至定子凸 缘348的入流嘴98覆盖压力室426的端部。O形环(或其它径向密封 件)436和432在定子组件356和出口壳体106之间产生滑动密封,并 也在定子组件356的一个端部上提供定子组件356在制动组件14内的 对准。支撑在转子盘轴承352内径内的定子凸缘348对准定子组件356 的另一端部。因此,由于定子弹簧406响应于压力室426内油压的下降 而朝驱动盘308迫压定子组件356,所以冷却流体流动路径440关闭。 反之,响应于压力室426内油压的增加,定子弹簧406受压同时朝远离 驱动盘308处移动定子组件356,流体流动路径440打开。本领域才支术 人员应当理解,在落入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诸如电磁阀等替代实施 方式也可用于致动定子组件356的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流体流动路径 440。
现参见图6,对压力室426施压的液压由附接到前链盒26的齿轮泵 500产生。这种齿轮泵500也对上述活塞66提供液压油。齿轮泵500 是容置于齿轮板934内的正排量泵,齿轮板934附接到前链盒26。主动
齿轮130与从动齿轮132啮合,并驱动从动齿轮132。用于主动齿轮130 的驱动力由制动器轴62通过槽缝螺栓118提供,槽缝螺栓118螺紋附 接到制动器轴62。位于主动齿轮轴126上的短凸部122接合槽缝螺栓 118内的驱动槽114。因此,主动齿轮130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制动器 轴62,制动器轴62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万向联轴节34,并因此无论何 时万向联轴节34旋转都泵送液压油。通过上述联接,在此图示为齿轮 泵500的制动力致动器由在此图示为万向联轴节34的第一从动构件驱 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落入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制动力 致动器可由第一从动构件和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第二从动构件的制动 器转子驱动,或者它可由诸如电动机或者原动机驱动的附属装置等外部 动力源驱动。
现参见图7,将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的示意图。正排量 齿轮泵500在吸入通路502内产生低压,吸入通路502通过过滤器508 将泵500连接到油槽504,由此将经过过滤的油抽吸到泵500内。泵500 的出口通过压力通路512并行地连接到活塞室454、定子压力室426以 及针形阀700。
参见图8和图9,制动装置10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更详细地示出图7 的液压流体引入部分。油过滤器508相对于^!^22^P26定位,使得油 过滤器508位于油槽504的底部附近,并因此由于重力而浸没于油内。 过滤器508通过由弹簧511压缩的垫圏510与前链盒26密封。前链盒 26内的第一吸入通路516将油从过滤器508朝齿轮泵500引送,然后通 过第二吸入通路520引送油,第二吸入通路520与第 一吸入通路516垂 直,并连接到形成于针壳528内的第三吸入通路524。第三吸入通路524 连接到第四吸入通路532,第四吸入通路532形成齿轮泵500的入口。 因此,图7的吸入通路502包括第一吸入通路516、第二吸入通路520、 第三吸入通路524以及第四吸入通路532。当齿轮泵500的驱动齿轮130 旋转时,它与从动齿轮132啮合并驱动从动齿轮132,由此产生增大的 容积和减小的容积,增大的容积使得可将油从第四吸入通路532汲入, 减小的容积可迫使油通过第一压力通路540排出。第一压力通路540将 齿轮泵500的出口并行地连接到针形阀700、活塞室454和定子压力室 426。因此,图7的压力通路512包括第一压力通路540、第二压力通 路544、第三压力通路548、第四压力通路552、第五压力通路556、第
六压力通路446、第七压力通路442以及针形压力通路712。插塞560 用于防止通过各壳体中的钻孔漏油,且插塞564插入用于过滤器508的 入孔。
由于齿轮泵500连续地泵送油,所以在无制动作用时,只要从动构 件旋转,齿轮泵500的所有排出流体都输送到油槽504。因此,没有压 力被产生或供应到活塞室454或定子压力室426。在没有压力供应到活 塞室454的情况下,制动衬块74没有被迫压抵住制动表面330、 334, 并且不会产生制动作用。另外,在没有压力供应到定子压力室426的情 况下,定子弹簧406伸展,从而朝驱动板308迫压定子组件356以关闭 冷却流体流动通道440,由此不允许泵送冷却流体。反之,当起动制动 作用时,与活塞室454和定子压力室426并行地连接的针形阀700 (图 10)朝关闭位置移动,这就在压力通路512内产生压力。
现参见图8至图10,油通过输入针形压力通路712流入针形阀700, 输入针形压力通路712经由第一压力通路540(图9)、第二压力通道544 (图9 )以及第三压力通道548连接到齿轮泵500的出口 。针形压力通 路712连接到针壳528内的针腔716。座插入件714借助于O形环718 密封至针腔716的下部。针722的外径734能滑动地并密封地与座插入 件714的内径738接合。针形排出通路740将内径738连接到油槽504, 以打开插入件714和针壳528内的针722。座插入件714内的横向孔742 将内径738连接到针槽通路746,针槽通路746连接到油槽504。锥形 针座750逐渐变细,使得针722的外径734逐渐变细成具有较小直径的 颈部754。因此,在针形阀700位于打开位置时,油自由流动流入并 通过针形压力通路712、流到室716、通过内径738、通过横向孔742、 流到针槽通路746、并流出到油槽。因此,当针座750位于座插入件714 的横向孔742下方时,针形阀700完全打开,使得油能够从室716自由 流动到油槽504,从而不会对齿轮泵500产生背压。
附接到针形阀700的电磁阀704用于部分地关闭针形阀700,导致 系统的油压增加。针722借助于针头726悬挂于动阀心730。捕获针头 726的动阀心730沿平行于针722的轴线的方向在动阀心管758内自由 移动。动阀心730内的孔760容许油和空气流动通过,使得动阀心管758 内的动阀心730压力平衡。动阀心管758螺紋附接到针壳528,并借助
