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826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及能源设备,具体地说属于废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废 水混合排放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
背景技术
两个相距100米的废水站,其中一个废水站排放废水靠泵动力输送的,而另一个废水站的排放废水依靠废水自身重力。二股废水合流排放,要么在废水合流井中进行,要么靠 三通管道形式合流,但两者都存在缺点。a、 二股废水排放至合流井合流后再排放,根据环保局要求,合流后的废水需要安装 在线流量计和分析仪表检测,如pH计/浊度仪/C0D分析仪。但合流井在地下,流量计安 装极其困难,可能还需在地下搞个流量计井;分析仪表的取样,还需要靠取样泵进行。b、 二股废水采用三通管道形式合流,由于其中一个废水站的排放废水靠泵动力输送 的,流速快且带压,而另一废水站的棑放水是重力流,排放槽水头不大,合流排水时极有 可能导致靠重力流排放的废水排放不畅,甚至有逆流的危险,最终将造成该废水站的排放 槽溢流。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专门用于废水合流排放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但是存在具有 类似合流作用的管道混合器和喷射混合器。管道混合器属于小流量混合器,其动力介质(如 水)与被混合介质(如药剂)在混合器中混合,要求流量比在10-200:1,流量在每分钟几 升或每小时几个立方米,其突出的要求是必须混合均匀,无混合死角。喷射混合器一般安 装在槽罐内,用于混合和翻转液体的新型混合设备。在动力介质(液体)与被混合介质(液体)流量比在1:1左右,每小时几百立方米以 上,专门用于废水排放的管道合流器尚未见报道。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该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能做到 二股废水无论流量变化如何,不会发生逆流或废水排放不畅现象,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为一三通管道,具有动力流进水管、重力流进水管和合流出水管及位于三者之间的空腔,其中所述动力流进水管穿 过空腔延伸到合流出水管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动力流进水管直接延伸到合流出水管内,使得动力流和重力流 在合流出水管内才合流,做到动力流和重力流流向一致,这样就可以消除动力流和重力之 间的彼此影响,使动力流和重力流排水顺畅,不发生逆流现象。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合流排水更加顺畅,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歩改进中,所述动力流进 水管依次分为动力流进水管口、动力流进水腔和动力流喷射管,其中动力流进水腔的管径
大于动力流进水管口,动力流喷射管为锥型渐缩管。这样动力流从动力流进水管口进入动 力流进水腔,由于管经的变大,流速渐慢,至动力流喷射管,因喷射管为锥型渐縮管,动 力流的压力下降而流速剧增,水流喷向合流出水管。动力流喷射流速达到一定值后,对重 力流流经的空腔产生负压作用,使重力流能更畅通地在合流出水管内与动力流合流排放。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优点是能做到无论二股废水流量变化如何, 都不会发生逆流或排放不畅的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二废水站合流排放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11、动力流进水管111、动力流进水管口 112、 动力流进水腔113、动力流喷射嘴12、重力流进水管13,合流出水管131、合流出 水管的进口 14,空腔2、 ltt废水站3、 2#废水站4、水泵5、流量计6、取样口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l,为一三通管道,采用钢管 和钢板焊接而成,具有动力流进水管ll、重力流进水管12和合流出水管13及位于三者 之间的空腔14,动力流进水管11与合流出水管13处在一直线上,而重力流进水管12垂 直于该直线。即,重力流进水管12垂直动力进水管11和合流出水管13,其中,动力流 进水管11 一直延伸到合流出水管13内,该动力流进水管11依次分为动力流进水管口 111 、 动力流进水腔112、动力流喷射管113。动力流进水腔112的管径大于动力流进水管口 111, 动力流喷射管113为锥型渐縮管,大口径进口连接动力流进水腔112,小口径出口位于合 流出水管13的进口 i31处。这样,本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内就形成了以下几个区域依 次为位于动力流进水管ll内的动力流进水口 A、动力流进水腔D、动力流喷射管E;位于 重力流进水管12内的重力流进水口 B;位于合流出水管13内的合流出水口 C;空腔14 形成的重力流进水腔F。另外,图中所示,Sa为动力流喷射管113的进口截面,Sb为动 力流喷射管113的出口截面。本实用新型所依据的理论是流体力学中伯努単方程。理想流体在水平管中流动时, hl二h2,伯努利方程可简化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或<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上式表明流速太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原理与流体的连续 性原理相结合可以解释"管道合流器"的技术特点一即做到无论二股废水如何排放,甚 至任何一股停运时,另一股照常排放。再如图2所示,废水在动力流进水管ll中流动,在动力流喷射管E的进出口断面,
显然Sb〈Sa,由连续性原理可以确定Vb〉Va,将Vb〉Va的结论代入上式,可以判断喷射管 E的出口处的压强要小于进口处,即Pb〈Pa 。若a、 b处截面积的比例达到一定的数值, 就有可能在b处压强小于重力流进水腔F的压力,会有抽吸作用形成,使重力流液体随动 力流液体一起流走。由此说明,无论有无重力流液体(排放),动力流液体的排放是通畅的,是不会干扰 重力流液体的排放。如果仅有重力流液体排放,那么本来就设计为重力流排放,根本也不 会存在排放不通畅的问题。如图3所示,两个废水站,l共废水站2和2tt废水站3相距100米,其中,1S废水站2 用水泵4输送废水,2#废水站通过废水自身重力输送废水(即在2tt中的废水液面距离废 水合流器具有一定的高度)。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1的动力流进水管11和重力流进水管 12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动力流管道和重力流管道。再如图1所示,动力流从动力流进水口 A 进入东力流进水腔D,由于管经的变大,流速渐慢,至动力流喷射管E,因喷射管是锥型 渐縮管,压力下降而流速剧增,水流喷向合流出水口C。动力流喷射流速达到--定值后, 对重力流进水腔F产生负压作用,使重力流能很畅通地在合流出水管13与动力流合流排 放。因此,无论二股废水流量变化如何,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都不会发生逆流或排放不畅 的现象。另外,如图3,动力流进水管11的接口前可以安装阀门用于调节水量或减压。重力 流管上不安装阀门,水流不作任何调节。合流水管道上也不安装阀门,但距废水排放管道 合流器1六倍合流管径的管段后可以安装流量计5、分析仪表等。这样,废水的监测、取 样就都很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为一三通管道,具有动力流进水管、重力流进水管和合流出水管及位于三者之间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流进水管穿过空腔延伸到合流出水管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流进水管依 次分为动力流进水管口、动力流进水腔和动力流喷射管,其中动力流进水腔的管径大于动 力流进水管口,动力流喷射管为锥型渐縮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流喷射管的 出口位于合流出水管的进口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流进水 管和合流出水管处在一直线上,而重力流进水管垂直于该直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为一三通管道,具有动力流进水管、重力流进水管和合流出水管及位于三者之间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流进水管穿过空腔延伸到合流出水管内。所述动力流进水管依次分为动力流进水管口、动力流进水腔和动力流喷射管,其中动力流进水腔的管径大于动力流进水管口,动力流喷射管为锥型渐缩管。该废水排放管道合流器能做到无论二股废水流量变化如何,都不会发生逆流或排放不畅的现象,并且能方便废水的取样、监测。
文档编号F16L55/00GK201014132SQ20072006623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1日
发明者周浩梁, 张晓旗, 李友良, 王建国, 盛羽男, 蔡圣贤, 勇 陶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