于O形环762密封至针壳528。电磁阀704的线圏776抵接针壳528并 沿圆周包封动阀心管758。螺紋接合到动阀心管758的螺母770将线圏 776保持到针形阀700。
使电磁阀704内的线圏776通电,产生吸引动阀心730的金属的磁 场,动阀心730由于重力和作用在针座750区域上的油压而通常大致位 于线圏776的下方。磁引力导致动阀心730上升并朝线圏776的中心沿 轴向移动。由齿轮泵500加压的油沿与作用在动阀心730上的磁力的方 向相反的方向作用抵住锥形针座750。当动岡心730上的磁力增加时, 压力通路512内的压力也增加。因此,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控制制动力。 这种实施方式具有故障安全条件,其中至电磁阀的电信号出现故障将导 致制动器不能制动。另外,这种实施方式容许通过相对于因作用在针722 的锥形座750上的压力而产生的力设定电磁阀704的最大力,来限制可 施加的最大制动力。在这种示例中,电磁阀作用为液压流体减压阀。
参见图11,控制系统900用于控制施加到电磁阀的电力,由此控制 制动装置IO所执行的制动。控制系统900的核心是控制电路卯4,控制 电路904例如可为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卯4可具有若干输入卯8,包括 由车辆电力系统供应的电力912;从动构件速度输入914,其可由车辆 的计算机供应,或者它可由附接到制动装置10 (图l的)磁发电机或霍 尔效应装置的传感器以脉冲形式供应(将在下文对这种选择进行更详细 地描述);以及操作者输入918。操作者输入918可例如通过手动致动杆 或通过接进制动器踏板位置传感器(未示出)提供与车辆操作者所希望 的制动水平成比例的信号。控制电路904的输出922可例如为电脉沖宽 度调制(PWM)信号。此种至电磁阀704的信号可产生依据PWM信 号的工作周期而改变的磁场强度以及相应的制动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理解,在落入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诸如电压控制器的替代性实施 方式可用于控制电磁阀704。
从动构件速度输入914允许控制电路卯4基于从动构件速度输入 914所接收到的反馈通过PWM输出来调整制动力。例如,用于维持特 定和恒定的主动构件速度的设定可由操作者输入。这种恒定速度模式将 允许操作者设定在从动构件的驱动器试图提高从动构件的速度时的情 况下所要维持理想的从动构件速度。当从斜坡上下降时,此种恒定速度
模式可有用,制动装置10将自动地调整制动力,因此产生制动"巡航
控制",而不是操作者手动调整制动器踏板来维持恒定车辆速度。这种
恒定速度模式需要控制系统卯0接收从动构件914的速度的输入卯8, 并作出响应以将PWM信号发送到电磁阀704以维持特定的从动构件速 度。
重新参照图6,其示出本发明的示出用于从动构件速度传感器的一 个可能位置的实施方式。附接到转子链轮50的轴向端部的一个或多个 磁体926将以图1的万向联轴节34的旋转速度旋转。附接到齿轮板934 的磁场传感器930可定位成在转子链轮50的每次旋转过程中,由于 磁体926经过传感器930附近,所以传感器930感测磁体926的磁场, 由此产生主动构件速度输入914。磁场传感器930可例如为霍尔效应电 路或磁发电机线團,或任何其它磁场检测传感器。参见图11,控制电路 卯4可利用传感器930的输出作为反馈,通过控制图1的制动装置10 来控制万向联轴节34的旋转速度。
通过使主动构件速度输入装置908集成到制动装置10内,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可附接到现有车辆,而不必接进车辆电气系统来获取主动构 件速度输入908。可能希望不需要改变或很少改变车辆硬件的情况下将 制动装置10附接到现有车辆。通过使制动器转子300的轴线偏离车辆 尾轴36的轴线而限定的偏移轴线设置,容许在无需修改车辆传动轴(未 示出)的情况下将制动装置10应用于车辆。因此,万向联轴节34直接 附接到车辆传动轴的万向接头(未示出)。另外,尾壳30的螺栓孔图案 设计为匹配车辆传动装置(未示出)的螺栓孔图案,尾轴36从该车辆 传动装置突伸。带状夹33将尾壳30相对于前链盒26固定于任一旋转 方位上。这种角度调整容许安装过程中的安装变化而无需另外专门定 制。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可具有如下一些优点不会过热的摩擦制动 装置;车载冷却流体泵;车载液压流体泵;车载压力控制岡;冷却流体 泵的自动致动和退动;制动力控制系统;恒定从动构件速度控制系统; 用于任意电气系统故障的不制动故障保护条件;集成的液压减压特征; 固有极限压力;以及全部位于壳体液压通路内的封闭液压系统(非液压 软管);偏移驱动配置;容许在特定车辆的传动系统中的售后安装而无
需对传动轴进行改型;以及增强了转子和密封部件的适用性。
尽管所公开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是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 述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所公开方法和装置的实施 方式的范围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并可用等效元件替代本发明的元 件。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范围情况下,可以进行很多修改以适 应所公开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所教示的特定情形或材料。因此,本发 明不是意图将所公开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局限于作为构想用来实施 所公开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最佳模式的公开特定实施方式,而是所 公开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将包括落入所请求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 有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冷却制动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制动器冷却泵;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制动力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由第一从动构件驱动;以及制动力施加装置,其以可操作方式与所述制动力致动器和制动器转子关联,所述转子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一从动构件或第二从动构件。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器转子由密封在一 起的至少两个部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 流体的室。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制动表面是所述转子的沿轴 向相反的外表面。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器冷却泵置于所述 制动器转子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泵包括位于沿轴向 分开转子室的盘的相反表面上的叶片,所述冷却流体在所述盘的第一侧 面上沿径向向外流动、在所述盘的第二侧面上沿径向向内流动,并且沿 径向流到定子组件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定子组件能够响应于位 于第一位置的所述定子组件而相对于所述盘沿轴向移动以关闭冷却剂 流动路径,并且能够响应于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定子组件而相对于所述 盘沿轴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冷却剂流动路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定子组件从所述第一位 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由所述制动力致动器致动。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力致动器是齿轮泵。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齿轮泵对活塞室内的流 体加压以迫动活塞抵住以摩擦方式接合制动表面的制动衬块。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形阀控制由所述泵传输的 流体的输送。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有流体流动通路都形成在 所述壳体内。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针形阀由电磁阀控制。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磁阀由响应于操作者 的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维持恒定的从 动构件速度。
1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子通过链以可旋转方 式固定到所述第 一从动构件或所述第二从动构件。
1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无需对车辆的传动轴进行改 型就能够将所述制动装置装配到所述车辆。
1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能够通过夹具调整所述转子 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构件或所述第二从动构件的轴线的角度偏 移。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仅使用一个外部动态密封件。
19. 一种使从动构件减速的方法,包括 用第一从动构件驱动制动力致动器; 致动制动力施加装置;以及使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一从动构件或第二从动构件的转子 的旋转减速。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用冷却流体在内部冷却所述转子;以及 响应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而泵送所述冷却流体。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响应于来自所述制动力致动器的流体压力的下降而重新定位定子组件,来防止所述冷却流体的泵送。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控制电磁阀来控制针形阀;通过控制所述针形阀来控制所述制动力施加装置的致动; 通过控制所述制动力施加装置的致动来控制所述转子速度。
全文摘要
流体冷却的盘式制动组件(14)例如通过两个链轮(38、50)和链(46)等连接到动力轴(34、36)。具有制动表面(330、334)的制动盘构成流体泵(300)的转子。流体经由中空的定子(98)供应到该泵,且所产生的压力传递到活塞(66),活塞(66)将制动衬块(74)压到盘上。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实现了泵的控制,为此使用与电磁阀一起使用的启动泵(500)。
文档编号F16D65/853GK101356387SQ20068005083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0日
发明者约翰·P·德孔蒂 申请人:D-制动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